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夜,被一種盛大節日前的獨特氣息浸染著。空氣裡仿佛漂浮著看不見的、細碎的金粉,千家萬戶的燈火比往日更亮、更暖,映照著窗欞上悄然懸掛的小小紅旗,在晚風中輕顫。街頭巷尾,節日彩燈勾勒出建築的輪廓,流光溢彩,處處洋溢著一種按捺不住的喜慶與期待。然而,在這片祥和璀璨的燈火之下,在那些尋常人視線難以觸及的角落與中樞,無數雙眼睛正徹夜不眠,無數顆心弦正悄然繃緊。
城市深處,一棟沒有明顯標識、守衛森嚴的建築內部,燈火通明卻異常安靜。巨大的指揮中心裡,占據整麵牆的屏幕矩陣無聲地運行著。成百上千個監控畫麵如棋盤般排列,俯瞰著城市的主要路口、交通樞紐、慶典核心區域以及一些關鍵設施的實時景象。畫麵大多是流動的車燈、有序的行人、安靜的廣場,偶爾有巡邏警車的身影滑過。屏幕下方,一行行綠色的狀態信息流水般滾動:“電網節點穩定”、“通信主乾暢通”、“核心區域安檢完成率100”、“西疆方向數據流正常”……每一個跳躍的“正常”或“安全”字樣,都像一枚小小的定心丸。
空氣裡彌漫著低沉的電子設備運行聲和中央空調送風的微響。操作台前,穿著統一製服的技術人員們神情專注,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敲擊,眼神緊盯著各自負責的監控區域和數據流。偶爾有低聲的交流,簡短而清晰:“三號備用鏈路測試完畢,冗餘正常。”“南城觀測點報告,無異常熱源聚集。”“收到,繼續加密某類特殊通信協議掃描頻率。”
一個鬢角微白、麵容剛毅的中年男人站在指揮席後方,背著手,目光如鷹隼般掃視著整個屏幕牆。他是老陳,李玄策當年在國安部擔任常務副部長時的得力乾將之一,如今已是這個重要節點的負責人。他的視線尤其停留在幾個標注著“慶典核心區”的畫麵上,那燈火輝煌的天安門城樓影像,在眾多屏幕中顯得格外莊嚴。他抬手看了看腕表,時間正一分一秒地滑向那個舉國矚目的時刻。他的眉頭微微鎖著,不是緊張,而是一種近乎苛刻的專注。他知道,此刻的平靜,是無數人用看不見的努力換來的。他想起了老領導李玄策常掛在嘴邊的話:“國之重器,守於無形。萬籟俱寂時,正是弦滿弓張刻。”一絲不易察覺的敬意和責任感在他眼底沉澱。他拿起內部通訊器,聲音沉穩:“各單元注意,‘黎明’行動進入最後守望階段。保持最高級彆態勢感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完畢。”回應他的,是耳機裡傳來的一片短促而堅定的“收到”。
與此同時,在長安街沿線,靠近天安門廣場的一個指定安保崗哨上,年輕的乾警張磊正挺直腰板站立著。九月底的京城夜晚,風已經帶了明顯的涼意,吹在臉上像細小的冰針。他穿著厚實的執勤服,但站久了,寒意還是順著褲管一點點往上爬,腳趾在靴子裡凍得有些發麻。他下意識地搓了搓帶著薄手套的手,又輕輕跺了跺腳,試圖驅散那點僵硬。他剛參加工作不滿兩年,這是他第一次承擔如此重大慶典的核心區域外圍警戒任務。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前方那片璀璨的光海吸引。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巨大的國徽在強光照射下熠熠生輝,廣場上布置的花壇在夜色中勾勒出壯美的輪廓。那裡,明天將彙聚世界的目光,成為整個國家的中心。一股難以言喻的熱流,混合著初冬的寒氣,在他年輕的胸膛裡激蕩。他想起警校畢業時在警徽下立下的誓言,想起出發前隊長拍著他肩膀說的那句:“小張,咱們守的不僅是條街,是份心安。”這心安,是給千千萬萬像他父母那樣,此刻可能正坐在電視機前包餃子的普通人的。他深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氣,挺了挺有些酸痛的背脊,目光重新變得銳利而堅定,專注地掃視著眼前經過的稀疏行人和車輛。每一個細節,都不容放過。他像一顆鉚釘,將自己牢牢地“釘”在了這片燈火輝煌的背景板前,成為那宏大畫卷邊緣一道沉默而堅實的筆觸。
城市的另一隅,遠離喧囂的市中心,一處格局方正、古樹掩映的四合院裡,則是另一番寧靜而溫馨的景象。這裡是李玄策的家。
正房東屋的書房兼小客廳裡,燈光柔和。方清墨正站在一張鋪著白色厚絨布的熨衣板前,小心翼翼地熨燙著一套深色的、質地精良的中山裝禮服。那是李玄策明天作為特邀代表出席慶典觀禮時要穿的。熨鬥的金屬底板在濕潤的蒸汽中劃過衣料,發出輕微的“嗤嗤”聲,帶起一陣溫熱的、帶著織物氣息的水霧。她神情專注,動作輕柔而熟練,仿佛在進行一項重要的儀式。衣領、肩線、袖口……每一處褶皺都被她細致地撫平。燈光下,她眼角的細紋顯得格外柔和,映照著對丈夫深沉內斂的關切。她偶爾抬眼,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那裡,城市的燈火在天際暈染開一片朦朧的光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書房另一側靠窗的書桌前,李念墨正對著筆記本電腦屏幕,指尖在鍵盤上快速而輕盈地跳躍,發出細密的敲擊聲。屏幕冷白的光映在她年輕而專注的臉上,眉頭時而微蹙,時而舒展。她正在核對一份關於新型自主可控操作係統核心模塊安全驗證的最後技術文檔。文檔裡充斥著常人難以理解的代碼和複雜的邏輯圖。這是她歸國後領銜項目組攻堅的關鍵成果之一,也是構築國家網絡空間安全基石的重要部分。明天之後,這份文檔將進入最終評審階段。她全神貫注,仿佛周遭的一切都已隱去,世界裡隻剩下屏幕上的邏輯之舞。隻有鍵盤的節奏,在安靜的房間裡清晰地回響。
客廳溫暖的燈光下,李長庚坐在一張寬大的藤椅上,李天樞則像隻依人的小貓,蜷著身子,把腦袋輕輕枕在爺爺的膝蓋上。李長庚的手裡端著一杯清茶,茶香嫋嫋。他低沉而舒緩的聲音,正講述著一個遙遠而艱苦年代的故事。
“……那時候啊,條件真是苦得沒法想象。”李長庚的聲音帶著一種曆經滄桑後的平靜,“茫茫戈壁灘,一眼望不到邊,除了石頭就是風沙。水是金貴的,要從很遠的地方運來,每人每天就那麼一小搪瓷缸。住的是地窩子,就是在地上挖個坑,上麵搭個頂棚,夏天悶得像蒸籠,冬天冷的像冰窖。吃的是窩窩頭就鹹菜,幾個月也難見點油腥。”
李天樞睜著烏溜溜的大眼睛,聽得入神,仿佛能透過爺爺的話語,看到那片蒼涼而壯闊的土地。
“可是啊,”李長庚的語氣裡透出一股由衷的敬佩和力量,“就是在那樣的地方,那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的科學家、工程師、戰士們,硬是靠著一種精神,一種信念,把‘兩彈一星’搞出來了!靠的是什麼?”他輕輕撫摸著孫子的頭發,目光仿佛穿透了時光,“靠的就是那股子‘乾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勁兒!他們心裡裝著的不是自己能不能出名,能不能過好日子,而是國家能不能挺直腰杆子,子孫後代能不能有太平日子過!風沙再大,刮不走他們的決心;條件再苦,壓不垮他們的脊梁。他們就像沙漠裡的胡楊,把根深深地紮下去,再難也要向上生長。”
李天樞的小手無意識地抬了起來,纖細的手指在溫暖的空氣裡輕輕劃動,仿佛在捕捉著某種無形的軌跡。他的眼眸深處,似乎有細微的星光在閃爍、流動。在他的感知裡,這座四合院之外,整個龐大的京城,此刻正被一種奇妙的光芒所籠罩。那不是霓虹的炫彩,也不是燈火的輝煌,而是一種更本質、更溫暖的光流。它從無數個像指揮中心那樣的地方流淌出來,從無數個像張磊那樣挺立在寒風中的身影裡散發出來,從無數個像媽媽那樣為家人熨燙衣衫的指尖彌漫出來,從無數個像爺爺故事裡那樣默默堅守的角落彙聚而來……這些光流如同涓涓細流,無聲無息,卻帶著不可思議的堅韌和溫暖,在城市的脈絡裡靜靜流淌,最終都朝著一個方向奔湧——那便是城市心臟,燈火輝煌的天安門廣場。那光流,是責任,是信念,是無數人無聲的奉獻與守護。
方清墨熨好了最後一處衣角,小心地將禮服掛起。李念墨敲下最後一個確認鍵,長長舒了口氣,合上了筆記本電腦。李長庚的故事也告一段落,房間裡隻剩下茶水的微香和窗外隱隱傳來的城市底噪。
李天樞依舊靠在爺爺膝頭,手指停止了劃動,隻是安靜地望著窗外那片被燈火點亮的夜空。他小小的胸膛裡,清晰地感知著那彙聚向天安門的、溫暖而堅定的光流。那是屬於這個夜晚的,最深沉也最明亮的守護之光,是明日盛典之下,最堅實也最無聲的根基。它連接著過往的犧牲與奮鬥,也照亮著即將到來的榮光與未來的征途。這光,流淌在城市的血脈裡,也悄然映亮了他純淨的心湖。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