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驚世駭俗的答卷_穿越唐朝當財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唐朝當財子 > 第52章 驚世駭俗的答卷

第52章 驚世駭俗的答卷(1 / 2)

午後的貢院,陽光透過考棚的小窗斜射進來,在試卷上投下細長的光斑。考場上的“沙沙”書寫聲漸漸稀疏,多數考生已開始反複修改卷麵,試圖讓駢文辭藻更華麗、對仗更工整——畢竟“論治國安邦之道”這道考題,曆來是科舉的“顯題”,考生們早已習慣用“君仁臣忠”“禮義廉恥”等聖賢語錄堆砌文章,以迎合閱卷官的喜好。

李逸身旁的考生是個麵容白淨的書生,正對著試卷蹙眉斟酌,筆下寫的是“夫治國者,當法堯舜、效文武,以仁德化萬民,以禮樂定天下……”,駢文句式對仗工整,卻滿是空泛的道理,看不到半點實際措施。李逸瞥了一眼,心中不禁搖頭——這便是科舉的通病,看似文采斐然,實則脫離民生,對治國毫無助益。

他收回目光,再次看向自己的答卷。方才寫下的“為政不在言,而在行”還墨跡未乾,筆尖懸在紙上,李逸深吸一口氣,索性徹底拋開八股格式的束縛。既然父親的執念難以違背,既然科舉本就是場“應付”,那不如索性寫下自己兩年來的真實思考,哪怕最終落榜,也算是對“治國安邦”四個字有個交代。

提筆蘸墨時,海綿儲墨槽的墨汁均勻地附在筆端,李逸手腕輕轉,半白話文的文字便落在紙上:“臣以為,治國安邦非空談聖賢之道,而在解百姓之困、補民生之缺。今論治國三策,皆從實踐中來,不求辭藻華麗,但求務實可行。”

開篇便打破“代聖賢立言”的規矩,李逸卻毫不在意。他接著寫下第一策:“輕徭薄賦不如興商”。

“世人皆言‘輕徭薄賦可安民心’,然臣以為,僅靠減免賦稅,不過是‘輸血’之舉,唯有興商富民,方能‘造血’。臣經營‘逸品軒’兩載,從一店之微,至如今十家分店,帶動織工、木匠、店員等兩百餘人就業。這些人先前或為流民,或為佃農,如今每月可得工錢三至五貫,不僅能養活家人,還能繳納商稅——去年‘逸品軒’一家繳納的商稅,便超長安城外三鄉農戶的農業稅總和。”

他特意在文中標注具體數字,這在講究“模糊寫意”的科舉答卷中極為罕見。接著又補充:“商興則民富,民富則國庫足。昔日關中多饑民,今因‘逸品軒’收購棉花、推廣農具,農戶收入增三成,流民漸少。可見商業非‘逐利之徒’所為,實乃治國安邦之重要支柱。”

寫完第一策,李逸略作停頓,揉了揉發酸的手指。窗外傳來幾聲鳥鳴,他抬頭望見考棚外的老槐樹,突然想起逸品學院裡那些因家境貧寒、不識字而難以進階的學生——這便有了第二策:“興辦學校不如掃盲”。

“今朝廷雖設國子監、各州設學堂,然多為權貴子弟所享,平民子弟難窺門徑。逸品學院雖招平民,然需三月學製,且僅限長安周邊。臣以為,治國需先啟民智,啟民智不必興大校,可先掃盲。”

他詳細寫下具體方案:“可在長安各平民巷設‘識字班’,每巷選一閒置民房,聘逸品學院畢業的識字學生任教。教材無需《四書五經》,隻需畫農具、棉花、絲綢、瓷器等百姓日常所見之物,旁注文字——如畫一犁,旁寫‘犁,耕田用具’;畫一棉桃,旁寫‘棉,可織布’。如此‘看圖識字’,成本低一冊教材僅需兩文錢)、見效快一月可識百字),百姓願學、易學。”

為增強說服力,他還加入實例:“逸品學院曾在西街試辦識字班,三十名平民中,二十人一月後可讀寫家書,十人可記賬目。民能識字,則能懂律法、辨是非、學技藝,此乃啟民智之根基,比興辦十所貴族學堂更有用。”

兩策寫完,李逸看著卷麵還剩的空白,想起昨日從西市經過時,看到馬車擁堵、行人難行的場景——他起身走到考棚角落,拿起一塊炭筆,在答卷末尾的空白處,畫起了“長安交通規劃圖”。

這在科舉史上堪稱“前無古人”。李逸先畫了西市周邊的街道輪廓,用粗線標注“原街寬三丈,建議拓寬至五丈”,旁注“西市每日車流量超千輛,拓寬後可減少擁堵,方便貨物運輸”;又在圖上畫了幾個小亭子,標注“公共驛站”,說明“每兩裡設一驛站,供行人歇腳、飲水,兼傳遞民間消息如農事通知、尋人啟事)”;最後用虛線標出“馬車限行時段”:“辰時早79點)、申時下午35點)為西市人流高峰,禁止馬車入內,可改用人力車。”

畫圖時,炭筆在紙上沙沙作響,引來隔壁考棚考生的側目。李逸卻渾然不覺,直到將規劃圖的細節標注清楚,才放下炭筆,重新拿起毛筆,在圖旁寫下:“長安乃大唐都城,交通擁堵不僅影響民生,更損大唐顏麵。此規劃圖雖簡,然可解燃眉之急,且造價低、易推行。”

夕陽西下時,考試結束的鐘聲終於敲響。考生們紛紛放下毛筆,神色各異——有人麵帶自信,有人愁眉苦臉,還有人對著答卷反複檢查,生怕遺漏了什麼。李逸將答卷仔細疊好,放入隨身的布袋中,拿起便攜硯台,隨著人流走出考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貢院外,李老郎中早已等候在馬車旁,看到李逸出來,連忙上前:“逸兒,考得如何?八股文寫得還順嗎?有沒有引用《論語》《孟子》的句子?”

李逸看著父親期盼的眼神,不忍讓他失望,隻含糊道:“兒子都寫了,具體如何,還要等放榜才知。”

李老郎中這才放下心來,拉著李逸上了馬車:“回家!我讓廚房燉了你最愛吃的羊肉湯,好好補補!”

馬車駛離貢院,李逸掀起窗簾,看著漸漸遠去的貢院大門,心中卻無太多波瀾——他知道自己的答卷注定“出格”,能否考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說出了想說的話。

三日後,貢院的閱卷工作正式開始。數十名閱卷官坐在國子監的大殿內,每人麵前堆著厚厚一疊答卷。按照慣例,先由初閱官篩選出“合格答卷”,再交由主考官複核,最後確定上榜名單。

負責初閱李逸答卷的,是位年近六十的老閱卷官,名叫王顯,向來推崇“正統文風”,最不喜標新立異的答卷。當他拿起李逸的答卷,剛看開篇“臣以為,治國安邦非空談聖賢之道”,便皺起了眉頭——這語氣太過直白,毫無“聖賢之風”。

繼續往下看,當看到“輕徭薄賦不如興商”時,王顯的手指猛地一頓。他從事閱卷數十年,從未見過有人在科舉答卷中提及“商業”,更彆說將“興商”與“治國”掛鉤。再看到“‘逸品軒’繳納的商稅超三鄉農業稅”時,王顯更是氣得吹胡子瞪眼:“荒謬!商業乃末業,豈能與農業相提並論?此子簡直是罔顧聖賢教誨!”

他強壓怒火,接著看第二策“興辦學校不如掃盲”。當看到“教材無需《四書五經》,隻需畫農具、棉花”時,王顯再也忍不住,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茶杯都晃了晃:“離經叛道!啟民智當以聖賢之書為根基,畫些農具算什麼?這與市井小販識數何異?簡直是對科舉的褻瀆!”

周圍的閱卷官紛紛側目,有人好奇地問道:“王大人,何事如此動怒?”

王顯拿起李逸的答卷,怒氣衝衝地說道:“你們看!這考生不僅用半白話文寫答卷,還主張‘興商優於輕徭薄賦’‘掃盲優於辦學’,甚至在答卷上畫些不倫不類的圖!這般離經叛道的答卷,就該直接作廢!”


最新小说: 重釣人生路 無敵下山橫掃八荒 娛樂:離婚天仙,楊蜜帶娃找上門 人在高武,開局硬撩高冷校花 綜武:名師出高徒,我教書就變強 倚天屠龍,張無忌的逆襲 開局收下真太後,反手把韃子揚了 龍珠:對不起18號,我是被迫的 影視諸天:開局成為華山叛徒 人機冥王與病嬌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