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實集團”的項目,如同被注入了強心劑,在林薇團隊精準找到“老舊生產線智能化微改造”這一核心痛點後,勢如破竹般向前推進。方案獲得了董事會的高度認可,專項資金迅速到位,項目組與“恒實”技術團隊的協作也變得前所未有的順暢。林薇的名字,在“恒實”內部從一個需要被考察的“外來顧問”,逐漸變成了備受尊敬的“林老師”。
然而,詹姆斯·李的陰影並未遠離。正麵狙擊失效後,他將目標轉向了更隱蔽的方向。他開始通過獵頭,以高出市場價百分之五十的薪資和“宙斯科技”亞太區特殊項目負責人的頭銜,頻繁接觸“薇光谘詢”的核心團隊成員,尤其是那位對硬件係統改造頗有建樹的年輕工程師張弛。
同時,網絡上開始零星出現一些關於“薇光谘詢”方案“過於激進,可能影響工廠穩定運行”、“顧問團隊年輕缺乏經驗”的匿名帖子,試圖在項目落地前製造輿論壓力。
林薇對此心知肚明。她一方麵加強了與團隊成員的溝通,坦誠布公地分析了“宙斯”挖角的意圖和可能存在的職業風險,並適時公布了基於項目效益的、更具吸引力的績效激勵方案,穩住了軍心。另一方麵,她對於網絡上的雜音,並未投入精力去爭辯,隻是讓助理整理了項目進展的正麵報道和“恒實”內部的積極反饋,適時通過行業渠道釋放出去,用事實說話。
就在她應對著詹姆斯·李層出不窮的小動作時,伊桑·王主導的“技術倫理與跨文化溝通”項目首次研討會正式發出了邀請。邀請函措辭嚴謹,與會者名單上不乏國際知名的學者和業界領袖,規格很高。隨邀請函附上的,還有一份伊桑·王所謂的“研討背景資料”——其中竟然包含了“睿思管理”近期接觸的幾個潛在客戶名單,以及其針對這些客戶可能采取的、帶有誤導性的競爭策略分析。
這份“資料”像是一份示好,又像是一種無聲的催促,催促林薇在與“宙斯”的對抗中更加主動。
林薇收下了邀請函,但對那份“資料”保持了謹慎的態度。她感謝了伊桑·王的信息,但明確表示,“薇光”的競爭策略將基於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合法合規的市場行為。
顧夜琛那邊,清理“宙斯”遺留問題的行動也在同步進行。他利用顧氏的影響力,聯合了幾家曾受過“宙斯”不正當競爭打壓的本土企業,開始就某些曆史遺留的灰色地帶業務,向相關監管部門進行集體舉證和申訴。此舉並非為了徹底擊垮“宙斯”那需要更複雜的國際訴訟),而是旨在壓縮詹姆斯·李在國內市場的活動空間,迫使其收斂。
這天傍晚,顧夜琛和林薇幾乎在同一時間,各自收到了一份來自同一發件人的、包裝精美的邀請函——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下屬機構與某國際頂尖商學院聯合發起的“數字經濟時代產業生態重構與領導力”高級研修班邀請。該研修班曆時三個月,采用少量頂尖企業家和學者小班授課、封閉研討的模式,旨在培育未來產業生態的領軍人物。
邀請函直接點名,希望顧夜琛先生和林薇女士能夠作為代表性企業家參與,並期待他們就“星火聯盟”的實踐與“薇光谘詢”的理念進行案例分享。
這份邀約,分量極重。它代表的不僅僅是學習機會,更是一種官方的認可和進入更高層次圈子的通行證。
顧夜琛的電話立刻打了過來。
“收到了?”他的聲音從聽筒那端傳來。
“嗯。”林薇看著手中質感厚重的邀請函,“你怎麼想?”
“機會難得。”顧夜琛言簡意賅,“對你,對‘薇光’,對‘星火’理念的推廣,都是重要一步。時間上,能協調開嗎?”
林薇快速盤算了一下“恒實”項目的關鍵節點和自己的日程:“可以。項目主體框架已定,後續執行團隊可以跟進。”
“好。”顧夜琛似乎輕笑了一下,“那,研修班見?”
他的語氣裡,帶著一種理所當然的並肩前行,仿佛他們一同出席這種級彆的場合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研修班見。”林薇也笑了,心底泛起一絲微妙的期待。
雙線並行的格局愈發清晰:一線是商場上麵臨詹姆斯·李持續騷擾、但正憑借紮實能力穩步前行的“薇光谘詢”;另一線,是即將共同踏入的、代表更高視野和資源的國家級研修平台。
而連接這兩條線的,是他們之間日益加深的默契與即將在封閉環境中共同度過的三個月。
新的邀約,如同打開了一扇通往更廣闊天地的大門,也預示著他們的關係與事業,都將迎來新的考驗與機遇。
詹姆斯·李會坐視他們借此平台更進一步嗎?伊桑·王持續遞來的“橄欖枝”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封閉的研修班裡,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所有的答案,都隱藏在前方那片未知的、充滿挑戰與可能的風景裡。
下一集預告:
林薇與顧夜琛一同踏入高級研修班,與來自各行業的頂尖精英同堂學習。詹姆斯·李動用關係試圖乾擾未果,轉而開始調查伊桑·王。研修班首次案例研討,林薇與顧夜琛的觀點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一份匿名的、關於顧氏早期某個海外項目存在合規瑕疵的“黑材料”,被悄悄塞入了研修班導師的辦公室。《研修啟程,暗箭難防》即將上演。
喜歡總裁大人,請收起你的職場pua請大家收藏:()總裁大人,請收起你的職場pua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