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煙四起:後周與宋的生死博弈
洛水聚盟,天下共討
汴梁城外的風裹挾著黃沙,吹得聯軍旗幟上的“反宋複周”四字獵獵作響。符太後勒住戰馬,目光越過護城河望向城樓,趙匡胤的身影隱在箭樓之後,卻擋不住城牆上士兵們慌亂的神色。李筠策馬行至她身側,手中長槍指向汴梁方向,聲音沉毅:“太後,此時汴梁守軍人心渙散,若乘勝攻城,不出三日便能破城!”
周毅卻勒住韁繩,眉頭緊鎖:“李將軍,石守信雖被俘,可趙匡胤仍有殘餘兵力駐守汴梁內城,且我們剛收到斥候回報——趙匡胤昨日已從洛陽調遣四萬大軍回援,先鋒部隊三萬餘人已至滎陽,不出兩日便會抵達汴梁。”他翻身下馬,從懷中掏出一卷皺巴巴的布條,遞到符太後麵前,“這是反宋十州派密使送來的聯名信,鄭州、滑州、汝州等十州守將均願歸順,隻是他們擔心趙匡胤回援後會報複各州百姓,請求我們先牽製洛陽援軍,再圖汴梁。”
符太後展開布條,十州守將的朱砂印鑒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她指尖劃過“鄭州守將郭崇”的名字,忽然想起半月前郭崇派來的使者曾說,鄭州城內百姓自發組織了“保周軍”,雖多是農夫、工匠,卻已聚集了近五萬人。她抬頭望向遠方,輕聲道:“十州百姓之心向周,這才是我們最堅實的力量。傳令下去,暫緩攻城,全軍向洛陽方向撤退,與十州兵力彙合。”
李筠雖有不解,卻也知曉符太後的考量,翻身下馬領命。當聯軍撤至洛陽城外三十裡的洛水渡口時,遠遠便看到渡口處旌旗如林——十州守將已率領各自兵力在此等候,最前方的郭崇一身鎧甲,見到符太後的車駕,立刻率領十州將領跪地行禮:“臣等參見太後!願隨太後共討趙匡胤逆賊,複我後周河山!”
符太後走下車駕,親手將郭崇扶起,目光掃過十州士兵:他們大多穿著粗布衣裳,手中兵器多是鋤頭、鐮刀,卻個個眼神堅定,腰間都係著一塊寫有“周”字的白布。郭崇見她目光落在士兵身上,連忙解釋:“太後,這些都是各州百姓自發前來參軍的,加上十州守軍,共湊了二十萬人。雖不是正規軍,可半月前趙匡胤從洛陽調兵時,正是這二十萬人在偃師一帶死守三日,硬是擋住了宋軍的去路!”
這話讓符太後心中一熱,她走到一名少年兵麵前,見他不過十五六歲,手中握著一把鏽跡斑斑的長刀,卻依舊挺直脊背。“你為何要參軍?”符太後輕聲問道。少年兵握緊長刀,聲音雖稚嫩卻堅定:“我爹是後周的老兵,三年前被趙匡胤的人害死了!我要為爹報仇,要讓小皇帝重回汴梁!”
周圍的士兵紛紛附和,喊聲震得洛水泛起漣漪。李筠見狀,朗聲說道:“太後,二十萬百姓兵雖無章法,卻有必死之心!如今我們有聯軍五萬、十州兵力二十萬,再加上北漢援軍三萬,足以與趙匡胤的洛陽大軍抗衡!”
符太後點頭,正欲下令進軍洛陽,卻見遠處塵煙滾滾,一名斥候快馬奔來,翻身落馬後高聲稟報道:“太後!遼國、南漢派使者來了,說願出兵相助,遼國已派兩萬騎兵至邢州,南漢也派三萬水軍沿汴水北上,不日便會抵達洛陽!”
這消息讓眾人皆驚——遼國與後周素來素有摩擦,南漢更是偏安南方,從未參與中原戰事,如今竟主動出兵相助。符太後沉吟片刻,忽然明白:趙匡胤篡周後,各地藩鎮皆有不安,遼國、南漢雖各有圖謀,卻也不願見趙匡胤一統中原。她當機立斷:“傳令下去,全軍進駐洛陽城外的孟津大營,即刻召開聯軍會議,邀請遼、南漢、北漢使者及十州守將共同參會!”
三日後,孟津大營內搭建起一座巨大的營帳,營帳中央擺放著一張巨大的沙盤,沙盤上標注著後周、宋、遼、南漢、北漢的疆域及兵力分布。符太後坐在主位上,左側是李筠、周毅、王彥超等後周將領,右側是北漢主劉鈞派來的使者趙遂、遼國使者蕭撻凜、南漢使者陳繼芳,下方則是十州守將及各地反宋將領,共二十支聯軍代表,濟濟一堂。
蕭撻凜率先起身,手中馬鞭指向沙盤上的幽州:“太後,遼國與宋素有舊怨,趙匡胤曾多次派兵襲擾我邊境。此次我國出兵兩萬,願從邢州出發,攻打宋軍的大名府,截斷趙匡胤的北方糧道!”
陳繼芳也隨之起身,手中折扇輕搖:“我南漢雖遠在嶺南,卻也知曉‘唇亡齒寒’之理。我國已派三萬水軍沿汴水北上,將攻打宋的宿州、亳州,牽製宋軍的南方兵力,助太後一臂之力!”
北漢使者趙遂則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遞到符太後麵前:“我主劉鈞已親率三萬大軍,在澤州一帶與宋軍交戰,昨日已拿下高平,願與聯軍夾擊洛陽的宋軍!”
符太後接過書信,心中激蕩。她起身走到沙盤前,指尖劃過洛陽、汴梁、澤州三地,聲音鏗鏘:“多謝各位相助!如今趙匡胤的主力大軍五萬餘人駐守洛陽,由慕容延釗統領;汴梁守軍三萬,由趙普坐鎮。我們可分三路進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一路,由李筠將軍率領五萬聯軍及十州百姓兵中的五萬人,作為先鋒,攻打洛陽外圍的偃師,牽製慕容延釗的主力;第二路,由王彥超將軍率領三萬聯軍,與遼國騎兵彙合,攻打大名府,截斷宋軍糧道;第三路,由周毅將軍率領兩萬聯軍,與南漢水軍配合,攻打宿州,防止宋軍從南方調兵支援。”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帳內眾人,聲音愈發堅定:“十州剩餘的十五萬百姓兵,由郭崇將軍統領,駐守孟津,作為後援。待三路大軍得手後,我們便會師汴梁,迎回小皇帝,複我後周河山!”
帳內眾人齊聲應和,聲音震得營帳頂的塵土簌簌落下。郭崇起身,手中高舉十州聯名信:“臣等願以性命擔保,定守住孟津,為聯軍斷後!”蕭撻凜、陳繼芳也紛紛起身,表示會儘快傳令軍隊,按計劃進軍。
散會後,符太後獨自留在營帳內,望著沙盤上的“汴梁”二字,指尖輕輕摩挲。青禾端著一碗熱茶走進來,輕聲道:“太後,軍醫說您今日又沒好好吃飯,這碗粥您趁熱喝了吧。”符太後接過茶碗,目光依舊落在沙盤上,輕聲道:“青禾,你說我們能成功嗎?”
青禾走到她身邊,望著沙盤上密密麻麻的聯軍標記,輕聲道:“太後,您看——十州百姓願隨您出征,遼、南漢、北漢願出兵相助,就連那些曾歸順趙匡胤的將領,如今也紛紛倒戈。這天下之心,都在您這邊,怎會不成功?”
符太後低頭,看著茶碗中自己的倒影,忽然想起那日在潼關城樓上暈厥前,曾看到遠處的天際有一道霞光。她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淚光,卻又很快被堅定取代:“明日一早,讓李將軍率先鋒部隊出發。這一次,我們定要打到汴梁,接訓兒回家。”
次日清晨,孟津大營外鼓聲震天。李筠率領三萬先鋒部隊,高舉“反宋複周”的旗幟,沿著洛水向偃師進發。郭崇率領的十五萬百姓兵站在渡口兩側,揮舞著手中的兵器,高聲呐喊:“聯軍必勝!複周必成!”
聲音順著洛水傳播,遠遠傳到洛陽城內。慕容延釗站在城樓上,望著遠處聯軍的旗幟,臉色陰沉。他身邊的副將輕聲道:“將軍,聯軍勢大,且遼、南漢、北漢均已出兵,我們要不要向汴梁求援?”
慕容延釗卻搖了搖頭,手中大刀指向聯軍方向:“趙匡胤陛下已下令,讓我們死守洛陽。傳我將令,全軍備戰,明日與聯軍在偃師決戰!”
可他不知道,此時的汴梁城內,趙普正拿著一封密信,急急忙忙衝進禦書房。趙匡胤見他神色慌張,心中一緊:“出了什麼事?”
趙普將密信遞給他,聲音顫抖:“陛下,反宋十州中的鄭州、滑州已被聯軍拿下,遼國騎兵已逼近大名府,南漢水軍也已抵達宿州……更重要的是,我們派去洛陽的援軍,在偃師一帶遭遇聯軍伏擊,三萬先鋒部隊已全軍覆沒!”
趙匡胤接過密信,手指因用力而發白。他猛地將密信扔在地上,一腳踹翻桌案,怒吼道:“符太後!李筠!我定要將你們碎屍萬段!”
禦書房外的陽光透過窗欞,落在地上的密信上,信上“聯軍二十萬,已至偃師”的字樣,在陽光下格外刺眼。一場決定後周與宋生死存亡的大戰,即將在偃師拉開帷幕。
喜歡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請大家收藏:()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