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科舉鬨劇開端_穿越唐朝當財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唐朝當財子 > 第51章 科舉鬨劇開端

第51章 科舉鬨劇開端(1 / 1)

初冬的長安,第一場雪剛過,青石板路上覆著一層薄雪,踩上去咯吱作響。李府的書房內,炭火燒得正旺,暖意融融,卻掩不住空氣中的幾分緊張。

李老郎中坐在太師椅上,手中捧著一本泛黃的《論語》,眼神卻沒落在書頁上,而是頻頻看向站在對麵的李逸。自上月“逸品號”從西域帶回大批香料、珠寶,李治在朝堂上特意誇讚李父“教出好兒子,為大唐海上貿易立大功”後,李老郎中這幾日臉上的笑容就沒斷過,可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個縈繞在他心頭多年的執念——讓李逸參加科舉,掙個“正途出身”。

“逸兒,你可知陛下前日召見我時,除了誇你,還說了什麼?”李老郎中放下書卷,語氣帶著幾分鄭重。

李逸剛從“逸品軒”回來,身上還帶著淡淡的雪氣,他接過侍女遞來的熱茶,輕聲問道:“父親,陛下還說了什麼?”

“陛下說,你‘實乾有餘,功名不足’。”李老郎中歎了口氣,眼神中滿是期盼,“咱們李家雖是商戶出身,可你如今已是戶部郎中,又有學院、商船隊的事業,若是能再考個科舉功名,那便是‘文武雙全’的體麵人。日後在朝堂上,誰還敢說你是‘商人出身,難登大雅’?”

李逸手中的茶杯頓了頓。他穿越到唐朝兩年,早已習慣了用實乾證明自己,對科舉這種“死記硬背八股文”的製度向來不感興趣。更何況,他對八股文一竅不通,連《論語》《孟子》都是這兩年為了和官員打交道才粗略翻了翻,哪有信心參加科舉?

“父親,科舉考的是八股文,講究‘代聖賢立言’,兒子連基本的格式都弄不明白,怕是考不上。”李逸試圖解釋,“而且兒子如今的事業,無論是學院還是商船隊,都能為大唐做實事,未必需要科舉功名來證明自己。”

“你懂什麼!”李老郎中猛地一拍桌案,語氣激動起來,“商人做得再大,掙的錢再多,在世人眼裡也隻是‘逐利之徒’。可科舉出身就不一樣了,那是‘天子門生’,是正途!你看蘇將軍、程將軍,哪個不是有功名在身?就算你如今受陛下賞識,可沒有科舉出身,日後在朝堂上始終矮彆人一截!”

李逸看著父親激動的神情,心中滿是無奈。他知道父親的執念由來已久,李老郎中年輕時也曾參加過科舉,可惜屢試不第,才轉而從商。如今看到兒子有機會“彌補”自己的遺憾,自然不肯輕易放棄。

“父親,兒子明白您的心意,可科舉真的不適合我。”李逸還想再勸。

“沒有適不適合,隻有願不願意!”李老郎中打斷他,語氣帶著幾分強硬,“我已經托人給你報了春闈,還有三個月時間,足夠你好好備考。從今日起,你就閉門讀書,‘逸品軒’和學院的事,暫且交給下屬打理,等考完科舉再說!”

看著父親不容置疑的眼神,李逸知道再爭辯也無用。他了解父親的性格,一旦認定的事,絕不會輕易改變。更何況,父親也是為了他好,希望他能在朝堂上“更體麵”。無奈之下,李逸隻能點頭答應:“好,兒子聽父親的,參加科舉。”

李老郎中這才露出笑容,連忙從書架上搬下一堆書籍:“這些都是我當年備考時用的《四書章句集注》《八股範文》,你好好看,有不懂的就問我。我還請了前幾年的科舉狀元,每周來家裡為你講解八股文的寫法,定能讓你有所收獲。”

李逸看著桌上堆得像小山一樣的書籍,隻覺得頭都大了。這些書全是晦澀難懂的古文,還有那些死板的八股格式,讓他一個習慣了現代思維的人實在難以接受。

接下來的幾日,李逸被迫開始了“苦讀”生活。每日清晨,天不亮就被父親叫起來背書;上午跟著前科舉狀元學習八股文的“起承轉合”;下午則要對著範文仿寫,可寫出來的文章總是被狀元評價“過於直白,無聖賢之風”。

“李公子,八股文講究‘代聖賢立言’,要模仿孔子、孟子的語氣,不可有太多‘個人之見’。”狀元先生拿著李逸寫的文章,眉頭皺得緊緊的,“你看你這篇《論民生》,通篇都在說‘如何種棉花、如何造農具’,雖實用,卻少了‘聖賢之道’,不符合科舉的要求啊。”

李逸心中無奈,他本就不懂什麼“聖賢之道”,滿腦子都是如何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的實用方法。可科舉考的不是這些,而是那些脫離實際的八股文,這讓他實在提不起興趣。

一日午後,李逸看著桌上的《論語》,越看越覺得枯燥。他突然想起現代的“思維導圖”,不如將《論語》《孟子》中的知識點按類彆整理,這樣記起來會更清晰。說做就做,李逸找來一張大白紙,在紙上畫了三個大圈,分彆標注“治國”“民生”“商業”。

在“治國”圈裡,他寫下“為政以德《論語?為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醜下》)”,還在旁邊標注“對應案例:貞觀之治,輕徭薄賦”;在“民生”圈裡,他寫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儘心下》)”“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標注“對應措施:推廣棉花種植,改良農具”;在“商業”圈裡,他寫下“市賈不貳,國中無偽《孟子?滕文公上》)”,標注“對應實踐:‘逸品軒’明碼標價,不欺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樣一整理,原本雜亂的知識點瞬間變得清晰起來。李逸還覺得不夠,又根據每個知識點編了記憶口訣。比如“民為貴,君為輕,百姓吃飽才太平”,對應《孟子》的民生思想;“為政要以德,徭役不能多,百姓才安樂”,對應《論語》的治國理念;“做生意要實,定價不能虛,客人才願來”,對應商業相關的論述。

這些口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李逸念了幾遍就記住了。就連前來授課的狀元先生,看到他整理的思維導圖,都忍不住讚歎:“李公子此法甚妙!將聖賢之言與實際案例結合,還編成口訣,比死記硬背有效多了。隻是……科舉考的是八股文,這般實用的方法,怕是難以應對考試啊。”

李逸笑著點頭:“先生放心,兒子自有分寸。”他知道,就算用現代方法整理知識點,也未必能寫出符合要求的八股文,但至少能讓他在短時間內記住更多內容,不至於在考場上交白卷。

除了備考,李逸還琢磨起了考試用具。科舉考試要考一整天,筆墨硯台攜帶不便,尤其是硯台,容易灑墨,換筆也麻煩。李逸靈機一動,找來工匠,設計了一款“便攜硯台”——實則是一個長方形的木盒,盒內分為三層:上層是帶海綿儲墨槽的硯台,海綿吸滿墨水後,寫字時隻需將毛筆在海綿上蘸一下,無需頻繁研磨;中層是內置的三支毛筆,分彆為狼毫、羊毫、兼毫,適合不同字體的書寫;下層則用來放置宣紙和印章。

木盒的蓋子上還刻著“學以致用”四個字,正是逸品學院的校訓。李逸試用了幾次,發現這款便攜硯台不僅方便攜帶,還能節省研磨和換筆的時間,十分實用。

轉眼間,春闈的日子到了。這日清晨,天還未亮,李逸便身著長衫,帶著自製的便攜硯台,前往貢院。貢院外早已擠滿了考生,個個手捧筆墨紙硯,神色緊張。李逸的便攜硯台外形獨特,與其他考生的傳統硯台截然不同,很快就引起了考官的注意。

“這位考生,你手中的木盒是什麼東西?”一位身著青色官袍的考官走上前,眼神警惕地打量著李逸的便攜硯台,“科舉考場嚴禁攜帶作弊工具,你這木盒形狀怪異,怕是藏了夾帶吧?”

周圍的考生紛紛圍了過來,好奇地看著李逸的便攜硯台,議論聲此起彼伏:“這是什麼硯台?怎麼從沒見過?”“說不定真藏了作弊的紙條,被考官發現了吧?”

李逸心中坦然,他知道考官是擔心有人作弊,於是笑著說道:“大人誤會了,這不是作弊工具,而是晚輩自製的便攜硯台,專為考試設計,方便書寫。”

“哦?便攜硯台?”考官眼中滿是懷疑,“你且打開,讓本官看看。”

李逸點點頭,打開木盒的蓋子,露出裡麵的海綿儲墨槽、毛筆和宣紙:“大人您看,上層是海綿儲墨槽,吸滿墨水後無需研磨,隨蘸隨寫;中層是三支不同類型的毛筆,方便書寫不同字體;下層放置宣紙。晚輩設計這款硯台,隻是為了節省考試時間,並非為了作弊。”

說著,李逸拿起一支狼毫筆,在海綿儲墨槽上輕輕蘸了一下,然後在宣紙上寫下“學以致用”四個字。字跡工整,墨色均勻,絲毫沒有因為海綿儲墨而影響書寫質量。他又換了一支羊毫筆,同樣蘸墨書寫,流暢度依舊。

考官仔細看著李逸的演示,又拿起便攜硯台仔細檢查了一遍,確認裡麵沒有夾帶任何作弊紙條,眼中的懷疑漸漸變成了讚賞:“不錯!這款便攜硯台設計巧妙,既能節省研磨時間,又方便換筆,確實是助考的好東西,並非作弊工具。你能有這般巧思,實屬難得!”

周圍的考生也紛紛讚歎:“原來如此!這硯台也太方便了,若是我也有一個,考試時就能省不少事。”“李公子真是聰慧,竟能想出這樣的好點子!”

考官將便攜硯台還給李逸,笑著說道:“你這硯台雖與傳統硯台不同,但確實實用,且無作弊之嫌,允許帶入考場。希望你今日能好好發揮,考出好成績。”

“多謝大人!”李逸躬身行禮,心中鬆了一口氣。他沒想到,自己設計的便攜硯台不僅沒被當作作弊工具,還得到了考官的讚賞,這也算是科舉前的一個小驚喜。

隨著貢院大門緩緩打開,考生們依次進入考場。李逸跟在隊伍中,看著周圍考生緊張又期待的神情,心中卻五味雜陳。他知道,這場科舉對他而言,更像是一場“應付父親”的鬨劇——他不懂八股文,也不認同科舉的死板製度,卻不得不為了父親的執念,站在這裡。

進入考場後,李逸找到自己的考號對應的考棚。考棚狹小而簡陋,裡麵隻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早已擺放好試卷和草稿紙。李逸將便攜硯台放在桌上,看著硯台上“學以致用”四個字,心中突然有了一個想法:或許,他可以在試卷上寫下自己的觀點,哪怕不符合八股文的格式,也要說出自己對治國、民生、商業的真實看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很快,考官開始分發試卷。當李逸看到試卷上的題目時,不禁愣了一下——題目是《論為政之本》,正好與他之前整理的“治國”類知識點相關。他深吸一口氣,拿起毛筆,在海綿儲墨槽上輕輕蘸了一下,開始在試卷上書寫。

他沒有按照八股文“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的死板格式,而是以“民為貴,君為輕”為核心,結合逸品學院的教學成果和“逸品號”的貿易實踐,闡述“為政之本在於民生,民生之本在於衣食,衣食之本在於實乾”的觀點。他還在文中提到了推廣棉花種植、改良農具、發展海上貿易等具體措施,認為這些才是“為政之實”,而非空談聖賢之道。

寫著寫著,李逸漸漸忘記了這是一場科舉考試,更像是在闡述自己兩年來的實踐心得。他筆下的文字不再生硬,而是充滿了真情實感,每一個觀點都有實際案例支撐,每一個措施都經過實踐檢驗。

周圍的考生都在埋頭書寫,考場上隻聽得見毛筆在紙上書寫的“沙沙”聲。李逸一邊寫,一邊慶幸自己之前用思維導圖整理了知識點,還用記憶口訣記住了聖賢之言,否則他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寫出這麼多內容。

不知不覺間,太陽已經升到了中天。李逸放下毛筆,伸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手臂,看著試卷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心中滿是感慨。他知道,自己寫的內容肯定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大概率不會考中,但他並不後悔——至少,他在試卷上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沒有為了迎合科舉而說違心的話。

就在李逸準備檢查試卷時,突然聽到隔壁考棚傳來一陣騷動。他抬頭望去,隻見一位考生正被考官帶走,嘴裡還不停地喊著:“我沒有作弊!那隻是我整理的知識點!”

李逸心中一緊,不知道那位考生發生了什麼事。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試卷,又看了看桌上的便攜硯台,突然意識到,這場科舉鬨劇,或許才剛剛開始。他不僅要應對死板的八股文,還要應對考場中的各種意外,更要麵對父親得知考試結果後的反應。

但李逸並不畏懼。他經曆過被債主追債的狼狽,經曆過張柬之的彈劾,經曆過海上貿易的風險,早已不是兩年前那個賭債纏身的紈絝。無論科舉結果如何,他都會堅持自己的初心,用實乾為大唐的百姓做實事,用自己的方式,證明“商人也能有大作為”,證明“學以致用”比科舉功名更重要。

他拿起毛筆,再次蘸墨,在試卷的末尾寫下了一句話:“為政不在言,而在行;功名不在紙,而在民。”寫完後,他放下毛筆,靜靜地等待著考試結束。他知道,這場科舉鬨劇的結局或許並不完美,但他的人生,絕不會因為一場科舉而被定義。

喜歡穿越唐朝當財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唐朝當財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抗日之絕地槍王 巨星重生:隻想低調做幕後 公司搞出光刻機,員工逼我當首富 重生之亮劍1926 抗日之紅色空間物流 兆靈 每日情報:開局被迫救下美女總裁 超腦武尊 酸梨 女多男少,我是全校女生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