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趙匡胤一愣,隨即想起那個捧著粗瓷碗的老漢。他抬手拍了拍王小六的肩膀:“等仗打贏了,帶你回家看爹娘。”
王小六眼睛亮了起來,用力點頭:“嗯!小人跟著將軍,一定能打勝仗!”
看著小卒跑遠的背影,趙匡胤深吸一口氣。他忽然明白,自己守的不是一座城,是這六千弟兄的命,是王小六這樣的百姓回家的盼頭,更是柴榮留下的大周根基。
半個時辰後,張瓊帶著騎兵回來,身上沾著血跡:“將軍,是遼軍的斥候,被我們驅走了,沒追太遠。不過看他們的方向,像是往晉州回了。”
“看來耶律璟是在試探我們的虛實。”趙匡胤鬆了口氣,“傳令下去,夜間加強巡邏,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城。”
夜色漸深,風雪又大了起來。趙匡胤坐在帳中,對著輿圖發呆。絳州城小牆薄,糧草隻夠支撐十日,飛騎營還有兩日才能到,這兩日,便是最關鍵的考驗。他拿起筆,在輿圖上圈出絳州周邊的村落:“石守信,明日派些弟兄去周邊村落,告知百姓遼軍可能來犯,讓他們暫時撤進城裡,咱們派兵保護。”
“將軍,咱們人手本就不夠……”石守信有些猶豫。
“百姓是大周的根,不能再讓他們落入遼軍手中。”趙匡胤語氣堅定,“分出一千人護民,剩下的五千人守城牆,足夠了。”
石守信不再多言,領命而去。帳內隻剩下趙匡胤一人,篝火漸漸弱了下去。他靠在椅背上,閉上眼,腦海裡閃過符太後賜劍時的眼神、宗訓含淚的臉龐、王小六期待的模樣。
不知過了多久,帳外傳來雞叫。趙匡胤睜開眼,天已蒙蒙亮。他起身推開帳門,雪停了,東方泛起一絲魚肚白。遠處的城牆下,士兵們正冒著寒氣加固城防,王小六和幾個少年兵正搬著石頭,臉上滿是勁。
“將軍!”一個士兵指著東方,“那是什麼?”
趙匡胤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遠處的地平線上,出現了一串黑點,越來越近,隱約能聽見馬蹄聲。他心頭一震,握緊了腰間的佩劍。
“是騎兵!”石守信跑過來,神色緊張,“看旗幟,不像遼軍!”
黑點漸漸清晰,一麵“周”字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趙匡胤的眼睛亮了起來——那是飛騎營的旗幟!
“是飛騎營!援軍到了!”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城牆上的士兵瞬間沸騰起來,疲憊的臉上滿是狂喜。
趙匡胤望著越來越近的騎兵,緊繃的肩膀終於放鬆下來。他抬手按住肩上的傷口,那裡還在疼,卻比不上此刻心頭的暖意。六千人馬,守了一夜,終究是等來了希望。
飛騎營的將領翻身下馬,快步跑到趙匡胤麵前,單膝跪地:“末將慕容延釗,奉太後之命,率兩萬飛騎營馳援!”
“慕容將軍,辛苦你了!”趙匡胤扶起他,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慕容延釗起身,遞過一封密信:“太後有旨,讓將軍與末將彙合後,即刻商議收複晉州之事。另外,太後還說,李筠若再不出兵,便奪他兵權,由將軍兼任代州節度使。”
趙匡胤接過密信,看著上麵熟悉的字跡,忽然笑了。雪已經停了,陽光透過雲層灑下來,落在積雪上,泛著耀眼的光。他看向身邊的石守信和張瓊,又看向城牆上歡呼的士兵,朗聲道:“弟兄們!援軍到了!三日之後,我們回晉州!”
“回晉州!回晉州!”歡呼聲穿透晨光,在絳州城上空回蕩。
趙匡胤握緊了腰間的佩劍,劍鞘上的刻痕在陽光下閃著光。他知道,這場仗還沒結束,但他不再是孤軍奮戰。有這兩萬飛騎營,有六千不離不棄的弟兄,有汴梁的支撐,晉州終究會回來,那些失去的,也終究能奪回來。
遠處的晉州城方向,遼軍的旗幟還在飄,但趙匡胤的眼底已沒有了迷茫。他轉過身,對著慕容延釗道:“慕容將軍,隨我去看城防——三日之後,我們給耶律璟送份‘回禮’。”
喜歡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請大家收藏:()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