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渡口的風裹著水汽,吹得秦良玉玄鐵甲上的血痂簌簌剝落。她將馬萬年拉到蘆葦叢後,掌心的調兵銅符被汗水浸得發燙——那是白杆軍的兵權信物,銅符上“石柱忠勇”四個字,是當年萬曆皇帝親賜的。
“這三百傷兵,我交給你。”秦良玉的聲音比黃河水還沉,指尖按在馬萬年的手背上,把銅符往他掌心裡塞,“你帶他們往東南走,過了河就去洛陽,找當地守軍借糧換藥。記住,銅符在,白杆軍的魂就在,哪怕隻剩一個人,也要把弟兄們安頓好。”
馬萬年攥著銅符,指節泛白,眼眶通紅:“娘親,我留下幫您!您就八十人,怎麼擋羅虎的一萬多兵?”他說著就要解甲,卻被秦良玉一把按住。
“我要的不是擋,是拖。”秦良玉抬手擦了擦他臉上的泥汙,目光掃過身後的傷兵——有的靠在蘆葦叢裡咳血,有的斷了腿隻能趴在地上,還有個年輕小兵攥著半截長矛,眼神卻亮得很,“你把他們安全送到洛陽,就是對我最大的幫襯。咱們約好,等我甩開追兵,就在洛陽東門的老槐樹下見,少一個人都不行。”
馬萬年還想爭辯,卻見秦良玉已轉身走向那八十名精銳。他們早已解下重甲,每人腰間掛著短刀、捕獸夾,背上捆著削尖的木矛與曬乾的艾草,還有一小包用山鹿血浸泡的布條——那是石柱山林裡傳了三代的“引獸秘藥”。秦良玉抬手拍了拍最前一名精銳的肩:“弟兄們,跟我進秦嶺,給咱們的傷兵爭取時間!”
“願隨將軍!”八十人齊聲呐喊,聲音雖不算響,卻震得蘆葦叢晃了晃。
馬萬年望著母親的背影,咬了咬牙,轉身跳上木船:“撐船!往對岸走!”三名傷兵立刻拿起斷矛當船槳,木船在黃河浪裡晃著,漸漸漂向對岸。秦良玉站在渡口,直到三艘木船成了河麵上的小點,才轉身鑽進西側的密林——羅虎的馬蹄聲,已經從遠處傳來了。
羅虎帶著兩千騎兵、一萬五千潰兵追到渡口時,隻看到空蕩蕩的河岸與滿地狼藉的蘆葦。他盯著林邊新鮮的足印與帶血的麻布,氣得揮刀砍斷身旁的蘆葦稈,斷口處的白茬濺了滿臉:“秦良玉往秦嶺跑了!追!就算把秦嶺翻過來,也要抓她碎屍萬段!”
騎兵們翻身上馬,潰兵們舉著斷矛、砍刀跟在後麵,亂糟糟的隊伍像一股黑潮,湧進了秦嶺邊緣的密林。
第一戰?溪穀喚虎:血引山君,一獸當關
追了一個時辰,闖軍被一條湍急的溪穀攔住。溪水剛沒過膝蓋,水底的鵝卵石滑得能讓人摔跟頭,潰兵們吵吵嚷嚷地脫鞋,有的甚至直接蹚水,結果剛走兩步就摔了個四腳朝天。騎兵們牽著馬在溪邊打轉,馬蹄踩進水裡,濺起的水花打濕了褲腿,沒人注意到對岸崖壁上的動靜。
秦良玉蹲在崖壁的石縫裡,指尖捏著浸血的布條——那是前幾日獵殺山鹿時浸的血,濃得能順著布條往下滴,血腥味在潮濕的空氣裡飄得極快。她先往溪穀上遊的密林裡撒了大半袋,又讓兩名精銳往溪水裡扔了幾塊帶血的鹿骨,最後竟用短刀在自己掌心劃了道小口,將血滴在崖邊的草葉上:“秦嶺的虎是山君,最認新鮮人血,這味道能勾得它們出來。”
不過半炷香的功夫,密林裡傳來一聲震得樹葉簌簌落的虎嘯——不是細碎的嗚咽,是低沉、雄渾的嘶吼,像悶雷滾過山穀,連溪水裡的鵝卵石都似乎顫了顫。潰兵們瞬間僵住,有的鞋掉了也忘了撿,有的甚至往騎兵身後躲,嘴裡念叨著“山君發怒了”。
秦良玉趴在崖邊眯眼望去——隻見密林裡先鑽出兩頭半大的小虎,皮毛是淺棕色的,蹦蹦跳跳地往溪邊來,接著是另一頭稍大些的,最後才是那兩隻成年虎:母虎足有小牛犢那麼大,肩背的肌肉鼓鼓囊囊,走一步都透著威壓,深棕色的皮毛上帶著黑色橫紋,尾巴微微翹起,眼神銳利得能看透人心;公虎比母虎還壯一圈,獠牙露在外麵,泛著冷光,每走一步,地麵都似乎震一下。
“推圓木!”秦良玉低喝。二十名精銳早將溪邊碗口粗的枯木捆成三捆,此刻猛地推下陡坡,圓木順著水流衝下來,撞得沒跑的潰兵人仰馬翻,有的被卷入漩渦,有的被圓木砸斷腿,慘叫聲剛起,就被又一聲虎嘯蓋了過去。
母虎見了混亂,猛地躍出密林,前爪一落地就拍飛一名潰兵,利爪撕開對方的胸膛,鮮血濺在溪水裡,瞬間染紅一片。公虎也跟著撲上來,一口咬住一名騎兵的馬腿,硬生生將馬拽倒,騎兵摔在地上,剛想爬起來就被小虎們圍了上去,撕扯著他的衣甲。潰兵們哪見過這陣仗,喊著“快跑”,扔了兵器就往回跑,有的甚至踩著同伴的後背逃,連羅虎的喝止都不管用。
“將軍,騎兵要追過來了!”一名精銳喊道。秦良玉回頭,見羅虎正提著刀砍逃兵,逼著剩下的人往溪穀衝。她立刻下令:“撤!往鬆林走!”八十名精銳順著崖壁上的藤蔓往下滑,蹚過溪水時特意選了水流最急的地方——馬蹄踩進去就打滑,騎兵根本追不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等羅虎好不容易用刀砍倒幾個逃兵、趕跑虎群,白杆兵早已鑽進對岸的密林,隻留下滿地哀嚎的傷兵與被虎爪撕爛的衣甲,連血跡都被溪水衝得隻剩淡淡的紅。羅虎站在溪岸邊,望著密林深處,氣得臉色鐵青,卻隻能下令:“找木筏!過溪穀!繼續追!”
第二戰?鬆林驅蟻:火燎蟻巢,以蟲亂陣
秦良玉帶著人鑽進一片鬆樹林時,太陽已經偏西了。林子裡的鬆針落了半尺厚,踩上去悄無聲息,空氣裡滿是鬆脂的清香。她早讓斥候摸清了地形——林深處有個半間屋子大的黑蟻窩,那螞蟻比拇指蓋還大,當地人叫“殺人蟻”,咬一口能腫起拳頭大的包,若是被群攻,半個時辰就能把活人啃得隻剩骨頭。
“都把鬆脂抹在身上。”秦良玉從懷裡掏出個小陶罐,裡麵裝著融化的鬆樹膠,“這東西能擋螞蟻。”精銳們立刻傳著陶罐,把鬆脂抹在袖口、褲腳和脖子上,連臉上都抹了些,活像一個個塗了油的泥人。
沒過多久,遠處傳來潰兵的呼喊聲——羅虎的人找來了木筏,過了溪穀,正往鬆林裡鑽。秦良玉讓三十名精銳分成兩隊:一隊拿著火把,往蟻窩裡扔燃燒的艾草——艾草煙濃得嗆人,能把螞蟻逼得發狂;另一隊用長杆戳蟻窩的土壁,杆頭綁著鋒利的石片,一戳就是個大洞,密密麻麻的黑螞蟻立刻湧了出來,像黑色的潮水般往四周爬。
“躲進石縫!”秦良玉喊著,率先鑽進一塊巨大的岩石後麵。那岩石中間有個窄縫,正好能容下八十人。精銳們緊隨其後,每個人都握緊了短刀,警惕地盯著外麵。
潰兵們衝進鬆林時,先頭的幾個人正好踩在蟻群裡。“哎喲!什麼東西咬我!”一個潰兵尖叫著跳起來,低頭一看,褲腿上爬滿了黑螞蟻,正往他的腿上咬。他慌亂地拍打,卻把螞蟻拍得更散,旁邊的人也被波及,瞬間亂作一團。
“是殺人蟻!快用火把燒!”羅虎的聲音傳來,可潰兵們哪有那麼多火把,有的隻能用刀砍自己的褲腿,有的甚至往地上打滾,想把螞蟻壓死。可螞蟻太多了,滾了一圈反而沾了滿身,慘叫聲在鬆林裡回蕩。
秦良玉趁機讓二十名精銳悄悄繞到潰兵身後,在他們撤退的路上設陷阱:用藤蔓拴住石塊,在地上插好削尖的木矛,還把鬆針堆在陷阱旁——踩上去沒聲音,能讓人防不勝防。等潰兵們好不容易用火把趕跑螞蟻,剛想往回撤,又有人踩進陷阱,石塊砸在頭上瞬間斃命,木矛刺穿腳踝,疼得人在地上打滾。
“將軍,天快黑了,咱們找地方歇腳吧?”一名精銳小聲說。秦良玉點頭,帶著人往鬆林深處走——夜裡的秦嶺更危險,但也更安全,羅虎的人不敢在林子裡過夜。
夜裡,秦良玉帶著兩名精銳鑽進林子覓食。她不用火把,隻靠月光辨認蹤跡——山雞在鬆枝上棲息,她悄悄繞到樹後,短刀精準刺穿山雞的咽喉;野兔在草叢裡啃草,她用捕獸夾輕輕放在兔洞旁,不到半個時辰就扛回三隻山雞、兩隻野兔。篝火邊,她把烤得焦香的兔肉分給受傷的弟兄,自己則啃著野果:“在山裡,眼睛要亮,手腳要輕,才能活下來。”
精銳們邊吃邊笑,有的還哼起了石柱的山歌,雖然每個人都帶了傷,卻沒人抱怨——跟著秦將軍,他們知道自己能活著出去,能活著去洛陽見那些傷兵弟兄。
第三戰?崖壁引蜂:戳破蜂巢,借毒退敵
第二天一早,秦良玉帶著人繼續往秦嶺深處走。羅虎的追兵還在後麵,隻是隊伍越來越散,潰兵們大多沒了士氣,有的甚至趁夜逃了。秦良玉讓人盯著追兵的動靜,自己則在前麵探路——她要找一個能徹底擺脫追兵的地方。
中午時分,他們摸到一處崖壁下。崖壁有兩丈多高,上麵掛著十幾個巨大的野蜂窩,每個都有水桶大,嗡嗡的蜂鳴聲隔老遠都能聽見。崖壁中間有一條窄道,僅容兩人並行,道旁是深不見底的山穀——這裡正是個絕佳的伏擊點。
“這蜂叫‘七裡瘋’,被蜇三下就能讓人昏迷,蜇十下就能致命。”秦良玉指著蜂巢,對精銳們說,“等會兒羅虎的人來了,咱們就用長杆戳蜂巢,把蜂群往窄道裡趕,讓他們進退不得。”
精銳們立刻行動起來,有的找長杆,有的在窄道儘頭堆石塊,有的則往身上抹鬆脂——鬆脂味能暫時擋住蜂群。秦良玉站在崖壁下,望著遠處的山道,心裡清楚:這一戰要是贏了,就能徹底甩開羅虎;要是輸了,他們八十人都得死在這秦嶺裡。
沒過多久,遠處傳來馬蹄聲——羅虎的人來了。他隻剩下不到八千潰兵,騎兵也折損了一半,可依舊不肯放棄。“秦良玉!你給我出來!”羅虎的怒吼聲傳來,震得崖壁上的石子往下掉。
秦良玉冷笑一聲,對精銳們說:“動手!”十名精銳立刻舉起長杆,杆頭綁著鋒利的石片,狠狠戳向崖壁上的野蜂窩。第一個蜂巢被戳破,蜂蜜混著蜂蛹往下掉,成千上萬隻野蜂湧出來,朝著窄道裡的潰兵撲去。
“是毒蜂!快躲!”潰兵們尖叫著往後退,可窄道太窄,後麵的人想退也退不開,隻能被蜂群追著蜇。有的潰兵臉腫得像饅頭,眼睛都睜不開;有的被蜇在脖子上,瞬間倒在地上抽搐;還有的慌不擇路,掉進了旁邊的山穀,連慘叫聲都沒來得及發出。
羅虎被蜇得滿臉是包,氣得揮刀砍蜂,卻連一隻都沒砍中。他看著窄道裡的潰兵死的死、傷的傷,又看了看遠處秦良玉的身影消失在崖壁後麵,終於咬牙下令:“撤!這秦嶺是鬼地方,不追了!”
潰兵們如蒙大赦,紛紛往後退,有的甚至連兵器都扔了,隻想快點離開這要命的地方。
等闖軍的身影徹底消失在山道儘頭,秦良玉才靠在崖壁上,忍不住咳嗽起來——剛才殺得急,被幾隻野蜂蜇了胳膊,此刻腫得老高。八十名精銳隻剩不到六十人,每個人都帶了傷,有的胳膊被蟻咬得流膿,有的腿被虎爪抓傷,卻沒人抱怨。
秦良玉擦了擦雙劍上的血,望向秦嶺深處的迷霧:“走,往穀裡躲幾天,等羅虎徹底退了,咱們就去洛陽見萬年他們。”六十人的身影順著崖壁後的小路往裡走,鬆針落在他們肩上,像給這群浴血的殘兵,披了件沉默的鎧甲——他們知道,隻要活著,隻要能到洛陽,白杆軍就能重新聚起來,就能繼續為大明征戰。
喜歡崇明之二創盛世大明請大家收藏:()崇明之二創盛世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