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東海揚波_明末穿越,闖王一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92章 東海揚波(1 / 2)

翌日清晨,江戶城尚籠罩在一層如輕紗般的薄薄朝霧之中,遠處的富士山影影綽綽,仿佛浮於雲端。昨日的喧囂與爭執,似乎也被這濕潤的霧氣悄然吸納、稀釋,隻餘下將軍府邸那宏偉的議政廳內,一種近乎凝重的、足以讓呼吸都為之放緩的寧靜。飛簷翹角在霧靄中若隱若現,如同蟄伏的巨獸,靜靜地等待著決定東亞命運的時刻。

戚睿涵在兩名身著整齊吳服的侍從引導下,再次踏過光潔可鑒的木製長廊,步入這決定未來數百年格局的關鍵場所。腳下的草履與地板接觸,發出輕微而規律的“嗒嗒”聲,在寂靜中格外清晰。他與早已等候在廳內的周鶴芝、朱成功迅速交換了一個沉穩的眼神,無需多言,彼此心照不宣——今日,必將有個最終的結果。

周鶴芝微微頷首,花白的胡須輕顫,眼神中透著曆經風浪後的鎮定;朱成功則腰背挺直如鬆,年輕的麵龐上雖有一絲疲憊,但更多的是不容置疑的堅毅。戚睿涵深吸一口氣,將那混合著榻榻米清香、檀木微香以及一絲政治博弈特有的緊張氣息的空氣吸入肺中,努力讓自己激蕩的心潮平複下來。

德川家光已然端坐於上首的屏風前,麵容比昨日更顯沉靜,如同深不見底的湖水。他今日身著更為正式的黑色羽織,上麵的家紋在透過高窗灑入的稀薄晨光中隱隱流轉。他的目光緩緩掃過下方濟濟一堂、依序跪坐的幕府重臣——老中、若年寄、各大名代表,最終,那銳利如鷹隼的視線,落在了明朝使團三人身上。

“明使閣下,”他緩緩開口,聲音不高,卻在這空曠而高聳的大廳中清晰地回蕩,撞擊著每個人的耳膜,“昨日之議,事關我國運興衰,社稷安泰。諸位臣工,皆已陳說利害,各有見解。然則,聯盟之事,利弊交織,福禍相依,不可不察,不可不慎。貴使遠來是客,見識非凡,今日,尚有何以教我?”他的話語帶著一種程式化的禮貌,但內裡蘊含的壓力,卻如山般沉重。

戚睿涵深知,這是最後攤牌的時刻,是圖窮匕見的關頭。任何閃爍其詞或空洞的口號都已無用,必須拿出足以撼動人心、扭轉乾坤的理由。他整了整因久坐而微皺的衣冠,從容出列,步履穩定地走到大廳中央,向著德川家光與禦簾後那位雖不直接乾政、卻象征神國最高權柄的後光明天皇禦座方向,深深躬身一禮,動作舒展而標準,符合最嚴格的禮儀規範。他決定,不再局限於具體利害的計算——那已被反複爭論——而是要將議題提升到整個東方文明抉擇與曆史責任的高度。

“將軍閣下,天皇陛下,諸位大人,”他的聲音清朗而起,帶著一種經過刻意控製的、既不顯卑微又不失恭敬的誠懇,在寂靜的大廳中傳播開去,“昨日睿涵有幸,聆聽了諸位老中、大人之高見,條分縷析,深入肌理,深感貴國執政之審慎,謀國之深遠,令人敬佩。”他先給予了恰到好處的肯定,隨即話鋒微轉,“然則,睿涵竊以為,今日我等所麵臨之抉擇,非僅在於一朝一夕之利弊權衡,非僅在於金銀米糧、刀劍火器之得失計較,更在於……我東方文明世界,將何以自處?何以麵對這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又何以麵對後世史家那如鐵般冰冷而無情的筆鋒?”

他微微停頓,讓這帶有沉重曆史感的話語力量,在在場每一個人的心中沉澱、回蕩。廳內鴉雀無聲,連官員們衣物摩擦的細微聲響都消失了,所有人的目光,無論是好奇、審視、懷疑還是期待,都牢牢聚焦在這個年輕卻氣度不凡的明使身上。他甚至能感受到德川家光那探究的目光,以及禦簾後似乎也投來了一絲關注。

“華夏與東瀛,”他繼續道,聲音提高了些許,帶著一種追溯曆史的悠遠,“一衣帶水,風月同天,文脈相連,源遠流長。自秦漢遣徐福,至隋唐時期,貴國不畏鯨波之險,屢遣使節、留學生,孜孜以求者,是何物耶?非止奇珍異寶,乃是中華之典章製度、禮儀文明、衣冠文物、聖賢典籍。是故,今日之日本,禮樂有其序,衣冠有其製,文字有其源,律法有其宗,此皆源自我中華文化母體千年滋養、潛移默化之功也。”他環視眾人,目光灼灼,仿佛要看到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文化認同,“今,此文化之母體,此文明之源頭,正遭逢千古未有之巨患。此非尋常邊患疥癬之疾,乃是欲從根本上摧垮我文明根基、斷絕我文化傳承之浩劫!”

他刻意再次停頓,讓“浩劫”二字在空氣中震顫。一些年長的、熟讀漢籍的大名臉上露出了凝重和思索之色。

“滿清者,起於塞外苦寒之地,其俗與我農耕定居之華夏、扶桑,迥然不同,判若雲泥。”他的語氣帶上了毫不掩飾的鄙夷與警惕,“彼等強推之‘剃發易服’,‘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此等暴政,非止於屈人之身,挫人之誌,實欲滅人之魂,毀人之族。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衣冠上國,禮儀之邦,此乃我輩區彆於禽獸、區彆於野蠻之標識,是《春秋》大義之所在。清虜所為,正是要強行抹去這標識,毀我衣冠,變我風俗,使我等儘成渾噩順從、不識廉恥之羔羊!”他的聲音激越起來,帶著悲憤,“試問,若中華大地儘數淪陷,禮崩樂壞,衣冠掃地,典籍焚毀,聖道不存,貴國千百年來所慕所學之漢家文化,又將依附何處?豈非成了無源之水,終將乾涸;無本之木,終將枯萎?彼時,扶桑縱能保全自身,然精神之所依,文化之根源斷絕,豈不悲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引用了《左傳》中的典故,聲音沉渾:“《傳》有雲:‘華夏不振,則四夷交侵,王道微缺。’此非虛言恐嚇。今日之清虜,豈止交侵?其誌在吞並,在取代,在以其野蠻之道,淩駕於我文明之上。彼等視我詩書禮樂為枷鎖,視我仁義道德為迂闊,唯恃強弓勁馬,火器毒疫,以殺戮為功,以掠奪為業。若使其奸謀得逞,則自此以後,東亞世界,將再無‘禮儀’二字立錐之地,唯有弱肉強食、強權即公理之叢林法則大行其道。屆時,扶桑雖孤懸海外,舟船堅利,又能獨善其身多久?唇亡齒寒,戶破堂危,此乃古人泣血之明訓。今日不助明,他日清虜鐵蹄踏海而來,何人又能助日?”

接著,他話鋒巧妙一轉,開始著力讚揚日本民族的特性,將其與清廷的野蠻殘暴形成鮮明對比,試圖激發其榮譽感與使命感。“反之,睿涵自踏上貴國疆土以來,所見所聞,感慨良多。見江戶城下,秩序井然,町人百姓各安其業;見武士階層,恪守忠義,秉持勇武。此皆貴國善於學習、精於治理、化外邦之長為己用之明證也。大和民族,素有謙虛好學之品性,向往漢文化之博大精深,更於千年吸收融彙之中,秉持著自身獨特之‘義’與‘勇’。”

他刻意放慢語速,強調這兩個字:“此‘義’,非僅江湖義氣,乃是明辨是非之心,是知善惡、辨華夷、恪守正道之根本;此‘勇’,非是暴虎馮河之匹夫莽勇,乃是堅守信念、不畏強暴、為護國護道而舍生忘死之大勇真正秉承我漢文化精髓者,當知‘仁者無敵’,而非‘強者為尊’;當曉‘協和萬邦’,‘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而非‘唯我獨尊’,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他最後加重了語氣,目光直視德川家光,幾乎是一字一頓,如同錘擊金石:“是故,協助天朝,共抗清虜,非僅為恤鄰之義,非僅為互利之策,實乃護衛我東方共有之文明燈塔不致熄滅,彰顯貴國千百年來所慕之禮義廉恥仍存於世,印證大和民族之‘義’與‘勇’不負其名。若……若與清虜沆瀣一氣,或作壁上觀,縱可得一時之苟安,些許之實利,然則,於煌煌青史之上,將如何書寫?於後世子孫麵前,將有何顏麵?望將軍殿下、天皇陛下,及諸位明察秋毫、洞悉古今之大人,三思!再三思!做出一個不負曆史,不負文明,亦不負貴國萬世基業之抉擇!”

戚睿涵的話語如金石落地,餘音繞梁,在寂靜到極致的大廳中激起了無形的、卻足以撼動心靈的波瀾。他沒有聲嘶力竭,但每一句話都蘊含著深沉的力量、清晰的邏輯和熾熱的情感,將抗清的意義從單純的國家爭鬥、王朝興替,硬生生提升到了關乎整個東亞文明存續的層麵。許多原本持中立或反對意見的大名和老中,如保科正之、酒井忠知等人,此刻也不禁麵露沉思,時而蹙眉,時而頷首,與身旁之人低語交換著看法。戚睿涵所指出的文明斷層危機,深深觸動了他們內心深處的文化認同感和作為“小中華”的自詡。

一位年邁的、須發皆白的老中堀田正盛顫巍巍地扶著身前的小案幾,緩緩開口,聲音帶著歲月的沙啞:“明使閣下所言……雖,雖不無道理,發人深省……然,然我國力終究有限,鎖國政策行之有年,府庫……府庫亦非充盈。跨海遠征,勞師動眾,耗費錢糧巨萬,若……若戰事遷延,或有不測,則我國民生凋敝,恐非社稷之福啊……”他的擔憂,代表了一部分務實派的普遍心態。

“老中大人所慮極是。”朱成功適時接話,他的聲音沉穩有力,帶著長期統領水師所形成的自信與決斷力,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然,請恕成功直言,若勝,則東方文明得以存續共榮,貴國亦將獲得前所未有的道義聲望與最穩固的強大盟友。我大明鄭氏水師,雖經變故,仍控扼東南沿海,戰艦千艘,經驗豐富之水卒數萬。若得貴國水軍呼應,東西夾擊,則自長崎至福建、浙江之海上通道,可保無虞,清虜殘虐水師,不足為懼。且清虜看似勢大,實則可敗之機甚多。其以少臨眾,統治根基未穩,民心未附;其內部亦有權力傾軋;更兼其作戰,多靠擄掠維持,一旦受阻,後勤必困。我朝已漸次穩住陣腳,川陝有平西侯與大順軍並肩,東南有我等竭力支撐,若再得貴國與朝鮮為援,三方合力,猶如三股繩索擰成一股,破敵之期,指日可待。此非耗費,實乃投資於東方萬世之太平!”

周鶴芝也緊接著補充,語氣平和卻充滿說服力:“至於貿易互通,更非單方麵受益。貴國所需之生絲、藥材、瓷器、書籍典章,我朝可穩定供應;而貴國所產之刀劍、火器、硫磺、銅料,亦為我抗清所急需之物。商船往來,稅賦充盈雙方府庫,工匠技藝得以交流,此實乃兩利之事,可為聯盟奠定堅實之基。”

德川家光默默聽著,手指無意識地、極有節奏地輕輕敲擊著扶手上精致的描金圖案,那“篤、篤”的細微聲響,仿佛是他內心權衡的天平在擺動。他的目光再次投向身旁那垂下的禦簾,後光明天皇雖不直接乾政,但其態度與傾向,尤其是在涉及“華夷之辨”這等文化根本問題上,亦至關重要。隻見那禦簾極其輕微地動了一下,似是其後之人微微頷首,對戚睿涵關於文明存續的論述,表示了某種程度的認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時,那位起初對聯盟較為消極,甚至提出過“北虜南島”策略的酒井忠勝,竟再次出列,他深吸一口氣,朗聲道:“將軍大人,明使高義,剖析透徹,直指根本。臣,酒井忠勝,昨日尚有疑慮,然今日聞此文明存續之論,深感震撼。我日本國,沐浴漢唐文風千年,方有今日之禮儀秩序,豈能坐視文明母體遭劫,甚至與毀滅文明之野蠻為伍?日前,森下使臣於南京受辱,清虜之驕橫無禮,視我邦交如無物,已見一斑。彼等毫無信義,若我不示之以威,不結之以盟,彼等必以為我日本可欺,日後必生禍端。臣以為,當應明使之請,締結盟約,恢複勘合貿易,並出兵協助,共抗清虜,以衛文明,以彰我國威!”

他的話語,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頓時得到了不少中下層武士出身、崇尚“義勇”的大名和官員的附和。

“酒井大人所言極是!”

“正當如此!”

“不可使文明傾覆!”

廳內的風向,在這一刻,終於開始明顯地轉向。

德川家光終於抬起手,做了一個下壓的動作,止住了下方漸起的議論聲。他目光銳利如刀,再次看向站在中央,雖然表麵平靜但內心實則緊繃如弦的戚睿涵,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種做出了重大決斷後的沉凝:“貴使今日所言,引經據典,情深意切,深契我心。文明之辨,華夷之防,確為立國之根本,精神之依托。清虜所為,毀我衣冠同道,實難令人認同,更遑論與之並立。”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全場重臣,最終做出了決斷,“既如此,我日本國,願與大明恢複友好,重開勘合貿易,互通有無。並應貴國所請,出兵協助,共抗清虜,以衛東方文明之道統!”

決議既下,廳內氣氛為之一鬆,仿佛連空氣都重新開始流動。戚睿涵隻覺得一股熱流從心底湧起,瞬間傳遍四肢百骸,幾乎要讓他眼眶發熱。他強行抑製住激動,與同樣麵露欣慰之色的周鶴芝、朱成功一同,向著德川家光和禦簾方向,深深躬身行禮,聲音因激動而略帶一絲顫抖:“多謝將軍殿下,多謝天皇陛下明斷。此乃東方之幸,文明之福,亦是我兩國黎民之福!”

聯盟之事既定,具體的細則自然有周鶴芝、朱成功與幕府的相關官員後續詳談。戚睿涵心中卻還記掛著另一件關乎東南沿海安定,也關乎此次聯盟後方穩固的大事。他再次上前一步,神情轉為嚴肅,拱手道:“將軍閣下,既蒙允諾聯盟,攜手抗清,還有一事,關乎聯盟後方之安定,亦關乎貴國海商之聲譽與海疆之令名,不得不冒昧稟告。”

“哦?”德川家光此刻心情似乎不錯,聞言好奇地問道,“貴使還有何事?但講無妨。”

“海上有一大患,積年巨寇,名曰龜田一郎。”戚睿涵清晰地說道,“此人糾結浪人、海盜,組成龐大船隊,多年來肆虐我大明東南沿海,劫掠商旅,焚毀村鎮,殘殺我無辜子民,罪行罄竹難書。然,其最可恨者,並非僅為寇盜之行徑。近年以來,此賊已與清虜暗通款曲,受其官職賞賜,甘為鷹犬。去歲,更曾公然率領其麾下倭寇船隊,助清虜水師攻打我南京城,犯下累累血債。此賊不除,不僅我東南沿海難獲安寧,清虜海上臂助難斷,於我聯盟協同作戰大為不利,更恐……玷汙貴國嚴守海禁、維護海疆安寧之令名,使不明就裡者,以為貴國縱容甚至支持此等惡行。故,睿涵懇請將軍殿下,以盟邦之誼,發兵剿滅此寇,以正視聽,以固盟誼,亦為無數死難者申冤雪恨!”

德川家光聞言,眉頭驟然蹙緊,臉上掠過一絲怒意。倭寇問題,自他祖父德川家康時代就是幕府極力想要解決的心病,雖頒布了嚴厲的鎖國令,但仍有餘孽倚仗地利、勾結不法商人,時而橫行。如今,竟有龜田一郎這等頭目,不僅不知收斂,還敢公然與清廷勾結,甚至參與攻打明朝都城,這無疑是公然打了幕府的臉麵,也對他剛剛應允的聯盟構成了最直接的挑釁和諷刺。

“竟有此事?”德川家光的語氣瞬間轉冷,帶著凜冽的寒意,“龜田一郎……本將軍記得此人名號,確是我邦通緝之要犯,屢剿未淨。想不到其竟敢如此猖獗,背棄邦國,與清虜勾結,禍亂友邦,罪無可赦!”

他猛地轉向負責海防與西國政務的相關官員:“立即著人查明龜田一郎現今之巢穴確切位置,調集九州諸藩官軍水師,以肥前、築前為主力,務必將其徹底剿滅,擒獲首惡,懸首示眾,以儆效尤!不得有誤!”

“哈依!”被點到的官員立刻伏首領命,匆匆離去安排。

數日之後,日本九州島以西的玄界灘海麵上,一場針對龜田一郎勢力的迅雷不及掩耳的圍剿行動迅速展開。幕府展現出了極高的效率,調集了包括肥前藩鍋島家、築前藩黑田家在內的數支精銳水軍,配備了數艘巨大的安宅船作為旗艦,輔以大量靈活快速的關船和小早船,根據明使提供的線索以及自身掌握的情報,浩浩蕩蕩,直撲龜田一郎位於對馬島與九州之間某處地形複雜、暗礁密布的隱蔽島嶼——竜王島的巢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戚睿涵、董小倩與部分明朝使團成員,被德川家光特允,在距離戰場不遠的一艘肥前藩的安宅船旗艦上觀戰。站在高大如樓船般的安宅船甲板上,鹹腥而猛烈的海風撲麵而來,吹得衣袂獵獵作響。遠處海天一色的天際線,日本水軍的艦隊正呈半月形戰鬥隊形展開,如同一個巨大的鉗子,緩緩合攏,向那座籠罩在殺伐之氣中的海盜盤踞島嶼逼近。陽光下,各色幔幕、家紋旗在海風中劇烈飄揚,刀槍劍戟的反光不時閃爍,構成一幅壯闊而肅殺的海戰圖景。

董小倩還是第一次親眼見到如此規模、如此陣仗的海上軍事行動,她緊握著冰冷的船舷,指節有些發白,望著遠方那逐漸清晰、如同怪獸脊背般起伏的海島輪廓,以及島上隱約可見的簡陋木柵、了望塔和如同蟻群般慌亂移動的黑點,低聲道:“睿涵,這些……這些倭寇,就是一直騷擾我們沿海,還與清兵勾結,無惡不作的龜田一郎部下?”她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既有對戰鬥的天然恐懼,也有對仇敵的憤恨。


最新小说: 為青梅守身?資本家小姐嫁他首長 窗台上的暖陽 入夜,寵她入骨 全球領主:神話帝國 我在末世撿破爛,撿出個仙界 足球開局就有3個億 網遊:重鑄白絲女神兵,無敵萬界 玄門大師今天也在物理超度 百人藏凶 千秋一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