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透過車間的窗戶,灑在嶄新的生產流程表上。李錚站在車間中央的空地上,看著陸續聚集的工人和技術人員,清了清嗓子:“同誌們,今天召開全員大會,主要是宣布兩件事:一是車間正式擴編,二是明確各組分工,提高生產效率!”
自從吳天浩和徐小眼加入後,車間的技術力量大幅增強,之前的“大鍋飯”式管理已經跟不上發展節奏。李錚和吳天浩、王鐵錘等人商議了兩天,最終決定將“獨立團直屬軍工車間”擴編為三個專業小組,各司其職,協同作戰。
“首先,宣布分組決定!”李錚拿起名單,聲音洪亮,“第一組:武器修複組,由王鐵錘同誌牽頭,組員包括5名鐵匠、3名技工,主要負責損壞武器的修複、舊武器的改造,比如之前的三八大蓋輕量化改進,還有繳獲日軍武器的翻新。”
王鐵錘往前一步,黝黑的臉上滿是堅定:“請大家放心!我保證把每一件修複的武器都打磨得跟新的一樣,讓戰士們用著順手!”他身後的組員們也紛紛點頭,眼神裡充滿了鬥誌——他們大多是經驗豐富的鐵匠,最擅長和各種武器打交道。
“第二組:彈藥生產組,由陳婉兒同誌牽頭。”李錚話音剛落,人群中走出一位二十多歲的女同誌,她穿著灰色軍裝,紮著馬尾辮,手裡拿著一個彈藥箱,眼神乾練。陳婉兒是旅部推薦來的,之前在後方兵工廠負責彈藥生產,經驗豐富,正好接替之前劉姐的工作。
“大家好,我是陳婉兒。”她聲音清脆,“咱們組的組員包括8名女工、2名化工技師,主要負責子彈複裝、手榴彈製作、炸藥配製。我會和大家一起,嚴格把控每一道工序,保證彈藥的質量和威力!”
女工們立刻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地問著問題——她們之前複裝子彈用的是黑火藥,聽說陳婉兒帶來了新的炸藥配製技術,都格外期待。
“第三組:零件加工組,這是咱們車間的核心組,由吳天浩同誌和徐小眼同誌共同牽頭!”李錚加重語氣,“吳師傅負責機床改進、零件加工工藝設計,徐師傅負責精密零件加工、質量檢驗,組員包括10名技工、5名學徒,主要負責步槍、輕機槍、步兵炮等武器的核心零件加工,還有機床零件的製作。”
吳天浩推了推眼鏡,手裡拿著一份加工流程表:“我們組的目標是提高零件加工精度和效率。我已經製定了詳細的加工流程,從毛坯到成品,每一步都有標準,保證每個零件都符合要求。”
徐小眼則晃了晃手裡的銼刀,笑著說:“大家加工完的零件,都要經過我的檢驗,精度不夠的,一律返工!咱們要做就做最好的零件!”
分組完畢,李錚又拿出一份《生產流程表》,貼在車間的牆上:“這是咱們的生產流程表,明確了各組的生產任務、時間節點和質量標準。比如武器修複組,每周要修複15支步槍、5挺機槍;彈藥生產組,每月要複裝5000發子彈、製作300枚手榴彈;零件加工組,每月要加工20套輕機槍零件、10套步槍零件,還要配合完成步兵炮的試製零件。”
他頓了頓,繼續說:“為了提高效率,咱們實行‘流水作業’。比如零件加工組加工好的零件,直接送到武器修複組組裝;彈藥生產組需要的彈殼,由零件加工組提前加工好,避免來回搬運浪費時間。吳師傅算了一下,這樣分工後,效率至少能提升40!”
眾人看著牆上的流程表,都露出了興奮的表情——之前生產混亂,經常出現零件加工好了沒人組裝,或者組裝時缺零件的情況,現在分工明確,流程清晰,大家心裡都有了底。
散會後,各組立刻行動起來。武器修複組的工人們把損壞的武器搬到工作區,王鐵錘拿著錘子和鏨子,開始修複一支槍管變形的三八大蓋:“小張,你去把槍管加熱,我來矯正變形;小李,你負責清理槍機裡的鐵鏽!”
彈藥生產組的女工們則在陳婉兒的指導下,開始學習新的炸藥配製技術。陳婉兒拿著一個燒杯,小心翼翼地混合著硝酸鉀和硫磺:“大家記住,硝酸鉀75,硫磺10,木炭15,比例一定要準,不然炸藥威力會受影響。”她一邊說,一邊示範,女工們認真地記著筆記,時不時提問。
零件加工區裡,吳天浩正帶領技工們改造車床。他拿著圖紙,指導工人安裝絲杠:“把這個絲杠裝在床身上,連接刀架,這樣轉動手搖柄,刀架就能自動進給,加工出來的零件精度更高。”徐小眼則在一旁打磨一個輕機槍的閉鎖零件,他手裡的銼刀仿佛有魔力,每一下都恰到好處,不一會兒,零件就變得光滑平整。
李錚穿梭在各個組之間,看著大家忙碌而有序的身影,心裡充滿了欣慰。他走到零件加工組,看到吳天浩正在給技工們講解加工工藝:“這個輕機槍的槍管,要用專用的鑽頭鑽孔,轉速不能太快,不然容易崩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吳師傅,改造後的車床,加工一個槍管需要多久?”李錚問道。
吳天浩笑著說:“之前手工推動刀架,加工一個槍管需要4個小時,改造後用自動進給,2個小時就能完成,而且精度從原來的誤差1降到0.5以下!”
另一邊,徐小眼拿著剛打磨好的零件,遞給李錚:“李主任,你看這個閉鎖零件,精度0.05,比原版的還好!有了這樣的零件,輕機槍的故障率能降低一半!”
李錚接過零件,用遊標卡尺一量,果然精準無比。他看著眼前的景象,心裡感慨萬千——從之前的臨時作坊,到現在分工明確、流程清晰的專業車間,他們終於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傍晚時分,車間裡的第一支用新流程加工零件組裝的步槍完成了。王鐵錘拿著步槍,走到李錚麵前:“李主任,你試試!這是用零件加工組新做的零件組裝的,精度比之前高多了!”
李錚接過步槍,拉了拉槍栓,順暢無比;瞄準遠處的樹乾,扣動扳機,“砰”的一聲,子彈精準命中。“好槍!”李錚興奮地說,“這就是分工協作的力量!照這樣下去,咱們車間的生產能力肯定能越來越強!”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車間的窗戶上,映照著工人們忙碌的身影。武器修複組還在加班修複損壞的機槍,彈藥生產組的燈光下,女工們還在認真地配製炸藥,零件加工組的車床還在“嗡嗡”運轉。李錚站在車間門口,看著這一切,心裡充滿了希望。他知道,車間擴編和分工,隻是他們軍工事業發展的一個新起點,接下來,還有更多的技術難題要攻克,更多的武器要生產,但隻要大家團結一心,各司其職,就一定能打造出一支強大的軍工隊伍,為抗戰勝利貢獻更大的力量。
喜歡烽火鍛山河請大家收藏:()烽火鍛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