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錚在維修技術和軍事知識領域取得雙重進步,他的目光逐漸聚焦到後勤處那混亂且低效的工作模式上,這與他前世在現代化工廠中形成的嚴謹管理習慣格格不入。在他眼中,眼前的各種“浪費”現象就像一根根刺,讓他渾身不舒服。
這一日,後勤處又陷入一陣喧囂。吳處長滿臉通紅,怒目圓睜,因找不到一箱剛剛登記好的備用槍栓而大發雷霆,那吼聲在院子裡回蕩,仿佛要震破每個人的耳膜。負責保管的小戰士,身形微微顫抖,低垂著頭,臉上滿是委屈,眼眶裡淚花閃爍,幾乎要哭出聲來。那模樣,就像一隻受驚的小獸,在吳處長的怒火下不知所措。
李錚將這一切看在眼裡,心中暗自思忖,決定是時候提出自己的建議了。他深吸一口氣,小心翼翼地走向正在生悶氣的吳處長,輕聲說道:“處長,我有個想法,不過還不太成熟,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吳處長正餘怒未消,不耐煩地揮揮手:“有屁就放!”
李錚定了定神,緩緩說道:“處長,咱們後勤處如今的狀況您是知道的。東西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雜。修好的槍,東一堆西一摞;拆解的零件,像一堆亂麻似的扔在一起;手榴彈原料和工具也混放著,這找起來多麻煩啊,還容易丟。我尋思著,咱們是不是可以搞個分類登記,分區存放呢?比如說,把修複好的武器單獨劃一個區,像那些漢陽造、中正式,都整齊地擺放好,再貼上標簽,寫明型號、修複日期,還有修複人的名字,這樣一目了然。拆解下來的零件,按種類分筐放置,螺絲釘放一筐,彈簧放一筐,每筐都貼上標簽,詳細注明。工具呢,單獨弄個架子,誰用了、還沒還,都詳細地記一下,就像賬本一樣清清楚楚……”
李錚儘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地闡述著最基本的“5s”管理和物料分類概念,一邊說還一邊用手比劃著,仿佛在他的眼前已經呈現出一幅井井有條的後勤處畫麵。
吳處長起初眉頭緊皺,一臉不耐煩地聽著,那眼神裡滿是不信任。但聽著聽著,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眼中閃過一絲思索的光芒。他管理後勤多年,何嘗不知道混亂的弊端?隻是以前條件太差,物資匱乏,人手也少得可憐,能勉強維持正常運轉就已經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根本沒精力去搞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可現在不同了,隨著物資稍微充裕了一些,尤其是手榴彈生產走上正軌,這混亂帶來的效率低下和損耗問題就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越來越突出,讓他也頭疼不已。
“你說的……好像有點道理。”吳處長摸著下巴,那粗糙的手指在下巴上來回摩挲著,像是在認真思考這個建議的可行性,“分區存放?分類登記?貼標簽?這能行嗎?會不會太麻煩?咱這條件可不像那些大城市的工廠,有這麼多的講究。”
“開始可能會有點麻煩,但習慣就好了。”李錚趁熱打鐵,眼神堅定而誠懇,“而且從長遠來看,肯定能省時間、減少丟東西。您想想,要是以後要找一顆中正式的撞針,咱們直接去‘步槍零件—撞針’那個筐裡拿就行,多方便啊,不用像現在這樣滿世界亂翻,浪費那麼多時間。工具也是,誰拿走了都知道,就不容易丟,也能避免因為找不到工具而耽誤工作。”
吳處長思索了片刻,他的目光在院子裡雜亂堆放的物資上掃過,想象著按照李錚說的方法整理後的場景,終於動了心:“行!就按你說的試試!這事……你小子腦子活,就由你來牽頭弄!需要多少人手,你跟俺說!牛娃、老馬都聽你調派!不過,你小子可得給我弄好了,要是搞砸了,我可饒不了你。”
得到了吳處長的支持,就像拿到了尚方寶劍,李錚立刻行動起來,渾身充滿了乾勁。他首先找來一張大紙,趴在桌子上,認真地畫了一張簡單的區域規劃圖。他將後勤處占用的院子和棚屋仔細地劃分成幾個功能區:武器修複區,這裡將是修複槍支的“戰場”,各種工具和設備擺放整齊,方便維修人員操作;零件拆解區,就像一個“零件寶庫”,各種拆解下來的零件在這裡分類存放;成品存放區,修複好的武器和製作好的手榴彈等成品將在這裡整齊陳列;工具存放區,所有的工具都有了自己的“家”,擺放得井井有條;手榴彈原料暫存區則與其他區域進行嚴格的物理隔離,確保安全。他在規劃圖上標注得清清楚楚,每一個區域的功能和布局都經過仔細考慮。
然後,他帶著牛娃和老馬,以及臨時調來的兩個戰士,像一群勤勞的蜜蜂,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整理運動”。他們先將所有物資一件一件地清點出來,這個過程就像在整理一個巨大的寶藏庫,每發現一件有價值的物資,大家都興奮不已。該歸類的歸類,該貼標簽的貼標簽。沒有現成的標簽,他們就發揮聰明才智,用木牌或者廢紙寫。牛娃寫得一手好字,他拿著毛筆,在木牌上認真地寫著物資的名稱和相關信息,那字跡工整而有力。老馬則負責將寫好的標簽固定在相應的物資上,他動作熟練,每一個標簽都貼得端端正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錚又設計了幾張簡單的表格:武器修複登記表,詳細記錄每一把修複的武器的信息;工具借用登記表,清楚地記錄工具的借用和歸還情況;物資入庫出庫記錄表,精確掌握物資的流動情況。他要求大家嚴格按照表格記錄,一開始,很多人不習慣,抱怨麻煩,覺得這些表格就像一道道枷鎖,束縛了他們的行動。但在李錚的耐心解釋和吳處長的支持下,大家還是慢慢接受了這些新的規定,逐漸養成了良好的記錄習慣。
他還對武器修複流程進行了優化,初步製定了“接收評估維修測試入庫”的簡單步驟。在接收環節,仔細檢查武器的狀況,做好詳細記錄;評估時,準確判斷需要修複的部位和程度;維修過程中,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確保修複質量;測試環節則對修複好的武器進行嚴格檢測,確保其性能良好;最後,將合格的武器入庫存放。這一係列的步驟,減少了重複勞動和失誤,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
幾天下來,後勤處的麵貌煥然一新。雖然依舊簡陋,但一切都變得井井有條。什麼東西放在哪裡,還剩多少,一目了然。找東西的時間大大縮短,工具丟失的情況也幾乎杜絕了。整個後勤處就像一台經過精心調試的機器,運轉得更加順暢高效。
吳處長看著變得整齊有序的倉庫和棚屋,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心情大好,連聲誇獎:“好!好!小李子,你這辦法真不賴!看著就舒心!乾活也痛快多了!以前找東西就像大海撈針,現在可好了,一下子就能找到。你這小子,真是有兩下子。”
老王頭和王鐵錘也開始享受這種秩序帶來的便利。老王頭笑著說:“小李子這辦法真好,以前找零件得費老鼻子勁了,現在可方便了,一下子就能找到,這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王鐵錘也點頭稱讚:“是啊,現在我需要什麼零件,很快就能得到供應,再也不用擔心因為找不到零件而耽誤工作了。”
效率的提升是實實在在的。清理小組修複槍支的速度加快了,就像一群技藝精湛的工匠,在有序的環境中更加得心應手。王鐵錘那邊需要什麼特定零件,也能很快得到供應,手榴彈的生產也更加順利。
李錚看著這一切,心中充滿了成就感。這不僅僅是管理上的改進,更是將他來自現代的理念,一點點融入到這個時代的集體中,並得到了認可。這種認可,比單純的“運氣好”或“技術好”,更讓他感到踏實和自信。他就像一顆種子,在這個時代的土壤裡,逐漸生根發芽,用自己的方式,真正地改變著這裡,一點一滴地夯實著基礎。他知道,這隻是他開始改變的第一步,未來還有更多的路要走,但他堅信,隻要堅持下去,他一定能為這個時代的抗戰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喜歡烽火鍛山河請大家收藏:()烽火鍛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