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長安,秋陽正好,朱雀大街上的梧桐葉被染成金黃,隨風簌簌落下,卻絲毫沒影響街道上的熱鬨氣息。往日裡行人往來有序的街道,今日卻格外擁擠,無數百姓朝著逸品軒的方向湧去,連路邊擺攤的小販都暫時停了生意,踮著腳尖往人群裡張望——今日,是鹽鐵改革在長安試點啟動的日子,逸品軒作為朝廷指定的鹽鐵售賣點,要正式開始售賣平價鹽鐵了。
逸品軒門口早已掛起了嶄新的紅色燈籠,門楣上懸掛著一塊燙金匾額,上麵寫著“朝廷指定鹽鐵售賣點”九個大字,格外醒目。店內被劃分成了鹽區和鐵區,鹽區的貨架上整齊地擺放著白色的鹽袋,每袋一斤,袋口處貼著官府監製的封條,上麵清晰地印著“售價三十文”的字樣;鐵區則擺放著鋤頭、鐮刀、鐵鍋等各類鐵器,每件鐵器旁都立著小木牌,標明了品名、重量和價格,其中一把常用的鐵鋤,售價僅需兩百文,比之前市麵上的價格低了近五十文。
辰時剛過,逸品軒的大門緩緩打開,早已等候在外的百姓瞬間沸騰起來,卻沒人敢擅自插隊,都自覺地排起了長隊——昨日官府已貼出告示,告知百姓按秩序購買,每人每次限購鹽兩斤、鐵器一件,確保更多人能買到平價鹽鐵。
排在隊伍最前麵的是住在城南的王婆婆,她今年六十多歲,頭發已有些花白,手裡緊緊攥著一個布包,裡麵裝著五十文錢。她踮著腳看著店內的鹽袋,眼裡滿是期待,嘴裡還不停地跟旁邊的人念叨:“以前買鹽可難了,官鹽要七十文一斤,我老婆子攢半個月的錢,才能買半斤,每次做飯都不敢多放;私鹽倒是便宜些,可又苦又澀,吃了還鬨肚子。這次聽說李侍郎推行的平價鹽才三十文一斤,我特地一大早就過來了,就想嘗嘗這平價鹽到底是啥滋味。”
很快就輪到了王婆婆,她顫巍巍地走到鹽區櫃台前,從布包裡掏出五十文錢,聲音帶著幾分激動:“姑娘,給我來一斤鹽。”
櫃台後的夥計是逸品軒專門培訓過的,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接過錢後,熟練地從貨架上取下一袋鹽,遞給王婆婆:“婆婆,您拿好,這是一斤鹽,三十文,找您二十文。”說著,便將二十文銅錢整齊地放在王婆婆的布包裡。
王婆婆接過鹽袋,又仔細看了看袋口的封條,確認是官府監製的,才小心翼翼地把鹽袋揣進懷裡,又摸了摸布包裡的二十文錢,忍不住紅了眼眶:“姑娘你說,這要是早幾年有這平價鹽,我那老頭子也不至於因為吃不起鹽,身子越來越弱……”她擦了擦眼角的淚水,對著夥計連連道謝,才慢慢擠出人群,腳步都比來時輕快了不少。
隊伍還在不斷向前移動,一位穿著粗布短打的農夫扛著扁擔走了進來,他叫李大壯,是城郊的農戶,家裡種著幾畝地,每年秋收後,都要花大價錢買一把新的鐵鋤,不然來年春耕都成問題。他徑直走到鐵區,目光落在一把鐵鋤上,伸手拿起鐵鋤,仔細掂量了一下,又用手指敲了敲鋤刃,聽著那清脆的聲響,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小夥計,這把鐵鋤多少錢?”李大壯問道。
“大叔,這把鐵鋤兩百文。”夥計回答道。
李大壯愣了一下,隨即又確認了一遍:“你沒說錯吧?之前我在彆的店裡問,這樣的鐵鋤最少也要兩百五十文,你這兒怎麼這麼便宜?”
“大叔,這是朝廷推行的平價鐵器,從官營鐵廠直接采購,沒有中間環節,價格自然就低了。而且您放心,這鐵器的質量都是經過官府檢驗的,要是用著有問題,您隨時可以來換。”夥計耐心地解釋道。
李大壯這下徹底放了心,連忙從懷裡掏出兩百文錢,遞給夥計,扛起鐵鋤就往外走,嘴裡還高興地喊道:“太好了!有了這便宜又好用的鐵鋤,明年春耕我肯定能多收些糧食!”他的聲音吸引了不少百姓的注意,大家看著他肩上的鐵鋤,眼神裡的期待更濃了。
店內的熱鬨景象,李逸在二樓看得一清二楚。他今日特意換上了便服,來到逸品軒查看售賣情況。看著百姓們臉上的笑容,他也鬆了口氣——為了這場試點,他前前後後準備了半個多月,從與官營鹽場、鐵廠協商采購價格,到製定售賣規則,再到培訓店內夥計,每一個環節都親自把關,就是為了讓百姓能真正享受到改革的紅利。
“李侍郎,您看這情況,比咱們預想的還要好。”站在一旁的蘇瑤說道。她今日也來了逸品軒,穿著一身淡藍色的衣裙,顯得格外素雅。
李逸點點頭,目光依舊落在店內的百姓身上:“百姓的需求就是我們改革的方向,隻要能讓他們買到平價鹽鐵,之前付出的努力就都值得了。不過,售賣隻是第一步,後續的監管才是關鍵,必須確保平價鹽鐵能一直供應下去,不能出現任何紕漏。”
話音剛落,樓下就傳來一陣輕微的騷動。李逸和蘇瑤連忙下樓查看,隻見一位穿著青色長衫的男子正與夥計爭執,男子手裡拿著一袋鹽,臉色十分難看:“你們這鹽怎麼回事?三十文一斤,比之前的官鹽便宜這麼多,該不會是摻了沙子的劣質鹽吧?我要找你們主事的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圍的百姓聽到這話,都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紛紛看向那袋鹽,臉上露出了擔憂的神色。夥計急得滿頭大汗,正要解釋,李逸快步走了過去,溫和地說道:“這位公子,在下是李逸,負責此次鹽鐵改革試點事務。您說這鹽是劣質鹽,可否讓我看看?”
男子見來人是李逸,先是愣了一下,隨即冷哼一聲,將鹽袋遞了過去:“原來是李侍郎,那正好,你給大家說說,這便宜鹽到底是不是劣質鹽!”
李逸接過鹽袋,打開封條,取出一點鹽放在手心,仔細看了看,又聞了聞,隨後對周圍的百姓說道:“大家請看,這鹽色澤潔白,沒有雜質,而且氣味純正,是上好的官鹽。之所以賣三十文一斤,是因為我們省去了中間商人的層層加價,直接從官營鹽場采購,再以成本價加少量稅收售賣,就是為了讓百姓能買得起、吃得起鹽。”
說著,李逸又讓人取來一碗清水,將手中的鹽撒了一些進去,鹽很快就溶解了,水依舊清澈透明。“大家看,這鹽溶解快,沒有沉澱,絕對不是劣質鹽。若是大家還有疑慮,可以當場檢驗,若是發現有劣質鹽,我李逸甘願受罰!”
百姓們見李逸親自驗證,又說得有理有據,之前的擔憂瞬間消失,紛紛稱讚起來。那位男子看著清澈的鹽水,臉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連忙向李逸道歉:“李侍郎,是在下魯莽了,錯怪了你們,還請您不要見怪。”
“無妨,”李逸笑著擺擺手,“您也是為了百姓著想,隻是以後遇事還請先了解清楚,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男子連連點頭,拿著鹽袋匆匆離開了。周圍的百姓見狀,購買的熱情更加高漲,隊伍又向前挪動了不少。
接下來的日子裡,李逸絲毫沒有鬆懈,他聯合工部、刑部,開始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監管措施。在官營鹽場和鐵廠,他親自挑選了一批清正廉潔的官員擔任“監管專員”,這些專員每天都會監督鹽鐵的生產過程,記錄產量、質量等信息,確保生產環節沒有問題;在運輸環節,專員們會跟隨運輸隊伍,防止鹽鐵在運輸過程中被克扣、調換;同時,還會定期檢查鹽場和鐵廠的賬目,確保采購成本真實透明。
在長安的各個城門,李逸設立了“鹽鐵查驗點”,安排士兵和官員輪流值守,對進出城門的鹽鐵進行嚴格查驗。凡是沒有官府簽發的運輸憑證的鹽鐵,一律視為私鹽私鐵,予以沒收,並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罰。剛開始,還有一些不法商販心存僥幸,試圖將私鹽私鐵運進長安,結果都被查驗點查獲。有一次,城門查驗點查獲了一批重達五百斤的私鹽,這些私鹽不僅顏色發黑,還夾雜著不少雜質,若是流入市場,不知會坑害多少百姓。李逸得知後,立即下令將這批私鹽當眾銷毀,並將相關商販移交刑部處理,此事在長安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從此之後,再也沒有商販敢私自販賣私鹽私鐵了。
除此之外,李逸還推行了“公開透明製度”,他會定期在逸品軒門口和官府公告欄上,公開鹽鐵的采購成本、售價、稅收金額等信息,讓百姓清楚地知道每一文錢的去向。百姓們可以隨時查看這些信息,若是有疑問,還可以向官府提出,相關官員會及時進行解答。這一製度的推行,讓百姓對鹽鐵改革更加信任,也讓改革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鹽鐵改革試點已經在長安推行了一個月。這一個月裡,長安的鹽鐵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逸品軒,官鹽的銷量與之前相比,足足增長了三倍,每天都有大量百姓前來購買,有時甚至需要排隊到傍晚才能買到;而私鹽則幾乎絕跡,市麵上再也看不到之前那種顏色發黑、味道苦澀的私鹽了。鐵區的生意也十分火爆,鋤頭、鐮刀等農具成了暢銷品,不少農夫都表示,有了平價鐵器,種地更加方便了,來年的收成也更有保障了。
為了了解百姓對鹽鐵價格的滿意度,李逸讓人在長安的各個街區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百姓對鹽鐵價格的滿意度高達95,幾乎所有接受調查的百姓都表示,平價鹽鐵讓他們的生活負擔減輕了不少,以前舍不得買鹽、買鐵器,現在再也不用為此發愁了。
更讓唐太宗高興的是,國庫的鹽鐵稅收也有了顯著增長。由於張承宗貪腐,之前國庫的鹽鐵稅收存在很大漏洞,大量稅款被張承宗及其黨羽中飽私囊。而鹽鐵改革試點推行後,稅收漏洞被徹底堵住,一個月內,國庫的鹽鐵稅收較之前增長了兩成,這對於充盈國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唐太宗得知這些消息後,龍顏大悅,當即在太極殿召開朝會,對李逸進行了表彰:“李逸推行的鹽鐵改革試點,成效顯著,不僅讓百姓得到了實惠,還充盈了國庫,真是利國利民的好舉措!朕決定,即日起,將鹽鐵改革推廣至洛陽、江南等地,讓更多百姓能享受到平價鹽鐵的福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滿朝文武紛紛附和,對李逸讚不絕口。李逸則躬身謝恩:“陛下,這都是臣分內之事。鹽鐵改革能取得這樣的成效,離不開陛下的支持,也離不開百姓的配合。接下來,臣會繼續完善改革細節,確保改革在其他地區也能順利推行。”
朝會結束後,李逸立即開始著手準備鹽鐵改革推廣的事宜。他知道,不同地區的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必須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調整鹽鐵的運輸成本與售價。比如江南地區盛產鹽,運輸成本較低,鹽的售價可以適當降低;而偏遠地區運輸不便,運輸成本較高,就需要朝廷給予一定的補貼,確保當地百姓也能買到平價鹽鐵。
為了掌握各地的具體情況,李逸派人前往洛陽、江南等地進行調研,收集當地的鹽鐵生產、運輸、價格等信息。同時,他還挑選了一批有經驗的官員,對他們進行培訓,讓他們熟悉鹽鐵改革的各項政策和措施,以便在改革推廣時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在逸品軒,百姓們得知鹽鐵改革要推廣到其他地區的消息後,都十分高興。王婆婆特意來到逸品軒,找到李逸,拉著他的手說道:“李侍郎,真是太感謝你了!現在我們能吃上平價鹽,日子越過越好了。聽說你要把這好政策推廣到其他地方,真是太好了,這樣更多的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了!”
李逸笑著說道:“婆婆,這都是應該的。讓天下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是陛下的心願,也是我的目標。我一定會努力,讓平價鹽鐵走進更多百姓的家中。”
看著王婆婆臉上洋溢的笑容,李逸心中充滿了動力。他知道,鹽鐵改革的道路還很長,未來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隻要能讓百姓受益,他就會一直堅持下去。夕陽下,逸品軒的燈籠依舊明亮,照亮了百姓們幸福的臉龐,也照亮了鹽鐵改革的未來之路。
喜歡穿越唐朝當財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唐朝當財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