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肥堆調溫的互助忙
整苗床到一半,魯國的王大叔突然喊:“肥堆溫度不夠!”眾人湊過去看,他把測溫麻線貼在肥堆上,線還是涼的,“這肥堆沒發起來,埋進苗床裡沒養分,苗長不好!”
公孫矩抱著劍站在田埂上,劍鞘上的備耕紋被風吹得沾了點土,順著紋路往下落。“彆慌,按老法子來!”他指著雜院的腐葉堆,“秦國的漢子往肥堆裡加乾秸稈,增溫快;楚國的農婦往肥裡摻腐熟的豆餅,補養分;魯國的田夫加快翻耙頻率,讓肥堆透透氣,三樣都得快!”
眾人一聽,趕緊分頭行動。秦國的漢子扛著乾秸稈往肥堆跑,秸稈“嘩嘩”地鋪在肥堆上,像給肥堆蓋了層“暖被子”;楚國的農婦拎著豆餅碎,往肥堆裡“均勻”地撒著,餅碎混著土香飄滿田埂;魯國的田夫握著漚肥耙,翻得比之前更勤,每翻一次就用麻線測次溫,額頭上的汗都滴進了肥堆裡。
“俺家還有舊的棉絮,能蓋在肥堆上,更保溫!”西頭的張嬸扛著棉絮跑過來,棉絮上還帶著太陽的味;“俺去燒點薑茶,大夥翻肥累了喝口暖身子!”東頭的李叔拎著鐵鍋往灶房跑,薑茶的香味很快飄滿了田埂。
過了半個時辰,王大叔再用麻線測溫,線終於變溫了。“成了!溫度夠了!”他笑著把麻線舉起來,“再翻兩次,明天就能往苗床裡拌了,苗準能吃飽!”
楚國的劉嬸突然發現南頭的幾堆苗床土,篩得不夠細,還有小土塊,趕緊拎著營養土篩過來:“得再篩遍,不然土塊硌苗根!”秦國的張大哥也扛著校準犁過來:“俺幫你把苗床再劃遍格,你篩土,快得很!”
小石頭也跟著幫忙,他幫著遞秸稈,劉嬸教他“把秸稈掰碎了撒”,張大哥幫著扶穩肥堆邊的框子,三個人配合得像老搭檔。“俺遞的秸稈能讓肥堆變熱不?”小石頭抬頭問,臉上沾了點土,像隻小花貓,引得大夥都笑。
四、備耕收尾的細心思
肥堆溫度調好後,列國的人又忙著給苗床“蓋膜保墒”——光有肥還不夠,得讓苗床土保持潤度,不然春播時土太乾,苗發不了芽。楚國的農婦往苗床框上蓋塑料膜,膜邊用土壓牢,像給苗床“蓋保鮮膜”;秦國的漢子往膜上壓竹片,防止風吹掀膜;魯國的田夫往膜邊挖小溝,下雨時水能順著溝流走,不淹苗床。
“這蓋膜得像給苗床‘蓋被子’,”楚國的劉嬸邊壓膜邊說,“膜要蓋嚴,彆留縫;竹片要壓勻,彆壓破膜;小溝要挖淺,彆挖太深,這樣土潤苗也潤,發芽才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公孫矩幫著查苗床,把膜沒蓋嚴的地方做上藍記號,單獨壓塊土。“這些地方得補壓,”他指著記號,“不然風會把膜吹起來,土就乾了,苗床白整了。”
阿柴在旁邊給校準犁做保養,用布擦犁鏵上的土,再塗層桐油:“犁得保養好,開春播種時才好用,不生鏽、不卡土,耕得又快又勻。”
“俺家的塑料膜不夠了,能借你家的用用不?”南頭的趙嬸拎著空膜卷過來,有點不好意思地問。楚國的劉嬸趕緊往她手裡塞了卷新膜:“拿去用,這膜多的是,等你家苗床整完,再還俺就行!”
“俺家的桐油沒了,能借你家的勻點不?”北頭的孫叔端著空碗過來。秦國的張大哥趕緊往他碗裡倒:“倒半碗去,俺這還有,夠保養自家的犁!”
教書先生拄著拐杖走來,手裡捧著本《備耕要訣》,指著裡麵的圖:“你們看,古人備耕也講‘校準犁、篩苗土、調肥溫’,跟咱現在一樣,這就是‘一備二調三保墒,春播苗壯糧滿倉’的理。”
備耕到夕陽西下,苗床都蓋好了膜,肥堆也發得正好,校準犁保養得亮閃閃。王二愣子拍著手上的土:“今年這備耕做得細,苗床肥、犁得準,開春播種準能順!”
五、歲月裡的春播盼
驚蟄前一天,田裡的苗床都透著勁,膜下的細土潤潤的,肥堆冒著熱氣,校準犁排在田埂邊像支隊伍。列國的農夫扛著工具往雜院走,要把備耕工具收起來,等著春播。秦國的校準犁、楚國的營養土篩、魯國的漚肥耙,擺得整整齊齊,陽光照在上麵,亮得晃眼。
“今年這備耕做得妥,苗床肥、犁得準,春播就有譜了!”王二愣子扛著校準犁走在最前頭,嗓門洪亮,“咱還按去年的法子,混著播、混著護,讓每棵苗都長得壯!”
公孫矩走在中間,看著身後的隊伍——列國的人說說笑笑,小黃狗跟著跑,小石頭扛著自己做的小營養土篩,跟在最後頭,時不時蹲下來摸把苗床膜,像在跟膜下的土說話。他摸了摸腰間的“華夏”劍,劍鞘上的備耕紋旁,新的“芽紋”已悄悄冒頭,像剛要發芽的小苗。
“師父,春播的時候,俺能幫著撒種子不?”小石頭跑過來問,眼睛亮得像膜上的露珠。
公孫矩笑著點頭:“當然能,到時候你還能幫著看苗床,看哪棵苗先發芽,說不定你篩土的那片苗床,芽長得最快呢!”
後來,這備耕田成了全縣的榜樣,每年驚蟄前,列國的人都會聚在這裡,一起校準犁、篩苗土、調肥溫。老柳樹下的劍,依舊靠在那裡,劍鞘上的紋路越來越密,有備耕紋、芽紋、耕紋,像把春準備耕的圖景織在了上麵。
有個史官路過,蹲在樹下看了半天,在《春秋會要》續卷裡寫道:“所謂備耕,不過是把各家的細心埋在土裡,你校一犁、我篩一土、他調一肥,年深日久,就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歲歲豐。”
而那柄“華夏”劍,依舊靠在老柳樹上,劍鞘上的紋路在陽光下閃著光。有人說這劍沾了苗床的肥,摸著總帶著點潤;隻有公孫矩知道,那潤哪是劍上的,是千萬雙手備耕的土地在孕育,是千家萬戶的春播盼頭在生長,在木頭裡生了根,開了花。
喜歡青史照山河請大家收藏:()青史照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