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琴第一次注意到女兒小雯的異常,是在一個普通的星期三傍晚。
夕陽將天空染成橘紅色,她們像往常一樣在小區花園裡散步。小雯突然停下腳步,指著滑梯下方的空處。
"媽媽,小妹妹摔倒了。"四歲的小雯鬆開媽媽的手,跑向空無一人的滑梯,做出扶人的動作,"不哭不哭,姐姐幫你吹吹。"
周曉琴愣在原地,滑梯周圍除了她們母女,一個人也沒有。一陣微風吹過,她莫名打了個寒顫。
"寶貝,那裡沒有人。"周曉琴蹲下身,輕輕握住女兒的肩膀。
小雯困惑地眨眨眼:"可是小妹妹就在那裡呀,穿著紅裙子,膝蓋都摔紅了。"她對著空氣做出撫摸的動作,"好了好了,不痛了吧?"
周曉琴感到一陣莫名的寒意從脊背竄上來。她強作鎮定,牽著女兒快步回家,一路上頻頻回頭,總覺得有什麼東西在跟著她們。
那天晚上,周曉琴輾轉難眠。小雯確實經常有模有樣地扮演小大人,但這次不一樣——女兒的動作太具體了,像是在和真實存在的孩子互動。更讓她不安的是,每當小雯對著空氣說話時,家中的溫度似乎都會降低幾度。
第二天早晨,周曉琴特意請了半天假,帶小雯去了市兒童醫院。經過一係列檢查,醫生給出的結論是孩子完全健康,可能隻是處於模仿能力強的階段。
"四歲孩子常常會模仿照顧更小的孩子,這是正常發展現象。"醫生翻看著檢查報告,"如果持續時間過長或者伴隨其他異常行為,再來複查。"
周曉琴勉強點頭,但心裡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回家的路上,小雯又對著超市貨架底層的空處說話,還從自己的小包裡拿出一顆糖果放在地上:"給你,不哭哦。"周曉琴的掌心滲出冷汗。
接下來的兩周,情況越來越詭異。小雯會在吃飯時突然說"小妹妹也餓了",然後推過半塊餅乾;會在半夜醒來,對著衣櫃小聲唱搖籃曲;甚至會在畫畫時多畫一個小女孩,聲稱是"我的小梅妹妹"。
最讓周曉琴毛骨悚然的是,她開始在家裡聞到若有若無的奶香味——一種嬰幼兒特有的氣息。而每當這時,小雯就會特彆溫柔,像個小大人一樣在房間裡"照顧"著什麼。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周曉琴在又一次發現女兒對著空蕩蕩的娃娃車說話後,下定決心要尋求其他幫助。科學解釋不了的事情,或許需要另辟蹊徑。
通過同事的介紹,周曉琴聯係上了城郊淨心庵的慧明師太。據說這位師太修行多年,有特殊的感應能力,而且從不危言聳聽,以慈悲心聞名。
周末,周曉琴帶著小雯來到了淨心庵。庵堂坐落在半山腰,青瓦白牆掩映在翠竹之間,香火繚繞中透著寧靜祥和。慧明師太已在偏殿等候,她約莫六十歲上下,麵容慈祥,眼神卻異常清明。
"施主請坐。"慧明師太的聲音溫和有力,"說說看,遇到什麼困擾了?"
周曉琴詳細描述了小雯的異常行為,包括那些具體的照顧動作和家中的溫度變化。師太靜靜聽著,目光不時落在正在殿外玩耍的小雯身上。
"能讓我單獨和孩子待一會兒嗎?"師太問道。
周曉琴點點頭,走到殿外等候。透過雕花木窗,她看到師太蹲下身和小雯說話,然後閉上眼睛,手中佛珠緩緩轉動。約莫十分鐘後,師太招手讓她進去。
"確實有個孩子跟著你女兒。"師太的話讓周曉琴渾身一顫,"但不是惡意的存在,隻是個迷路的小靈魂。"
"迷路...的靈魂?"周曉琴聲音發抖。
慧明師太點點頭:"一個小女孩,大概三歲的樣子,穿著紅裙子,膝蓋有擦傷。她很依賴你女兒,所以一直跟著她。"
周曉琴倒吸一口冷氣——這正是小雯描述的"小妹妹"的模樣。她從未告訴過師太這些細節。
"她...她是鬼嗎?"周曉琴艱難地問出這個問題。
"用世俗的話說,是的。"師太平靜地說,"但她沒有惡意,隻是害怕。我能感覺到,她是在一次意外中離世的,可能就在你們小區附近。因為留戀人間,又恰好遇到能看見她的小雯,所以一直跟著。"
周曉琴想起小區去年確實有個三歲女孩走失後不幸遇難,當時整個小區都幫忙尋找,最後在公園湖邊找到了小鞋子。
"那...那該怎麼辦?"周曉琴抱緊了自己的雙臂,"會對小雯有影響嗎?"
慧明師太沉思片刻:"通常我們會誦經超度,送她去該去的地方。但這個孩子...她太小了,太害怕,所以一直徘徊不去。"
就在這時,小雯突然跑進殿內,拉著師太的袖子:"師太奶奶,小梅說她怕黑,要和我在一起。"
慧明師太和小雯對視了一會兒,眼中閃過一絲悲憫。她輕輕撫摸小雯的頭發:"告訴小梅,師太奶奶這裡有盞永遠不滅的小燈籠,好嗎?"
小雯點點頭,轉向空處說了幾句話,然後抬頭看師太:"她說想看燈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