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為,太子是否真心悔改,需經時日考驗,不可急於一時。”
楚清越是鎮國將軍之子,又駐守邊關,他的話在武將中極具分量。
幾位武將紛紛點頭附和,殿內的風向瞬間變了——原本支持李嵩的大臣也不敢再輕易開口,生怕被貼上“違抗聖旨”或“不顧軍心”的標簽。
李嵩看著滿殿附和的聲音,臉色愈發難看,卻也不敢再爭辯。
程明遠和楚清越一文一武,一個從律法角度反駁,一個從軍心角度施壓,他根本無從辯駁。
皇上看著殿內的情形,眼底閃過一絲滿意,卻依舊麵無表情:“李嵩,你身為吏部尚書,應知律法森嚴,不可僅憑‘聽聞’妄議朝政。
念你是為太子擔憂,此次便不追究你的過錯,往後若再無憑據妄言,休怪朕無情。”
李嵩連忙躬身謝罪:“臣知錯,謝陛下寬恕。”
皇上擺了擺手,目光轉向景淮初,語氣緩和了些:“淮初,太子畢竟是你的兄長。
今日下朝後,你去東宮一趟,看看太子的近況,問問他是否真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若他確有悔改之意,便傳朕的旨意,允許他在東宮範圍內活動,若他仍不知錯,便繼續禁足,直至他想明白為止。”
景淮初心中一動——皇上讓他去探視太子,既是對他的信任,也是對他的考驗。
因為若是偏袒太子,便是公私不分。
若對太子過於嚴苛,又會落下“手足相殘”的名聲。
最後景淮初躬身行禮,語氣誠懇:“兒臣遵旨,兒臣定會如實稟報太子的情況,絕不敢有半分隱瞞。”
皇上點了點頭,拿起禦案上的朱筆,在奏折上寫下“徹查謀逆餘黨,東宮探視事宜交景淮初辦理”的字樣。
遞給身邊的李德全:“將朕的旨意傳下去,讓大理寺加快審理謀逆案,務必在一個月內給出結果。”
“老奴遵旨。”李德全接過聖旨,躬身退下。
早朝的其餘事宜很快便處理完畢,皇上起身道:“退朝。”
大臣們紛紛躬身行禮,待皇上離開後,才陸續退出紫宸殿。
殿外的晨光已變得溫暖,景淮初剛走出紫宸殿,程明遠和楚清越便走了過來。
程明遠笑著道:“殿下,今日在殿上,您可是又得了陛下的信任。
此次去東宮探視太子,還需多留意太子的言行,切莫被他的表麵功夫蒙騙。”
楚清越也點頭道:“殿下,太子心機深沉,此前多次設計陷害您,此次去東宮,您務必多加小心,帶足侍衛,以防不測。”
景淮初感激地看著兩人:“多謝程兄和楚大哥提醒,我會注意的。
此次去東宮,我會如實稟報太子的情況,不會讓陛下失望,也不會讓那些因謀逆案受牽連的人寒心。”
喜歡一路躺平,隻願當鹹魚請大家收藏:()一路躺平,隻願當鹹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