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學堂籌建:西市旁的民生之選_穿越唐朝當財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唐朝當財子 > 第158章 學堂籌建:西市旁的民生之選

第158章 學堂籌建:西市旁的民生之選(1 / 1)

長安的晨光總帶著幾分溫柔,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青石板鋪就的街道上,將早起商販的身影拉得悠長。婚後第三日,李逸與蘇瑤便褪去了大紅的婚服,換上了素淨的常裝——李逸是一身淡青色長衫,腰間係著簡單的玉帶;蘇瑤則穿了件月白色襦裙,發間隻插了支素雅的銀簪。兩人踩著晨光,並肩走向長安西市,腳步輕快,眼底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是西市旁一條名為“柳巷”的老巷。這條巷子不算寬敞,兩側多是低矮的民房,偶爾能看到穿著粗布衣裳的平民百姓端著水盆出門,或是提著菜籃往西市的方向去。巷子深處,藏著一座閒置許久的宅院,正是他們為“長安女子學堂”選定的選址地。

“就是這裡了。”蘇瑤停下腳步,指著前方一扇斑駁的朱漆木門說道。那木門上的漆皮早已脫落大半,露出裡麵暗沉的木料,門環上也生了層薄薄的銅鏽,一看便知許久無人打理。院牆是用黃土夯築的,部分地段已經坍塌,露出裡麵的碎石,牆頭甚至長出了幾株半人高的野草,在晨風中輕輕搖曳。

李逸走上前,伸手推開木門,“吱呀”一聲,老舊的門軸發出悠長的聲響,像是在訴說著這座宅院的過往。他與蘇瑤並肩走進院內,目光掃過滿院的景象:地麵上覆蓋著厚厚的落葉和雜草,幾棵枯樹歪斜地立在庭院角落,樹枝上還掛著破舊的蛛網;正屋的門窗大多破損,窗紙早已蕩然無存,露出黑洞洞的窗框;東西兩側各有幾間耳房,屋頂的瓦片也有不少缺失,陽光透過破洞灑進屋內,在地麵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這裡原是前朝一位從七品官員的舊宅,”李逸一邊走,一邊向蘇瑤介紹,“那位官員辭官後舉家遷往江南,這座宅院便閒置了下來,如今已空置了近十年。我前幾日讓人打聽時,房主說願意低價出讓,隻要能讓宅院‘重新活過來’。”

蘇瑤沒有在意宅院的破舊,反而快步走到庭院中央,張開雙臂,像是在丈量這片土地的大小。晨光灑在她的臉上,映得她眼底的光芒格外明亮:“這裡雖破舊,卻夠寬敞!你看,前院這一片開闊地,剛好能改造成三間教室,中間留一條過道,方便姑娘們進出;後院那片區域,能隔出一間女紅工坊,再種上幾棵樹,夏天還能遮陽;東側那兩間耳房,一間當藏書室,一間當先生們的休憩室,再合適不過。”

她指著正屋的方向,繼續說道:“正屋可以改成大堂,平日裡用來召集姑娘們講話,若是遇到下雨天,也能當作臨時的活動場地。我們再在庭院中間修一道矮牆,把前院的教學區和後院的活動區隔開,矮牆上還能爬些藤蔓,既好看,又能讓姑娘們在課間有個歇腳的地方。”

李逸站在一旁,靜靜地聽著蘇瑤的規劃,嘴角噙著溫柔的笑意。他早就知道,蘇瑤對女子教育有著極大的熱忱,如今親眼看到她為學堂籌謀的模樣,心中更是欣慰。等蘇瑤說完,他從懷中取出一卷用牛皮紙包裹的圖紙,遞到蘇瑤手中:“你說的這些,我都記在了圖紙上。這幾日我讓工匠估算過,修繕宅院、添置桌椅、印刷課本,總共需要兩千貫錢。”

蘇瑤接過圖紙,展開一看,隻見上麵清晰地畫著宅院的改造方案:哪裡拆牆、哪裡砌窗、哪裡擺桌椅、哪裡放書架,都標注得一目了然,甚至連女紅工坊裡繡架的擺放位置,都畫得清清楚楚。她抬頭看向李逸,眼中滿是驚喜,卻又帶著幾分擔憂:“兩千貫不是小數目,若是從國庫撥款,恐怕會引來保守派的非議,說我們‘耗費公款辦無用之事’。”

“這點我早有考慮。”李逸握住蘇瑤的手,語氣堅定地說道,“這筆錢由我個人出資,不占用國庫一分一毫。我這些年經營逸品軒,也攢下了些積蓄,兩千貫還能承擔得起。這樣一來,保守派即便想發難,也找不到借口。”

蘇瑤心中一暖,輕輕點了點頭。她知道,李逸此舉不僅是為了避免麻煩,更是為了讓女子學堂能真正貼近平民——若是用了國庫的錢,學堂難免會沾上官氣,平民百姓或許會覺得“高不可攀”,不願讓自家女兒前來入學。而用私人資金籌建,才能真正體現“為平民女子辦學”的初衷。

“至於學堂的管理,”李逸繼續說道,“我想讓你擔任堂正,負責學堂的日常管理與授課。你心思細膩,又懂醫理和女紅,最適合不過。另外,我會從逸品學院調兩名擅長識字教學的女先生過來,她們都是早年受過苦的女子,不僅學問紮實,還能體諒平民姑娘的難處,正好協助你打理學堂的瑣事。”

蘇瑤聞言,眼中滿是感激。她從小就渴望能有機會教書育人,讓更多女子擺脫“目不識丁”的困境,如今李逸不僅支持她的想法,還為她安排好了一切,這份心意讓她滿心感動。她用力點了點頭:“我一定不會辜負你的期望,把女子學堂辦好,讓更多姑娘能學到有用的東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接下來的一個月,柳巷的這座舊宅院徹底熱鬨了起來。李逸請來的工匠們每天天不亮就趕到這裡,開始緊鑼密鼓的修繕工作。起初,附近的百姓們還帶著好奇的目光圍觀,有人低聲議論:“這舊宅空置了這麼久,怎麼突然有人修繕了?”也有人猜測:“莫不是哪個富商要買下這裡當彆院?”

直到有工匠在院牆外側掛上了一塊木牌,上麵寫著“長安女子學堂籌建中,招收平民女子入學”,百姓們才恍然大悟。住在附近的張大娘湊到木牌前,仔細看了半天,拉著工匠問道:“小哥,這女子學堂是教姑娘們讀書識字的地方?要不要收錢啊?”

工匠笑著回答:“大娘,這學堂是李逸大人和蘇姑娘辦的,專門收平民家的姑娘,不僅不收學費,還管筆墨紙硯呢!等學堂開了,您家要是有適齡的姑娘,都能送來上學。”

張大娘一聽,眼睛頓時亮了:“真的?那可太好了!我家三丫頭今年十歲,整天在家幫著織布,要是能去學堂讀書,將來也能幫著家裡記賬,不用再像我一樣,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這樣的對話,每天都在宅院外上演。越來越多的平民百姓知道了女子學堂的事,不少人都盼著學堂能早日建成,好讓自家的女兒去讀書。而工匠們也受這份期待的感染,乾活越發賣力,原本破舊的宅院,在他們的手中一天天煥發出新的生機。

首先是院牆的修繕。工匠們先將坍塌的部分拆除,重新用黃土和碎石夯築,再在外側抹上一層白灰,讓院牆看起來整齊又乾淨。接著是屋頂的修補,他們換掉了缺失的瓦片,用瀝青填補了屋頂的裂縫,確保下雨天不會漏水。然後是門窗的改造,正屋和耳房的破舊門窗被全部拆下,換上了新做的木框,木框打磨得光滑平整,還刷上了清漆;窗戶上糊的窗紙,是李逸特意讓人從江南運來的上等宣紙,上麵印著淡雅的蘭草紋樣,風吹過時,窗紙輕輕晃動,蘭草的圖案仿佛活了過來。

教室的改造是重中之重。工匠們將前院的三間屋子打通,分成三個獨立的教室,每個教室都能容納二十名學生。教室裡的課桌是用結實的榆木做的,桌麵打磨得十分光滑,不會劃傷姑娘們的手;椅子則是輕便的木凳,方便姑娘們搬動。每張課桌上都鋪著一塊淺色的粗布,粗布是逸品軒旗下的染坊特意織造的,質地柔軟,能保護課本不被磨損。

課本的籌備,李逸花費了不少心思。他知道,平民女子大多沒有讀過書,若是用傳統的經書當課本,滿篇的“之乎者也”隻會讓她們望而卻步。於是,他親自編寫了一本《女子常識入門》,摒棄了晦澀的文字,采用“看圖識字”的方式,讓姑娘們能輕鬆看懂。

編寫課本的那些日子,李逸每天都會抽出兩個時辰,坐在書房裡琢磨。他先確定了課本的內容:分為識字、算術、醫理三部分,每部分都圍繞“實用”展開。識字部分,他挑選了最常用的三百個漢字,每個字旁邊都配上一幅簡單的圖畫——“日”字旁邊畫著一輪圓圓的太陽,陽光用幾條短線表示;“水”字旁邊畫著一條蜿蜒的小溪,溪水用波浪線勾勒;“賬”字旁邊畫著一本打開的賬本,賬本上還畫著一個小小的算盤;“布”字旁邊則畫著一匹展開的布料,布料上還印著簡單的花紋。

算術部分,李逸沒有講複雜的算法,而是從日常生活中的場景入手。比如“數雞蛋”:畫了一籃雞蛋,旁邊寫著“一籃雞蛋有十個,分給五個姑娘,每個姑娘能分幾個?”;“算布料”:畫了三匹布,旁邊標注“三匹布共長十五尺,做五件衣服,每件衣服用多少尺布?”;“記工錢”:畫了一個女子在織布,旁邊寫著“織布一天能賺五十文錢,一個月能賺多少文錢?”。這些題目都與姑娘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既能讓她們學會算術,又能幫她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醫理部分,李逸邀請蘇瑤一起編寫。蘇瑤精通醫理,她挑選了十種最常見的草藥,比如薄荷、甘草、金銀花、蒲公英等,每種草藥都畫了清晰的圖畫,標注了草藥的外形特征、生長環境和功效——薄荷旁邊寫著“薄荷,葉子有清香,能治感冒發燒,泡水喝可緩解頭痛”;甘草旁邊寫著“甘草,根呈褐色,能止咳化痰,煮水喝可潤喉嚨”。除了草藥知識,課本裡還教了一些基礎的護理常識,比如“發燒時要多喝熱水,用濕毛巾敷額頭”“傷口破了要先用清水衝洗,再用乾淨的布條包紮”“飯前要洗手,避免肚子疼”等,這些常識簡單易懂,卻能讓姑娘們學會照顧自己和家人。

課本編好後,李逸讓人用活字印刷術批量印刷。印刷時,他特意選用了質量上乘的紙張,紙張的顏色是柔和的米白色,不會傷眼睛;字體則用了工整的楷書,筆畫清晰,方便姑娘們辨認。第一批印刷了兩百本,剛好夠開學時使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後院的女紅工坊也籌備得十分順利。李逸從逸品女紅坊調撥了二十張繡架,繡架都是用輕便的竹材做的,方便移動;繡架旁的竹筐裡裝滿了各色絲線和布料,絲線有紅、黃、藍、綠等十種顏色,都是最常用的;布料則有棉布、麻布兩種,棉布柔軟,適合做貼身衣物;麻布結實,適合做外衣。逸品女紅坊的掌櫃還特意派了兩名經驗豐富的繡娘,來學堂指導姑娘們做女紅,並且承諾:姑娘們做的女紅,逸品女紅坊會以合理的價格收購,讓貧困的姑娘們能“以女紅抵雜費”,不用擔心家裡的負擔。

師資的安排也有條不紊。李逸從逸品學院調來了兩名女先生,一位姓周,一位姓吳。周先生早年曾在私塾裡教過書,擅長識字教學,她講課很有耐心,能把複雜的知識講得簡單易懂;吳先生則擅長算術,她曾在逸品軒的賬房裡工作過,對商業算術十分熟悉,能教姑娘們學會記賬、算賬。兩人都出身平民家庭,深知平民女子的不易,對辦學的事也十分熱心,一接到調令,就立刻收拾行李,趕到了長安。

一個月後,當李逸和蘇瑤再次來到柳巷的宅院時,眼前的景象已經煥然一新。院牆潔白整齊,木門重新刷了朱漆,門楣上掛著一塊新做的木牌,上麵寫著“長安女子學堂”五個大字,字體是李逸親筆寫的,蒼勁有力。走進院內,雜草和落葉早已被清理乾淨,地麵鋪上了平整的青石板;前院的三間教室窗明幾淨,課桌上整齊地擺放著《女子常識入門》課本和筆墨紙硯;後院的女紅工坊裡,繡架一字排開,絲線和布料在竹筐裡碼得整整齊齊;東側的耳房裡,書架上已經擺滿了書籍,大多是李逸從家中書房裡挑選的,有《詩經》《論語》等經典,也有《農桑輯要》《千金方》等實用書籍。

蘇瑤走進一間教室,拿起課桌上的《女子常識入門》,輕輕翻開。看到“日”字旁邊的太陽圖畫,她忍不住笑了起來,轉頭對李逸說:“這樣的課本,即便沒讀過書的姑娘,也能輕鬆看懂。我小時候學識字,父親請了先生教我讀《千字文》,光是背‘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就花了半個月,當時還總記不住這些字是什麼意思。要是那時候有這樣的課本,我早就學會讀寫了。”

李逸走到蘇瑤身邊,握住她的手,眼中滿是欣慰:“我們辦女子學堂,不是為了培養能吟詩作對的‘才女’,而是為了讓姑娘們能識文斷字、會算賬目、懂點醫理。她們學會了識字,就能幫家裡看信、記賬;學會了算術,就能幫家裡管賬、算工錢;學會了醫理,就能照顧生病的家人。這些都是最實在的好處,能讓她們的生活過得更好,這才是我們辦學的初衷。”

蘇瑤用力點頭,眼中泛起了淚光。她抬頭看向窗外,隻見陽光灑在庭院裡,幾個工匠正在張貼招生啟事,附近的百姓們圍在一旁,小聲議論著,臉上滿是期待。她知道,再過不久,這裡就會充滿姑娘們的讀書聲和笑聲,而這些聲音,將成為長安城裡最動人的旋律,照亮無數平民女子的未來。

李逸看著蘇瑤眼中的光芒,心中也充滿了期待。他知道,籌建女子學堂隻是第一步,未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要招收到足夠多的學生,要製定合適的教學計劃,要應對保守派的非議。但他並不擔心,因為他有蘇瑤在身邊,有一群支持他的人,更有無數渴望知識的平民女子。他相信,隻要堅持“民生之選”的初心,長安女子學堂一定能辦好,能為大唐的女子教育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

喜歡穿越唐朝當財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唐朝當財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寫小說譜神曲,世界喊我文祖爹! 馬飛飛傳奇 南洋財閥:從香江製衣廠開始 都市超級鑒寶神瞳 傭兵之王之黎明之劍 九淵噬主 塵世凡心之一路飛升 錦繡燼:關東寒霜 胎穿七零:帶著靈獸成家屬院團寵 假夫妻要真離婚,冷麵兵王貼臉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