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清晨,魏徵的書房裡彌漫著淡淡的墨香。案上攤開的《稅製改革建議書》,每頁都布滿了他用朱筆標注的痕跡——在“平民稅負占比高”的數據旁,他寫了“切中要害”;在“以工抵稅”的細則下,批注“兼顧民生與實務”。魏徵手指輕撫過紙頁,想起昨日戶部尚書遞來提案時的叮囑:“魏大人,李侍郎此策雖大膽,卻句句關乎民生,還望您能代為進言。”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著庭院中盛放的紫藤花,思緒翻湧。現行稅製的弊端,他早有察覺——去年巡查河南道時,曾見農戶因繳不起稅被迫賣女;上月審閱國庫賬目,發現世家避稅導致的稅收流失,足以供養三個邊軍大營。可“祖宗之法不可變”的論調,在朝堂根深蒂固,改革談何容易?
“大膽卻不冒進,細致且接地氣。”魏徵重新拿起提案,心中已有定論。他召來侍從,將提案仔細裝訂,又附上自己的奏折,詳細說明改革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囑咐道:“即刻送往宮中,務必親手呈給陛下。”
三日後的早朝,大明宮紫宸殿內氣氛格外凝重。文武百官按品級站立,鎏金銅爐中燃著的檀香,也壓不住空氣中的緊張。唐太宗坐在龍椅上,手中捧著李逸的提案,指尖輕輕敲擊著封麵,目光掃過階下群臣,緩緩開口:“近日李逸上書,提議廢除按戶征稅,推行‘按資產征稅’,眾卿可暢所欲言,談談看法。”
話音未落,吏部尚書張柬之便出列躬身,朝服的玉帶因動作劇烈微微晃動:“陛下,萬萬不可!按戶征稅之法,自本朝開國沿用至今,已逾三十年,百姓習之,官吏熟之,豈能輕易更改?祖宗定下的規矩,是社稷穩定的根基,貿然變動,恐引發商戶不滿、農戶惶恐,稍有不慎,便會生亂子,動搖國本啊!”
他身後的禮部侍郎立刻附和,聲音帶著幾分急切:“張大人所言極是!‘法不可輕變’是治國要道。按資產征稅,需逐戶核查商戶營業額、農戶土地收成,耗時耗力不說,還易滋生官吏貪腐——若核查官員收受賄賂,為世家隱瞞資產,反而會加劇不公,百姓怨聲隻會更甚!”
戶部侍郎王大人也上前一步,語氣帶著擔憂:“陛下,臣分管稅收多年,深知核算之難。長安城內商戶逾兩千家,農戶近萬戶,若逐戶核查,需抽調數百官吏,國庫需額外支出數萬貫經費,這對本就緊張的財政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且商戶營業額每日變動,農戶收成受天候影響,核算結果難以精準,恐引發更多爭議。”
保守派官員紛紛響應,有的痛陳“改革會讓世家寒心”,有的擔憂“平民不懂稅法,反遭官吏刁難”,殿內反對之聲此起彼伏,連殿外的侍衛都能隱約聽到爭論。
“陛下,臣有不同看法!”魏徵從列中走出,聲音沉穩有力,瞬間壓過了嘈雜的反對聲。他手持奏折,目光掃過保守派官員:“張大人說‘祖宗之法不可變’,可當年陛下推行均田製,廢除前朝苛捐雜稅,亦是對祖宗之法的革新,卻讓百姓安居樂業,國庫充盈。可見‘變’並非壞事,關鍵在於是否貼合當下民生需求。”
他展開奏折,念出一組數據:“據戶部統計,長安城內占總戶數80的平民,僅擁有30的財富,卻繳納60的稅收;占總戶數20的世家,擁有70的財富,僅繳納40的稅收。去年一年,因世家虛報營業額、掛靠免稅名義,流失的稅收達五十萬貫,這足以讓十萬農戶免於饑寒!如此不均的稅製,才是真正動搖國本的隱患!”
蘇定方緊接著出列,鎧甲碰撞發出清脆聲響:“陛下,臣去年在江南巡查,見無數農戶因重稅賣地,淪為流民。李逸提議的‘以工抵稅’,讓農戶通過修建水渠、維護道路抵稅,既減輕了他們的經濟負擔,又能完善國家基礎設施,一舉兩得。且逸品軒已率先按營業額繳稅,上月營業額五萬貫,按5稅率繳納兩千五百貫,賬本已公開,足見改革並非空談!”
戶部尚書也補充道:“陛下,按資產征稅若試點成功,不僅能減輕平民負擔,還能增加國庫收入。以長安為例,若世家按實際資產繳稅,每年可多收稅收二十萬貫;小商戶稅率降至3,雖短期稅收略有減少,但能留住商戶,繁榮市集,長期來看,稅收反而會穩步增長。”
“陛下,這是‘與民爭利’啊!”張柬之激動地反駁,“世家是朝堂的支柱,若按資產征稅,他們稅負大增,恐會心生不滿,影響朝堂團結。且商戶若按營業額繳稅,遇經營不善時,本就虧損還要繳稅,恐會有更多商鋪倒閉,市集反而會蕭條!”
“張大人此言差矣!”李逸終於開口,目光堅定地看向張柬之,“按資產征稅,並非‘與民爭利’,而是‘公平征稅’。世家受朝廷恩寵,坐擁巨額資產,繳納相應稅款是應儘之責;小商戶稅率降至3,正是為了扶持他們發展,避免因重稅倒閉。逸品軒按此稅製繳稅,不僅未虧損,反而因口碑提升,營業額增長了一成,這便是最好的證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頓了頓,補充道:“臣已與技藝科商議,選拔二十名‘商旅類’人才,負責試點期間的資產核查,他們熟悉商業核算,且經過嚴格考核,可有效避免貪腐。同時,臣還將在長安設立‘稅製谘詢點’,派專人向百姓講解稅法,確保平民懂法、用法,不遭官吏刁難。”
朝堂之上,兩派爭論愈發激烈,有的官員因情緒激動,額頭滲出冷汗;有的則引經據典,試圖說服對方。唐太宗坐在龍椅上,始終沉默傾聽,手指輕輕敲擊著扶手,目光在兩派官員間流轉——他深知保守派的擔憂並非無的放矢,卻也明白改革派的主張關乎民生根本。
殿外的日頭漸漸升高,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大殿內,照亮了官員們臉上的神情。唐太宗終於開口,聲音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眾卿所言,皆有道理。現行稅製確有弊端,需改革以安民心;但改革亦需謹慎,不可貿然推行全國。”
他頓了頓,宣布最終決定:“朕意已決,先在長安推行‘按資產征稅’試點,為期半年。試點期間,由李逸牽頭,魏徵協助,負責製定實施細則,協調戶部、技藝科、禦史台等部門;張柬之、王大人任試點監督官,負責監督核查過程,若發現問題,可隨時上奏調整。半年後,若試點成效顯著,再逐步推廣至洛陽及江南地區。”
此言一出,殿內瞬間安靜下來。保守派雖仍有不滿,卻也知道這是唐太宗權衡後的結果,無法反駁;改革派則鬆了一口氣,眼中露出期待。張柬之躬身領旨,神色凝重:“臣遵旨,定當儘心監督,確保試點公正。”
李逸與魏徵也躬身謝恩:“臣遵旨,定不負陛下信任,做好試點工作。”
退朝後,官員們陸續走出紫宸殿。張柬之攔住李逸,語氣帶著警告:“李侍郎,試點期間若出現混亂,或損害世家利益,休怪老夫彈劾你!”
李逸從容回應:“張大人放心,試點會嚴格按方案執行,兼顧公平與穩定,既不會讓平民吃虧,也不會損害世家的合理利益。若有疏漏,臣願承擔一切責任。”
魏徵走到李逸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試點不易,需多加謹慎。老夫會協調禦史台,加強對核查官員的監督,助你一臂之力。”
“多謝魏大人。”李逸心中溫暖,他知道,試點之路定不會平坦——世家可能會暗中阻撓,官吏可能會貪腐,平民可能會因不了解而抵觸。但當他想起西市賣菜的王二、城外的農戶張老漢,想起那些因重稅而愁苦的麵容,他的腳步便愈發堅定。
離開皇宮時,春日的陽光正好,灑在長安的街道上,映得朱雀大街格外繁華。李逸抬頭望向遠方,心中默默盤算:接下來要儘快製定試點細則,培訓核查人員,向百姓宣傳稅法,每一步都需細致周全。他深知,這場試點不僅是對稅製改革的考驗,更是對“實用利民”理念的驗證,唯有成功,才能為大唐的稅製革新,打下堅實的根基。
此時的長安城內,世家已開始暗中商議對策;市井中的平民百姓,雖尚不了解“按資產征稅”的具體內容,卻也隱約聽說“朝廷要減輕稅負”,紛紛充滿期待。一場關乎大唐稅收格局與民生福祉的試點,即將在這座繁華的都城,正式拉開帷幕。
喜歡穿越唐朝當財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唐朝當財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