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子揚來到行宮,通報之後,便跟著內侍沿著青磚鋪就的長階往裡走。行宮雖不如汴梁皇宮那般恢弘,卻也殿閣錯落,飛簷鬥拱,朱牆金瓦在晨光中熠熠生輝。他一邊走,一邊感歎,怪不得趙匡胤想遷都於此,這裡確實透著幾分帝王氣象。
走了約莫半柱香的功夫,內侍在一間暖閣外停下腳步,輕聲道:“陸大人,官家正在裡麵批閱奏折,您在此稍候,容某進去通報。”
陸子揚點頭應下,站在廊下等候,沒過多久,就聽見一聲唱喏:“宣,陸子揚覲見。”
陸子揚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朝服的衣領,邁步走進暖閣。屋內溫暖如春,空氣中還縈繞著淡淡的龍涎香。趙匡胤正坐在案前,他一夜未睡,看起來有些憔悴,雙眼也布滿血絲,但精神奕奕,絲毫不見困意。
這段時間以來,他感覺自己精神越來越好,整日神清氣爽,思維敏捷,通宵批閱奏折也不覺疲乏。雖然偶爾感覺胸口有些憋悶,但這種感覺很快消失,也就沒有太多在意,還以為這是上天在護佑大宋,讓自己身體越來越硬朗。
此時他手裡拿著奏折,見他進來,抬眼淡淡瞥了一眼,道:“陸卿家,你怎麼提前回京了?”
陸子揚早已想好了說辭,行完禮後,恭聲道:“回稟官家,臣奉命治理江南,總算不負官家所托,已初見成效。隻是臣在江南時,時常感念官家如天之德,接到回京聖旨後,臣再也坐不住了,恨不得立刻飛到官家麵前複命,於是馬不停蹄趕了回來了。”
他這又表功勞又表忠心的說辭,頓時讓趙匡胤哭笑不得,原本還想借著這件事敲打敲打他,到讓自己無從下口了。
這小子去了一趟南方,確實立了不少功績,但也惹出了不少麻煩,聽說最近很多禦史正聯名彈劾他,這讓自己有點難辦了。
看來提拔重用他的事,還得再等等,不然以他現在都敢跟趙普對著乾的膽子,將來指不定還會惹出多大的事呢!鋒芒畢露對他不是一件好事。趙匡胤默默地思索道。
見他低眉順眼的站在那裡,趙匡胤冷哼了一聲,道:“罷了,看在你還有些功績的份上,你私自離開回京隊伍的事,朕就不跟你計較了,不過僅此一次,下不為例,你可記得?”
陸子揚心中大喜,知道這事就此揭過了,連忙躬身伏地,語氣帶著幾分激動:“臣謝官家寬宥,臣以後絕不再犯。”
“還有沒事?沒事就退下吧!”
陸子揚恭聲道:“官家,臣有兩件事要稟報。”
“講。”
“第一件事,是臣建議朝廷發行紙幣。”陸子揚眼中閃過幾分興奮,先把發行紙幣的好處細細說了一遍,又將自己與李師傅研究油墨、琢磨防偽辦法的經過一一道來,尤其強調了特製油墨“難仿製、易核驗”的特點。
趙匡胤聽完有些驚訝,身體微微前傾,手指無意識地叩著案麵:“陸卿家,你說的那種用紙做出來的東西真的可以代替銀子?且不說紙薄易損,尋常百姓世代用慣了銅錢、銀子,怎會輕易信一張紙呢?”
陸子揚早料到官家會有此顧慮,躬身回道:“官家顧慮極是,不過隻需抓住兩點,即可穩步推行:一是‘朝廷背書’,紙幣上可印三司與戶部印記,明發詔令告知天下,此幣等同於銅錢、銀子,可用於賦稅繳納、商旅交易,官府與民間不得拒收。”
“二是百姓信任之事,臣以為可分兩步推行:先在汴梁、江南等富庶之地試點,官府率先用紙幣發放俸祿、收購糧草,讓百姓見官府認可。再讓商戶相互擔保,凡使用紙幣交易,可減免部分商稅,引導民間習慣。待試點成功,再逐步推廣至全國,百姓見紙幣便利、無仿造之憂,自會願意使用。”
趙匡胤沉默片刻,指尖摩挲著案上奏折,若有所思道:“你說的‘便利’,可是指漕運、商旅攜帶?從前商戶往來,攜帶大量銀子既不便又易遭劫,若紙幣真能解決此事,倒也算是一樁創舉。”
“正是!”陸子揚連忙應聲,“江南漕運商戶曾向臣訴苦,每次運貨需帶數十斤銀子,不僅雇人看守花費甚多,還時常遭遇盜匪。若用紙幣,一張紙便可抵百兩銀子,既輕便又安全,商戶定然大為歡迎。且紙幣由朝廷統一印製,可按需調控發行量,避免銅錢不足、銀子短缺的困境,對穩定物價、充盈國庫也大有裨益。”
趙匡胤眼中閃過一絲動心,卻仍有顧慮:“此事關乎國本,不可貿然行事。你先將紙幣樣式、防偽之法、推行步驟寫成詳細折本,朕讓三司與戶部共同商議。若商議可行,再擇日試點,但有一點,你需記好,若中途出任何差錯,朕唯你是問。”
陸子揚心中大喜,知道官家已認可此事的可行性,現在就隻等李師傅的消息了,連忙躬身領命:“臣遵旨,臣定當儘快整理折本,不敢有半分疏漏。”
趙匡胤見他信誓旦旦的樣子,想起以前他主張的改革,特彆是設立市舶司一事,當時自己就有些顧慮,現在不過設立一年,創造的稅收就占據了全國賦稅的三成,而且還在逐步上升,當初那些反對聲早已煙消雲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人好像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好像什麼事情在他眼裡,都不是什麼不能解決的,自己可是清清楚楚的記得去年朝廷的財政是如何的緊張,可他一出現,很快就讓朝廷富裕了起來。
趙匡胤想到這裡,神情變得興奮起來,如果紙幣真的能如他所說的那樣發行,那好處可就太多了,銅錢笨重,運輸耗力,一擔錢不及一袋銀值錢,更彆說白銀切割不便,小額交易常生糾紛。若真能用紙幣代替,到那時,商旅可日行千裡,稅賦可朝發夕至,國庫周轉如流水,何愁軍餉不濟?何憂賑災遲緩?
他越想越激動,差點就要當場拍板同意,可心中最後一絲理智還是讓他按捺住了衝動。這事關江山社稷,不能僅憑一腔熱血,得先看看那種特製油墨是否真有那麼神奇,還有推行過程中的諸多細節,也需仔細斟酌。越是利國利民的事,越要步步穩妥,絕不能出半分差錯。
可是趙匡胤不知道,正是因為他這次的猶豫,以及後來發生的事,讓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再也沒有流通起來。
趙匡胤的臉上滿是喜色,一雙虎目中的血絲也越加的醒目,他和顏悅色的問道:“陸愛卿,第二件事呢?”
陸子揚深吸了口氣,知道重頭戲來了,他跪倒在地,正色道:“官家,臣鬥膽進言,為了我大宋的江山社稷,懇請您即刻啟程返歸汴梁!”
喜歡宋韻流年請大家收藏:()宋韻流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