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長安試點開啟,改革初顯成效_穿越唐朝當財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唐朝當財子 > 第98章 長安試點開啟,改革初顯成效

第98章 長安試點開啟,改革初顯成效(1 / 1)

初夏的長安,朱雀大街上的槐樹已枝繁葉茂,濃密的樹蔭為過往行人擋住了烈日。李逸身著青色官袍,帶著戶部官員與技藝科選拔的“商旅類”人才,正挨家挨戶走訪西市的商戶——稅收改革試點的第一天,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商戶詳細講解“按資產征稅”的規則,打消大家的疑慮。

“王掌櫃,您好!我們是來講解新稅製的。”李逸走進西市南側的“王家布店”,店主王掌櫃正坐在櫃台後算賬,看到官員上門,連忙起身迎接,臉上帶著幾分緊張。

“李侍郎,您這新稅製……真的按營業額繳稅?我這小店,每月營業額也就兩千文,按5算,得繳一百文,比以前按戶繳稅每月八十文)還多,這不是更重了嗎?”王掌櫃皺著眉頭,說出了心中的擔憂。

李逸笑著坐下,接過王掌櫃遞來的賬本,仔細翻看:“王掌櫃,您這賬本上記著,上月營業額兩千文,成本布料、房租)一千五百文,利潤五百文。按以前按戶繳稅,每月八十文,占利潤的16;按新稅製,繳一百文,占利潤的20,看似多了,但您聽我算另一筆賬——您這布店,旺季時營業額能達到三千文,按新稅製繳一百五十文,占利潤一千五百文利潤)的10,比按戶繳稅固定八十文,占利潤5.3)雖仍高,但淡季時,若營業額降至一千五百文,按新稅製繳七十五文,比按戶繳稅還少五文。”

他頓了頓,繼續說:“更重要的是,新稅製公平——以前隔壁的‘李家綢緞莊’,每月營業額五萬文,卻按戶繳八十文,您繳八十文,您覺得公平嗎?現在大家都按營業額5繳稅,他繳兩千五百文,您繳一百文,誰也不占誰的便宜,市場才能良性發展。而且,您若每月營業額低於五百文,還能按3繳稅,進一步減輕負擔。”

王掌櫃聽著,眉頭漸漸舒展:“您這麼一說,確實公平多了。可我怎麼證明我的營業額是真的?要是有人查我,會不會故意刁難?”

“您放心,我們會給每家商戶發‘營業額登記本’,您每日如實記錄,每月初五前到稅局申報即可。”李逸拿出一本裝訂好的登記本,遞給王掌櫃,“技藝科的人才會定期抽查,若發現虛報,才會處罰;若如實申報,絕不會刁難。而且,逸品軒已率先申報上月營業額五萬文,繳了兩千五百文稅,賬本已公開,您可以去看看。”

王掌櫃接過登記本,心中的疑慮漸漸消散:“那我就按新稅製來,希望這公平能一直保持。”

接下來的半個月,李逸帶領團隊走遍了長安的東市、西市,以及城南、城北的街巷商戶,共走訪兩千三百餘家商戶,發放“營業額登記本”兩千三百餘本。起初,不少商戶像王掌櫃一樣心存疑慮,有的甚至想虛報營業額,但看到逸品軒公開賬本、足額繳稅,又看到官員們耐心講解、不貪不占,漸漸都選擇了配合。

西市的“張記雜貨店”,店主張老漢以前按戶繳稅每月一百文,新稅製下,他每月營業額三千文,繳一百五十文,看似多了五十文,卻因新稅製帶來的“公平口碑”,吸引了更多顧客——以前百姓覺得“大店繳稅少、小店繳稅多,不公平”,不願光顧小店;現在知道“按營業額繳稅,公平合理”,更願意到性價比高的小店購物。張老漢的雜貨店,第二個月營業額就漲到了三千五百文,利潤增加了兩百文,繳稅後的實際收入,反而比以前多了一百五十文。

“還是新稅製好!雖然繳的稅多了點,但客人也多了,賺的錢更多了!”張老漢拿著第二個月的賬本,笑著對上門核查的官員說。

與市井商戶相比,鄉村的“以工抵稅”推行,起初遇到了更多阻力。長安城外的張村,農戶張老漢家有三畝地,以前按戶繳稅每年兩石穀子,新稅製下,他的地是中等田,去年收成六石,按8稅率,需繳四石八鬥穀子,比以前還多,這讓他愁眉不展。

“這新稅製,怎麼還讓我多繳稅了?這日子沒法過了!”張老漢找到上門宣講的官員,語氣帶著不滿。

官員耐心解釋:“張大爺,您彆急。新稅製下,若您繳不起稅,可以申請‘以工抵稅’——去修村東的水渠,一天抵五文錢,您需繳的四石八鬥穀子,折算成銅錢是四百八十文,您隻需做工九十六天,就能抵完稅,還不用花錢買穀子繳稅。而且,水渠修好了,您的三畝地灌溉更方便,明年收成說不定能增加一成,這不就補回來了嗎?”

張老漢還是猶豫:“做工九十六天,會不會耽誤種地?我這三畝地,要是沒人管,收成肯定得少。”

“您放心,工程安排很靈活。”官員笑著說,“您可以選擇農閒時去做工,農忙時回家種地;而且,做工期間,官府還管午飯,每天發兩個饅頭、一碗菜,您也不用自己帶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老漢半信半疑,抱著“試試”的心態,報名參加了水渠修建工程。讓他沒想到的是,工程隊的管事很懂農時,特意將農戶的做工時間安排在清晨和傍晚,避開白天的種地時間;午飯確實管夠,兩個饅頭一碗菜,能吃飽;更讓他驚喜的是,一起做工的還有村裡其他二十多戶貧困農戶,大家一起乾活,有說有笑,還能互相幫忙種地,一點也不耽誤農時。

水渠修了兩個月,張老漢共做工六十天,抵了三百文稅,剩下的一百八十文,他用自家種的蔬菜抵了一部分,基本沒花現錢。水渠修好後,正好趕上夏灌,張老漢的三畝地灌溉及時,比去年多收了一石穀子。

“這‘以工抵稅’真是好!不僅沒耽誤種地,還多收了穀子,明年我還申請以工抵稅!”張老漢看著滿倉的穀子,笑得合不攏嘴。

像張老漢這樣的貧困農戶,長安城外的十個村落,共有兩百餘戶,他們通過“以工抵稅”,參與了水渠修建、道路維護、驛站修繕等工程項目,共修建水渠三條、修補道路二十裡、修繕驛站兩座。這些基礎設施的改善,不僅方便了農戶的生產生活,還為後續的農業發展打下了基礎——修通的道路,讓農戶的糧食能更快運往市集;修好的水渠,讓千餘畝農田得到有效灌溉。

試點推行半年後,長安迎來了第一場秋雨。李逸坐在戶部的書房裡,看著桌上的試點成效報告,心中滿是欣慰。報告顯示:

商戶方麵:長安兩千三百餘家商戶,全部按新稅製繳稅,無一家虛報、逃稅;市集營業額較去年同期增長兩成,小商戶的平均利潤增長一成五;國庫從商戶征收的稅收,較去年同期增長一成二,其中世家商戶繳納的稅收增長三成以前避稅嚴重,現在按實際營業額繳稅)。

農戶方麵:長安城外五十個村落,共三千餘戶農戶,其中五百餘戶貧困農戶申請了“以工抵稅”,共完成水渠修建三條、道路修補三十裡、驛站修繕三座;農戶的平均稅負較去年同期下降一成,中等田、下等田農戶的稅負下降兩成;今年的糧食收成,因灌溉改善、道路通暢,較去年增長一成,農戶的實際收入增長一成三。

社會反響:無論是市井商戶還是鄉村農戶,對新稅製的滿意度都達到了八成以上;長安城內的流民數量較去年同期減少三成,市集更加繁華,鄉村更加穩定;禦史台的監督報告顯示,試點期間未發現官員貪腐、刁難百姓的情況,核查過程公平公正。

唐太宗看到試點成效報告後,龍顏大悅,在早朝之上,當著眾臣的麵,對李逸讚不絕口:“李逸推行的稅收改革試點,成效顯著!既減輕了平民負擔,又增加了國庫收入,還完善了基礎設施,實為‘實用利民’的典範!張柬之、王大人,你們作為監督官,說說看法?”

張柬之站在列中,看著報告上的數據,又想起自己私下走訪時看到的景象——市井商戶生意興隆,鄉村農戶安居樂業,心中雖仍有對“祖宗之法”的執念,卻也不得不承認改革的成效:“陛下,試點期間,未發現明顯弊端,百姓滿意度較高,國庫收入也有增長,確有成效。”

王大人也附和道:“新稅製的核算流程雖複雜,但技藝科的人才專業,核查公正,未出現大的問題。‘以工抵稅’既減輕了農戶負擔,又推動了基礎設施建設,值得推廣。”

唐太宗點點頭,語氣鄭重:“既然試點成效顯著,朕意已決,明年開春,將‘按資產征稅’推廣至洛陽及江南地區;同時,從國庫撥出五萬貫錢,用於培訓更多‘商旅類’人才,為全國推廣做好準備。李逸,你繼續負責改革事宜,務必確保推廣順利!”

“臣遵旨!”李逸躬身謝恩,心中滿是激動——從提出改革提案到試點成功,再到即將全國推廣,這一路走來,雖曆經阻力,卻終見成效。他知道,這不僅是稅製的革新,更是“實用利民”理念的勝利,是大唐走向更繁榮、更公平的重要一步。

退朝後,李逸走出紫宸殿,秋日的陽光灑在身上,溫暖而明亮。他抬頭望向遠方,長安的街道上車水馬龍,市集的叫賣聲隱約傳來,鄉村的田野裡,金黃的穀子隨風搖曳,一派豐收景象。他心中默默說道:“這便是我想要的大唐——商戶公平經營,農戶安居樂業,國庫充盈,百姓幸福。未來,還要讓更多地區的百姓,享受到改革的紅利。”

此時的長安城內,商戶們正忙著記錄當月的營業額,準備申報繳稅;鄉村的農戶們,有的在收割穀子,有的在修繕房屋,臉上都帶著滿足的笑容。一場關乎大唐稅收格局與民生福祉的改革,已在這座繁華的都城,開出了甜美的果實,而這果實,即將傳遍大唐的每一個角落。

喜歡穿越唐朝當財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唐朝當財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南天門計劃 末日十二城 泰坦星遊記 全球冰封:我的彆墅成了安樂窩 地球之重啟 逆命之瞳 星際穿越遭遇遠古食人族 閉關三萬年,仙帝被摸金 星際:什麼是破爛,這些都是寶貝 深淵入侵?我箭獵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