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詩悅的樸刀刀背厚重,線條流暢,刃口經過反複鍛打研磨,呈現出一道優美的弧光;袁薇的九齒釘耙,每一根鐵齒都打磨得森然銳利,閃爍著冰冷的金屬光澤,雖未飲血,卻自然透著一股古怪而懾人的威懾力;刁如苑的齊眉棍通體渾圓,木質紋理緊密,彈性十足;劉菲含的雙戟,戈刃與矛鋒皆閃著幽冷的寒光,戟尖一點寒芒,仿佛能刺穿一切堅韌的防禦;董小倩的馬槊長度驚人,槊杆以多層老竹與堅韌木料膠合纏絲製成,堅韌無比且富有彈性,頂端的槊鋒如四棱破甲錐,帶著深深的放血槽。
五位女子撫摸著屬於自己的、仿佛帶有生命律動與冰冷體溫的神兵利器,皆是愛不釋手,眼中閃爍著興奮與珍視的光芒,接下來的練習熱情更加高漲,演武場上的金鐵交鳴之聲也愈發密集、清脆、富有節奏。
吳國貴的教學也隨之進入了更具挑戰性和實用性的實戰演練階段。他親自下場,手持一根特意加重的包鐵長棍,與她們逐一過招,拆解招式,講解每種兵器在模擬戰場環境下的優勢、劣勢、應用時機,以及與不同兵器的克製之道、配合之要。
“白姑娘,你的樸刀勢大力沉,劈砍凶猛,但要注意回防速度和變招,不可一味用老!”
“袁姑娘,釘耙妙在控敵擾敵,莫要一味硬碰硬,要善於勾他下盤,鎖他兵刃,製造破綻!”
“刁姑娘,棍法直接,大開大闔,但直中亦可藏變,虛實結合,莫要被人一眼看穿路數!”
“劉姑娘,雙戟攻防迅疾,變化繁複,需得練到收發由心,形成本能,方能久戰!”
“董姑娘,馬槊之長在於距離與控製,步戰運用需更注重步法配合,保持敵在我攻擊範圍內,而我不在敵反擊範圍內,要控製節奏!”
他雖是個粗豪漢子,此刻卻展現出難得的細致與耐心,針對每個人的特點、悟性、進步速度和兵器的獨特性能進行著精準的指導,儼然一位因材施教的嚴師。
在他的悉心調教下,五位女子的進步可謂一目了然。從最初手持真兵器時的磕磕絆絆、重心不穩、動作變形,到漸漸能舞動得有模有樣,勁力通透,招式連貫,再到後來,演武場上時常可見她們捉對切磋。
刀光閃爍,戟影縱橫,棍風呼嘯,釘耙詭奇,馬槊如龍,嬌叱呼喝與金鐵交擊之聲不絕於耳。那熱火朝天、銳意進取、充滿力量與技巧較量的景象,時常引得府中一些經曆過戰陣、見識過生死搏殺的老家將也忍不住駐足觀看,彼此交換著讚賞與驚歎的眼神,暗自點頭感慨。這些女娃子,心性堅韌,悟性不凡,假以時日,了不得啊。連深居簡出的吳三桂,偶爾踱步至附近,隔窗望見場中景象,那慣常深沉的眼眸中,也會掠過一絲複雜難明的光芒。
時光便在日複一日的汗水揮灑、勁力鼓蕩、呼喝切磋與細微的進步喜悅中悄然流逝,轉眼間,嚴寒稍褪,空氣中開始隱約透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屬於春天的濕潤氣息,便到了永昌九年的正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北京的春節,彌漫著一股與現代都市截然不同的、更加原始而質樸、卻也更加深入骨髓的熱烈年味。沒有電力帶來的徹夜不眠的炫目燈光,沒有電視春晚營造的統一喧囂與快餐式的祝福,但那種浸潤在骨子裡的傳統習俗和全民參與的、帶著對天地祖先敬畏與對生活熱忱的虔誠歡慶,卻彆有一番撼人心魄的、生生不息的、厚重無比的力量。
自臘月廿三祭灶過後,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年的氣息便一日濃過一日。寧國公府早已裡外清掃一新,張燈結彩,貼上了大紅的、寫著吉祥聯語的春聯和寓意吉祥的福字、窗花。
府中上下人等都換上了雖不嶄新卻漿洗得乾乾淨淨的衣裳,忙碌著掃塵、準備各色年貨、蒸製花樣繁多的點心麵食,空氣中終日飄散著燉肉的濃香、油炸食物的焦香、蜜餞糖果的甜香以及檀香、柏枝燃燒後清冽的香氣,種種味道混合在一起,構成獨屬於春節的、溫暖而富足、充滿煙火人間的嗅覺記憶。
除夕之夜,府中擺了盛大的家宴。吳三桂及其家眷,連同戚睿涵一行六人,圍坐在暖閣內一張巨大的、鋪著猩紅桌帷的圓桌旁。桌上擺滿了各色佳肴,許多菜式是白詩悅、袁薇等人從未見過的古法製作,如熱氣騰騰、內容豐富的暖鍋,寓意驅邪避疫的屠蘇酒,粘軟甜膩的膠牙餳,辛辣開胃的五辛盤,以及象征“年年有餘”的整尾紅燒鯉魚,象征“吉祥如意”的香菇燉嫩雞等等。
席間,吳三桂似乎也暫時放下了往日的深沉與算計,麵色紅潤,興致頗高,甚至還講了些早年軍中的趣聞軼事,語氣中帶著幾分追憶往昔的慨歎,引得席間陣陣輕鬆的笑聲。推杯換盞之間,笑語歡聲,驅散了冬夜的最後一絲寒意,也暫時模糊了彼此間微妙的曆史隔閡與身份差異。
飯後,按照習俗,眾人移至花廳守歲。庭園中央燃起了巨大的“庭燎”——以鬆木、柏枝堆成的高聳篝火,火焰跳躍升騰,劈啪作響,鬆柏的清香隨著熱氣彌漫開來,據說能驅邪迎福,照亮新年的路途,帶來健康和好運。火光映照著每個人的臉龐,明明滅滅,將影子拉得長長短短,投在廊柱和牆壁上,仿佛一幕幕無聲的皮影戲。
子時正刻,仿佛約定好一般,全城各處鞭炮齊鳴,震耳欲聾的聲響連綿不絕,如同滾雷碾過漆黑的夜空,幾乎要掀翻屋頂上的瓦片。間或有富貴人家燃放的煙火竄上天際,炸開一團團不算絢爛卻足夠明亮的黃白光芒,雖不及現代煙花那般五彩斑斕、變幻無窮,但那連綿不絕、震人心魄的聲勢,那帶著年節特有的香火味道,卻更顯出一種古樸而充滿生命力的慶典力量,直擊心靈。
白詩悅、袁薇、刁如苑、劉菲含這四個在現代看慣了各種高科技新年慶祝方式的女孩,此刻也完全被這原生態的、充滿全身心參與感的節日氣氛所捕獲、沉浸其中,感受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文化衝擊與情感共鳴。
她們穿著府中特意為她們新裁的漢服襖裙,料子厚實溫暖,繡著應景的梅花、喜鵲或是纏枝蓮紋樣,跟著府中有經驗的仆婦學習包餃子,看著那些元寶狀、麥穗狀的餃子在自己手中誕生,好奇地看著府中按著古禮進行各種祭祀祖先、祈福迎祥的活動,感受著那種與現代社會的便捷、疏離、快餐式過年截然不同的,充滿繁瑣儀式感、家族凝聚力和濃厚人情味的年節氛圍。
“真熱鬨啊,”白詩悅輕輕倚在戚睿涵身邊,望著庭中那仿佛能吞噬一切黑暗的跳躍火焰,以及遠處夜空中不斷升起的、樸素的煙火,聲音帶著一絲迷離與觸動,“和電視裡看的、甚至和逛廟會的感覺都完全不一樣,好像……更真實,更厚重,更有味道,直直地撞到心裡來。”她伸出手,仿佛要接住那自火光中飄散出的、帶著鬆柏清香的暖意,眼眸中映著跳動的光芒。
袁薇也攏了攏披風的領子,輕聲道,語氣中帶著思索:“是啊,在這裡,過年不是旁觀一場表演,而是每個人都像是這盛大儀式的一部分,從準備到參與,親力親為,那種對‘年’的虔誠期盼、對自然的敬畏、對祖先的追思、對家人平安團圓的珍視、對未來的祈福,是現代快節奏生活裡很難再體會到的,近乎本真的情感了。”她的目光掃過那些忙碌而洋溢著真切笑容與期待的仆役麵孔,感受著這種樸素的集體歡騰。
刁如苑則更習慣性地從商業與社會活動角度觀察,低聲道:“這春節前後的消費市場,從食材、布匹、煙花爆竹到各種手工藝品、走親訪禮所需的節禮,若能好好引導經營,整合供應鏈,規範市場,其潛力和產生的經濟效益,拉動內需,恐怕遠超我們之前的想象。這本身就是一套極為成熟而龐大的季節性經濟體係。”她已經在心中默默盤算著可能的商業模式與改進空間。
劉菲含則安靜地站在稍遠處,手中甚至拿著一個小本子和炭筆,借著庭燎的光亮,時不時記錄下所見所聞,從祭祀的具體流程到各種食物的種類與象征意義,從人們的服飾特點到行為模式、言語禁忌,仿佛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嚴肅而認真的社會民俗田野考察,試圖理解這古老節日背後的文化邏輯與社會結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董小倩雖是古人,對春節習俗並不陌生,但南明時期和大順統一前的春節,偏安一隅,局勢動蕩,總帶著幾分頹靡與及時行樂的無奈,以及一種揮之不去的末世悲涼,與這北方新生王朝都城中所展現出的、帶著某種粗糲而蓬勃生機的、力圖恢複傳統秩序與活力的春節氣象,亦有許多細微而深刻的不同。
她感受著這府中上下的勃勃生氣與對未來的期待,感受著這試圖重新凝聚起來的“天下”意識,心中對於這個由“流寇”建立、如今卻儼然已有正統氣象、並承接華夏文明道統的大順王朝,觀感也複雜了許多,少了幾分隔閡與排斥,多了幾分審慎的觀察與思索。
戚睿涵看著她們在火光映照下顯得興奮而又略帶新奇與思索的麵龐,看著她們逐漸融入這個時代生活細節的身影,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暖流與慨歎。能將不同時空的親友、愛人、同伴聚集在一起,度過這樣一個特殊而充滿意義、連接著古老傳統與未知未來的春節,見證曆史的拐點,並親身參與其中,或許,這也是穿越這場光怪陸離的奇遇,所賦予他的最珍貴的禮物與羈絆之一。
春節的喜慶氣氛尚未完全散去,屋簷下的冰棱才開始滴滴答答地融化,空氣中似乎還殘留著鞭炮的火藥香和筵席的飯菜餘味,一個足以震動朝野、影響深遠的消息從宮中傳出,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迅速在北京城的官宦階層與市井街巷中激起層層漣漪,自然也傳到了消息靈通的寧國公府,引起了戚睿涵等人極大的關注與討論。
日本國,派遣了以幕府親信為首的、規模不小的使臣團,乘坐數艘精心裝飾、懸掛著特殊標識的朱印船,曆經風浪顛簸,漂洋過海,前來朝貢。
數日後,大順皇帝李自成在修繕一新、象征著武德與權力的武英殿,以隆重的儀式接見了日本使團。據參與朝會、有幸目睹全程的人私下透露,使臣態度極為恭順,依足了中華藩屬覲見的全套禮儀,五拜三叩,獻上了精心準備的貢品:顆顆圓潤飽滿、光澤瑩潤的東珠,顏色豔麗的紅珊瑚樹,鋒利無比、裝飾華麗的倭刀,精美絕倫的漆器匣盒,以及一些異域風情的金瀾絹、蕉布等織物。
使臣恭敬地遞交了以工整漢字書寫的國書。國書中,日本幕府將軍對“大順天子”極儘頌揚之能事,稱頌大順“掃清六合,席卷八荒,德澤廣被,威加海內”,並表示日本“僻處海東,素慕中華風化,久仰天朝威儀”,願“世世稱臣,永為藩屬”,納貢輸誠,如同朝鮮、安南、琉球一般,祈求天朝冊封,並請求賜予勘合貿易之權。
朝堂之上,李自成與牛金星、宋獻策等心腹大臣商議後,考慮到當初清軍南下時,日本曾應南明請求派水師協助抗清,以及目前亟需穩定東南海疆、彰顯新朝威德、確立東亞傳統秩序的現實需求,最終頒布特旨,正式接納日本為藩屬國。旨意中言明,日本既“傾心向化,稱臣納貢”,天朝上國自當儘宗主之責,予以庇護,“永綏兆姓”,並賜予日本國王印綬及冠服等物。
同時,這道旨意還特彆強調,需“加強交流融合”,允許日本派遣僧侶、學者入華學習儒釋經典、典章製度、醫藥曆法,亦鼓勵中國商船憑借朝廷頒發的“勘合”前往日本指定港口進行有限度的貿易,並遣中國官員作為常駐使節前往江戶,協調雙方事務,宣示宗主權威,了解日本國情。但最重要的一條,被明確寫入旨意、措辭嚴厲的是:“嗣後,東海及南洋水域,若有倭寇海盜橫行,侵擾天朝及藩屬商民船隻,日本國須恪儘藩籬之責,及時出兵,協同天朝水師剿滅清剿,不得姑息縱容,否則天兵降臨,玉石俱焚!”
這道旨意清晰地界定了宗藩關係的權利與義務,既給予了日本一定的政治地位和有限的貿易機會,更明確無誤地強調了其作為藩屬的責任,尤其是“協同剿滅倭寇”這一條,直指數百年來困擾中國沿海的曆史痼疾,將維護海疆安寧的部分責任,直接壓在了日本幕府的肩上,並將其納入天朝的防禦體係之中。
消息傳到寧國公府,戚睿涵仔細聆聽了吳三桂轉述的旨意全文後,沉默良久,手指無意識地在茶杯邊緣滑動,心中波濤洶湧,遠比他表麵上看起來要激動得多。而白詩悅、袁薇等人聞之,在初時的錯愕與難以置信之後,皆是麵露難以抑製的、發自內心的喜色,仿佛心頭一塊沉甸甸的巨石被挪開了一半。
“太好了!”白詩悅忍不住撫掌,聲音因激動而微微提高,隨即又意識到失態,連忙壓低聲音對身旁的袁薇道,語氣中帶著難以置信的欣喜,“這樣一來,日本成了藩屬,有中原強權在上壓製、引導,受中華文化更深影響,他們那些……那些曆史上可能萌生的、亂七八糟的野心和心思,總該收斂了吧?未來那些……那些慘絕人寰的悲劇,或許真的就能從根源上避免了。”她腦海中閃過的是另一個時空裡,那片土地上未來將會對中華民族造成的深重苦難與無法磨滅的傷痕,此刻竟有一種恍如隔世、又慶幸不已的感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袁薇也長長舒了一口氣,緊蹙了多日的眉頭徹底舒展開來,語氣中帶著一種如釋重負的期待與憧憬:“是啊,能以這種相對和平的方式,被納入朝貢體係,通過加強交流、文化影響、經濟聯係來潛移默化,進行約束和同化,總比日後因隔絕、誤解而漸行漸遠,最終兵戎相見、積怨深重、血流成河要好得多。希望這樣的關係,能帶來長久的穩定與和平,讓沿海的百姓,從此真正能夠安居樂業,免受倭患摜擾之苦,讓東海成為和平繁榮之海。”她仿佛看到了未來平靜的漁村,繁榮的港口,往來穿梭的商船,而不是記憶中的戰火與離亂。
刁如苑從商業與秩序的角度冷靜分析,但眼中也閃著光:“日本市場若能以此種相對平穩、受控的方式有限度開放,對未來的海上貿易航線拓展、貨物互通有無是大有裨益的,中國的絲綢、瓷器、藥材,日本的金銀、銅料、硫磺,都可以更順暢地流通。而且,明確了日本有剿倭之責,並將其與自身利益掛鉤,海上商路的安全係數將會大大提高,這比派多少水師巡邏都更有效、更根本。這是建立長期海上秩序的關鍵一步。”她已經開始在腦中勾勒更加安全、廣闊的海上商路藍圖,以及可能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
劉菲含則更關注這道旨意背後體現的政治智慧、戰略布局與長遠影響,她沉吟道:“這道旨意,恩威並施,責任明確,既給了甜頭,也套上了緊箍咒。這說明大順朝廷的頂層設計者,其對外國策並非一味迷信武力擴張,也懂得運用懷柔、羈縻、製度約束與文化滲透等多重手段。能如此迅速而妥善地處理與日本的關係,將其納入可控的、以我為主的框架內,對於穩定新生的王朝,尤其是安撫東南沿海、確立在東亞的傳統核心地位與影響力,是至關重要、極具前瞻性的一步。這或許能形成一個良性的區域循環。”她飛快地在心中評估著這一事件對整個東亞地緣政治格局的深遠影響,以及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應。
戚睿涵聽著她們壓低聲音卻難掩興奮與希望的議論,看著她們眼中閃爍的、如同卸下千斤重擔般的光芒,心中亦是感慨萬千,如同波濤翻湧,久久難以平靜。曆史的河流,在他和同伴們有意無意的介入、推動與蝴蝶效應的影響下,在這裡拐了一個近乎直角的大彎,奔向了一條截然不同的、充滿了未知但也孕育著無限希望的支流。
那個在原本時空中,將對中華民族造成深重災難、留下難以愈合傷痛的島國,那個在未來會成為心腹大患的存在,如今,卻以這樣一種卑微恭順的姿態,被提前納入了以中華為核心的文化圈政治秩序之中,受到了明確的約束與引導。
雖然未來的演變依舊充滿了不確定性,藩屬關係也並非一勞永逸的保險,內部必然會有反複與博弈,但至少,一個與過去血腥記憶截然不同的、充滿了良性可能性的開局,已經硬生生地被創造了出來。這讓他感到一種巨大的、難以言喻的欣慰與成就感,仿佛他們所有的努力與冒險,在這一刻都有了超越個人的、宏大的意義。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董小倩,她雖然對日本的了解遠不如來自未來的他們那般深刻且帶著沉痛的曆史記憶,但也能清晰地感受到眾人那發自內心的的喜悅與鬆了一口氣的情緒,以及這道看似平常的旨意背後,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秀美的眼眸中也流露出深深的思索與一種恍然明悟的神色,仿佛對戚睿涵他們平日偶爾流露出的、對某個方向的隱憂,有了更具體的理解。
永昌九年正月,就在礪刃的鏗鏘、春節的喧鬨與祥和、以及這則初步奠定東亞新格局的消息所帶來的巨大震動與無限希望中,緩緩拉開了序幕。舊雪消融,新芽未發,但空氣中已然彌漫著變革與生長的氣息。
戚睿涵站在寧國公府的書房窗前,望著窗外庭院中積雪初融、露出些許濕潤的褐黃土地,以及牆角頑強探出的一點嫩綠草芽,心中一片澄明與堅定,如同被這早春的氣息洗滌過一般。
他知道,他們的旅程,以及這個在他們影響下正蹣跚前行、試圖走出一條新路的新生王朝的故事,都才剛剛進入一個更加複雜、也更具挑戰性的新篇章。國內百廢待興,舊勢力盤根錯節,新製度亟待建立,外部環境雖初現利好,卻仍需步步為營。
前方的路,或許依舊布滿荊棘,暗流湧動,甚至會有意想不到的逆流與反撲,但身邊有摯愛、有知己、有可以托付後背、日益強大的同伴,手中有逐漸磨礪出的、足以斬斷枷鎖與困境的鋒芒,心中有引導時代、塑造更好未來的野望與沉甸甸的責任,他無所畏懼,亦當砥礪前行。
喜歡明末穿越,闖王一統請大家收藏:()明末穿越,闖王一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