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剛過,京城的寒意似乎更凜冽了些,空氣中飄散著一種清冽乾燥的氣息。暮色四合,華燈初上,將城市勾勒出溫暖而朦朧的輪廓。李玄策那座位於靜謐胡同深處的四合院,此刻正被一種融融的暖意包裹著。廚房裡傳出鍋碗瓢盆清脆的碰撞聲和誘人的飯菜香,絲絲縷縷,鑽出院落,在寒冷的空氣中顯得格外誘人,仿佛一個溫暖的巢穴在召喚歸人。
餐廳裡,一盞暖黃色的吊燈灑下柔和的光暈,將一張厚重的紅木圓桌映照得溫潤光亮。桌麵上,是方清墨精心準備的幾道家常菜:碧油油的清炒菜心還帶著鍋氣,紅亮亮的紅燒排骨散發著濃鬱的醬香,嫩白的清蒸鱸魚上點綴著翠綠的蔥絲和薑末,還有一盆熱氣騰騰的菌菇燉雞湯,湯色清亮,香氣四溢。簡單的菜肴,卻凝聚著女主人的心意和對家人的愛。碗碟相碰的輕微聲響,家人間低語的談笑,交織成一曲平凡卻無比珍貴的家庭交響樂。
李玄策坐在主位,臉上帶著工作一天後難得的鬆弛。他換下了白日裡一絲不苟的深色外套,隻著一件質地柔軟的藏青色羊絨衫,更顯居家溫和。李長庚坐在他左手邊,這位歸國不久的老科學家,即使是在家中,腰板也習慣性地挺得筆直,銀發梳理得一絲不苟,鏡片後的眼神睿智而深邃。方清墨坐在李玄策右手邊,正忙著給身邊的李天樞夾菜,她穿著素雅的米白色高領毛衣,挽起的袖口露出一截白皙的手腕,眉眼間是歲月沉澱的溫婉與知性。李念墨坐在爺爺李長庚旁邊,青春洋溢的臉龐上帶著聰慧的光芒,她一邊小口喝著湯,一邊饒有興趣地聽著長輩們的談話。十三歲的李天樞坐在母親身邊,安靜地吃著飯,大眼睛忽閃忽閃,仿佛在無聲地吸收著周圍的一切。
晚餐的氣氛溫馨而融洽。大家談論著天氣,談論著念墨最近參與的一個量子計算項目的小進展,談論著天樞在學校裡新交的朋友。直到飯過三巡,餐桌上的話題才漸漸轉向了更深的層麵。
李長庚放下手中的湯匙,用餐巾輕輕按了按嘴角,動作帶著一種舊式文人的優雅。他看向李玄策,神色變得鄭重起來:“玄策,有件事,我想是時候跟你詳細談談了。”他從放在一旁椅子上的公文包裡,取出一個薄薄的牛皮紙文件袋,推到李玄策麵前。“這是我和幾位老同事、老朋友梳理出來的一份名單,以及他們目前掌握的核心技術方向。”
李玄策拿起文件袋,並未立刻打開,隻是平靜地看著父親:“爸,您說。”
李長庚微微歎了口氣,鏡片後的目光透出幾分憂慮和急切:“都是我們急需的頂尖人才啊,玄策。芯片設計領域的陳默之,他手裡關於下一代異構集成的構想,能讓我們少走至少五年彎路;生物醫藥方麵的林芳華教授,她在靶向抗癌藥物遞送係統上的突破,是無數患者的希望;還有航天材料的趙振邦博士,他研究的那種超輕高強耐極端環境的複合材料,對我們未來的深空探索至關重要……”
他頓了頓,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光滑的桌沿,指關節微微發白,顯示出內心的不平靜。“但是,難!太難了!常規的渠道,無論是官方邀請還是企業高薪聘請,阻力都超乎想象。有些人,顧慮重重,擔心國內的環境,擔心適應不了,擔心自己的研究能否真正落地生根,甚至擔心回來後的學術自由……這些都是人之常情。更棘手的是,”李長庚的聲音壓得更低,帶著一絲無奈,“外部環境的微妙變化,某些力量在明裡暗裡阻撓,設置障礙,利用各種非學術因素乾擾他們的判斷和選擇。人才本人有顧慮,外部又有壓力,這幾乎成了一個死結。”
餐廳裡一時安靜下來,隻有燉鍋裡湯水細微的“咕嘟”聲。窗玻璃上凝結了一層薄薄的水霧,將窗外的燈火暈染成一片模糊的光斑。暖黃的燈光下,李長庚臉上深刻的皺紋似乎也因憂慮而更加明顯。方清墨擔憂地看著丈夫和公公。李念墨放下了筷子,秀眉微蹙,顯然也感受到了問題的沉重。連李天樞都停下了咀嚼,睜著純淨的大眼睛,好奇地觀察著大人們臉上凝重的表情。
李玄策靜靜地聽著,手指在牛皮紙文件袋上輕輕劃過,發出細微的沙沙聲。他的臉上沒有露出絲毫的焦慮或急躁,反而在父親講述困難的過程中,那雙深邃的眼眸裡,漸漸沉澱出一種如古井深潭般的寧靜與洞悉。當父親說完最後一個字,那份沉甸甸的憂慮仿佛凝固在餐桌上方時,李玄策的嘴角,竟緩緩地向上彎起一個極淡、卻蘊含著強大自信的弧度。
他抬起頭,目光平和地掃過在座的每一位家人,最後落在父親臉上,聲音沉穩而清晰:“爸,您說的這些困難,我都明白。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強求,往往適得其反。”他微微一頓,仿佛在調動腦海深處沉澱的智慧,隨即引經據典,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帶著一種安撫人心的力量,“《孫子兵法》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爭奪頂尖人才,硬碰硬的‘攻城’之法,耗費巨大,效果未必佳,且易授人以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我們該怎麼辦?”李念墨忍不住輕聲問道,年輕的臉龐上帶著求知的渴望。
李玄策的目光轉向女兒,帶著鼓勵:“伐謀,伐交。我們要用更柔韌、更深遠、更能觸及人心深處的方法。”他拿起桌上的茶杯,輕輕呷了一口溫熱的茶水,動作從容不迫。“我將其命名為‘歸鴻計劃’。核心,在於三個字:情、義、勢。”
“情?”方清墨若有所思地重複道。
“對,情。”李玄策點頭,“血脈親情,故土鄉情,文化認同之情。這是最深沉、最難以割舍的紐帶。就像鴻雁南飛,終有北歸之心,那是刻在骨子裡的眷戀。”他看向李長庚,眼神中充滿信任與托付,“爸,這份‘情’的溝通,非您莫屬。您與他們同是海外歸來的頂尖學者,經曆過同樣的漂泊與思鄉,更能感同身受。請您以‘老朋友’、‘老學長’的身份,與他們坦誠交流,分享您歸國後的真實感受,分享您看到的國家在科技投入、科研環境改善上的決心與行動。特彆是,”他加重了語氣,“分享那份‘落葉歸根’、‘為桑梓儘一份力’的赤子情懷。現身說法,遠勝千言萬語的說教。”
李長庚眼中精光一閃,那抹憂慮被一種被理解、被賦予重任的激動所取代,他挺直了背脊,鄭重地點了點頭:“我明白了!以情動人,以心換心。這個任務,我責無旁貸!”
“那‘義’呢?”李念墨追問。
“‘義’,是道義,是責任,是擔當。”李玄策解釋道,“要讓他們看到,他們的回歸,不僅僅是為了更好的待遇或環境,更是為了一個更大的‘義’——參與到一個偉大民族複興的進程中,用自己的智慧為解決人類共同麵臨的挑戰如疾病、能源、環境)貢獻力量。這比個人的得失更具崇高感和使命感。爸,您在交流中,也要著重強調這一點,激發他們心中那份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和天下為公的胸襟。”
“好!”李長庚的回答簡短有力。
“最後是‘勢’。”李玄策的目光轉向李念墨,帶著期許,“‘勢’,是潮流,是趨勢,是國內蓬勃發展的活力和無限可能的未來。這需要展現給他們看,特彆是展現給那些還在猶豫、對國內情況了解不夠深入的年輕一代頂尖人才看。念墨,”他溫和地叫著女兒的名字,“這個‘勢’的展示,尤其是展現我們科技前沿的活力、青年一代的蓬勃朝氣、以及整個社會對創新創造的尊重與渴求,就交給你了。用你的方式,用年輕人的語言,用最直觀、最具感染力的形式。”
李念墨的眼睛亮了起來,如同被點燃的星辰:“爸爸,我懂了!我可以組織線上線下的前沿科技沙龍,邀請國內最優秀的青年科學家分享;可以製作高質量的vog,展示我們頂尖實驗室的真實工作環境和氛圍;甚至可以邀請他們‘雲參觀’國內重大科技項目!讓他們看到,這裡不是暮氣沉沉,而是充滿夢想和乾勁的熱土!”
“正是如此!”李玄策讚許地頷首,“‘勢’的青春版,由你來呈現,最有說服力。同時,”他補充道,眼中閃過一絲精明的光芒,“我們要善用‘伐交’。官方渠道受阻,我們就走民間路徑。各地的華人華僑聯誼會、高校海外校友會、甚至是一些曆史悠久、信譽卓著的民間文化團體和商業協會,都是我們可以借重的橋梁。通過他們,組織一些非正式的‘懇親會’、‘文化交流茶敘’、‘產業合作前景探討會’,潤物細無聲地搭建溝通平台,傳遞善意和信息,消除誤解和顧慮。”
方清墨一直安靜地聽著,此刻也忍不住點頭,補充道:“玄策這個思路非常係統。而且,我們確實有底氣。國內在科技倫理方麵的重視程度和製度建設,這幾年進步非常大,科研經費的投入和使用也更加透明規範,這些具體的數據和案例,我這邊可以整理出來,作為‘情’與‘勢’的有力支撐。”
就在這時,一直安靜吃飯、仿佛置身事外的小天樞,忽然抬起了頭。他放下勺子,小小的眉頭微微蹙起,像在努力捕捉著什麼飄渺的信息。他清澈無垢的目光越過桌上的菜肴,投向虛空中的某一點,帶著一絲孩童特有的困惑,用稚嫩卻異常清晰的嗓音說道:
“爸爸……剛才……有個戴眼鏡的伯伯,在夢裡……站在湖邊,好大的湖,水好涼……他好像……很猶豫,不知道要不要過橋……橋那邊,有棵好大好大的老槐樹,樹下……樹下好像坐著一個人,在拉……拉一個會唱歌的盒子?聲音……有點啞啞的,但是……很好聽……”
餐桌上的空氣仿佛瞬間凝滯了。
李長庚猛地看向李天樞,鏡片後的眼睛充滿了驚異。方清墨和李念墨也停下了動作,屏息看著這個擁有特殊感知能力的孩子。李玄策的眼神驟然變得無比專注銳利,仿佛能穿透迷霧。他立刻回想名單上的關鍵人物——陳默之教授!祖籍江南水鄉,資料記載他幼時家貧,是聽著村裡一位擅長拉二胡的盲眼藝人沿街賣藝的琴聲長大的,那位藝人最常拉的曲子就是《二泉映月》。而江南水鄉,多的是那樣的湖和老槐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天樞,”李玄策的聲音異常溫和,帶著一種引導的力量,“你看到的那棵老槐樹,是在湖邊?月光下的湖邊嗎?那個會唱歌的盒子,聲音是不是……像在歎氣,又像在說話?”
李天樞用力地點點頭:“嗯!月光,水裡有亮亮的月亮!那個盒子……嗯,就是像歎氣,又像說話!伯伯聽著聽著……好像……有點想哭,又有點……想家?”
“啪!”李長庚的手掌輕輕拍在桌沿上,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是陳默之!一定是!那是他心底最深的鄉愁記憶!那個拉二胡的盲藝人,是他童年最溫暖的慰藉!這個切入點……妙!太妙了!”
李玄策深吸一口氣,看向父親的眼神充滿了果斷:“爸,這條信息無比珍貴!立刻調整對陳教授的聯係策略。想辦法,找到那位可能還在世的盲藝人或者他的後人,或者找到一把相似的老二胡,錄下《二泉映月》的琴音。在合適的時機,用最不經意又最觸動心靈的方式,讓陳教授‘聽’到它!這根‘情’弦,一旦撥動,其力量遠超千言萬語!”他又看向女兒,“念墨,在展示‘勢’的時候,不妨加入一些江南水鄉科技新城快速發展的畫麵,特彆是那些保留了古韻又充滿現代活力的場景,形成一種‘故園新貌’的強烈對比與召喚!”
“明白!”李念墨和李長庚異口同聲地應道,眼中充滿了行動的光芒。
方清墨看著丈夫,看著瞬間被調動起激情和智慧的家人們,眼中充滿了溫柔與驕傲。她拿起公筷,給丈夫碗裡夾了一塊排骨,柔聲道:“快吃飯吧,菜都要涼了。再好的計劃,也得吃飽了才有力氣實施。”
李玄策看著碗裡的排骨,再看看圍坐在桌邊的至親——睿智的父親,賢淑的妻子,聰慧的女兒,靈性的兒子,心中湧動著巨大的暖流和力量。這就是他的根,他的源,他所有智慧與力量的堅實後盾。他拿起筷子,臉上露出了今晚最舒展、最溫暖的笑容:“好,吃飯!‘歸鴻計劃’,就從今晚這頓家宴開始!”
窗外,京城的冬夜依舊寒冷。窗內,小小的餐廳卻因為一個凝聚了古老智慧與現代謀略、飽含著家國情懷與至親溫情的計劃,而變得無比溫暖明亮。碗筷輕碰的聲響再次響起,家人的笑語重新彌漫,那“情”、“義”、“勢”的三重奏,已悄然在每個人的心中奏響,如同歸鴻啟程前,那一聲穿越長空的清唳。雪,無聲地落在古老的屋簷上,仿佛在靜靜聆聽著一個關於“歸來”的故事序章。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