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霧還沒散儘,張家坳後山的煉鋼工地上已擠滿了人。高大的水車立在小溪旁,木質葉片浸在水中,隨著水流緩緩轉動;旁邊的反射爐通體呈灰褐色,耐火磚砌成的爐壁敦實厚重,爐頂的進料口像個張開的大嘴,正等著“吞噬”鐵礦砂和焦炭;地麵上,預處理好的鐵礦砂堆成小山,烏黑的焦炭碼在竹筐裡,鋼水包、攪拌棍等工具整齊排列——這是李錚團隊耗時五天搭建的首座土法反射爐,今天,終於要迎來第一次點火試煉。
“都精神點!今天能不能煉出鋼,就看咱們的了!”王磊穿著一件沾滿炭灰的舊棉襖,手裡拿著《初級煉鋼法》圖紙,正給煉鋼小組的成員分配任務。他作為冶金助理,是這次煉鋼的總指揮,臉上帶著緊張,眼神卻格外堅定。
“王組長放心!”王鐵錘揮舞著手裡的大錘,聲音洪亮,“水車和鼓風裝置我都檢查三遍了,保證沒問題!隻要你一聲令下,風箱準能把爐子裡的火吹得旺旺的!”
李錚站在反射爐旁,目光掃過眾人:王磊負責配料和爐溫控製,王鐵錘負責啟動水車、調節鼓風,陳婉兒帶著兩名化工技師負責添加石灰石除雜劑),吳天浩和徐小眼則在一旁待命,隨時準備處理突發情況。每個人臉上都帶著期待,連空氣裡都彌漫著興奮的氣息。
“開始進料!”王磊一聲令下,兩名工人立刻拿起鐵鍬,先往爐膛裡鋪了一層厚厚的焦炭——這是“底火”,要先把爐膛燒熱。王鐵錘見狀,快步跑到水車旁,轉動把手啟動機關,水車葉片立刻加快轉速,“吱呀吱呀”的聲響中,連接的風箱開始前後伸縮,一股強勁的氣流通過管道送進反射爐。
爐膛裡的焦炭漸漸被吹燃,先是冒出縷縷青煙,接著泛起橘紅色的火苗。王磊趴在爐口,眯著眼睛觀察火色,時不時用一根長長的柴火棍伸進爐內,取出一點焦炭查看燃燒情況:“火候不夠!再加風!”
王鐵錘立刻調整水車的傳動裝置,風箱的鼓風力度瞬間加大,爐膛裡的火苗“呼”地一下竄高,顏色從橘紅變成了深紅。“好!現在加鐵礦砂和石灰石!”王磊喊道。
陳婉兒立刻帶領工人,按照圖紙上的配比鐵礦砂40公斤、石灰石5公斤),將預處理好的鐵礦砂和石灰石混合均勻,通過進料口慢慢倒入爐膛。隨著原料加入,爐膛裡的火苗猛地一沉,顏色又變回了橘紅。
“繼續鼓風!彆讓火滅了!”王磊急得大喊。王鐵錘咬著牙,死死按住水車的調節杆,風箱“呼呼”地往爐裡鼓風,額頭上的青筋都繃了起來。李錚也湊到爐口,看著爐膛裡跳動的火苗,心裡暗暗祈禱:一定要成功!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轉眼兩個小時過去了。爐膛裡的火苗終於再次變得旺盛,顏色從深紅逐漸轉為亮紅,甚至隱隱透出一絲橙黃——這是爐溫升高的跡象。王磊興奮地大喊:“爐溫快到1300c了!再加最後一批焦炭,準備出鋼!”
工人立刻往進料口添加焦炭,王磊則拿著一根前端綁著黏土的長棍,伸進爐內攪拌——這是為了讓鐵礦砂和焦炭充分反應,去除雜質。攪拌棍剛伸進去,就被燒得通紅,王磊咬著牙,快速攪動了幾下,才趕緊抽出來,棍頭上的黏土已經烤得發硬。
“出鋼!”又過了半個時辰,王磊終於下達了指令。兩名工人立刻用鐵鉤打開爐側的出鋼口,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光緊緊盯著出鋼口。
可預想中通紅的鋼水並沒有流出,隻有一股黑色的廢渣順著出鋼口緩緩淌出,落在地上的沙坑裡,發出“滋滋”的聲響,冷卻後變成了一堆黑褐色的硬塊。
“怎麼會這樣?”王鐵錘愣在原地,手裡的調節杆都忘了放下。陳婉兒也皺起眉頭,小聲說:“鐵礦砂預處理得沒問題啊,怎麼會煉出廢渣?”
眾人的情緒瞬間低落下來,剛才的興奮勁兒一掃而空。王磊蹲在廢渣旁,用錘子敲開一塊,裡麵全是鬆散的雜質,根本沒有一點鋼的樣子。他拿起一塊廢渣,又看了看《初級煉鋼法》圖紙,眉頭緊鎖,嘴裡喃喃自語:“爐溫不夠?還是配比錯了?”
李錚走過去,拍了拍王磊的肩膀:“彆灰心,第一次煉鋼,失敗很正常。咱們一起分析原因,肯定能找到問題所在。”
吳天浩也蹲下來,拿起一塊廢渣仔細查看,又回憶起剛才煉鋼的過程:“我剛才注意到,爐膛裡的火苗最高隻到橙黃色,按圖紙說,煉出合格鋼需要1500c,火苗得是亮白色才行。我覺得問題出在爐溫和焦炭配比上。”
“沒錯!”王磊眼睛一亮,立刻翻出圖紙,“圖紙上寫著,焦炭與鐵礦砂的配比應該是13,咱們剛才用的是14,焦炭太少了,燃燒產生的熱量不夠,爐溫沒達到1500c,鐵礦砂沒能完全熔化,所以才煉出了廢渣!”
“還有鼓風裝置!”王鐵錘也反應過來,“剛才鼓風的時候,風箱偶爾會卡頓,風力不穩定,也影響了焦炭的燃燒效率。我可以給風箱加一個備用活塞,再調整水車葉片的角度,讓風力更強勁、更穩定!”
找到問題根源,眾人的情緒又重新振奮起來。李錚笑著說:“既然找到了問題,咱們就針對性改進!王磊,你重新計算焦炭和鐵礦砂的配比;王鐵錘,你負責改進鼓風裝置;陳婉兒,你再檢查一下鐵礦砂的預處理情況,確保沒有雜質。咱們明天再試一次,一定要煉出合格的鋼!”
“好!”大家齊聲應道,剛才的失落早已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堅定的鬥誌。
接下來的一天,煉鋼小組忙得熱火朝天。王磊反複計算配比,最終確定焦炭與鐵礦砂按13混合;王鐵錘帶領工人給風箱加裝了一個備用活塞,又調整了水車葉片的角度,讓鼓風力度提升了三成;陳婉兒則帶領工人,將鐵礦砂重新篩選了一遍,去除了最後一點細微雜質。
傍晚時分,改進工作全部完成。王磊站在反射爐前,看著調整後的裝置,信心滿滿地說:“李主任,明天咱們肯定能煉出鋼!”
李錚點點頭,看著眼前的反射爐,心裡充滿了期待。他知道,第一次失敗隻是成功路上的小插曲,隻要大家團結一心,不斷改進,就一定能攻克煉鋼這個難關。夕陽灑在煉鋼工地上,給反射爐、水車都鍍上了一層金色,仿佛在預示著明天的成功。
喜歡烽火鍛山河請大家收藏:()烽火鍛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