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虎點頭:“這個主意好!農民們擔心種植失敗,有了補貼和收購保證,肯定願意嘗試。我可以讓禁軍幫忙,在試驗田周邊巡邏,防止有人破壞。”
第二步:技術推廣
“在試點種植的同時,我會在長安城外設立‘棉花種植培訓基地’,邀請阿木提擔任技術顧問,定期舉辦培訓班,教農民如何播種、施肥、防治病蟲害、采摘和加工棉花。同時,我會讓工匠工坊製作一批軋花機和彈花機,免費發放給參與種植的農民,提高棉花的加工效率。”
阿羅憾補充道:“我可以幫忙翻譯種植技術資料,製作成圖文並茂的手冊,方便農民理解。西域的棉花種植技術雖然簡單,但中原的氣候和土壤與龜茲略有不同,可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阿木提的經驗很重要。”
第三步:產品開發
“等棉花收獲後,我會讓工匠工坊開發棉花製品——首先製作棉衣和棉被,棉衣采用‘裡棉外麻’的設計,內層用棉花填充,外層用麻布包裹,既保暖又耐用;棉被則用優質棉花填充,輕便保暖,比傳統的棉被用蘆花、柳絮填充)效果好得多。同時,我會在‘逸品軒’的門店推出棉花製品,先在長安推廣,再逐步擴展到洛陽、揚州等城市。”
木拉提笑著說:“大人想得真周到!我在西域時,就穿過棉花做的貼身衣物,冬天特彆暖和。中原的冬天比西域冷,棉衣肯定會很受歡迎。”
李逸還考慮到棉花推廣中的潛在問題:“棉花在中原是新作物,農民可能會有顧慮,比如擔心銷路、擔心種植技術複雜。我們要多做宣傳,通過‘逸品軒’的門店、平民巷的便民點,向百姓介紹棉花的好處;同時,邀請試點種植的農民分享經驗,用實際成果打消大家的顧慮。”
第四步:棉花種子的運輸與保護
棉花種子的運輸是一個關鍵問題——從龜茲到長安,路途遙遠,需要二十多天,還要經過戈壁、沙漠,種子容易受潮、發黴或被蟲蛀。為了確保種子安全抵達長安,李逸采取了一係列保護措施:
乾燥處理:將棉花種子放在陽光下暴曬三天,去除水分,確保種子乾燥;
密封包裝:用雙層油紙將種子包裹,再裝入陶罐中,陶罐口用蠟密封,防止受潮和蟲蛀;
專人看管:安排阿木提和一名細心的夥計,專門負責看管種子,每天檢查陶罐的密封情況,確保種子沒有問題;
防潮措施:在裝種子的馬車裡,放置生石灰和乾燥的草木灰,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保持車廂乾燥。
阿木提看著李逸對種子如此重視,感動地說:“大人,您放心,我一定會保護好種子,不讓它受到一點損壞。等回到大唐,我會好好教農民種植棉花,讓大唐的百姓也能用上棉花做的衣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逸拍了拍阿木提的肩膀:“謝謝你,阿木提。棉花不僅能改善大唐百姓的生活,還能促進中原與西域的文化交流,你的功勞很大。”
第五步:告彆龜茲,帶著商機出發
第二天清晨,李逸率領貿易隊,滿載著龜茲交換的良馬、玉石和珍貴的棉花種子,在蘇伐疊國王和百姓的送彆下,離開了龜茲國,朝著疏勒國的方向前進。
蘇伐疊國王看到貿易隊馬車上的棉花種子,好奇地問:“李逸大人,那些陶罐裡裝的是什麼?看起來很珍貴。”
李逸笑著說:“國王陛下,那是棉花種子。我打算將它帶回大唐推廣種植,製作成棉衣、棉被,改善百姓的生活。未來,我們還可以用棉花與龜茲進行貿易,讓更多的人受益。”
蘇伐疊國王驚訝地說:“棉花?沒想到這不起眼的絨毛,還有這麼大的用處!祝大人在大唐推廣成功,以後我們龜茲的棉花,也能賣到大唐去!”
“一定會的。”李逸點頭,“等棉花在大唐推廣成功,我們‘逸品軒’會與龜茲建立棉花貿易合作,大量收購龜茲的棉花,讓龜茲的百姓也能通過棉花增收。”
貿易隊的馬車行駛在西域的戈壁灘上,李逸坐在馬車上,手裡拿著一小團棉花,心裡充滿了期待。他知道,這次發現的棉花商機,比之前的任何商品都更有潛力——棉花不僅能改善百姓的生活,還能帶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為大唐的繁榮做出貢獻。
阿羅憾坐在李逸身邊,看著他手中的棉花,笑著說:“大人,您真是太厲害了!在龜茲這麼多人,都隻把棉花當普通的填充物,隻有您發現了它的巨大價值。”
李逸笑著說:“這隻是因為我來自不同的地方,知道棉花的用途。其實,每個地方都有潛在的商機,隻要我們用心觀察,關注百姓的需求,就能發現更多像棉花這樣的寶貝。”
接下來的幾天,貿易隊繼續向疏勒國前進。李逸利用趕路的時間,完善棉花的推廣計劃,甚至開始構思棉衣的設計——他計劃設計兩種棉衣,一種是麵向平民的“實用款”,用麻布做外層,棉花做內層,價格便宜,保暖性好;另一種是麵向權貴的“高端款”,用絲綢做外層,優質棉花做內層,還可以繡上精美的花紋,提升檔次。
他還想到,棉花不僅能做衣物,還能做、棉籽油等產品,未來可以進一步開發棉花的價值,形成多元化的產品體係。
半個月後,貿易隊抵達疏勒國。疏勒國王同樣對大唐的商品充滿興趣,尤其是逸品犁和玻璃鏡,當場簽訂了大宗貿易協議。李逸在疏勒國也設立了“逸品軒?西域分店”,推廣中原的商品。
但李逸的心思,早已飛到了長安的棉花種植計劃上。他在疏勒國停留了十天,完成貿易合作和分店籌備後,就迫不及待地率領貿易隊,踏上了返回長安的路途。
馬車行駛在返回長安的路上,李逸看著窗外的景色,心裡充滿了憧憬。他知道,回到長安後,推廣棉花種植會麵臨很多挑戰,比如農民的顧慮、技術的調整、市場的接受度等,但他有信心克服這些挑戰——他有朝廷的支持,有蘇府和“逸品軒”的資源,還有阿木提這樣的技術顧問,更重要的是,棉花能真正改善百姓的生活,這是最堅實的基礎。
他的唐朝創業傳奇,因這次發現的棉花商機,又翻開了新的一頁。未來,他要讓棉花在中原的土地上茁壯成長,讓棉衣溫暖每一個大唐百姓,讓“逸品軒”的品牌,不僅代表著優質的商品,更代表著改善民生、惠及天下的責任與擔當。
而這一切,都將從帶回長安的那兩百斤棉花種子開始,一步步變為現實。
喜歡穿越唐朝當財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唐朝當財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