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長安,寒意尚未完全褪去,太極殿內卻氣氛凝重,連殿外的風穿過朱紅廊柱,都似帶著幾分肅穆。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按品級分列兩側,目光皆集中在殿中央——今日早朝,唐太宗將公布魏徵調查李逸被誣陷一案的結果,所有人都在等待著這場牽動朝野的風波落下帷幕。
唐太宗高坐龍椅之上,神色威嚴,案上整齊擺放著一疊文書與憑證,正是魏徵整理的調查結果。他目光掃過殿內眾臣,最終落在站在文官隊列中、神色不安的張柬之身上,聲音沉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眾卿,近日李逸被誣陷謀反一事,朝野震動,百姓議論紛紛。朕命魏徵全權調查,如今真相已明,今日便當著眾卿的麵,公布調查結果,還忠良清白,懲奸佞之徒!”
話音落下,內侍捧著托盤上前,將案上的證據一一呈到殿中展示。第一份是李逸與回紇的貿易合同,泛黃的羊皮紙上,“以逸品犁三百把、肥皂兩千塊換戰馬百匹”的條款清晰可見,回紇可汗吐迷度的狼圖騰印章與安西都護郭孝恪的官印鮮紅醒目,邊角處還留存著西域商棧的核驗印記;第二份是戰馬接收憑證,禁軍郎將程處默與戶部侍郎張恒的簽名墨跡未乾,下方還附著禁軍馬場的入庫登記,詳細記錄了每匹戰馬的毛色、年齡與編號;第三份是程處默的行程日誌,冊頁上密密麻麻的字跡,記錄著出使回紇期間每日的談話內容與活動軌跡,十名隨行士兵的簽名與手印遍布每頁末尾,無一遺漏。
“這些證據,足以證明李逸與回紇的往來皆為朝廷公務,所謂‘私受戰馬’純屬無稽之談!”唐太宗拿起案上的招供證詞,聲音陡然提高,“而張柬之所謂的‘書信殘片’,經翰林院鑒定,實為偽造;散布‘李逸謀反’謠言的廢太子舊部,也已全部招認,是受張柬之指使!”
他將招供證詞擲在張柬之麵前,紙張落在金磚上發出清脆的聲響,在寂靜的大殿內格外刺耳:“張柬之,你還有何話可說!”
張柬之看著散落一地的證據,臉色從蒼白轉為鐵青,又從鐵青變得毫無血色。他原本還心存僥幸,以為能靠著狡辯蒙混過關,可當貿易合同、戰馬憑證、行程日誌與招供證詞一一擺在麵前,他才明白,自己的陰謀早已被徹底揭穿,再無任何辯解的餘地。
“陛下饒命!”張柬之雙腿一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聲音帶著哭腔,“臣……臣一時糊塗,被嫉妒衝昏了頭腦,才犯下如此過錯,求陛下開恩,再給臣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他一邊說,一邊不斷磕頭,額頭很快便磕出了血痕。
“糊塗?你這是包藏禍心!”唐太宗猛地一拍龍椅扶手,怒不可遏,“你因私怨誣陷忠良,勾結廢太子舊部,編造謠言,妄圖動搖朕的江山,此等罪行,罪無可赦!若朕今日饒了你,何以麵對被你誣陷的李逸?何以麵對信任朕的天下百姓?何以正我大唐朝綱!”
殿內鴉雀無聲,所有官員都低著頭,無人敢為張柬之求情。保守派官員更是大氣不敢喘——張柬之是保守派的核心人物,如今他罪行敗露,他們生怕被牽連其中,隻能默默祈禱這場風波不要波及自身。
唐太宗深吸一口氣,目光重新變得堅定:“朕意已決!張柬之勾結廢太子舊部,誣陷忠臣,散布謠言,罪連數條,著即免去所有官職,流放崖州,永世不得回京!其黨羽,凡參與誣陷、散布謠言者,一律貶為庶民,永不錄用!”
“陛下英明!”魏徵率先出列,躬身行禮,隨後支持改革的官員紛紛響應,聲音響徹大殿。
兩名內侍立刻上前,架起癱軟在地的張柬之。張柬之還在哭喊著“陛下饒命”“臣知錯了”,可他的聲音很快便被殿外的風聲淹沒,最終隻留下一道狼狽的背影,消失在太極殿的大門外。
處置完張柬之,唐太宗的語氣漸漸緩和,目光轉向站在隊列中的李逸,眼中滿是歉意與讚許:“李逸,此次事件,讓你受委屈了。朕知道你忠心耿耿,從鹽鐵改革到西域商路恢複,再到江南救災,你做的每一件事,都為大唐、為百姓著想。此次被誣陷,你始終沉著冷靜,堅守初心,更讓朕看清了你的品格。”
他頓了頓,聲音提高幾分,讓殿內所有官員都能聽清:“從今往後,朝堂之上,你可放心大膽地推行改革,無論是茶葉、絲綢的稅製優化,還是西域商路的貿易拓展,朕永遠是你的後盾!若有任何人敢再以私怨阻撓改革、誣陷忠良,朕定嚴懲不貸!”
李逸心中一暖,連忙躬身行禮,聲音帶著幾分激動:“臣多謝陛下信任!臣定不負陛下所托,繼續為大唐的民生與發展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早朝結束後,消息很快傳遍長安。百姓們得知張柬之被流放崖州,李逸沉冤得雪,紛紛湧上街頭,自發來到逸品軒門前。有人提著剛買的糕點,有人捧著新鮮的水果,還有孩童舉著寫有“李侍郎清白”“陛下英明”的小木牌,高聲歡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侍郎是好官啊!鹽鐵改革讓我們用上了平價鹽,現在又幫我們打通了西域商路,可不能被壞人誣陷!”
“陛下英明!嚴懲奸佞,保護忠臣,這才是我們大唐的好皇帝!”
“以後咱們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有李侍郎這樣的好官,有陛下這樣的明君,咱們大唐一定會越來越繁榮!”
逸品軒內,蘇瑤看著窗外歡呼的百姓,眼中滿是欣慰。她走到李逸身邊,輕聲說道:“逸哥哥,你看,百姓們都記著你的好,真相大白了,壞人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以後我們可以安心推進改革,實現我們的理想了。”
李逸點點頭,目光望向皇宮的方向,心中滿是感慨。這場風波雖讓他蒙受了不白之冤,卻也讓唐太宗更加信任他,讓百姓更加支持他,更讓保守派勢力徹底瓦解——經此一役,保守派官員或被貶斥,或因畏懼而不敢再阻撓改革,朝堂之上,支持改革的聲音占據了絕對主導,為後續的民生改革掃清了障礙。
“接下來,我們要加快推進茶葉、絲綢的稅製改革,完善西域商路的民生服務點,還要儘快讓女子技藝學堂正式開課。”李逸拿起案上的改革計劃,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不能辜負陛下的信任,更不能辜負百姓的期待。”
蘇瑤握住他的手,語氣堅定:“我會一直陪著你,和你一起努力,讓大唐的百姓都能過上安穩富足的日子。”
此時的太極殿內,唐太宗正與魏徵、王圭、杜如晦等重臣商議後續的朝堂調整。“張柬之被流放後,保守派勢力已不足為懼,朕打算趁此機會,提拔一批支持改革、心係民生的年輕官員,充實朝堂力量。”唐太宗說道,“李逸提出的茶葉、絲綢稅製改革,還有女子技藝學堂的建設,都要儘快推進,讓百姓早日受益。”
魏徵躬身說道:“陛下英明!如今朝堂清明,民心所向,正是推進改革的大好時機。李逸能力出眾,又深得百姓信任,可委以重任,讓他統籌協調各項改革事務。”
唐太宗點點頭:“朕也是此意。待李逸與蘇瑤成婚之後,便任命他為戶部尚書,全麵負責大唐的財政與民生改革事務。”
窗外,長安的陽光漸漸變得溫暖,透過窗欞灑進殿內,照亮了案上的改革計劃,也照亮了大唐未來的繁榮之路。所有人都明白,這場風波的結束,不僅是正義的伸張,更是大唐改革事業的新起點——在李逸等改革派官員的推動下,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大唐必將迎來更加繁榮昌盛的明天,民生安康,四海升平,書寫出屬於大唐的盛世華章。
喜歡穿越唐朝當財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唐朝當財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