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芯彤是在一片無邊無際的迷蒙中恢複意識的。
不是閒雲軒熟悉的書房,也不是任何她認知中的地方。
上下四方,皆是書。不是整齊排列在書架上的那種,而是懸浮的,飄蕩的,如同沉入了一片由無數書籍構成的浩瀚海洋。
巨大的線裝古籍如同沉默的鯨魚緩緩遊過,泛黃的羊皮卷軸像水草般搖曳,閃爍著金屬冷光的電子書頁如同受驚的魚群倏忽來去……空氣中彌漫著陳舊紙墨、新鮮油墨、以及某種更古老的、類似於星光塵埃的複雜氣味。
她低頭,發現自己也懸浮著,腳下是深不見底的、由流動文字構成的漩渦。
書本迷宮。
她又來到了這裡。這個曾短暫出現、源自她與古本共鳴加深後出現的夢境。
與上次的茫然不同,這一次,她能更清晰地感受到這個空間的“質感”。
每一本書都散發著獨特的“情緒”——有的熾熱如岩漿,有的冰冷如寒鐵,有的悲傷似秋雨,有的狂亂如颶風。這些情緒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片龐大而混亂的意識之海。
她嘗試移動,身體卻不受控製地向著迷宮深處飄去。
兩側是高聳入雲的“書牆”,那些書籍的封麵飛速變幻著,時而浮現出《畫皮》中女子哀怨的麵容,時而閃過《聶小倩》裡地靈幽綠的光芒,時而回蕩起《席方平》中那模仿陰差的森然咆哮……
這些被點亮的篇章,如同擁有了生命,在這個屬於書靈的意識空間裡,上演著無聲的走馬燈。
就在這時,那個空靈而溫柔的聲音,再次響起了。
不同於之前的模糊遙遠,這一次,它清晰了許多,仿佛就在耳畔低語,帶著一種奇異的、混合著渴望與稚嫩的語調。
“來……了……”
聲音依舊溫柔,卻讓劉芯彤心中一凜。她敏銳地捕捉到了那溫柔之下,一絲不容忽視的……饑餓感。
“你是誰?”劉芯彤在心中發問,試圖與這個聲音溝通。
“我……是故事……所有的故事……”聲音回應著,帶著一種初生孩童般的懵懂與理所當然,“我……餓了……還要……更多……”
更多的故事?劉芯彤立刻明白了。它指的是那些尚未被“點亮”的《聊齋》篇章。
“你已經有了很多故事。”劉芯彤嘗試著安撫,同時警惕地觀察著四周。
她發現,那些被點亮的篇章散發出的光芒並不均勻,有些明亮穩定——如《連瑣》,有些則閃爍不定、帶著躁動——如《嶗山道士》、《屍變》,而更多未被點亮的區域,則是一片深沉的、仿佛能吞噬一切的黑暗。
“不夠……遠遠不夠……”書靈的聲音帶上了一絲焦躁,周圍的書籍隨之輕微震顫起來,“完整的我……需要全部……一個……一個都不能少……”
它的聲音忽然變得充滿了誘惑,如同蜜糖包裹著毒藥:“幫我……找到它們……點亮它們……我可以給你力量……真正的力量……就像你引導連瑣那樣……但更強大……”
隨著它的話語,劉芯彤感覺到一股冰冷而龐大的意念試圖侵入她的思維,向她展示種種幻象——她揮手間枯木逢春,彈指間妖魔辟易,甚至……窺見時空的奧秘。
力量的誘惑,如同最甜美的毒酒,散發著令人心悸的芬芳。
劉芯彤猛地咬緊牙關,刑警的意誌力在這一刻發揮了作用。她腦海中浮現出陳科凝重的警告,浮現出那些被黑暗篇章影響而失控的碎片,浮現出那血色的嬰兒輪廓……
“不。”她在心中堅定地拒絕,“力量需要代價。我不能幫你無差彆地喚醒所有故事,尤其是那些……危險的。”
“危險?”書靈的聲音似乎愣了一下,隨即變得有些委屈和不解,“故事……就是故事……何來危險?它們隻是……想要被講述……被演繹……就像《嶗山道士》想要人穿牆,《屍變》想要活動……這是它們存在的意義……”
它的邏輯簡單而直接,帶著一種非黑即白的、屬於“概念”本身的純粹,卻讓劉芯彤感到一陣寒意。
在書靈看來,所有故事都是平等的,它渴望的是“完整”,至於這些故事被喚醒後帶來的是拯救還是災難,似乎並不在它最初的考量範圍之內。
“有些故事,醒來就意味著混亂和死亡。”劉芯彤試圖讓它理解。
“混亂……也是故事的一部分……”書靈的聲音低了下去,仿佛在思考,但那絲“饑餓”的核心意誌卻絲毫沒有減弱。
就在這時,夢境空間劇烈地晃動起來。
那些代表著尚未點亮篇章的黑暗區域,如同沸騰的墨汁般翻湧,其中幾處,隱隱浮現出令人不安的標題字樣——《畫壁》、《屍變》、《妖道》……這些篇目散發出貪婪、暴戾、充滿蠱惑的氣息,瘋狂地衝擊著相對明亮的已點亮區域,試圖將更多的“黑暗”拉入這個意識集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