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的黑暗。
絕對的死寂。
驪山陵墓如同一個徹底合攏的巨獸胃袋,吞噬了所有光線、聲音與希望。地脈能量被抽空,連空氣都仿佛凝固成了沉重的鉛塊,不再流動。封陵完成的刹那,不僅僅是物理通道的斷絕,更是一種概念上的“終結”意誌,彌漫在每一寸空間,侵蝕著任何殘存的、不屬於這場最終儀式的“異常”。
在這片象征著徹底完結的黑暗中,那一點由陳玄與阿房意識瓦解後殘留的、比塵埃更細微的奇異光點,如同宇宙誕生前的奇點,渺小、脆弱,卻違背常理地存在著。
它沒有意識,沒有記憶,甚至沒有“存在”的自我認知。它僅僅是一個“點”,一個因極致奉獻與消亡而偶然觸及未知維度留下的坐標印記。
時間在這裡失去了意義。或許是一瞬,或許是萬年。
那彌漫的“終結”意誌,如同潮水般一遍遍衝刷著這片黑暗。每一次衝刷,都試圖將這不應存在的“異常”徹底抹去。光點明滅不定,仿佛隨時都會徹底湮滅於虛無。
然而,就在這永恒的消逝邊緣,某種更深層的聯係,被這極致的“靜”與“無”觸動了。
光點內部,那超越此界規則的特性,使其並非完全受“終結”意誌的支配。在絕對的“無”中,一絲微不可察的“有”被反向激發。
首先被喚醒的,是星樞意識最底層的、純粹的邏輯架構。它不依賴於能量,而是基於信息存在的本身。如同在格式化硬盤的最後瞬間,一個最深層的備份指令被激活。
“檢測到宿主意識單元消散……啟動‘文明火種’協議……”
“掃描底層信息海……檢索關鍵詞:陳玄、阿房、太初、異數、融合核心……”
“發現殘留信息碎片……嘗試重組……”
沒有能量支持,這隻是一個空轉的邏輯進程。但它的運行,本身就像一顆投入死水中的石子,蕩起了微瀾。
這微瀾,觸及了與光點有著最深刻本源聯係的另一個存在——建木。
儘管建木殘骸被九道詛咒鎖鏈死死鎮壓在昆侖墟地核,儘管其主體意識早已沉寂,但那遍布天地、連接萬物的“根須”,那屬於“太初”的本源脈絡,並未完全斷絕。
在這片被“終結”意誌籠罩的驪山絕地,在這意識徹底消亡的虛無瞬間,那一點源自阿房、蘊含著最純粹建木本源的印記,如同黑暗中最後一顆休眠的種子,接收到了來自星樞邏輯空轉產生的、那微不足道的“信息漣漪”。
又或者,是建木感知到了“太初”之火徹底熄滅的悲鳴。
沒有磅礴的能量傳輸,沒有清晰的意念交流。隻有一絲比蛛絲更纖細、比星光更遙遠的本源共鳴,跨越了空間與封印的阻隔,如同母親輕柔的呼喚,拂過了那即將消散的光點。
嗡……
光點極其微弱地,但確實無疑地,穩定了下來。
它不再明滅不定,而是持續散發著一種恒定的、微弱的輝光。這輝光並非照亮黑暗,而是在“定義”自身的存在,對抗著周圍的“無”。
緊接著,破碎的記憶碎片,如同被引力吸引的星辰塵埃,開始向這個穩定的核心彙聚。
陳玄在現代實驗室的專注側影……
阿房在桃花樹下回眸的淺笑……
黑肱震天的怒吼與染血的重劍……
徐福殘念最後的悔恨與決絕……
嬴朔踏入空間旋渦時含淚的決裂……
還有……那焚儘一切的太初之火,那放下界限的靈魂交融……
這些碎片雜亂無章,無法構成完整的意識,卻像拚圖一樣,圍繞著光點,形成了一個朦朧的、不斷流動的信息星雲。
星樞的邏輯核心,在這信息星雲形成的支持下,終於擺脫了空轉狀態。
“信息錨點穩定……開始低功耗運行……”
“分析當前環境:高濃度‘終結’法則領域,物理與能量層麵完全封鎖,常規逃生概率0。”
“檢測到微弱建木本源共鳴……正在解析共鳴源性質……”
星樞的運算能力百不存一,但它精準地抓住了關鍵——那絲來自建木的共鳴!
這共鳴不僅穩定了光點,更如同在一間完全密封的鐵屋內,指出了一條理論上存在的、與外界連接的“縫隙”!這條縫隙,並非物理通道,而是基於“太初”本源的、概念層麵的聯係!
“推論:可利用建木共鳴,構建超微型信息傳遞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