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種子補貼,激發熱情_穿越唐朝當財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唐朝當財子 > 第199章 種子補貼,激發熱情

第199章 種子補貼,激發熱情(1 / 1)

永徽四年的初秋,長安皇家科學院農科實驗室裡,《逸品糧種植手冊》的定稿剛送往戶部印刷,李逸便馬不停蹄地回到府中,挑燈起草一份新的奏疏。燭火搖曳中,他的筆尖在紙上快速滑動,寫下的每一個字都圍繞著同一個核心——“逸品糧”種子補貼政策。

李逸深知,手冊解決了“怎麼種”的問題,卻沒解決“敢不敢種”的顧慮。玉米、土豆是大唐百姓從未接觸過的新作物,農戶們不僅要花額外的錢購買種子,還要承擔“種不好就虧本”的風險。尤其是偏遠地區的農戶,本就家底薄,麵對新作物更是猶豫不前。若沒有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即便手冊編寫得再詳儘,“逸品糧”的推廣速度也會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在部分地區夭折。

“必須讓農戶們覺得‘種逸品糧劃算、無風險’,才能真正激發他們的熱情。”李逸放下毛筆,揉了揉發酸的手腕,看著奏疏上的內容,眼中滿是篤定。他在奏疏中提出三項核心舉措:一是朝廷撥款采購種子,以三成優惠價供應農戶;二是對大規模種植的農戶給予現金獎勵;三是設立種子供應點,確保每個州縣的農戶都能便捷購種。

次日清晨,李逸帶著奏疏前往皇宮。此時的紫宸殿內,李治正與重臣們商議秋收事宜,聽聞李逸求見,立刻讓人請他進來。當李逸將奏疏呈給李治,詳細講解種子補貼政策的必要性後,李治當場翻閱奏疏,越看越滿意。

“你考慮得極為周全!”李治放下奏疏,語氣中滿是讚賞,“農戶們顧慮新作物,實屬常理。朝廷給予補貼,既能減輕他們的負擔,又能鼓勵他們嘗試,一舉兩得!朕準了!”

他當即下令:“從國庫撥銀五萬貫,由戶部統籌,專門用於‘逸品糧’種子的采購與補貼;命戶部聯合地方官府,在全國各州、縣設立‘逸品糧種子供應點’,確保每個州縣至少有一處供應點,讓農戶們不用跑遠路就能買到種子;種子原價定為每斤十文錢,農戶購買時隻需支付七文,朝廷補貼三文,相當於三成優惠;另外,凡種植‘逸品糧’麵積超過十畝的農戶,待秋收後,憑地方官府出具的驗收證明,可到供應點領取兩貫錢獎勵,種植麵積每增加十畝,獎勵便增加兩貫,上不封頂,就是要鼓勵農戶們擴大種植!”

聖旨下達的速度遠超預期。三日後,戶部便聯合工部,從江南、西北的試點田調運第一批優質種子——玉米種子兩萬斤、土豆種子三萬斤,同時派人前往各地州府,指導地方官府搭建種子供應點。供應點的選址極為講究,多設在州縣的集市中心或交通要道旁,門口懸掛著醒目的“逸品糧種子供應點”木牌,牌上還標注著種子價格與補貼政策,讓路過的農戶一眼就能看到。

中原豫州的種子供應點,是全國最早建成的一批。供應點設在豫州城的東市旁,一間寬敞的鋪麵裡,貨架上整齊地擺放著裝滿玉米、土豆種子的布袋,每袋種子上都貼著標簽,注明“中原地區專用種”“適合四月播種”等信息。櫃台後,掌櫃的手裡拿著一本《逸品糧種植手冊》,隨時準備為農戶解答疑問。

供應點開張的第一天,就迎來了一位“大客戶”——豫州城郊的農戶張大戶。張大戶家裡有五十畝地,世代以種植小麥為生,往年每畝小麥最多產一石五鬥,除去上交的賦稅,剩下的糧食僅夠家人糊口。前幾日聽聞朝廷推廣“逸品糧”,不僅有補貼,還能拿獎勵,他心裡便動了念頭,今日一早就揣著銀子,匆匆趕來供應點。

“掌櫃的,給我來五十斤玉米種子、三十斤土豆種子!”張大戶一進門,就大聲說道,聲音裡滿是爽快,“我要把家裡一半的地都種上‘逸品糧’,要是真像手冊上說的那樣高產,明年我就把五十畝地全種了!”

掌櫃的連忙起身,笑著接過銀子,一邊給張大戶裝種子,一邊遞過一本《逸品糧種植手冊》:“張大戶,您真是有眼光!這是您要的種子,都是中原地區專用的優質種,發芽率能達到九成以上。這本手冊您拿好,翻到‘中原地區’那部分,裡麵寫得清清楚楚,啥時候播種、咋施肥,照著做保準沒錯!”

他頓了頓,又算起了賬:“您買的五十斤玉米種子,原價五百文,補貼後隻需三百五十文;三十斤土豆種子,原價三百文,補貼後隻需二百一十文,總共才五百六十文,比原價省了兩百四十文呢!而且您種了四十畝‘逸品糧’,秋收後憑驗收證明,還能領八貫錢獎勵,夠您買好幾石糧食了!”

張大戶接過種子與手冊,掂量著沉甸甸的布袋,臉上笑開了花:“太好了!省了這麼多錢,還有獎勵拿,這‘逸品糧’真是種得值!我這就回去翻地,爭取明年有個好收成!”說完,他扛著種子,腳步輕快地走出了供應點,仿佛已經看到了秋收時金黃的玉米與飽滿的土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與張大戶的爽快不同,嶺南廣州的農戶李大娘,一開始對“逸品糧”滿是猶豫。李大娘家裡隻有三畝地,丈夫早逝,她獨自帶著兩個孩子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供應點開張時,她曾在門口徘徊過好幾次,看著彆人買種子,心裡既羨慕又擔心——羨慕彆人能拿到補貼,擔心自己種不好新作物,白白浪費了種子錢。

改變李大娘想法的,是鄰居王二哥的玉米田。王二哥是廣州第一批嘗試種植玉米的農戶,去年試種了兩畝,雖然因為經驗不足,畝產隻達到了四石,卻也比種水稻多了近一倍。今年朝廷推出補貼政策,他又擴種到五畝,如今玉米苗已長到兩尺高,綠油油的葉片在風中搖曳,看著就讓人歡喜。

這日清晨,李大娘路過王二哥的玉米田,看到王二哥正在田間除草,便忍不住走上前,小聲問道:“二哥,這玉米真能高產嗎?我也想種,可又怕種不好……”

王二哥直起身,擦了擦額頭的汗,笑著說:“大妹子,你放心種!去年我種兩畝,收了八石玉米,比水稻多收了四石,夠家裡吃好幾個月了!今年朝廷還給補貼,買種子能省不少錢,種好了還有獎勵。你家三畝地,種上一畝試試,就算種不好,也虧不了多少;要是種好了,明年再擴種也不遲!”

聽了王二哥的話,李大娘終於下定決心。當天下午,她便揣著攢了許久的銀子,來到廣州的種子供應點。“掌櫃的,給我來五斤玉米種子。”她輕聲說道,眼神裡帶著幾分期待,“我先試種一畝,要是長得好,明年我就多種幾畝!”

掌櫃的見狀,連忙熱情地接待她,不僅給她裝了最好的種子,還特意翻到手冊中“嶺南地區種植要點”那一頁,耐心地講解:“大娘,您家在嶺南,種玉米要注意防蟲害,播種前記得給種子塗防蛀藥劑;還有,一定要在雨季前收獲,彆讓玉米穗發黴。您要是有不懂的地方,隨時來供應點問,我們還會派農科學子下鄉指導呢!”

李大娘接過種子與手冊,緊緊抱在懷裡,仿佛抱著的是改變生活的希望。“多謝掌櫃的,我一定好好種,爭取讓兩個孩子能多吃幾頓飽飯。”她感激地說道,眼眶微微泛紅。

與江南、中原、嶺南的農戶相比,東北遼陽的農戶們,對“逸品糧”的接受度要慢上許多。東北百姓世代種植高粱、大豆,對“外來作物”有著天然的抵觸,尤其是農戶趙老鐵,更是個出了名的倔脾氣,逢人就說:“咱東北的黑土地,隻適合種高粱、大豆,那些外來的作物,在咱這兒根本長不好!”

遼陽的州官深知趙老鐵在當地農戶中的影響力,若是能說服他種植“逸品糧”,其他農戶自然會跟著效仿。於是,州官特意帶著兩名農科學子,親自登門拜訪趙老鐵。

趙老鐵家的院子裡,曬著剛收獲的大豆,他正坐在門檻上,抽著旱煙,看到州官一行人,臉上沒有絲毫熱情,隻是淡淡地說:“州官大人,您要是來勸我種那啥‘逸品糧’,就彆費口舌了,我是不會種的。”

州官笑著在他身邊坐下,沒有直接提種植的事,而是從懷裡掏出一疊報表,遞給趙老鐵:“趙老哥,我不是來勸你種的,就是想讓你看看江南、西北的豐收情況。你看,江南蘇州的玉米,畝產五石;西北涼州的土豆,畝產六石,比咱東北的高粱,畝產足足多了三倍!”

農科學子也適時補充道:“趙大爺,我們還帶來了《逸品糧種植手冊》的圖文版,您看這上麵畫的,東北種土豆要選背風向陽的地塊,覆蓋秸稈提高地溫,隻要按方法種,肯定能高產。而且朝廷還有補貼,買種子能省三成錢,種十畝土豆,秋收後還能拿兩貫錢獎勵,夠買半年的鹽了!”

趙老鐵接過報表與手冊,低頭翻看著。報表上的數據清清楚楚,手冊裡的插圖直觀明了,尤其是聽到“兩貫錢夠買半年的鹽”時,他的眼神明顯動了動——東北的鹽價高,一家人半年的鹽錢可不是小數目。他沉默了許久,終於放下旱煙,緩緩說道:“行,我就試種十畝土豆。要是真能高產,不用你們說,我就給你們宣傳;要是種不好,你們可彆再來勸我了!”

州官聞言,立刻喜上眉梢:“好!趙老哥,您放心,我們會派農科學子定期上門指導,保證您能種好!”

隨著種子補貼政策的推進,地方官府也積極行動起來,組織“逸品糧種植宣講會”,邀請農科學子、試點老農深入鄉村,現場示範種植技巧。江南蘇州的王老漢,作為試點成功的代表,被鄰州的官府請去宣講,成了遠近聞名的“逸品糧代言人”。

在鄰州的宣講會上,王老漢手裡拿著一個碩大的玉米棒,站在臨時搭建的高台上,激動地對台下的農戶們說:“老少爺們兒,去年我種了十畝玉米,畝產五石,比水稻多了一倍還多!收的玉米,除了家裡吃,還賣了不少錢,朝廷給的補貼與獎勵,夠我給孫子買兩身新衣裳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舉起玉米棒,讓台下的農戶們看得更清楚:“你們看這玉米,顆粒飽滿,煮著吃香甜,磨成粉能做饅頭、麵條,比小麥粉還好吃!今年我把家裡二十畝地全種上了玉米,農科學子還經常來指導,肯定能比去年收成更好!你們放心種,這‘逸品糧’,準能讓你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台下的農戶們看著王老漢手中的玉米棒,聽著他的豐收故事,紛紛議論起來:“王大爺種得這麼好,咱也試試!”“朝廷給補貼,還有人指導,咱還有啥好怕的?”“明年我也種幾畝,爭取多收點糧!”

宣講會結束後,不少農戶直接跟著王老漢,前往附近的種子供應點購買種子。一位年輕的農戶拿著剛買的種子,興奮地說:“以前總覺得新作物不靠譜,聽了王大爺的話,我才知道‘逸品糧’這麼好。明年我種五畝,要是高產,就把家裡的地都種上!”

種子補貼政策推行一個月後,戶部統計的數據顯示,全國已有超過十萬戶農戶購買了“逸品糧”種子,種植麵積突破百萬畝,覆蓋了江南、中原、嶺南、東北、西北五大區域的大部分州縣。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每天都有新的農戶走進種子供應點,為自家的田地添置“新希望”。

長安的李逸,看著戶部呈上來的統計報表,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種子補貼政策的成功,不僅讓“逸品糧”的推廣邁出了關鍵一步,更讓大唐百姓看到了過上好日子的希望。未來,隨著“逸品糧”的豐收,大唐的糧食短缺問題將徹底解決,百姓們的生活也將越來越富裕。

窗外,秋風拂過,帶來了田野裡玉米成熟的氣息。李逸站在窗前,望著遠方的天空,心中充滿了對明年秋收的期待——他仿佛看到,江南的稻田旁,金黃的玉米穗隨風搖曳;中原的平原上,土豆堆成了小山;東北的黑土地裡,農戶們歡笑著收割;西北的戈壁灘上,綠色的莊稼覆蓋了荒涼。那時候,大唐的每一片土地上,都將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每一位百姓的臉上,都將綻放出幸福的笑容。

而這,便是李逸心中最美好的大唐盛世,也是他為之不懈奮鬥的終極目標。

喜歡穿越唐朝當財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唐朝當財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閒話清史 紅樓惡王?朕的六弟太棒了 石器星辰我在一萬年前重啟文明 為了賺錢,我認張導為義父 重生1982工業黑科技製霸全球 廚神覺醒:從擺爛到美食巔峰 星穹修煉者 異界戰場之要自強不息 靈氣複蘇,開局覺醒靈根金神小火 文娛:我的十年隱居藏著文娛半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