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喬躺在床上輾轉難眠,一會想起投降後被宋國遭受屈辱,一會想起國主臨死前看著自己的眼神,越想越覺窒息,他猛地坐起身來,發現汗水已經浸透中衣。
他喘了幾口粗氣,感覺無比的口渴,摸索著點上了蠟燭,汲著鞋給自己倒了一杯冷茶,一茶水入喉,帶著一絲澀意,卻讓緊繃的精神稍稍緩和了些。
此時月涼如水,屋外靜謐無聲,他坐在椅子上發了一會呆,雖然眼皮子打架,卻一點困意都沒有。
無意中,他看見床頭邊放著的一本薄薄冊子,神情忽的變得複雜起來。
自從陸子揚去了宋國之後,自己便將對方的每樁事跡都細細記下,而他也沒有令自己失望,改革商業,開通市舶司,最近又提出了鹽引法,一件件,一樁樁,無不是利國利民的好方法。
自己每記錄一次,心中欣慰的同時,也對唐國失望一次。如此人才不能被唐國所用,想想還真讓人感到悲哀。
最近有消息傳來,鼎臣也在汴梁出仕了,雖然擔任的不是什麼重要的職務,但也說明,他也對唐國是徹底的失望了。
如今陸子揚在宋國大放異彩,成了唐國的勁敵,朱令贇的慘敗就是他親手造成的,國主因此也幾次苛責自己,更是大罵鼎臣賣主求榮,但自己並沒有後悔當初的決定。
自己對唐國忠心耿耿,也可以為國主流儘最後一滴血,但和放了陸子揚並沒有衝突,自己心中不僅放著唐國,更放著天下蒼生,那樣的人才,若真死在金陵的牢獄裡,才是天下的損失。
如今看來,自己並沒有錯。
桌上的燭火搖曳,映著陳喬鬢邊的白發,添了幾分滄桑,他站起身來,走到窗邊,看著北方,目光像是穿過了千萬裡,看到了新政之下宋國百姓安居樂業、田疇阡陌、商旅不絕的景象。
他好像也看到了繁華程度比金陵還好上許多的汴梁,想起了早年自己出使汴梁時,曾親眼見趙匡胤廢除苛稅、開倉賑災、整肅吏治,百姓望其車駕如望甘霖。那時自己回奏李煜,言“宋主有帝王之略,天下歸心,非虛言也”,卻被譏為“長他人誌氣”。
如今想來,或許,宋之一統,本就是大勢所趨。
“子揚,鼎臣,自上次一彆,我就預感到今生再難一見,如今你們都已投靠宋國,各展其才,助趙氏定鼎天下,而我,卻仍困在這將傾的樓台,守著一段注定湮滅的舊夢,憶往昔,真是讓人不甚唏噓。”
“天亮宋軍就要攻城了,先帝、國主對我不薄,我唯有以死報之,城破之日,就是我殉國之時。我守我的氣節,你們展你們的抱負,我們雖道不同,卻也算都儘了心。”
“如果真的有一天天下太平,再也沒有了戰亂,江南的稻田裡能長滿稻穀,孩童能坐在學堂裡念書,不用再怕餓肚子,人人都安居樂業,記得在我墳頭前說上一句,我泉下有知,就老懷欣慰了。”
陳喬轉身回到桌前,借著昏暗的燭光把信寫完,把記錄陸子揚事情的冊子也一起放在了信封裡,隨即打開門走了出去。
現在自己要時時刻刻的守在國主的身邊,直到殉國的那一刻。
等肖盛匆匆趕至陳府時,陳喬已離府多時。屋內燭火尚未熄滅,跳動的光映著桌上那封格外顯眼的信封,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難以言說的永彆氣息。
此時的皇宮早已亂作一團。神情慌張的宮女、太監四處奔逃,哭喊聲此起彼伏。一隊隊禁軍手持兵器,從雕梁畫棟的廊下匆匆穿過,直奔城樓而去。
而宮門之外,戰鼓如雷,宋軍的火把已如星河般湧向皇城。
一座大殿內,剛被驚醒的李煜焦躁地來回踱步,聽到遠處隱約傳來的喊殺聲,臉色慘白,雙手不停搓著,聲音帶著絕望道:“宋軍……宋軍怎麼這麼快就攻破了城防?周凜也已經戰死……子喬,你說這可如何是好?”
陳喬聞言神色並沒有多少慌張,他剛剛到了宮門,就聽見西門漫天的喊殺聲傳來,當時就知道大事不妙,便一路急趕至大殿,直到李煜神色慌張的趕來。
既然已經做好的所有的準備,早一天晚一天又有什麼區彆呢?
他想到了待會會發生的事情,不由地捏了捏袖中的那把冰冷的匕首,他長呼了一口氣,臉色平靜的拱手道:“國主,如今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後一刻,除了戰死沒有其他的辦法,為了我唐國的最後體麵,為了不讓列祖列宗在九泉之下蒙羞,臣請陛下隨臣往太廟一祭,告慰列祖列宗,然後……以身殉國,不教玉璽落入敵手,不使君王屈膝階前。”
李煜被他這番話堵的死死的,下意識後退半步,嘴唇哆嗦著,半天說不出話來。
陳喬看著他滿臉恐懼的樣子,平靜的眼中閃過一絲決絕的火焰。心中默默念道,國主,您是一國之主,不是尋常百姓,您的生死,關乎國之氣節。
若您選擇苟活,降宋之後淪為階下囚,不僅自己要受屈辱,而且也永無抬頭之日。可若你選擇殉國,您的氣節會被載入煌煌史冊,江南百姓也會永遠記得,他們曾有一位寧死不降的君主。
既然,你做不到,那這唐國最後的氣節,便由臣來替你守住。
陳喬緩緩地閉上了眼睛,再睜開時已經波瀾不驚,正要抽出匕首時,殿外傳來一陣孩童的哭聲,接著內侍急促的聲音響起:“國主,國後有急事求見。”
喜歡宋韻流年請大家收藏:()宋韻流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