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章:部落會盟,契約初談
上京的晨光帶著深秋的涼意,漫過大安殿的漢白玉台階,將殿門前那對石獅子的影子拉得很長。蕭皇後身著蕭氏部落的銀白朝服,腰間那柄鑲嵌綠鬆石的契丹彎刀懸在正中,隨著她的步伐輕輕晃動——這是她自歸京平亂後,第一次以“遼境主事者”的身份,召集部落首領與宗室大臣議事,刀鞘上的紋路在晨光裡泛著冷光,卻少了幾分殺伐氣,多了幾分沉甸甸的責任。
殿外的廣場上,烏古、室韋、女真三部的首領已等候許久。烏古部首領巴圖勒是個身材魁梧的漢子,手上的馬鞭被攥得泛白,目光掃過殿門前值守的禁軍,語氣裡帶著不易察覺的警惕:“昨夜收到皇後娘娘的傳信,說要議‘遼境安穩’,可彆又是像耶律璟那樣,嘴上說安穩,實則要征糧征兵吧?”
站在他身邊的室韋部首領帖木兒,鬢角已染了霜色,聞言拍了拍他的胳膊,聲音壓得很低:“蕭氏與我們部落素來交好,去年若不是耶律璟強征戰馬,烏古部也不會鬨到叛亂的地步。今日且聽聽她怎麼說,若真能讓部落過上安穩日子,認她這個主事者,也沒什麼不好。”
女真部首領完顏烈則抱著胳膊,目光落在大安殿的匾額上,沉默不語——女真部靠鹽鐵與皮毛為生,去年戰亂斷了與遼廷的交易,部落裡的鹽已經快見底了,他今日來,更想知道蕭皇後能不能解決鹽鐵供應的問題。
就在這時,殿門“吱呀”一聲被推開,耶律斜軫身著青色官服,從殿內走出,對著三位首領拱手行禮:“皇後娘娘已在殿內等候,諸位請隨我入殿。”
三位首領對視一眼,提著馬鞭先後走進殿內。殿中陳設簡潔,主位上方掛著一幅褪色的遼境輿圖,蕭皇後端坐在主位上,左側是被親衛攙扶著的蕭思溫——他雖仍顯虛弱,卻已換上整潔的紫色官服,麵色也比之前好了許多;右側是宗室重臣耶律撻烈,一身赤色鎧甲尚未換下,顯然是剛從戍邊軍營趕來。
見三位首領入殿,蕭皇後起身微微頷首,聲音清亮卻溫和:“昨日上京平定,多虧諸位首領按兵不動,才沒讓戰亂蔓延。今日請大家來,是想與各位議三件事,這三件事,都關乎遼境日後的安穩,也關乎每個部落的生計。”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三位首領,繼續說道:“第一件,耶律璟在位時,強征了各部不少財物與戰馬,今日起,遼廷會逐一清點,將這些財物儘數歸還;第二件,為讓各部休養生息,未來三年,部落賦稅全免;第三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我打算與後周締結合約,保邊境百年無戰事。”
“與後周締結合約?”巴圖勒猛地提高了聲音,馬鞭“啪”地一聲甩在地麵,“皇後娘娘忘了嗎?後周占了我們邊境三城,去年柴昭還率軍逼到上京城下!現在要與他們結盟,部落的子民會怎麼看?他們會覺得我們遼人怕了後周!”
完顏烈也跟著點頭:“後周素來強勢,若締結合約,怕是要我們低頭稱臣,這比耶律璟征調財物更讓部落蒙羞。”
蕭皇後早料到會有反對聲,她沒有急著反駁,而是從袖中取出一份文書,遞給身邊的內侍:“這是去年柴昭率軍逼上京時,暗中派人送給烏古部的信。巴圖勒首領,你看看,若不是這封信提醒你耶律撻烈的圍剿計劃,烏古部的主力怕是早就折損在泰州了。”
內侍將文書遞給巴圖勒,他接過一看,臉色漸漸變了——信上的內容,正是去年他率軍叛亂後,柴昭提醒他“耶律撻烈已率宗室軍埋伏在烏古部歸途”的消息。巴圖勒捏著文書,嘴唇動了動,卻沒再說出反對的話。
蕭皇後轉向完顏烈,語氣平緩:“完顏首領,女真部的鹽鐵全靠與遼廷交易,去年戰亂,鹽鐵斷供,部落裡的老弱已快無鹽可食。若與後周締結合約,我們可以開通邊境互市,女真部的皮毛能換得足夠的鹽鐵,甚至還能賣到南方去,這難道不是為部落謀利?”
完顏烈的眉頭漸漸舒展,他看向帖木兒,卻見帖木兒已對著蕭皇後拱手:“皇後娘娘說得在理。室韋部的牧場去年遭了蝗災,糧草短缺,若後周能提供糧草支援,我們願意支持與後周締結合約。”
殿內的宗室大臣們也開始低聲議論,耶律撻烈站起身,沉聲道:“我雖不認同向後周稱臣,但遼境經此戰亂,兵力折損過半,糧草也隻夠支撐兩個月。若不與後周締結合約,一旦漠北部落南下,或是南唐、吳越與後周開戰,我們遼境很可能會被卷入戰火。為了宗室與部落的安穩,這合約,我支持。”
蕭思溫也緩緩開口:“柴宗訓並非嗜殺之君,去年後周伐遼,卻未屠過一座城池,足見其有仁心。與後周締結合約,不僅能獲得糧草支援,還能借後周之力震懾漠北部落,一舉兩得。”
見宗室與大部分部落首領都已鬆動,蕭皇後將另一份草擬好的合約條款放在案幾上,推到眾人麵前:“這是我草擬的合約核心條款,大家可以看看。一是遼向後周稱臣,每年進貢五百匹戰馬、兩千張皮毛,後周則每年提供十萬石糧草;二是開通邊境互市,雙方商人持通關文牒可自由交易,免除關稅;三是雙方互不侵犯,若一方遭外敵入侵,另一方需出兵相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巴圖勒拿起條款,目光停在“每年進貢五百匹戰馬”上,眉頭又皺了起來:“烏古部去年損失了近千匹戰馬,現在部落裡能戰的戰馬也隻有八百多匹,五百匹太多了,能不能再減些?”
“進貢數量可以商議。”蕭皇後點頭,“後周若真有誠意,不會在這點上過多為難我們。”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親衛的通報聲:“啟稟皇後娘娘,後周使臣已到城外,說是柴昭將軍派來的,專程商談合約之事。”
蕭皇後眼中閃過一絲光亮,她起身道:“諸位,後周使臣來得正好,今日的議事就到這裡。三日之後,我們再召開部落與宗室的聯席會議,共同商議是否接受這份合約。這三日裡,還請諸位回部落與子民溝通,聽聽他們的想法——畢竟,這合約關乎每一個遼人的未來。”
三位首領與宗室大臣陸續離殿,蕭皇後留下耶律斜軫與蕭思溫,臉色漸漸變得嚴肅:“耶律大人,後周使臣由你負責接待,你要趁機探探他們的底線。尤其是進貢數量與互市地點,這兩點關乎部落的生計,絕不能讓步太多。”
耶律斜軫點頭:“臣明白。不過皇後娘娘,後周使臣若提出額外要求,比如讓遼境派兵協助後周對付南唐,我們該如何應對?”
蕭思溫接過話:“遼境剛經曆戰亂,絕不能再卷入新的戰事。若使臣提此要求,你就以‘部落士兵需休整’為由拒絕,同時承諾在糧草上多加支援,既表誠意,又不妥協。”
蕭皇後讚同地點頭,目光望向殿外的晨光:“合約是遼境安穩的關鍵,我們不能出任何差錯。三日之後的聯席會議,必須讓所有部落與宗室都認可這份合約,這樣遼境才能真正從戰亂中走出來。”
與此同時,上京城外的驛站裡,後周使臣李謙正展開柴昭寫的密信。信上的字跡遒勁有力:“蕭皇後有整合遼境的能力,合約條款可適當讓步,重點是確保邊境互市與互不侵犯,為後周應對南唐、吳越爭取時間。若遼境提出減免進貢數量,可減至三百匹戰馬、一千五百張皮毛;互市地點可定在潢水渡口,那裡便於雙方通商。”
李謙收起密信,對身後的隨從道:“明日見耶律斜軫時,先不提協助後周對付南唐的事,先聽他們對合約條款的意見。記住,我們的目的是穩住遼境,而非逼迫他們,分寸一定要拿捏好。”
夕陽西下時,上京的街道漸漸熱鬨起來。百姓們走出家門,有的在修補被戰火損壞的房屋,有的在街頭叫賣僅剩的糧食,雖仍顯蕭條,卻已沒了往日的恐慌。蕭皇後站在大安殿的廊下,看著遠處的草原,腰間的契丹彎刀在暮色裡泛著微光——她知道,與後周的契約談判,才剛剛開始,而這談判的結果,將決定遼境未來十年,甚至百年的命運。
喜歡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請大家收藏:()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