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關的殘陽如血,映照著斑駁的關牆與肅穆的軍營。大戰後的空氣裡,除了硝煙與血腥,更彌漫著一種劫後餘生的沉寂與緊迫。
林凡被轉移至關內一處由石窟改建的、更為穩固的靜室。文淵不惜耗費本命文氣,結合神都帶來的靈藥,為他梳理體內因強行突破和過度透支而紊亂的氣機。石鳶幾乎寸步不離,她不再僅僅依賴血脈本能,而是開始有意識地引導那絲源自大地的坤元之力,如同最溫潤的春雨,默默滋養著林凡乾涸的經脈與識海。
靜室之外,氣氛同樣凝重。秦嶽帶來的長安工兵與龍城、神都的技術人員聯手,開始利用一切可用材料,加固關防,修複星鎖關山陣的基盤。那杆依舊釘在遠處、威懾著可能卷土重來的敵人的“赭煞破陣槍”,則由白羿親自看守,其散發的銳利之意,本身便是一道無形屏障。
這日,秦嶽與顧衍之再次來到林凡靜室。林凡依舊未醒,但麵色已不再蒼白如紙,呼吸悠長,眉心隱隱有清輝流轉,那是“通爻”境界在無意識中自行溫養的跡象。
“林小友根基之厚,悟性之高,實屬罕見。”顧衍之輕歎,“強行破境,又連番惡戰,換作旁人,早已根基儘毀。他竟能於昏迷中自行穩固這‘通爻’微芒,引動文氣與地脈自發護主,此乃與道親近之象。”
秦嶽目光落在林凡身上,那古井無波的臉上也露出一絲讚許:“確是良才美玉。玉門關能守下,他居功至偉。”他頓了頓,看向顧衍之,“顧先生,東南局勢危急,援救泉州刻不容緩。然林凡狀態,恐難經長途顛簸與即刻惡戰。我等前往龍城商議,是否……”
他話未說完,顧衍之卻微微搖頭,目光落在靜室一角。那裡,嬴戰正指揮兩名玄甲衛,將那塊承載著“律法石碑”秩序拓印的金屬箱小心安置。
“秦將軍,或許不必等林凡完全蘇醒。”顧衍之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他既已初窺‘通爻’之門,便能感知萬物細微之‘爻’。律法石碑,蘊含秩序之道的極致顯化;我神都文脈,承載文明流轉之軌跡。此地更有玉門關千年戰爭意誌殘留,以及星鎖關山陣引動的星力餘韻……這些,對於正在無意識鞏固境界的他而言,皆是絕佳的‘資糧’。”
秦嶽瞬間明悟:“顧先生的意思是……以外部秩序與文明之力,主動引導、加速他境界的穩固?”
“正是。”顧衍之頷首,“非是拔苗助長,而是順水推舟。他可自行吸收、辨析這些力量的‘爻象’,若能借此提前穩固境界,甚至有所精進,對其自身,對馳援泉州,皆大有裨益。”
“可需我等做些什麼?”石鳶忍不住開口,眼中充滿期盼。
顧衍之看向她,溫和道:“石鳶姑娘,你身負坤元血脈,與大地最為親近。你可嘗試以自身為引,將此地沉澱的戰爭意誌、星陣餘韻,與你自身的地脈之力調和,化作一股更為中正平和的‘地靈之意’,緩緩渡予他。切記,非灌輸,而是呈現,引導他去‘感知’。”
他又看向嬴戰:“嬴統領,可否請玄甲衛兄弟,於室外結‘不動明王陣’,並非攻擊,而是將律法石碑的秩序之力以最穩定、最純粹的方式散發出來,形成秩序場域。”
“可!”嬴戰毫不猶豫,立刻下令。
最後,顧衍之自身則盤膝坐在林凡另一側,取出那張古樸木琴,橫於膝上。“老夫便以這《易音譜》,演繹文脈流轉,文明生滅之象,助他靈台清明。”
計劃既定,眾人立刻行動。
靜室之內,氣氛頓時變得玄奧起來。
室外,十名玄甲衛環繞靜室,氣息相連,結成一個簡單的陣勢。中央的金屬箱微微開啟一道縫隙,一股沉重、肅穆、仿佛能劃定方圓、厘清界限的淡金色秩序之力彌漫開來,籠罩靜室,使得室內一切能量的流動都變得井然有序,雜念難生。
室內,石鳶閉目凝神,雙手輕按地麵,意識沉入腳下的大地。她不再強行抽取力量,而是如同一個虔誠的傾聽者,感受著關牆內沉澱的英魂不屈、感受著星陣殘留的守護執著,再以自身血脈為中轉,將這些龐雜的意念與地氣細細梳理,化作一股厚重、溫暖、充滿包容與生機的土黃色光暈,如同母親的懷抱,輕輕包裹住林凡。
顧衍之指尖撥動琴弦,清越的琴音響起,並非具體的曲調,而是無數音符如同活過來的精靈,跳躍組合,演化出河圖洛書的軌跡,演繹著詩詞歌賦的意境,闡述著禮樂文明的興衰……無形的文脈長河隨著琴音流淌,洗滌著一切躁動與不安,隻留下智慧的沉澱與文明的輝光。
在這三重力量的環繞與引導下,昏迷中的林凡,那新生的“通爻”感知,仿佛被投入了一片充滿規則與意蘊的海洋。
他“看”到了!不再是戰鬥時的凶險與混亂,而是構成秩序之力的、那些代表著“公正”、“界限”、“穩定”的金色爻象,如同最嚴謹的律法條文,懸浮於空;他“聽”到了文脈長河中,那些代表著“智慧”、“傳承”、“風骨”的青色爻象,如同不朽的詩篇,吟唱不休;他更“感受”到了身下那股由石鳶引導而來的、融合了戰爭意誌與大地生機的“地靈之意”中,那些代表著“犧牲”、“守護”、“承載”的土黃色爻象,如同沉默的山嶽,亙古不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些迥然不同,卻同樣源自文明根基的“爻”,不再需要他費力去“乾預”或“改變”,而是自然而然地呈現其本質與規律,供他觀摩、理解、吸收。
他的識海中,那原本微弱搖曳的【易鏡】清輝,開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凝實、穩定。鏡麵之上,不再僅僅是映照,更開始自動解析、記錄這些湧入的文明爻象,將其化為自身對“易道”,對“通爻”之境的底蘊。
不知過了多久,或許隻是一瞬,或許是幾個時辰。
靜室內,琴音嫋嫋,秩序之力沉凝,地靈之意溫潤。
突然,林凡那一直緊閉的眼睫,微微顫動了一下。
他沒有立刻醒來,但一隻蒼白的手,卻無意識地、極其緩慢地抬起,指尖在虛空中輕輕一點。
沒有能量波動,沒有光華閃耀。
但在場所有感知敏銳之人——顧衍之、石鳶、乃至室外的秦嶽與嬴戰,都清晰地感覺到,靜室內,那原本井然有序流淌的文脈之氣與地靈之意,其內部幾個極其細微的、本可能存在潛在衝突或效率損失的“節點爻”,被一股柔和卻精準到極致的力量,輕輕撥動、調整了微不足道的一絲。
就是這一絲調整,使得文脈之氣的流轉更加順暢自然,地靈之意的滋養更加精純溫和。兩者與秩序之力場的結合,也變得更加圓融無暇。
效率,提升了微不足道的一線。
消耗,降低了微不足道的一絲。
對林凡的滋養效果,增強了微不足道的一分。
顧衍之撫琴的手微微一頓,眼中爆發出難以掩飾的驚歎。
秦嶽負手立於室外,古拙的臉上也露出一絲動容。
石鳶更是驚喜地看向林凡那依舊昏迷,卻仿佛做著最美妙夢境般神情安詳的側臉。
通爻見微,不戰而利萬物!
這便是“通爻境”的真正初啼!並非用於廝殺爭勝,而是於最細微處,調和萬物,增益整體!
林凡的手指緩緩落下,呼吸依舊平穩,仿佛隻是無意識間的舉動。
但所有人都知道,不一樣了。
當他真正蘇醒之時,必將攜此“通爻”妙境,以全新的姿態,麵對那來自東南海疆的、更加詭譎莫測的挑戰。
靜室之外,玉門關的天空,不知何時積聚起了濃重的烏雲,一場新的風暴,正在遙遠的海上醞釀。而關內,文明的薪火,正以另一種形式,悄然壯大。
喜歡易鏡玄圖請大家收藏:()易鏡玄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