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官員的核查持續了半個月,他們不僅走訪了長安、洛陽的逸品糖坊,還親自前往江南的製糖作坊,從甘蔗種植到白糖結晶,全程跟蹤記錄,生怕遺漏任何一處成本細節。核查結束後,戶部尚書親自帶著厚厚的核查報告,在早朝之上向武則天彙報。
“陛下,經過臣等細致核查,李逸製作白糖的過程,需經過壓榨、過濾、熬煮、結晶四道核心工序,每一步都耗時耗力。”戶部尚書手持報告,聲音清晰,“單說壓榨環節,每五百斤甘蔗需兩人推動壓榨機兩個時辰,才能榨出五十斤蔗汁;過濾環節需經過三層紗布反複過濾,耗時一個時辰;熬煮環節更是要小火慢熬三個時辰,期間需專人不停攪拌,稍有不慎便會糊鍋;最後結晶還需等待三天,且成功率並非百分之百,約有一成糖漿因溫度控製不當無法析出晶體。”
他停頓片刻,繼續說道:“經核算,製作一斤白糖,僅原料甘蔗)、人工、柴火、耗材紗布、陶盆)等成本,便需四十二文錢,比製作一斤紅糖的成本二十七文錢)高五成。而李逸將白糖定價為一兩五文錢一斤五十文錢),利潤僅為八文錢,僅為紅糖利潤一兩三文錢,成本二十七文錢,利潤二十三文錢)的三分之一,且定價合理,平民偶爾也能購買,並無哄抬物價之舉。”
“更重要的是,李逸已將製糖技術全部公開,官府存檔的圖紙詳細易懂,目前長安已有五家糖商、洛陽三家糖商前來申請查閱技術,部分商家已開始籌備製糖作坊,不存在壟斷行為。”
唐太宗聽完彙報,目光掃過階下的張柬之,語氣帶著幾分威嚴:“張禦史,你此前彈劾李逸壟斷技術、哄抬物價,如今戶部核查結果與你所言不符,可見你所奏不實。朕決定,駁回你的彈劾,李逸製糖利國利民,不僅無罪,反而應予以嘉獎!”
張柬之站在朝堂上,臉色鐵青,雙手緊緊攥著朝笏,卻無言反駁——這已是他第二次針對李逸的彈劾落空,第一次是鹽鐵改革時誣陷李逸收受賄賂,此次是白糖產業的“壟斷”指控,兩次都因證據不足被駁回,他在朝中的聲望已大不如前。保守派官員見此情景,也紛紛低下頭,不敢再為他發聲。
李逸躬身謝恩:“陛下明察秋毫,臣定不負陛下期望,繼續推動白糖產業發展,讓更多百姓嘗到白糖的甜蜜。”
消息傳到逸品糖坊時,夥計們正在櫃台前忙碌,聽聞李逸被無罪釋放,還獲嘉獎,頓時歡呼起來。負責售賣的夥計小王興奮地說:“我就知道郎君是清白的!那些說咱們壟斷的人,就是眼紅咱們生意好!”
李逸卻並未沉浸在喜悅中,他知道,公開技術後,糖商們雖有圖紙,卻未必能熟練掌握製糖技巧,若因操作不當導致白糖品質不佳,反而會影響整個白糖市場的口碑。於是,他當即決定,在逸品糖坊舉辦一場“製糖技術交流會”,邀請長安所有有意向製糖的糖商參加,由經驗豐富的工匠現場演示,手把手教學。
交流會定在三日後的清晨,逸品糖坊特意騰出內堂,將製糖工具搬到現場——壓榨機、過濾用的紗布、熬煮用的銅鍋、結晶用的陶盆,一一擺放整齊。當天,長安的八家糖商如約而至,其中既有經營紅糖多年的老商家,也有剛入行的新商家,大家圍著工具,眼中滿是期待。
“各位掌櫃,今日請大家來,是想跟大家分享製糖的實操技巧。圖紙上的步驟雖詳細,但實際操作中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李逸站在眾人麵前,笑著說道,“比如這壓榨機,鐵輥不僅要打磨光滑,還要定期塗抹豬油,防止生鏽,這樣才能保證蔗汁的純淨;壓榨時,甘蔗段的長度要控製在一尺左右,太長容易卡住,太短則浪費人力。”
說著,他示意工匠開始演示。工匠將切好的甘蔗段放進壓榨機,推動搖杆,清甜的蔗汁順著凹槽流進木桶,他一邊操作,一邊講解:“大家看,推動搖杆時要均勻用力,太快容易導致蔗汁飛濺,太慢則效率低,每分鐘推動三十次是最佳速度。”
過濾環節,工匠將蔗汁加熱到五十度,再緩緩倒入鋪好三層紗布的竹筐,他指著紗布解釋:“第一層粗紗布濾掉粗纖維,第二層細紗布濾掉細小雜質,第三層脫脂棉濾掉色素,每過濾十斤蔗汁就要更換一次紗布,不然會影響過濾效果。”
熬煮環節是重點,工匠將濾淨的蔗汁倒入銅鍋,用柴火加熱,手中拿著長柄木勺不停攪拌:“熬煮時,火候分三個階段——初期大火,將蔗汁煮沸,蒸發多餘水分,這個階段約一個時辰;中期中火,讓蔗汁慢慢濃稠,約一個半時辰;後期小火,觀察糖漿的‘掛勺’狀態,當木勺提起時,糖漿能形成連續的細絲,就說明熬好了,這個階段最關鍵,火候太大會糊,太小則無法結晶。”
糖商們圍在旁邊,有的拿出紙筆記錄,有的不時提問:“李郎君,結晶時的溫度怎麼控製?要是遇到陰雨天,濕度太大怎麼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逸耐心解答:“結晶溫度最好控製在十五到二十度,陰雨天時,可在結晶區放置炭火盆,適當提高溫度,同時用乾布擦拭陶盆外壁,減少濕度影響。另外,結晶前,陶盆一定要用開水燙洗,去除油脂,不然會影響晶體凝結。”
交流會持續了整整一天,從清晨到傍晚,工匠們反複演示,糖商們也親自上手嘗試,直到掌握每個環節的技巧。散會時,經營紅糖多年的王掌櫃握著李逸的手,感慨地說:“李郎君,我做糖三十年,從未見過像您這樣肯公開技術的人!您這是真正想把白糖產業做好,讓大家都能賺錢,真是大公無私!我這就回去籌備作坊,咱們一起把白糖生意做大,讓長安的百姓都能吃上白糖!”
其他糖商也紛紛附和,有的當場表示要向逸品糖坊訂購壓榨機,有的則希望能派工匠來逸品糖坊學習一段時間。李逸一一應允,還承諾會定期組織技術交流,分享改良經驗。
此後,長安的製糖作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不到三個月,便從最初的一家增加到十一家,洛陽、揚州的製糖作坊也陸續開業,白糖的產量大幅提升,價格也從一兩五文錢慢慢降到一兩四文錢,更多平民開始購買白糖。
即便如此,逸品糖坊的白糖依舊最受歡迎。李逸並未停下創新的腳步,他帶領工匠不斷改良工藝:
研發綿白糖:在結晶過程中,加入少量清水,讓白糖晶體變得更細小、更蓬鬆,口感更細膩,適合製作糕點;
製作冰糖:將糖漿倒入特製的模具中,緩慢冷卻七天,讓晶體充分生長,形成晶瑩剔透的塊狀冰糖,適合泡水、燉煮;
推出白糖禮盒:用精致的木盒包裝白糖,木盒上雕刻著“福”“壽”等吉祥圖案,內裝綿白糖、冰糖各半斤,成為長安貴族送禮的首選,尤其是春節、中秋等節日,禮盒常常供不應求。
同時,李逸還牽頭製定了“白糖品質標準”——規定白糖的純度需達到九成以上,雜質含量不超過一成,晶體均勻,口感清甜無異味,這一標準被其他糖商廣泛認可,成為行業內的默認標準,確保了大唐白糖的品質穩定。
站在逸品糖坊的櫃台前,李逸看著往來的顧客——有平民百姓買一小包白糖回家泡水,有酒樓的夥計來批發白糖製作甜點,有貴族的管家來訂購禮盒送禮,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滿意的笑容。他心中滿是感慨,從天竺帶回甘蔗種子時,他從未想過,這小小的種子竟能在大唐生根發芽,長成一個龐大的產業。
他想起當初張柬之的彈劾,想起公開技術時老張的擔憂,想起糖商們合作的笑臉,忽然明白:真正的商業,不是靠壟斷獲利,而是靠創新與分享,讓更多人參與,讓更多人受益。隻有這樣,產業才能長久,根基才能穩固。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逸品糖坊的招牌上,“逸品糖坊”四個燙金大字熠熠生輝。李逸知道,白糖產業隻是他商業版圖的一部分,未來,他還要將更多的創新帶到大唐,從西域的商路到江南的農田,從長安的酒樓到百姓的餐桌,用一個個小小的改變,讓大唐變得更加繁榮,讓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加甜蜜。而逸品糖業,便是這一切的堅實根基。
喜歡穿越唐朝當財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唐朝當財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