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弘道:
“這學堂是用曾家的糧倉改的,先生是附近鄉紳舉薦的老秀才,束修全由山寨承擔。”
張清猛地停住腳。他想起東昌府的學堂,除了官宦子弟,尋常百姓家的孩子連校門都進不去。
去年冬,他還見過有窮人家的孩子凍餓倒在學宮牆外。
“張都監再看那邊。”魯智深指著不遠處的藥鋪,
“那是‘濟世堂’,凡窮苦人抓藥,分文不取,藥材由山寨從江南采買。”
藥鋪門口,一個郎中正給老農診脈,旁邊兩個夥計忙著熬藥,水汽氤氳裡,竟有幾分太平盛世的暖意。
一路行去,張清的枷鎖似乎越來越沉。
看見市集上交易公平,無人強買強賣;
看見河岸邊幾個漢子在修堤壩,說是山寨撥了銀兩防汛期;
看見夕陽下,一群孩童追著貨郎的風車跑過,笑聲清脆得像銀鈴。
這哪裡是草寇盤踞之地?分明比他守著的東昌府,更像個百姓能安身立命的地方。
暮色降臨時,眾人在曾頭市衙署歇腳。
晚飯依舊簡單,糙米飯配著燉菜,王進親自給張清解開了手上的枷鎖,遞過碗筷:
“嘗嘗?這是本地百姓送來的新米。”
張清盯著碗裡的米飯,米粒飽滿,混著淡淡的稻香。
忽然想起東昌府的糧倉,去年災荒,他親眼見官差將發黴的米摻進賑糧裡,百姓稍有不滿便遭毒打。
“你們……為何要做這些?”張清終於開口,聲音有些乾澀。
王進放下筷子,目光沉靜:
“張清兄弟,我梁山聚義,不為打家劫舍,隻為讓天下人有飯吃、有衣穿、有書念。你說我們是賊寇,可賊寇會修學堂、建藥鋪、替百姓修堤壩麼?”
張清猛地抬頭,撞見王進眼中的坦蕩,又慌忙低下頭,喉間像是堵著什麼,半晌才擠出一句:
“不過是些小恩小惠,收買人心罷了。”
話雖如此,張清握著筷子的手,卻微微發顫。
夜色漸深,曾頭市的打更聲遠遠傳來,清晰而安穩。
張清躺在簡陋的床榻上,望著窗外的月光,第一次在心裡對“賊寇”這兩個字,生出了一絲動搖。
喜歡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請大家收藏:()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