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的春日,來得比長安晚些。待李逸與程處默處理完西突厥清剿的後續事務,又督促完焉耆、龜茲兩處貿易驛站的地基建設,城外的戈壁灘上才冒出零星的綠芽,而靠近水源的綠洲村落裡,早已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葡萄藤沿著土坯牆蜿蜒攀爬,嫩綠的藤蔓間綴著小小的花苞,村民們牽著牛羊穿梭在街巷中,臉上滿是安穩的笑容。
“李兄,貿易驛站的木料與工匠都已齊備,不出三個月,就能建成投入使用。咱們也該啟程回長安了,陛下還等著咱們複命呢。”程處默勒住馬韁,看著遠處正在施工的驛站工地,語氣中帶著幾分歸心似箭。自去年臘月出發,他們已在西域待了近四個月,早已習慣了長安生活的程處默,著實想念家中的妻兒與熟悉的飯菜。
李逸點點頭,目光卻被不遠處的一個村莊吸引。那村莊坐落在綠洲邊緣,四周環繞著成片的葡萄園,村口的老槐樹下,幾位穿著西域服飾的老人正圍坐在一起,手中拿著陶碗,似乎在品嘗什麼東西,不時傳來陣陣笑聲。“程兄,你看那村莊,咱們不如去歇歇腳,順便看看西域百姓的生活近況,再啟程不遲。”
程處默順著他的目光望去,笑著答應:“也好,正好讓兄弟們也放鬆一下,嘗嘗西域的特色吃食。”
兩人率領十餘名隨從,緩緩走向村莊。剛到村口,一位頭戴小花帽、身著藍色長袍的老者便迎了上來。他是這個村莊的村長,名叫艾力,能說幾句簡單的漢話。得知李逸與程處默是平定西突厥、恢複商路的大唐官員,艾力臉上立刻露出感激的笑容,熱情地邀請他們進村:“大唐的貴人,感謝你們趕走了西突厥!以前他們總來搶我們的葡萄與牛羊,現在好了,我們終於能安穩過日子了!快隨我來,我讓村民們準備最好的食物招待你們!”
村莊不大,土坯房沿著一條小河分布,家家戶戶的院子裡都種著葡萄藤。此時正是上午,村民們大多在田裡勞作,看到艾力領著大唐官員進來,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圍了過來,用好奇又友善的目光打量著他們,還有幾個小孩躲在大人身後,偷偷朝著他們揮手。
艾力將眾人領進自己的院子,院子裡的葡萄藤已經爬滿了架,翠綠的葉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他招呼妻子與兒媳端來食物:剛烤好的饢餅,金黃酥脆,散發著麥香;拌著酸奶的手抓飯,米飯顆粒分明,上麵鋪著羊肉與胡蘿卜;還有一盤盤新鮮的瓜果,有西瓜、哈密瓜,還有一些李逸從未見過的紅色漿果。
“貴人,快嘗嘗我們西域的食物!”艾力熱情地遞過一塊饢餅,又轉身走進屋內,端出一個陶甕,從裡麵倒出幾碗紫紅色的液體,遞到李逸與程處默麵前,“這是我們自己釀的酒,用院子裡的葡萄做的,你們嘗嘗!”
李逸接過陶碗,隻見碗中的液體呈透亮的紫紅色,像極了西域玉石中的瑪瑙,湊近鼻尖,一股濃鬱的果香混合著淡淡的酒香撲麵而來,不同於大唐糧食酒的醇厚,這香氣清新又誘人。他輕輕抿了一口,酸甜的滋味在舌尖散開,帶著一絲微醺的暖意,順著喉嚨滑下,讓人渾身舒暢。
“這酒……味道竟如此獨特!”李逸眼中閃過一絲驚喜,連忙問道,“艾力村長,這是用什麼釀的?我在大唐從未喝過這樣的酒。”
艾力笑著解釋:“這是用葡萄釀的酒,我們叫它‘烏茲彆克’意為葡萄之液)。我們西域氣候乾燥,日照時間長,葡萄長得特彆好,又甜又大,家家戶戶都會用葡萄釀酒。每年秋天葡萄成熟後,我們就把葡萄摘下來,釀成酒,存放在陶甕裡,冬天喝著暖和,招待客人也有麵子。”
程處默也嘗了一口,咂咂嘴說道:“這葡萄酒酸甜可口,比大唐的米酒清爽多了!就是酒精度數好像不高,喝著跟果汁似的。”
艾力聞言,哈哈大笑:“程貴人說得對!我們這葡萄酒,有的釀得時間短,酒精度就低,適合女人和孩子喝;有的釀得時間長,酒精度高,男人喝了能暖身,乾活也有力氣!”
李逸心中忽然一動。他在長安時,曾聽戶部的官員說過,大唐的酒多為糧食釀造,無論是米酒、黃酒還是白酒,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尤其是在豐收之年,糧食充足,釀酒業還能發展;可一旦遇到災年,朝廷為了保證糧食供應,往往會下令禁酒,導致釀酒業大受影響。而西域的葡萄酒,用葡萄作為原料,無需消耗糧食,若能將這釀酒技術帶回長安,不僅能豐富大唐的酒類品種,還能在不占用糧食的情況下,開拓出一片新的市場,甚至能通過商路銷往西域與中亞,增加國庫收入。
想到這裡,李逸放下陶碗,語氣誠懇地對艾力說:“艾力村長,這葡萄釀酒的方法,能否教給我們?我們大唐沒有這樣的酒,若是能將這技術帶回去,讓大唐的百姓也能喝到葡萄酒,定能增進大唐與西域的友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艾力聞言,愣了一下,隨即笑著點頭:“當然可以!這釀酒方法又不是什麼秘密,隻要你們願意學,我一定毫無保留地教給你們!”
他立刻讓人叫來村裡最會釀酒的老人——他的哥哥阿卜杜勒。阿卜杜勒年近七十,頭發花白,卻精神矍鑠,聽說李逸要學葡萄釀酒,立刻從家裡拿來紙筆是之前商隊留下的大唐紙筆),一邊畫一邊講解,艾力則在一旁充當翻譯。
“釀酒的第一步,是選葡萄。”阿卜杜勒指著紙上畫的葡萄,說道,“一定要選成熟的葡萄,顏色越紅越好,捏起來軟軟的,這樣的葡萄糖分足,釀出來的酒才甜。要是選了沒熟的青葡萄,釀出來的酒又酸又澀,不好喝。采摘的時候,要在晴天摘,不能帶露水,不然葡萄容易壞。”
李逸認真地記錄著,在紙上寫下“選葡萄:成熟紅葡萄,晴天采摘,無露水”,又問道:“那采摘下來的葡萄,需要清洗嗎?”
阿卜杜勒搖搖頭,解釋道:“不用洗!葡萄皮上有一層白色的粉,叫‘酒曲粉’實則是葡萄表麵的天然酵母),洗掉了就釀不出酒了。采摘下來後,把葡萄蒂去掉,然後放在石臼裡搗爛,連皮帶籽一起搗,這樣釀出來的酒顏色才好看,味道也更濃。”
他又畫了一個石臼與搗棍,接著說:“搗好的葡萄汁與葡萄皮、葡萄籽一起,放進陶甕裡,陶甕要提前洗乾淨,晾乾,不能有水。然後用乾淨的布把陶甕口封好,留一個小口透氣,放在陰涼的地方發酵。”
“發酵需要多久?溫度有要求嗎?”李逸追問道,他知道大唐糧食酒的發酵對溫度與時間要求很高,想來葡萄酒也不例外。
“發酵的時間要看天氣,夏天熱,發酵快,二十天就能好;冬天冷,發酵慢,要一個月。溫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最好在二十到三十度之間。要是溫度太高,酒容易變酸;溫度太低,就發不起來了。”阿卜杜勒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溫度的範圍,“發酵的時候,每天要打開布,用乾淨的木勺攪拌一次,把浮在上麵的葡萄皮按下去,這樣發酵才均勻。”
李逸一一記錄下來,又詢問了過濾、儲存的方法。阿卜杜勒耐心地講解:“發酵好後,用乾淨的布過濾,把葡萄皮、葡萄籽去掉,隻留下酒液,然後把酒液倒進乾淨的陶甕裡,封緊口,放在地窖裡儲存。儲存的時間越長,酒越香,有的能存好幾年,味道比新釀的酒還好!”
為了讓李逸更直觀地了解,艾力還帶著他去了村裡的地窖。地窖建在地下,陰涼乾燥,裡麵整齊地擺放著數十個陶甕,每個陶甕上都貼著標簽,寫著釀酒的年份。艾力打開一個去年釀的葡萄酒甕,一股更濃鬱的酒香撲麵而來,倒出的酒液顏色更深,口感也更醇厚。
“這是存了一年的酒,味道是不是比剛才喝的更好?”艾力笑著問。
李逸點點頭,心中越發確定,這葡萄釀酒技術若能引入大唐,定能大受歡迎。長安的達官貴人向來喜愛新奇事物,這口感獨特、無需消耗糧食的葡萄酒,定會成為他們宴會上的新寵;而普通百姓也能在豐收之年,用少量的錢購買葡萄酒,豐富日常飲食。更重要的是,大唐可以在西域或中原適合種植葡萄的地區,推廣葡萄種植,形成“種植—釀酒—銷售”的產業鏈,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與稅收。
“多謝阿卜杜勒老人,多謝艾力村長!”李逸鄭重地向兩人拱手行禮,“我一定會把這葡萄釀酒技術帶回大唐,讓更多人受益。日後,若是大唐的葡萄酒釀好了,我定會派人送過來,讓你們嘗嘗!”
艾力與阿卜杜勒連忙擺手,笑著說:“貴人太客氣了!隻要大唐與西域能一直友好,商路能一直通暢,我們就很滿足了!”
離開村莊時,艾力還送給李逸兩個陶甕,裡麵裝著新釀的葡萄酒與一些曬乾的葡萄種,叮囑道:“這葡萄種在大唐也能種,隻要氣候乾燥、日照足,就能長出好葡萄。你們可以先試著種幾棵,等成功了再推廣。”
李逸接過陶甕與葡萄種,心中滿是感激。他將陶甕小心翼翼地交給隨從保管,又將記錄釀酒方法的紙仔細收好,這才與艾力、阿卜杜勒告彆,踏上返程的道路。
路上,程處默看著李逸小心翼翼的樣子,笑著說:“李兄,不就是個釀酒方法嗎?你怎麼比保管聖旨還上心?”
李逸笑著解釋:“程兄有所不知,這葡萄釀酒技術,看似簡單,實則價值連城。大唐的酒多為糧食釀造,一旦遇到災年,就會麵臨‘糧酒之爭’。而葡萄酒用葡萄做原料,不占糧食,既能豐富酒類品種,又能開拓新市場。若是能在大唐推廣種植葡萄與釀酒,不僅能增加百姓收入,還能充實國庫,這可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程處默聞言,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還是李兄想得周全。要是這葡萄酒能在長安流行起來,以後咱們宴客,也能多一種好酒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兩人說說笑笑,朝著長安的方向前進。一路上,李逸時常拿出記錄釀酒方法的紙,仔細琢磨,還在上麵補充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比如用大唐的陶罐代替西域的陶甕,是否能讓酒的口感更好;在發酵時加入少量大唐的酒曲,是否能提高發酵效率;甚至還想到了將葡萄酒與大唐的蜂蜜混合,製作成甜酒,適合不喜歡酸味的百姓飲用。
半個月後,李逸與程處默率領隨從,終於回到了長安。剛進城門,就看到蘇瑤帶著逸品軒的夥計們在城門口等候。蘇瑤穿著一件粉色的襦裙,看到李逸,眼中立刻露出欣喜的笑容,快步走上前:“李逸哥哥,你們終於回來了!我聽人說你們今日到長安,特意來接你們。”
“讓你擔心了。”李逸看著她,心中滿是暖意,他從隨從手中接過一個小陶甕,遞給蘇瑤,“這是我在西域發現的葡萄酒,味道很特彆,你嘗嘗。”
蘇瑤接過陶甕,打開蓋子,一股清新的果香與酒香撲麵而來,她輕輕抿了一口,眼中閃過驚喜:“這酒真好喝!酸甜可口,比咱們長安的米酒還清爽。”
“這是西域百姓用葡萄釀的,不用消耗糧食。我已經把釀酒方法記下來了,還帶了葡萄種回來。”李逸笑著說,“咱們可以在逸品軒後麵的院子裡,先試著種幾棵葡萄,等葡萄成熟了,再按照西域的方法釀酒,說不定能成為逸品軒的新特色商品。”
蘇瑤聞言,立刻點頭:“好啊!我這就讓人把院子收拾出來,準備種葡萄。要是釀酒成功了,咱們不僅能在逸品軒售賣,還能送給陛下與朝中大臣嘗嘗,讓他們也知道西域的好東西!”
李逸與蘇瑤並肩走在長安的街道上,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溫暖而明亮。他看著眼前繁華的景象,心中充滿了期待——鹽鐵改革讓百姓用上了平價鹽鐵,西域商路的恢複讓貿易重新繁榮,而這葡萄釀酒技術的引入,或許能為大唐的經濟與文化,再添一抹亮色。
他知道,改革與創新的道路永無止境。未來,還有茶葉、絲綢的改革需要推進,地方稅收體係需要優化,甚至還能將大唐的先進技術與西域的特色物產相結合,開拓出更多新的領域。但隻要秉持“民生為本”的初心,與蘇瑤、程處默等誌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大唐的繁榮之路,定會越走越寬,大唐的盛世,也定能長久延續。
回到府中,李逸第一件事就是將記錄葡萄釀酒方法的紙整理好,又寫了一份關於推廣葡萄種植與釀酒的建議,準備次日呈給唐太宗。他相信,唐太宗定會支持這一舉措,因為這不僅能豐富百姓生活,還能為大唐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夜色漸深,李逸站在窗前,望著遠處皇宮的方向,手中握著那包葡萄種。他仿佛看到,幾年後,長安的庭院裡、西域的綠洲上,到處都長滿了葡萄藤;逸品軒的酒架上,擺滿了紫紅色的葡萄酒;百姓們在宴會上,舉杯品嘗著這來自西域的佳釀,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而這一切,都源於此次西域之行的偶然發現,源於大唐與西域的友好往來。
李逸輕輕笑了笑,將葡萄種小心翼翼地收好。他知道,新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喜歡穿越唐朝當財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唐朝當財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