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奧多爾暗自鬆了口氣。
畢竟目前巴伐利亞全國上下都沒可用的軍隊,法國人就算要吞他的煤礦,他也沒膽量拒絕。
好在法國人還是把煤礦的大頭留給了他,勉強也能接受。
泰奧多爾點頭道:“感謝您的好意,不知道我國需要出多少資金入股?”
塞居爾向他舉了一下酒杯:“資金和設備都由法蘭西工業發展基金提供。您用那些礦山的地契入股即可,哦,還要伊普霍芬的地方官幫忙招募些礦工。”
泰奧多爾聞言眼前一亮。
他之前還以為法國人是要讓自己出錢,他們白得煤礦的股份。
沒想到竟然是法國人提供所有資金!
伊普霍芬雖然有煤,但數百年來都隻挖掘了少量露於地表的煤層,一直沒有成規模地開采。
如果法國人出錢,自己就相當於白撈一座大煤礦。
他一時間甚至覺得法國隻占45%的股份似乎太少了點兒。
他忙和塞居爾碰了一下杯:“敬巴法友誼!我一定會讓他們招募最好的工人。”
當然,約瑟夫投資巴伐利亞的煤礦絕不是來當冤大頭的。
建設大型煤礦僅是第一步。
隻有得到了大量的廉價煤炭供應,巴伐利亞人才會有意願購買蒸汽機。
巴伐利亞的煉鐵業、建築石材加工業和采鹽業都非常發達,這些都是能讓蒸汽機大顯身手的行業。
等到伊普霍芬煤礦建成,法國的蒸汽機就能源源不斷地銷往巴伐利亞。
至於巴伐利亞的工廠主們不願意嘗試新鮮事物?
法國會選擇一些大型工廠投資,派技師幫他們進行使用蒸汽機的技術改良。
當其他工廠發現競爭不過他們時,就隻有選擇跟進使用蒸汽機,或者倒閉被收購兩條路可走了。
而巴伐利亞的體量在德意誌邦國裡僅次於奧地利和普魯士,將為法國蒸汽機公司帶來可觀的銷量。
此外,這座煤礦最重要的管理決策權還握在法國手裡。
也就是說,如何開采,開采出來的煤賣給誰,賣多少錢,都是法國說了算的。
等到歐洲大部分國家都開始工業革命之後,煤炭有多麼珍貴就會體現出來了。到時候伊普霍芬煤礦完全可以以成本價將煤炭賣給法國公司。
與核心資源的控製權比起來,前期的這點兒投資簡直就是毛毛雨。
而且就這些“毛毛雨”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煤礦所用設備肯定全部采購法國貨,管理層和技師也都用的法國人。
等於工業發展基金的錢轉了一圈又回到法國的口袋裡。
實際上,用於投資巴伐利亞的錢,還是上次英國人衝擊法國黃金儲備時給“送”來的。
至於為什麼讓巴伐利亞占了煤礦股份的大頭?
那當然是為了讓他們嘗到甜頭。
這樣以後像蘇爾茨巴赫的鐵礦、施瓦岑費爾德的鉛鋅礦、費希特爾山的銅礦,就都可以和法國合作開采了。
嗯,巴伐利亞有價值的資源確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