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長安,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朱雀大街兩側的槐樹,枝葉繁茂,投下斑駁的樹蔭,卻擋不住街道上湧動的人潮——今日是唐軍從河西凱旋的日子,百姓們自發地聚集在街道兩旁,手中捧著鮮花、彩帶,還有精心準備的糕點與酒水,隻為迎接收複河西的英雄們歸來。
辰時三刻,遠處傳來了震天的鼓聲與馬蹄聲。百姓們紛紛踮起腳尖,朝著城門方向望去——隻見一支整齊的軍隊緩緩走來,最前方的是兩麵鮮豔的旗幟,一麵繡著“唐”字,一麵繡著“程”字,在風中獵獵作響。程處默身著明光鎧,騎著一匹棗紅色的戰馬,腰挎佩劍,神色威嚴;李逸則身著青色官袍,外披一件繡著祥雲圖案的披風,騎著一匹白馬,雖無鎧甲在身,卻難掩眉宇間的英氣。
“是程將軍!是李大人!”人群中有人高聲喊道,瞬間點燃了百姓們的熱情。歡呼聲、掌聲此起彼伏,百姓們紛紛將手中的鮮花、彩帶拋向軍隊,還有人捧著糕點、酒水,想要遞給將士們。
“李大人威武!多謝您為大唐收複河西!”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顫巍巍地走到路邊,將一籃剛出爐的胡餅遞給身邊的士兵,眼中滿是感激。他的兒子早年在河西經商,去年突厥突襲時失蹤,如今河西收複,他終於有機會去尋找兒子的下落。
李逸勒住馬,對著老者拱手行禮:“老人家客氣了,收複河西是我大唐將士的本分,不敢稱‘威武’。您放心,如今河西商路已通,您定能找到令郎。”
老者激動得熱淚盈眶,連連點頭:“好!好!有李大人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軍隊緩緩前行,百姓們的歡呼聲一路相伴。從明德門到朱雀門,再到太極殿外的廣場,街道兩旁擠滿了人,連屋頂上都站著不少看熱鬨的孩童。這種熱鬨的場麵,堪比上元節的慶典,足見百姓們對收複河西的喜悅,對凱旋將士的尊崇。
太極殿外的廣場上,唐太宗早已率領文武百官等候。當程處默與李逸率領軍隊抵達時,唐太宗快步上前,親自扶起翻身下馬的程處默,笑著說道:“處默,辛苦你了!你率領將士們三日收複河西,揚我大唐國威,朕要好好賞你!”
程處默躬身行禮:“陛下謬讚!此功非臣一人之功,多虧李逸大人帶來的火藥武器與妙計,將士們才能順利收複河西。”
唐太宗點點頭,目光轉向李逸,眼中滿是讚許:“李逸,你雖為文官,卻能在軍事上屢立奇功,實在難得。朕此前隻知你能改良農具、興商業,如今看來,你在軍事革新上,也有過人之才!”
李逸躬身回道:“陛下過獎了。臣隻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真正辛苦的是前線的將士們,還有日夜趕工製作火藥武器的工匠們。”
隨後,唐太宗率領文武百官與凱旋的將士們,一同進入太極殿。殿內早已設宴,桌上擺滿了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宮女們穿著華麗的服飾,端著酒壺,穿梭在席間,為眾人斟酒。
宴會開始後,唐太宗首先舉杯,對著眾人說道:“今日設宴,一是為了慶祝我大唐收複河西,二是為了嘉獎有功之臣。河西乃我大唐西域門戶,此次突厥突襲,妄圖切斷河西商路、染指西域,幸得程處默、李逸等人率軍奮勇作戰,三日便收複失地,殲敵三千餘人,俘虜五千餘人,繳獲戰馬、牛羊無數。此等功績,當載入史冊,讓後人銘記!”
眾人紛紛舉杯,高呼“陛下萬歲”,隨後一飲而儘。
緊接著,唐太宗開始宣布封賞:“程處默,你身為三軍統帥,指揮有方,朕封你為鎮西將軍,正三品,賞黃金百兩、綢緞千匹、良田兩千畝,另賜你一座位於長安城東的宅院!”
程處默起身躬身,聲音洪亮地說道:“臣謝陛下隆恩!臣定不負陛下信任,日後定當繼續為大唐鎮守邊疆,不讓外敵來犯!”
唐太宗點點頭,目光再次轉向李逸,語氣鄭重地說道:“李逸,你改良火藥武器,設計‘圍點打援’之計,助唐軍順利攻破瓜州、沙州,功不可沒。朕封你為‘柱國都尉’,正四品武官榮譽,實職仍為工部郎中,賞黃金百兩、綢緞千匹、良田一千畝;另外,朕還特許你在皇家科學院內設立‘火器研發院’,調撥專款,讓你繼續研發新式火藥武器,為我大唐強軍助力!”
“柱國都尉”雖為榮譽官職,卻代表著皇帝對官員的極高認可,尤其是對文官而言,能獲得武官榮譽,更是罕見。殿內的文武百官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不少人暗自感慨:李逸年紀輕輕,便在民生、商業、軍事領域均有建樹,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李逸起身躬身,語氣謙遜地說道:“陛下隆恩,臣感激不儘!但臣有一事懇請陛下——此次收複河西,離不開工匠們的日夜趕工,他們為製作火藥武器,多日不眠不休;也離不開前線將士們的英勇作戰,他們為收複失地,不惜流血犧牲。臣懇請陛下,將對臣的部分賞賜,分予工匠與將士們,以慰其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唐太宗聞言,眼中的讚許更甚:“好!好一個‘以慰其心’!李逸,你不僅有才,更有仁心,懂得體恤下屬,朕準你所請!朕會額外撥出五千貫錢,賞賜給參與火藥武器製作的工匠與作戰英勇的將士們!”
“臣謝陛下!”李逸再次躬身行禮。
宴會席間,唐太宗看著李逸,突然想起一件事,笑著說道:“李逸,朕還記得三年前,你初入朝堂時,曾對朕承諾‘三年內生員變官員’,當時朕還擔心你難以實現。如今三年未到,你不僅從一介生員升至工部郎中,還獲得了‘柱國都尉’的榮譽,更立下軍功,遠超朕的預期。看來,朕當初重用你,果然沒有看錯人!”
李逸躬身回道:“陛下的信任,是臣前進的動力。臣定當再接再厲,為大唐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坐在一旁的蘇定方,看著李逸的表現,心中滿是欣慰與認可。此前,他雖欣賞李逸的才乾,認可他在民生、商業領域的成就,卻因李逸是文官出身,對其領兵作戰、軍事革新的能力有所疑慮。畢竟,在傳統觀念中,文官多擅長治國理政,鮮有能在軍事上有所作為的。如今,李逸用實實在在的功績證明,他不僅能安民生、興商業,還能強軍事、破強敵,徹底打消了蘇定方心中的疑慮。
蘇定方端起酒杯,站起身,對著李逸說道:“賢婿,此前是我多慮了,對你的能力有所懷疑,還望你不要見怪。如今你用火藥武器助唐軍大勝,讓我親眼看到,文官也能在軍事上有如此大的作為。你不僅是我蘇家的女婿,更是我大唐的棟梁之才!蘇某對你,徹底服了!這杯酒,我敬你!”
李逸連忙起身,端起酒杯,與蘇定方碰了一下,笑著說道:“蘇伯父客氣了。您是大唐的老將,在軍事上經驗豐富,臣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向您學習。日後還望您多多指點,助臣更好地為大唐效力。”
兩人一飲而儘,席間的官員們見狀,也紛紛起身,向李逸敬酒。一時間,太極殿內的氣氛愈發熱烈,歡聲笑語不斷。
宴會持續到午後才結束。李逸辭彆唐太宗與文武百官,帶著賞賜,返回家中。剛走到家門口,便看到蘇瑤身著淡粉色襦裙,站在門前的石榴樹下等候。她的手中拿著一條剛繡好的錦帕,上麵繡著一對鴛鴦,看到李逸歸來,眼中瞬間亮起光芒。
“逸哥哥,你回來了!”蘇瑤快步上前,接過李逸手中的賞賜清單,看到上麵“柱國都尉”“黃金百兩”等字樣,臉上滿是驕傲,“逸哥哥,你真棒!不僅為大唐收複了河西,還獲得了陛下的重賞,連父親都對你讚不絕口!”
李逸握住蘇瑤的手,溫柔地說道:“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若沒有你支持我籌建女子學堂、打理逸品女紅坊,我也無法專心研發火藥武器、參與軍事行動。這份榮譽,有你的一半。”
蘇瑤臉頰微紅,輕聲說道:“我隻是做了些小事,哪能跟你的功績相比。對了,母親已經為你準備好了熱水,你快進屋洗漱一下,歇息片刻,晚膳我讓廚房做了你愛吃的紅燒魚。”
李逸點點頭,與蘇瑤並肩走進屋內。屋內的陳設依舊溫馨,客廳的桌上擺放著蘇瑤親手製作的點心,牆上掛著兩人新婚時的畫像,處處透著家的溫暖。
洗漱完畢後,李逸坐在客廳的椅子上,蘇瑤為他端來一杯熱茶。李逸接過茶杯,喝了一口,看著蘇瑤坐在身邊,輕聲說道:“瑤兒,此次火藥武器助唐軍大勝,陛下已特許我在皇家科學院設立‘火器研發院’,繼續研發新式武器。未來,我們不僅要讓大唐的百姓安居樂業,還要讓大唐的軍事力量更加強大,讓四方蠻夷不敢來犯,讓大唐的威名傳遍天下。”
蘇瑤握住李逸的手,眼中滿是堅定與支持:“逸哥哥,無論你做什麼,我都會支持你。你放心,女子學堂與逸品女紅坊我會打理好,不讓你有後顧之憂。我相信,在你的努力下,大唐一定會越來越強盛,百姓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幸福。”
李逸看著蘇瑤溫柔的眼神,心中滿是溫暖。他知道,自己能有今日的成就,離不開蘇瑤的陪伴與支持。在他忙於研發火藥武器、奔赴河西時,是蘇瑤默默打理家中事務,支撐著他的後方;在他遇到困難、遭受質疑時,是蘇瑤給予他鼓勵,讓他有勇氣繼續前行。
夜色漸深,長安的街道上亮起了燈籠,柔和的光芒照亮了整個城市。李逸與蘇瑤坐在窗前,看著窗外的夜景,偶爾低聲交談幾句,空氣中彌漫著溫馨與幸福。
此次戰後封賞,不僅讓李逸獲得了官職與物質上的獎勵,更重要的是,他獲得了唐太宗、蘇定方等重要人物的認可,在朝堂上的地位更加穩固。火藥強軍的成功,證明了科技革新在軍事領域的巨大潛力,也為他後續推動更多領域的革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逸知道,這隻是他為大唐效力的開始。未來,他還要在民生領域繼續改良工具、提升生產力;在商業領域繼續完善連鎖模式、拓展海外市場;在軍事領域繼續研發新式武器、提升唐軍戰鬥力。他將以“務實利民、科技興邦”為初心,在大唐的曆史長河中,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為大唐的繁榮昌盛,貢獻更多的力量。
窗外的月光灑進屋內,照亮了李逸與蘇瑤眼中的憧憬。他們知道,未來的路或許還會有挑戰,但隻要兩人攜手同行,同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能實現心中的理想,讓大唐的明天更加美好。
喜歡穿越唐朝當財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唐朝當財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