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軌懸浮於地球軌道之上,銀紫色的混沌能量如宇宙脈搏般規律脈動。《演化觀察手冊》在祂麵前緩緩翻動,書頁間流淌的數據長河已記錄下爬行動物時代的輝煌開幕。下方星球的大陸板塊上,各類爬行動物分支正如史詩般展開生存競爭的畫卷。
"爬行動物輻射演化進入關鍵期。"星軌記錄著大陸上的生態圖景,"三大主要分支已確立各自的生態位。"
祂的目光如精密掃描儀般掠過遠古大陸。盤龍類以龐大的體型統治著植被茂密的平原,它們背部的帆狀結構在陽光下如移動的山脈,每日需要消耗相當於自身體重30的植被;雙孔亞綱展現出驚人的適應性進化,翼龍在天空劃出優雅弧線,魚龍在海洋中重現流線型完美;而槽齒類則以其敏捷和凶猛,正在成為陸地獵食者的新星。
"槽齒類展現出特殊的進化潛力。"星軌特彆標注,"四肢結構優化程度超出預期13.7,牙齒分化模式預示捕食效率的提升。"
就在這時,星塵記錄儀發出預警信號。全球氣溫正在發生劇烈波動,地磁異常導致太陽輻射量減少,冰川從兩極開始擴張。植被大麵積枯萎,生態係統麵臨嚴峻挑戰。
"氣候劇變來臨。"星軌冷靜記錄,"平均氣溫下降9.2c,植被生物量減少43.7。"
大陸平原上,生存競爭驟然加劇。
盤龍類首當其衝。它們龐大的體型需要巨額能量維持,枯萎的植被無法滿足需求。星軌監測到一群基龍正在緩慢死亡,它們標誌性的背帆無力低垂,眼中失去生命的光彩。
"盤龍類適應能力不足。"星軌記錄著觀察數據,"代謝率下降28.3,種群數量銳減61.4。"
雙孔亞綱的情況稍好,但同樣麵臨危機。翼龍的飛行能力在寒冷空氣中效率降低,魚龍雖然免受陸地氣候變化直接影響,但海洋食物鏈同樣受到影響。
而槽齒類卻展現出驚人的韌性。星軌注視著一個小型槽齒類族群,它們正在演示著超越本能的生存智慧。
"集體捕獵策略效率提升。"星軌記錄下一個精彩場麵:三隻槽齒類協同驅趕一隻受傷的盤龍,利用地形進行包抄,"團隊協作使捕獵成功率提高37.2。"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們的築巢行為。槽齒類利用岩石縫隙構建出結構複雜的巢穴,內部鋪滿乾枯的蕨類植物,形成有效的保溫層。年長個體會教導年輕成員建造技巧,知識通過觀察學習代代相傳。
"文化傳遞現象確認。"星軌眼中銀光流轉,"這是意識萌芽的重要標誌。"
星軌決定進行最小限度的乾預。祂沒有直接改變氣候,而是在槽齒類棲息地周圍進行了精妙的環境調整。
星軌的乾預如同大師的細筆修飾,幾乎不著痕跡。
祂在槽齒類主要活動區域保留了更多耐寒植被,這些植物的種子被注入了微弱的混沌能量,增強了抗寒能力。同時,祂清除了部分對槽齒類威脅較大的捕食者,但保留了足夠的競爭壓力。
"環境優化完成。"星軌記錄乾預細節,"生存壓力保持在最佳促進水平:0.73標準單位)。"
效果立竿見影。槽齒類在優化後的環境中如魚得水,它們的進化速度明顯加快。星軌監測到多個方麵的改善:
奔跑速度平均提升22.8,最快個體時速可達40公裡;捕獵效率因團隊協作的完善而提高51.3;最令人驚喜的是腦容量的增長——因為需要處理更複雜的生存策略,大腦新皮質麵積增加了18.7。
"認知進化加速進行中。"星軌注意到槽齒類開始使用簡單的工具,如用石塊砸開堅硬的甲殼,"工具使用頻率每月增加3.2。"
與此同時,盤龍類的處境繼續惡化。星軌目睹了最後一個盤龍族群的終結:它們在寒風中緩慢移動,尋找著已經不存在的豐美植被。最終,這些曾經的大陸霸主倒在了冰雪覆蓋的平原上。
"盤龍類退出曆史舞台。"星軌平靜地記錄,"自然選擇完成第一次大規模篩選。"
雙孔亞綱憑借其適應性勉強維持,但已經失去了主導地位。翼龍退守到赤道地區,魚龍減少了對陸地生態的依賴。
唯有槽齒類逆勢崛起。它們不僅survivedtheinter,反而在危機中變得更加強大。新的亞種不斷出現,各自適應著不同的生態位。
百萬年過去,冰川開始退卻,但世界已經永久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