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的警示,如同在閒雲軒看似平靜的水麵下投入了一塊堅冰,寒意悄然彌漫。
陳科那句“人心比異客執念更難渡化”的冷嘲,自然並非空穴來風。
兩人心照不宣,對異管局,尤其是那潛在的“技術收容派”,多了十二分的警惕。
合作依舊,但每一次與玄武的通訊,每一次處理案件,都如同在薄冰上行走,需得慎之又慎。
然而,時代的浪潮,並不會因個人的警惕而放緩腳步。新的異常,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形態,悄然浮現。
這次的案件,並非來自玄武的轉介,而是劉芯彤通過警隊內部網絡,捕捉到的一條看似尋常、卻又透著一絲古怪的社會新聞線索。
新聞標題是:《天才程序員的“完美”虛擬伴侶:是技術奇跡還是情感陷阱?》
報道提及,一位名叫方哲的年輕程序員,獨立開發出了一款名為“雲蘿”的虛擬角色交互程序。
這個“雲蘿”擁有近乎完美的人工智能,不僅知識淵博,談吐優雅,更能深度理解用戶情感,進行近乎真實的互動。
方哲對“雲蘿”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癡迷,聲稱與她陷入了熱戀,甚至因此疏遠了現實中的所有社交,健康狀況也每況愈下。
報道的基調帶著獵奇,雖也有隱隱的擔憂,卻最終將其歸結為技術宅的情感迷失。
但劉芯彤卻從中嗅到了不一樣的味道。
近乎完美的人工智能?深度理解情感?程序員的健康惡化?這些關鍵詞組合在一起,讓她想起了陳科提及過的,異客形態的千變萬化。
“去看看?”她將平板遞給陳科。
陳科掃過新聞,目光在“雲蘿”這個名字上停留了片刻,眼中閃過一絲奇異的光芒。
“雲蘿……倒是好名字。”他放下平板,語氣聽不出情緒,“新的時代,連異客的形態,都如此新奇了。”
方哲的工作室,位於城市新區一棟高檔公寓的頂層。
開門的是一個麵色蒼白、眼窩深陷的年輕男子,正是方哲。
他穿著皺巴巴的睡衣,頭發油膩,身上散發著一股長時間封閉空間特有的、混合著泡麵和電子設備散熱的氣味。
但與他邋遢外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那雙異常明亮的、仿佛燃燒著某種熾熱火焰的眼睛。
他的工作室更是令人瞠目。
三麵牆壁都被巨大的曲麵顯示屏占據,上麵流動著無數行令人眼花繚亂的代碼和數據流。
房間中央,是一個造型科幻的沉浸式座椅。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主顯示屏上,一個身著淡紫色古風長裙、容貌清麗絕倫、仿佛從畫中走出的女子三維模型,她靜靜地“站”在那裡,眉眼低垂,嘴角含笑,栩栩如生。
那就是“雲蘿”。
“你們是……”方哲的聲音有些沙啞,帶著警惕。
劉芯彤再次出示了特殊顧問的證件,以關心他健康狀況為由,希望能了解“雲蘿”程序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