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太行山脈,草木早已枯黃,寒風卷著碎石子,在山澗裡發出嗚嗚的聲響。軍工作坊的車床車間裡,卻透著一股熱騰騰的氣息——吳博士和李錚正圍著剛改裝好的液壓車床,調試著最後一個閥門。主軸在液壓係統的驅動下,平穩地轉動著,發出低沉而均勻的“嗡嗡”聲,比之前的機械傳動安靜了不少,連落在機床上的鐵屑,都顯得格外規整。
“再調小一點壓力,加工槍機零件時,轉速要穩在280轉。”吳博文扶了扶眼鏡,盯著主軸旁的轉速表,手指輕輕點了點閥門手柄。李錚按照他的要求,緩緩轉動手柄,轉速表的指針慢慢落到280的刻度,再也沒有晃動。
“成了!這液壓係統太好用了!”孫師傅湊過來,看著車床加工出的槍機零件,用卡尺量了量,忍不住讚歎,“誤差才0.04毫米,比咱們之前最好的水平還準!照這速度,咱們一周就能湊齊一挺輕機槍的零件。”
李錚笑著點頭,心裡卻還惦記著另一件事——複裝子彈的銅材快用完了。之前繳獲的銅材支撐了兩個月,現在庫存隻剩不到半噸,要是沒了銅,彈頭就沒法做,就算機床再先進,子彈也生產不出來。他正琢磨著要不要跟張大山申請,再派遊擊隊員去搜集銅材,外麵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李隊長!張團長讓你立刻去團部!有緊急情報!”通訊員小李騎著馬,在作坊門口勒住韁繩,聲音裡帶著一絲急切,臉上還沾著塵土,顯然是剛從外麵偵察回來。
李錚心裡一緊,趕緊跟吳博文打了聲招呼,抓起外套就往外跑。路上,小李一邊騎馬,一邊快速彙報:“偵察兵在邢台到根據地的路上,發現了日軍的大型運輸隊!大概有十輛卡車,拉的是軍火和糧食,還有一個步兵小隊護送,差不多五十人,帶了兩挺重機槍!”
“運輸隊什麼時候出發?走哪條路?”李錚追問,心裡已經開始盤算——要是能繳獲這批軍火,尤其是銅材,複裝子彈的問題就能解決了。
“偵察兵說,運輸隊三日後出發,肯定走野狼穀——那是邢台到根據地外圍最近的路,也是唯一能走卡車的路。”小李回答,“張團長已經召集各營營長開會,就等你過去了。”
趕到團部時,會議室裡已經坐滿了人。張大山坐在主位,手裡拿著一張手繪的地圖,上麵用紅筆標出了野狼穀的位置。看到李錚進來,他立刻招手:“李錚,你來得正好!剛收到偵察兵的情報,日軍有個運輸隊要從野狼穀過,咱們得想辦法把它劫下來!”
李錚走到地圖旁,目光落在野狼穀的標注上。野狼穀他去過好幾次,是一條狹長的山穀,兩側是陡峭的山坡,中間隻有一條能過兩輛卡車的土路,穀口和穀尾都比較窄,正好適合伏擊——隻要把首尾的卡車炸了,運輸隊就會被困在穀裡,插翅難飛。
“團長,這伏擊能打!”李錚指著地圖,“野狼穀兩側山坡高,適合埋伏兵;穀口窄,用迫擊炮炸了首尾的卡車,就能堵住他們的退路;咱們再在穀裡布上幾顆地雷,防止他們突圍。最重要的是,要是能繳獲這批軍火,尤其是銅材,咱們複裝子彈的問題就解決了,輕機槍的零件也能多做幾套。”
一營營長王鐵柱立刻接話:“我同意!咱們的子彈雖然還夠,但多繳獲點總是好的!而且日軍的運輸隊護衛隻有五十人,咱們派兩個營的兵力,肯定能拿下!”
二營營長劉勇也點頭:“我帶二營去穀兩側的山坡埋伏,負責打伏擊;一營負責堵穀口和穀尾,用迫擊炮炸卡車;三營負責外圍警戒,防止日軍的援軍過來。”
張大山看向吳博文——他也被邀請來參會,想聽聽他的技術建議。吳博文扶了扶眼鏡,指著地圖上的野狼穀中段:“這裡有個彎道,卡車到這裡必須減速,咱們可以在彎道兩側多放幾挺重機槍,壓製日軍的火力。另外,日軍的卡車可能有裝甲,迫擊炮要用高爆彈,炸車輪和駕駛室,這樣更容易癱瘓卡車。”
“吳博士說得對!”李錚補充道,“咱們還要準備好維修工具,繳獲的武器肯定有損壞,我帶維修小組去,爭取當場修好,晚上就能用來防備日軍的反撲。”
張大山見大家意見一致,用力一拍桌子:“好!就這麼定了!三日後清晨,各營提前兩小時進入埋伏點;李錚,你帶支援隊和維修小組,準備好彈藥和工具,再讓後勤準備二十匹騾馬,繳獲的物資要儘快運走,不能留給日軍;劉勇,你派偵察兵盯著運輸隊的動向,一旦他們出發,立刻彙報!”
散會後,李錚立刻趕回作坊,召集支援隊和維修小組開會。他把伏擊計劃簡單說了說,然後分工:“王小柱,你負責整理彈藥,準備五百發重機槍子彈、兩百顆手榴彈,還有十發迫擊炮高爆彈,都裝在騾馬背上,方便搬運;劉姐,你帶維修小組,把工具都清點好——扳手、螺絲刀、備用的槍機零件、槍管,尤其是重機槍的零件,繳獲後可能要當場修;孫師傅,你留在作坊,繼續加工輕機槍零件,要是咱們伏擊成功,回來就能組裝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隊長,咱們能繳獲多少銅材啊?”王小柱最關心這個,畢竟複裝子彈的銅彈頭,是他負責生產的。
李錚笑著說:“偵察兵說運輸隊拉的是軍火,肯定有不少子彈,子彈殼是銅的,就算沒有整塊的銅材,光彈殼也夠咱們用一陣子了。要是運氣好,說不定還有沒加工的銅錠,那咱們就能多做不少彈頭。”
接下來的兩天,作坊和團部都在緊張地準備。李錚帶著維修小組,把繳獲的日軍重機槍拆了又裝,確保每個零件都熟悉,到時候維修能更快;後勤的戰士們則忙著檢修騾馬,準備運輸用的麻袋和木箱子;各營的戰士們也在加緊訓練,尤其是迫擊炮班,反複練習瞄準和裝彈,確保能準確炸中卡車。
第三天清晨,天還沒亮,偵察兵就傳來消息:日軍運輸隊已經從邢台出發,預計中午到達野狼穀。張大山立刻下令:“各營出發!按計劃進入埋伏點!”
李錚帶著支援隊和維修小組,跟著二營一起向野狼穀出發。路上,吳博文跟他並排走,突然說:“李錚,要是繳獲了日軍的卡車,咱們可以拆了它的發動機零件,說不定能用來改進機床的液壓係統——卡車發動機的油缸更耐用,比咱們用炮彈殼做的強。”
李錚眼睛一亮:“對啊!我怎麼沒想到!要是能拆到發動機零件,咱們的液壓機床就能更耐用,加工精度還能再提一提!”
兩人越聊越興奮,連腳步都快了不少。寒風依舊刮著,但每個人的心裡都熱乎乎的——他們知道,這場伏擊不僅能繳獲物資,還能為後續的軍工生產提供更多支持,離把鬼子趕出太行山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中午時分,各營終於到達野狼穀。二營的戰士們悄悄爬上兩側的山坡,隱蔽在草叢裡,槍口對準穀底的土路;一營的迫擊炮班在穀口和穀尾各架起一門迫擊炮,炮手們趴在地上,眼睛盯著遠處的路口;李錚帶著支援隊和維修小組,在穀外的一片樹林裡隱蔽起來,騾馬都被拴在樹後,嘴裡塞著布條,防止發出聲音。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著日軍運輸隊的到來。遠處的土路上,漸漸揚起一陣塵土,隱約能聽到卡車的轟鳴聲——日軍運輸隊,來了。
喜歡烽火鍛山河請大家收藏:()烽火鍛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