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氏集團的信息安全部門如同精密的儀器般運轉起來,通過對權限日誌、通訊記錄和異常訪問行為的交叉比對,一條清晰的線索逐漸浮出水麵,最終指向了供應鏈管理部門的一名資深經理——王海。此人已在顧氏任職超過十五年,性格低調,業務能力紮實,深得梁工等一批元老的信任,負責與多家核心供應商的對接工作,包括那家突然提價的芯片供應商。
初步證據顯示,在王海與那家芯片供應商的多次加密通訊中,存在非正常的信息傳遞,內容涉及“曦光智能”近期的生產排期和關鍵芯片的安全庫存數據。這些關鍵信息的泄露,無疑給了對方抬價的底氣和時機。
“王海……”顧夜琛看著安保部門呈上的初步報告,眼神冰冷如霜。一個深耕多年的老臣,竟然成了蛀蟲。“控製起來,深挖他的動機和所有聯絡線,但要隱秘,暫時不要打草驚蛇,看看還能不能釣出更大的魚。”
他下達指令時,語氣平靜,卻帶著令人膽寒的決絕。內部清查在絕對保密的狀態下悄然展開。
與此同時,梁工等人並未放棄。在預算評審會上未能如願後,他們果然動用了另一張牌——聯名向顧老爺子提交了一份措辭懇切又隱含擔憂的“陳情書”,字裡行間暗示林薇的改革“過於激進”、“動搖集團根基”、“可能影響傳統優勢業務的穩定發展”,並委婉質疑顧夜琛在此事上“是否受到了不當影響”。
這份“陳情書”如同一聲悶雷,在顧氏最高層內部炸響。它代表著守舊勢力對改革派的正式且激烈的反撲,也將壓力直接傳遞給了最終裁決者顧老爺子。
然而,顧老爺子的反應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沒有召見顧夜琛質問,也沒有對“陳情書”做出任何批複,隻是讓助理將其原封不動地轉給了顧夜琛,附帶了一句輕飄飄的口信:“你的事,你自己處理好。”
這看似放權的背後,是更深沉的考驗。他要看顧夜琛如何平衡內部勢力,如何應對元老的反撲,也要看林薇究竟能否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下,依然穩住陣腳,推進改革。
外部的風波也未曾停歇。沈哲策動的“反顧聯盟”利用幾家影響力不小的財經自媒體,同時發布了一係列“分析文章”,看似客觀地探討顧氏近期“管理層動蕩”、“研發戰略爭議”以及“供應鏈出現風險”,實則通篇暗示顧氏“內部管理混亂”、“戰略方向不明”,試圖影響資本市場和合作夥伴對顧氏的信任。
麵對內外交織的複雜局麵,顧夜琛做出了一個決定。
他將林薇叫到辦公室,將一份精美的邀請函推到她麵前。
“下周,新加坡,全球頂尖的‘未來科技峰會’。你和我一起去。”
他的語氣是不容置疑的通知。
林薇微微一怔。這個峰會她聽說過,彙聚了全球科技領域的頂尖學者、投資人和企業領袖,是洞察趨勢、拓展人脈的頂級平台。但在目前內部紛爭如此激烈的時候離開?
“顧總,現在國內這邊……”
“國內的事情,我自有安排。”顧夜琛打斷她,目光深邃地看著她,“這個峰會,有幾個關鍵的分論壇涉及人工智能與半導體融合,與‘深藍’項目的長遠方向高度相關。你需要去吸收最新的思想,也需要讓外界看到,顧氏的戰略創新負責人,是誰。”
他頓了頓,補充道,語氣帶著一絲冷冽:“順便,也讓那些躲在暗處嚼舌根的人看清楚,顧氏的未來,由誰主導。”
林薇瞬間明白了他的用意。這不僅是一次業務出行,更是一次強勢的姿態展示。在內部質疑和外部攻擊甚囂塵上之時,他選擇帶著她,站在全球矚目的科技舞台上,向所有人宣告他對她的絕對信任與支持,也向沈哲之流展示顧氏的團結與不可撼動。
“好,我去。”林薇沒有猶豫,接過了邀請函。
出發前夜,林薇在辦公室加班整理峰會資料,顧夜琛走了進來。他沒有打擾她,隻是靜靜地坐在一旁的沙發上處理自己的文件。直到夜深,林薇揉了揉發酸的脖頸,準備離開時,他才起身。
“走吧,送你回去。”他拿起外套,動作自然。
回莊園的路上,兩人依舊沉默居多。但快到的時候,顧夜琛忽然開口,聲音在靜謐的車廂裡顯得格外低沉:“梁工他們遞了陳情書給爺爺。”
林薇心一緊,看向他。
“爺爺把信轉給了我,沒說話。”顧夜琛目視前方,語氣平淡,卻帶著一種強大的自信,“不用擔心。這些魑魅魍魎,翻不起大浪。”
他沒有說太多安慰的話,但這句“翻不起大浪”,卻比任何承諾都更讓林薇安心。他頂住了來自家族內部最直接的壓力,為她撐起了一片可以施展的天空。
“我知道。”林薇輕聲回應,心底那根因“陳情書”而微微緊繃的弦,鬆弛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