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朝堂演示,實證破疑_穿越唐朝當財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唐朝當財子 > 第178章 朝堂演示,實證破疑

第178章 朝堂演示,實證破疑(1 / 1)

冬日的晨光穿透薄霧,灑在太極殿廣場的青石板上,映出一片清冷的光澤。辰時未到,廣場上已擠滿了人——文武百官按品級分列兩側,身著朝服的身影在晨光中格外整齊;國子監的學子們則站在廣場邊緣,捧著書卷,眼中滿是好奇與期待;唐太宗的禦座設在廣場北側的高台上,鋪著明黃色的錦緞,在一眾深色朝服中格外醒目。

廣場中央,早已擺好了李逸準備的演示道具:一根打磨光滑的青岡木杆,長一丈、粗三寸,杆身用紅漆標注著刻度;一塊三百斤重的青石,表麵平整,被繩索捆紮好,靜靜躺在木杆旁;旁邊的木架上,放著一艘三尺長的木製小船模型,船身塗著桐油,泛著淡淡的光澤;還有一塊與木船同等重量的鐵塊,以及一個直徑五尺、深三尺的大木盆,盆中盛滿了清水,水麵平靜如鏡。

李逸身著青色官袍,站在道具旁,神色平靜卻難掩自信。他身後,兩名技藝科的學子捧著《現代常識入門》書稿,隨時準備配合演示;幾名工匠則站在一側,負責協助搬運重物,確保演示順利進行。

“陛下駕到!”隨著內侍的高聲通報,唐太宗在宮女與太監的簇擁下,走上禦座。他目光掃過廣場,最後落在李逸身上,緩緩開口:“李逸,時辰已到,可開始演示了。”

“臣遵旨!”李逸躬身行禮,隨後轉身麵對百官與學子,聲音洪亮地說道,“諸位大人、同窗,今日臣將通過兩項實驗,驗證《現代常識入門》中‘杠杆原理’與‘浮力原理’的真實性。這兩項知識並非‘異域雜學’,而是能實實在在應用於民生、生產的實用之理,今日便讓大家親眼所見、親身體會。”

說完,他首先走到青岡木杆旁,指著木杆中點處的凹槽:“眾卿請看,這木杆中點的凹槽,便是杠杆的‘支點’。杠杆原理的核心,在於‘省力費距離’與‘費力省距離’——當支點靠近重物時,隻需用較小的力,便能撬動較重的物體,代價是施力端需移動更長的距離;反之,若支點遠離重物,施力端移動距離縮短,卻需用更大的力。”

為了讓眾人更直觀理解,李逸招手示意兩名身材魁梧的士兵上前:“勞煩兩位將士,嘗試搬動這塊青石。”兩名士兵應聲上前,挽起衣袖,彎腰抓住捆石的繩索,口中喊著號子,憋得滿臉通紅,手臂青筋暴起,可三百斤重的青石卻紋絲不動,隻是在原地微微晃動了一下。

“這青石重三百斤,兩位將士雖力大無窮,卻也難以撼動。”李逸笑著說道,隨後指揮工匠將木杆的支點凹槽對準青石旁的石塊,讓木杆一端抵住青石底部,另一端伸出約六尺長,“現在,我們將支點靠近重物,再請一位將士試試。”

一名中等身材的士兵走上前,有些猶豫地握住木杆伸出的一端。李逸叮囑道:“將士無需用全力,隻需緩緩下壓即可。”士兵點點頭,深吸一口氣,雙手握住木杆,輕輕向下用力。

“起!”隨著士兵的喊聲,令人驚訝的一幕出現了——原本紋絲不動的青石,竟緩緩被木杆頂起,離地約半尺高。士兵臉上露出驚喜之色,繼續下壓木杆,青石又被抬高了幾分,直到李逸示意停止,才緩緩放下。

廣場上頓時響起一陣低低的驚歎聲。負責工部事務的官員忍不住走上前,仔細查看木杆與支點的位置,眼中滿是震撼:“竟有如此妙用!此前工部修建宮殿,搬運巨石需動用十餘名工匠,若用此杠杆原理,隻需兩三個人便能完成,可節省多少人力啊!”

李逸笑著回應:“大人所言極是。除了搬運重物,杠杆原理還可用於農田灌溉——製作‘杠杆汲水器’,農戶隻需輕輕下壓木杆,便能將井水提至田壟,比傳統的水桶提水省力三倍;在軍事上,改良投石機時運用杠杆原理,可提升石彈的射程與威力,此前收複河西時,火藥炮的炮架設計,便借鑒了杠杆的平衡原理。”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仍在沉默的保守派官員:“諸位大人,這樣能直接提升民生效率、助力軍事發展的知識,難道還能稱之為‘雜學’?難道因為它與傳統典籍記載不同,就要舍棄其實用價值嗎?”

崔玄齡臉色微沉,卻一時無法反駁——眼前的實驗效果太過直觀,杠杆帶來的便利肉眼可見,若再堅持“雜學無用”,未免顯得固執。鄭修遠則皺著眉,低聲對身邊的官員說道:“不過是些工匠的技巧,難登大雅之堂,學子當以聖人之道為重。”

李逸仿佛沒聽到兩人的議論,繼續推進演示:“接下來,我們演示浮力原理。”他走到盛滿水的木盆旁,將木製小船模型輕輕放入水中。小船穩穩地浮在水麵,船身吃水約一寸深,即便工匠在船上放上兩塊磚頭,小船依舊平穩,隻是吃水深度略有增加。

隨後,李逸將小船從盆中取出,換上那塊與小船同等重量的鐵塊,輕輕放入水中。鐵塊剛接觸水麵,便“撲通”一聲沉入盆底,濺起一圈水花,水麵僅泛起短暫的漣漪,便又恢複平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眾卿請看,”李逸指著木盆,“木船與鐵塊重量相同,為何一個浮於水麵,一個沉入水底?並非鐵塊‘更重’,而是兩者的‘密度’不同——木船的木材密度小於水,即便整體重量與鐵塊相當,但其內部中空,排開的水量更大,受到的浮力足以支撐其漂浮;而鐵塊密度遠大於水,排開的水量不足以產生足夠浮力,便會下沉。”

為了讓解釋更易懂,他拿起一塊薄木片與一顆小鐵釘:“就像這木片與鐵釘,鐵釘雖輕,卻會沉入水中;木片雖重,卻能浮在水麵。這便是浮力的核心規律——物體的浮沉,取決於其密度與液體密度的對比,而非單純的重量。”

造船世家出身的兵部郎中立刻眼前一亮:“李侍郎,若掌握此原理,造船時便可通過調整船體結構,增加排水量——比如將船身造得更寬大、內部增設隔水艙,既能提升船隻的載重量,又能增強航行時的穩定性!此前我朝打造海船,常因船體不穩,在遠洋航行中遭遇風浪傾覆,若能應用此原理改良,大唐的航海貿易定能更上一層樓!”

“大人說得正是!”李逸點頭讚同,“不僅如此,在治理河道時,測量船隻的吃水深度,可推算出貨物的重量,避免船隻超載擱淺;在漁業中,製作漁網時選擇密度小於水的浮子,可讓漁網始終漂浮在水麵,方便捕撈。這些應用,都能直接惠及百姓生活與國家經濟。”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的太子李治終於開口。他緩步走到廣場中央,對著唐太宗躬身行禮後,轉向百官說道:“諸位卿家,方才李侍郎的演示,通俗易懂,且每一項知識都能找到明確的應用場景——杠杆助民生、浮力促航海,這樣能切實提升國家實力、改善百姓生活的知識,理當在學子中推廣!技藝科本就是為培養實用人才設立,若連這樣的基礎原理都不能納入教材,豈不是違背了設立技藝科的初衷?”

蘇定方立刻上前附和:“太子殿下所言極是!臣常年領兵,深知實用知識對軍事的重要性——此前河西之戰,若不是李侍郎改良的火藥武器,我軍怎會如此迅速收複失地?這些知識不是‘異端’,而是強國之基!臣懇請陛下,準許《現代常識入門》列為技藝科教材,讓更多學子學到實用本領!”

程處默也高聲說道:“陛下!臣也支持李侍郎!將士們在戰場上,需要的是能提升戰鬥力的知識;百姓在田間地頭,需要的是能提高收成的技巧。若一味固守傳統,排斥實用知識,大唐如何能持續強盛?”

中立派官員見狀,也紛紛表態支持:“陛下,李侍郎的演示有理有據,知識實用可行,當列為教材!”“技藝科學子多為工匠子弟,此類知識對他們而言,比單純的經文更有價值!”

廣場上的氣氛瞬間轉變,支持的聲音蓋過了此前的質疑。唐太宗坐在禦座上,看著眼前的景象,眼中露出滿意的神色。他沉吟片刻,終於開口,聲音洪亮地傳遍廣場:“朕看罷演示,心中已有決斷!”

百官與學子紛紛安靜下來,目光聚焦在唐太宗身上。

“《現代常識入門》一書,雖用白話文寫作,卻通俗易懂;內容雖與部分傳統典籍記載不同,卻經實驗驗證,實用可行。”唐太宗語氣鄭重地說道,“即日起,將其列為國子監技藝科必修教材,其他科目學子若有興趣,可自願選修;國子監需在一月內組織師資培訓,挑選熟悉實用知識的工匠與學者,擔任技藝科講師,確保學子能真正理解書中內容;工部需協調印刷工坊,調撥紙張與油墨,儘快將教材印刷成冊,發放至長安及各地的技藝科學堂,讓更多人受益。”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崔玄齡與鄭修遠:“朕知道,部分卿家對‘白話文’‘異域知識’仍有顧慮。但朕以為,文化傳承重在‘取其精華’,而非固守形式——古文有其典雅之美,可用於研習經典;白話文有其通俗之便,可用於傳播實用知識,兩者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至於‘異域知識’,隻要其能助力大唐發展、惠及百姓,便是‘有用之學’,朕為何要拒之門外?”

崔玄齡與鄭修遠聞言,隻能躬身行禮:“臣遵旨。”雖心中仍有不甘,卻也明白,唐太宗的決策已不可更改,且實驗效果擺在眼前,再反對隻會顯得不識時務。

“李逸,”唐太宗轉向李逸,語氣中帶著讚許,“此書編寫有功,朕賞你黃金五十兩、錦緞五十匹,另賜‘弘文館待詔’一職,允許你參與國子監技藝科的課程設計,確保教材能真正落地教學。”

“臣謝陛下隆恩!”李逸躬身行禮,心中滿是欣慰——這場圍繞知識傳播的較量,終於以“實證”取勝,現代科學知識在大唐的推廣,邁出了關鍵一步。

演示結束後,百官陸續散去。蘇定方走到李逸身邊,拍著他的肩膀笑道:“賢婿,好樣的!用事實說話,比再多爭辯都管用!往後有需要軍方配合的實驗,儘管開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太子李治也對李逸說道:“今日之事,你做得很好。往後推廣教材時,若遇阻力,可隨時向朕稟報,朕會為你撐腰。大唐的發展,需要更多像你這樣務實的人才。”

李逸一一謝過,看著眾人離去的背影,又望向廣場中央的演示道具,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今日的成功隻是開始——後續的教材印刷、師資培訓、課程落地,還會遇到各種挑戰,但至少,他用實驗證明了“實用知識”的價值,打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

午後的陽光漸漸溫暖,太極殿廣場上的人群散去,隻留下幾名工匠在收拾道具。李逸站在原地,手中握著一本《現代常識入門》書稿,指尖輕輕拂過紙頁上的文字。他仿佛看到,不久的將來,技藝科的學子們捧著這本書,在工坊中實踐杠杆原理、在河邊觀察浮力現象;工匠們運用書中知識改良工具,商戶們用阿拉伯數字便捷記賬;大唐的海船駛向更遠的海域,農田裡的灌溉效率大幅提升……

這些景象,便是他編寫教材的初心——讓知識不再被禁錮於典籍,讓科技真正服務於民生,讓大唐在實用之學的助力下,走向更長遠的繁榮。

回到皇家科學院後,李逸立刻召集團隊,著手準備教材的印刷事宜。蘇瑤早已在書房等候,看到他回來,笑著遞上一杯熱茶:“逸哥哥,陛下的旨意已經傳來,大家都在為教材推廣的事高興呢!”

李逸接過熱茶,喝了一口,心中滿是溫暖:“多虧了今日的演示,也多虧了太子與蘇伯父他們的支持。接下來,我們要加快印刷進度,儘快讓教材送到學子手中。另外,還要準備師資培訓的講義,讓講師們先吃透書中內容,才能更好地教學。”

蘇瑤點點頭,眼中滿是支持:“我會幫你整理講義,逸品女紅坊那邊也能抽調人手,協助裝訂教材。咱們一起努力,讓這本書真正發揮作用。”

夜色漸深,皇家科學院的書房依舊燈火通明。李逸與蘇瑤並肩坐在桌前,整理著教材的印刷清單與培訓講義,偶爾低聲交談幾句,空氣中彌漫著忙碌卻充實的氣息。窗外的月光灑進屋內,照亮了書頁上的文字,也照亮了兩人眼中對未來的憧憬——一場由知識引發的變革,正悄然在大唐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而他們,正是這場變革的推動者與見證者。

喜歡穿越唐朝當財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唐朝當財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龍島異獸之莫十三 直播算命,道長你嘴是管製刀具吧 燈塔求生:我的島嶼不是女兒島! 鬼眼道士我的陰債有點多 綜盜筆:寵小哥呢 千年一瞬白發如月 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 天幕:太子聊天室 五姓嫡脈:躺贏大唐 風起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