夏夜的北京城,褪去了白日的燥熱,四合院裡,晚風習習,送來院角那株老槐樹沙沙的低語。書房窗欞敞開,昏黃溫暖的燈光流淌出來,與簷下搖曳的燈籠光暈交織,在地上投下婆娑的影。
李玄策穿著一件半舊的藏青色對襟褂子,坐在寬大的黃花梨書案後。案頭一盞紫砂壺,茶香嫋嫋,是方清墨剛沏好的明前龍井。他剛放下手中的一份厚厚的文件,指腹輕輕摩挲著封麵上並不存在的塵埃,眼神沉靜如深潭,映著跳躍的燈火。那份文件,像一塊無形的磁石,吸引著書房裡所有人的心神。
書案對麵,李長庚老爺子精神矍鑠,滿頭銀發梳理得一絲不苟。他正指著攤開的名單,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穿透歲月的清晰:“玄策,你看這位陳錦程教授,材料界的泰鬥,在納米複合陶瓷領域,國際上無人能出其右。三十年前因學術理念不合負氣出走,一直滯留海外,斯坦福研究所幾次想把他挖過去做顧問,他都婉拒了,骨子裡還是念著故土……還有這位林薇博士,生物信息學的奇才,她主持的基因編輯項目,已經觸碰到倫理的邊界,也觸碰到了未來的鑰匙,現在處境很微妙,據說有機構在施壓……”
方清墨坐在丈夫身側的圈椅裡,中科院院士的沉靜氣質與母親妻子的溫柔在她身上完美融合。她微微傾身,仔細聽著公公的介紹,纖長的手指無意識地撫過茶杯溫潤的杯壁,目光在那些陌生的名字和照片上流連,思考著他們歸國後可能對接的研究方向和生活需求。
李念墨斜倚在靠窗的貴妃榻上,剛歸國一年的她,褪去了幾分加州理工的銳氣,多了些沉穩。她穿著舒適的棉麻連衣裙,長發鬆鬆挽起,露出光潔的額頭。她正翻看著名單的電子版,指尖在平板電腦上快速滑動,眉頭時而微蹙,時而舒展,顯然在評估著名單上每個人所掌握技術的核心價值及其與國際前沿的關聯度。窗外的月光灑在她半邊臉頰上,勾勒出專注的輪廓。
角落裡,李天樞蜷在一張寬大的藤編扶手椅裡,抱著一本厚厚的線裝《山海經》,似乎看得入神。少年十三歲,身形已見抽條,眉宇間繼承了父親的英氣和母親的清雅,更有一份超乎年齡的沉靜。他的目光看似落在書頁上,瞳孔深處卻仿佛映照著另一個流動不息的世界。偶爾,他會抬眼,目光掃過書案前的長輩和姐姐,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了然。
“爸,這份名單分量太重了。”李玄策終於開口,聲音低沉,帶著一種金屬般的質感,在安靜的夏夜裡格外清晰。他拿起茶杯,輕輕呷了一口,溫熱的茶湯熨帖著喉嚨。“國際上的風向,越來越緊了。關鍵技術領域的封鎖、人才的爭奪,已經不再是暗流湧動,而是擺上了台麵。我們這一步,必須走,而且要快,更要穩。”
李長庚點頭,眼中是曆經滄桑後的洞明:“是啊。這些人才,是國家未來在關鍵領域實現突破的基石。他們散落在海外,就像明珠蒙塵,也像倦鳥思歸,隻是需要一根合適的枝椏,一個真正能讓他們安心築巢的家園。”
“‘歸巢’……”李玄策輕聲咀嚼著這兩個字,眼中閃過一絲亮光,如同夜空中劃過的流星,“好名字。‘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爸,就用‘歸巢計劃’吧。取其‘倦鳥知還’的殷切期盼,更取‘築巢引鳳’的主動姿態。”
他放下茶杯,身體微微前傾,目光掃過妻子和女兒,最終落在父親臉上:“《論語》有雲,‘近者悅,遠者來’。我們要做的,不是強拉硬拽,而是營造一片足以讓他們心悅誠服的‘沃土’。讓他們看到故土的誠意,看到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看到根脈所係的溫暖歸宿。唯有如此,引來的鳳凰,才會真正落地生根,枝繁葉茂。”
方清墨接口道,聲音溫婉而堅定:“沃土不僅在於科研平台和經費支持,更在於生活細節的關懷,家人的安置,讓他們無後顧之憂。這份心思,要體現在每一個環節裡。”她想到了自己研究所裡那些歸國學者曾麵臨的種種瑣碎困難。
“嗯,”李玄策點頭,目光轉向李念墨,“念墨,你熟悉國際學術圈,也曾在斯坦福研究所工作過,與其中幾位或許有過交集,或者能通過你的導師、同學網絡建立起安全、自然的聯係。技術評估和初步聯絡的重任,就交給你。務必謹慎,以學術交流、前沿探討為切入點,先建立信任的橋梁。”
李念墨坐直了身體,眼神明亮:“我明白,爸。這份名單上的名字,有些是傳說中的存在,有些名字我確實在頂級期刊和學術會議上見過。我會利用好現有的學術渠道,以加州理工研究員的身份進行初步接觸,評估他們的真實意願和當前處境,找到最合適的‘破冰’方式。”
“好。”李玄策眼中流露出對女兒的信任和期許。他又看向妻子:“清墨,你在國內科研界深耕多年,人脈深厚,對各大院所、實驗室的平台優勢和資源調配最為了解。由你負責歸國後的科研平台無縫對接,以及生活保障的具體落實。大到實驗室的籌建方向,小到孩子上學、老人就醫,都要有一個溫暖、周全的方案。讓他們感受到,歸國不是漂泊的結束,而是真正安身立命的開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放心,玄策。”方清墨微微一笑,笑容裡帶著撫慰人心的力量,“我會和相關的部門、地方做好溝通協調,把‘歸巢’的‘巢’,築得溫暖、堅實。”
李長庚看著兒子有條不紊地部署,眼中滿是欣慰。玄策的成長,早已超越了他當年的想象,那份沉穩的氣度和運籌帷幄的智慧,已然有了引領時代風雲的雛形。
就在書房裡的氣氛凝重而充滿希望時,角落裡一直安靜看書的李天樞,忽然抬起了頭。他清澈的目光越過書案,直直地看向父親,聲音帶著少年人特有的清越,卻又有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縹緲:“爸……”
眾人目光瞬間聚焦到他身上。李天樞的特殊能力,是這個家族心照不宣的秘密,也是他們麵對未來挑戰時一份沉甸甸的底氣。
“天樞,怎麼了?”李玄策溫聲問道,對這個幼子,他有著格外的耐心和關注。
李天樞微微蹙起秀氣的眉頭,似乎在努力捕捉腦海中那些稍縱即逝的意象碎片。他指著名單上某個位置——那是一位在能源存儲領域有革命性突破的女科學家,照片上的她笑容自信,眼神銳利。
“那位……穿白大褂的阿姨,”李天樞的聲音帶著點不確定,“水……很多水……藍色的,冰冷的……圍著她,像漩渦……有點危險的感覺……時間,好像就在……不遠了。”
“水厄?”李長庚立刻抓住了關鍵詞,神情一凜。他深知孫子這種模糊預感的份量。
方清墨的心也提了起來:“具體是什麼?落水?洪水?還是……”
李天樞搖搖頭,小臉上有些困惑:“看不清……就是水,很多水,還有……一種被困住的感覺。位置……好像不在陸地上?”
李玄策的眼神瞬間變得銳利如鷹隼。他迅速翻到那位女科學家的詳細資料頁——秦嵐博士,海洋能源專家,目前主要工作地點之一是在一艘大型海洋科考船上進行新型深海電池的海試!
“海洋科考船……深海測試……”李玄策的手指在資料頁上輕輕敲擊,發出篤篤的輕響,在寂靜的書房裡格外清晰。他看向李念墨,“念墨,立刻核實秦嵐博士最近的研究行程安排!特彆是她是否在近期有出海計劃,具體是哪條船,在哪個海域!”
“明白!”李念墨神情一肅,立刻拿起平板電腦開始操作。
李玄策的目光重新落回那份命名為“歸巢計劃”的文件上,夏夜的微風穿過窗欞,帶來一絲涼意,也吹動了書頁的邊角。歸巢之路,尚未啟程,便已感受到風浪的氣息。他深邃的眼眸中,憂慮隻是一閃而過,隨即被磐石般的堅定取代。無論前方是暗流還是漩渦,引鳳歸巢的決心,絕不會動搖。這不僅關乎一個計劃,更關乎這片古老土地能否在未來科技浪潮中,真正築起屬於自己的、引領世界的“金巢”。
窗外,一隻夜歸的鳥雀撲棱著翅膀,輕巧地落在老槐樹的枝頭,發出幾聲短促而安詳的鳴叫,仿佛在應和著書房裡那顆顆為家國未來而跳動的赤子之心。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