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江南,水汽氤氳。江南造船廠外的河道旁,早已擠滿了圍觀的百姓,大家踮著腳朝船塢方向張望,議論聲此起彼伏,眼神中滿是期待。河道中央,一艘嶄新的商船靜靜停泊在水麵上,船身通體漆成深紅色,船頭雕刻著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雄鷹的喙部鑲嵌著黃銅,在秋日的陽光下泛著耀眼的光澤——這便是曆經兩個多月打造而成的“逸品號”商船。
李逸身著青色錦袍,站在河道旁的高台上,目光緊緊鎖定著“逸品號”。他身旁站著江南造船廠的老工匠,此刻老工匠正激動地向他介紹商船的情況:“李公子,您看這‘逸品號’,船長二十丈,寬五丈,載重足足有五百石,比咱們大唐普通的商船多了兩百石!船身用的是最結實的楠木,防水性能極好,就算在海上遇到風浪,也不用擔心漏水。”
老工匠指著商船的尾部,語氣中滿是自豪:“尤其是這改良後的尾舵,比原來靈活了三倍,舵手輕輕轉動舵柄,船就能快速轉向。咱們之前在河道裡試航了三次,不管是順流還是逆流,商船都操控自如,比蕃商的船還要穩當!”
李逸順著老工匠指的方向看去,隻見商船尾部的尾舵比普通商船的尾舵更大,舵柄更長,還加裝了加固的鐵環,看起來既堅固又靈活。他心中滿是欣慰,這兩個多月來,他幾乎每隔幾日就會從長安趕來江南造船廠,與工匠們一起完善設計、解決問題,如今“逸品號”終於順利完工,所有的辛苦都沒有白費。
“辛苦各位師傅了。”李逸轉身看向老工匠,鄭重地說道,“‘逸品號’能有今日,離不開各位師傅的心血。等商船隊順利完成貿易,我定會向陛下為各位請功,為大家爭取賞賜。”
“多謝李公子!”老工匠和周圍的工匠們連忙躬身行禮,臉上滿是激動。能參與“逸品號”的建造,本就是他們的榮幸,若是還能得到陛下的賞賜,更是天大的榮耀。
此時,河道旁的人群突然安靜下來,隻見一隊身著鎧甲的士兵簇擁著幾輛馬車駛來。為首的一輛馬車上,坐著程處默,他身著明光鎧,腰間佩著長劍,神情威嚴。
程處默跳下馬車,快步走到李逸身邊,大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李逸,恭喜啊!‘逸品號’順利完工,這可是咱們大唐的大事!我奉陛下之命,帶來了五十名禁軍,負責護衛商船隊前往廣州港,確保商船隊在路上的安全。”
“多謝程將軍!”李逸心中一暖,連忙拱手說道,“有禁軍護衛,商船隊就能少些麻煩了。”
“咱們兄弟之間,客氣什麼!”程處默笑著說道,“你為大唐開拓海上貿易,是大功一件。我能為你出份力,也是我的榮幸。對了,陛下還特意讓我帶來了一份禮物,說是等商船下水時,親自為商船賜名。”
李逸心中一驚,沒想到陛下竟如此重視“逸品號”,還特意準備了賜名的儀式。他連忙說道:“陛下如此厚愛,臣實在感激不儘。”
就在這時,另一輛馬車緩緩停下,蘇瑤從馬車上走了下來。她身著淡粉色襦裙,手中提著一個精致的木箱,看到李逸,臉上立刻露出了溫柔的笑容。
“李公子,恭喜‘逸品號’順利完工。”蘇瑤走到李逸身邊,將手中的木箱遞給他,“這是我為商船隊準備的一些貨物,都是咱們大唐最好的絲綢和瓷器,我聽父親說,東南亞的人很喜歡這些東西,應該能賣個好價錢。”
李逸接過木箱,打開一看,隻見裡麵整齊地疊放著十幾匹絲綢,有鮮豔的紅色、雅致的藍色、清新的綠色,每一匹絲綢都質地柔軟、花紋精美;還有十幾件瓷器,有碗、有盤、有瓶,瓷器上繪製著精美的花鳥圖案,釉色均勻、光澤瑩潤。
“這些絲綢和瓷器,都是蘇姑娘精心挑選的吧?”李逸看著蘇瑤,眼中滿是感激,“多謝蘇姑娘,有了這些貨物,商船隊的第一次貿易就能更順利了。”
“能為你出份力,我很開心。”蘇瑤臉頰微微泛紅,輕聲說道,“我還為你準備了一件東西。”她從懷中取出一方錦帕,遞給李逸,“這是我新繡的錦帕,上麵繡了‘一帆風順’四個字,希望商船隊此次出海,能順順利利,平安歸來。”
李逸接過錦帕,隻見上麵的“一帆風順”四個字繡得工整秀麗,白色的絲線與淡藍色的錦緞相得益彰,針腳細密均勻。他將錦帕小心翼翼地疊好,放進懷中,鄭重地說道:“多謝蘇姑娘,我定會好好保管這方錦帕,帶著它一起出海,定不辜負你的期望。”
蘇瑤看著李逸,眼中滿是期待:“我在長安等你回來,等你給我講海上的趣事,講東南亞的風光。”
“好,我一定儘快回來。”李逸堅定地說道。
此時,負責挑選船員的夥計匆匆走到李逸身邊,躬身稟報:“掌櫃的,船員已經挑選好了。咱們從廣州港找了二十名熟悉海路的水手,他們常年在海上航行,熟悉從廣州到真臘國的航線,還懂一些東南亞的語言;另外,還找了五名懂西域語言和東南亞語言的夥計,負責與當地商人溝通交易;再加上十名負責搬運貨物和保衛商船的護衛,第一支商船隊的人員已經齊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很好。”李逸點點頭,“讓他們都來見過程將軍,熟悉一下護衛的職責,等商船下水後,咱們就出發前往廣州港。”
“是,掌櫃的!”夥計連忙應道,轉身去召集船員。
很快,二十名水手、五名夥計和十名護衛整齊地站在了李逸和程處默麵前。水手們個個皮膚黝黑、身材健壯,眼神中透著常年在海上漂泊的沉穩;夥計們則穿著長衫,看起來精明能乾;護衛們身著短打,腰間佩著刀,神情警惕。
程處默看著眼前的眾人,沉聲說道:“我帶來的五十名禁軍,會與你們一同護衛商船隊。你們都是李公子精心挑選出來的人,肩負著為大唐開拓海上貿易的重任,在路上一定要聽從指揮、互相配合,確保商船隊的安全。”
“是!”眾人齊聲應道,聲音洪亮,震得周圍的樹葉都微微顫動。
正午時分,陽光正好。李治派來的內侍趕到了江南造船廠,帶來了李治的旨意:“陛下有旨,‘逸品號’商船今日下水,朕雖不能親自前來,卻為商船賜名‘通海號’,預祝商船隊此次出海貿易順利,打通大唐與東南亞的海上貿易通道,為大唐爭光!”
“臣李逸,謝陛下賜名!”李逸連忙率領眾人跪倒在地,高聲說道。“通海號”這個名字,寓意著商船能暢通無阻地航行在大海上,打通與海外的貿易通道,正是李逸心中所願。
內侍將一塊寫有“通海號”三個字的鎏金匾額遞給李逸,匾額上的字跡剛勁有力,正是李治的親筆。李逸雙手接過匾額,小心翼翼地遞給工匠,讓他們儘快將匾額掛在商船的船頭。
隨著工匠們將“通海號”匾額掛好,商船下水的儀式正式開始。老工匠一聲令下,十幾名工匠合力撬動船塢下的支撐木,“逸品號”如今應稱“通海號”)商船緩緩向河道中滑去。
“下水了!下水了!”圍觀的百姓們歡呼起來,紛紛揮舞著手中的布條,為商船加油。
商船在水麵上滑行一段距離後,穩穩地停在了河道中央。船上的水手們立刻忙碌起來,升起了大唐的旗幟,調整著船帆和尾舵,準備進行最後的試航。
李逸、程處默和蘇瑤登上一艘小船,緩緩駛向“通海號”。登上商船後,李逸走到船頭,看著飄揚的大唐旗幟,心中滿是激動。他仿佛已經看到,“通海號”率領著商船隊,從廣州港出發,迎著朝陽,駛向遙遠的真臘國。商船上裝滿了大唐的絲綢、瓷器、茶葉,也裝滿了大唐百姓的希望。
“程將軍,蘇姑娘,你們看。”李逸指著遠方,語氣中滿是憧憬,“用不了多久,咱們大唐的商船就會遍布東南亞的各個港口,大唐的貨物會遠銷海外,海外的特產也會源源不斷地運回大唐。到時候,百姓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大唐也會越來越強盛。”
程處默拍著李逸的肩膀,笑著說道:“李逸,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等你帶著商船隊順利歸來,我一定在長安最好的酒樓為你接風洗塵!”
蘇瑤看著李逸,眼中滿是溫柔:“李公子,你一定要注意安全,照顧好自己。我在長安等你回來,等你一起分享貿易成功的喜悅。”
李逸點點頭,目光堅定:“我會的。此次出海,我不僅要完成貿易,還要摸清東南亞的市場情況,為後續的商船隊積累經驗。等時機成熟,咱們要組建更多的商船隊,讓大唐的海上貿易越來越繁榮。”
試航結束後,“通海號”商船緩緩停靠在岸邊。李逸與程處默、蘇瑤告彆,他看著蘇瑤,輕聲說道:“蘇姑娘,我走之後,逸品學院和‘逸品軒’就拜托你多照看了。”
“你放心吧,我會的。”蘇瑤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不舍,“你在外一定要保重身體,有什麼消息,要及時派人傳回長安。”
“好。”李逸應道,轉身登上“通海號”商船。
隨著李逸一聲令下,“通海號”商船緩緩駛離江南造船廠,朝著廣州港的方向而去。河道旁的百姓們紛紛揮手告彆,程處默和蘇瑤也站在岸邊,目送著商船遠去,直到商船的身影消失在河道的儘頭。
蘇瑤站在岸邊,心中滿是牽掛。她默默祈禱著,希望“通海號”商船隊能順順利利,希望李逸能平安歸來。
而此時的“通海號”商船上,李逸站在船頭,迎著秋風,望著遠方。他手中緊緊攥著蘇瑤送的“一帆風順”錦帕,心中充滿了鬥誌。他知道,此次出海貿易,充滿了未知和挑戰,可能會遇到風浪,可能會遇到海盜,可能會遇到不友好的當地商人。但他並不畏懼,因為他身後有強大的大唐,有陛下的信任,有百姓的期待,還有蘇瑤的牽掛。
他相信,隻要商船隊團結一心、謹慎行事,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難,順利完成此次貿易,為大唐開拓出一條全新的海上貿易通道。他更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通海號”會成為大唐海上貿易的象征,讓大唐的威名傳遍海外,讓更多的人知道,大唐不僅有繁華的長安,有暢通的陸上絲綢之路,還有強大的商船隊,有廣闊的海上貿易市場。
夕陽西下,將“通海號”商船的影子拉得很長。商船在河道中平穩地航行著,朝著廣州港的方向,朝著大海的方向,朝著充滿希望的未來,緩緩駛去。
喜歡穿越唐朝當財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唐朝當財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