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寡婦本人,則像是被這場風波抽走了大半精氣神,又或許是那晚“操勞”過度留下的後遺症尚未完全消退,她變得沉默了不少,走路那點不自然的姿勢雖然慢慢恢複了,但眼神裡的那股子火辣辣的熱切也黯淡了許多,見到廖奎多是低著頭快步走過,偶爾目光接觸,也是迅速閃開,帶著一種複雜的、混合著羞慚、失落和認命的情緒。這讓廖奎在鬆了口氣的同時,心裡也難免有點不是滋味——雖然是被設計的,但終究……唉,一筆糊塗賬!
而另一個讓廖奎有些掛心的人,張小花,卻在答疑會後第二天,被她母親以“外婆身子不大爽利,你去照看幾天”為由,打發去了鄰村的外婆家。這理由冠冕堂皇,但廖奎隱約覺得,這或許跟最近的流言有關。張小花的母親,那個精明的農村婦女,大概是想讓女兒暫時離開這是非之地,“眼不見心不煩”。廖奎心裡有些莫名的空落,卻也無從說起,隻能看著張家緊閉的院門,默默歎了口氣。
少了張小花時不時送來的新鮮豬草或是幾個野山藥蛋,廖奎感覺生活中似乎缺了點什麼,連帶著去後山巡查都少了些意趣。不過,這種個人的小情緒,很快就被新的工作壓力衝淡了。
春荒依舊嚴峻,代食品的供應雖然勉強接續上了,但長期缺乏油水和蛋白質,社員們普遍麵色不佳,乾活也提不起勁。這種狀況自然也影響到了養豬場——人都吃不飽,哪有餘力精細照顧豬?三號試驗圈的豬崽死亡率下降速度再次放緩,像一頭陷入泥潭的老牛,艱難地向前挪動,距離係統要求的15以下,依舊差著那麼一截讓人焦慮的距離。
壓力之下,廖奎不得不將更多精力投入到飼料的改進上。光靠公社配給的那點麩皮、豆渣和收集來的泔水,顯然無法滿足豬隻,尤其是小豬崽的生長需求。他想到了之前陳衛紅帶來的那幾頁關於科學配比飼料的資料,以及她自己提到的一些想法。
這天下午,天氣有些悶熱,太陽躲在薄雲後麵,有氣無力地散發著白光。廖奎主動找到了正在知青點院子裡,對著幾盆不同配比的代食品樣品做記錄試圖找出最佳發酵條件)的陳衛紅。
“陳衛紅同誌,”廖奎開門見山,“關於豬飼料配比,你上次提到的那個……能量和蛋白,具體該怎麼算?”
陳衛紅抬起頭,推了推鼻梁上那副象征著“學問”的眼鏡,有些意外地看著廖奎。自從上次答疑會後,她對廖奎的觀感改善了不少,覺得這個“土專家”至少是願意接受新事物的。此刻見他主動來請教,心裡那點“科學傳播者”的責任感立刻被調動起來。
“廖奎同誌,你問到了關鍵!”陳衛紅放下手中的筆,語氣變得認真而熱切,“我們現在喂豬,大多憑經驗,有什麼喂什麼,缺乏科學的規劃。實際上,豬在不同生長階段,對能量和蛋白質的需求是不同的……”
她拿起粉筆,在充當黑板的一塊破門板上,畫起了簡單的示意圖,開始講解起來:“比如,小豬崽長骨架,需要更多的蛋白質;而育肥期的豬,則需要更多的能量,也就是澱粉、糖分這類東西……我們可以把我們現有的飼料原料,大致歸類,估算一下它們各自含有的能量和蛋白水平……”
陳衛紅講得投入,從“消化能”講到“粗蛋白”,又從“氨基酸平衡”講到“礦物質補充”。廖奎聽得眉頭緊鎖,這些名詞對他來說如同天書,但陳衛紅試圖表達的核心思想——根據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搭配飼料——卻與他祖傳經驗中“看豬下料”的模糊概念不謀而合,甚至更加清晰、有條理。
“……所以,我們不能隻看豬吃了多少,還要看它吃進去了什麼,能不能有效吸收。”陳衛紅最後總結道,眼神灼灼地看著廖奎,“比如,我們能不能嘗試把豆餅、麩皮、還有你們找來的那些優質豬草,甚至……嗯,如果可能的話,弄一點點魚粉或者血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這比單一喂食某一種,效果肯定要好!”
魚粉?血粉?廖奎心裡苦笑,這玩意兒在紅星公社屬於傳說中的東西。但陳衛紅前麵提到的豆餅、麩皮、豬草搭配,卻讓他心中一動。
“豬草……也有不同。”廖奎沉吟著開口,試圖將陳衛紅的理論拉回現實,“有的豬草肯長膘,有的隻是填肚子。比如,蒲公英、薺菜這類,豬吃了精神好;而灰灰菜、馬齒莧,主要是充數。”
這是他多年來觀察和張小花之前指點得出的經驗。
陳衛紅眼睛一亮:“對!這就是實踐經驗的寶貴之處!如果我們能把不同豬草的營養價值也大致評估出來,哪怕隻是粗略地分個等級,然後結合豆餅、麩皮這些,不就能初步實現一個更優化的配比了嗎?”
她越說越興奮,立刻拿出紙筆,開始羅列目前能獲取到的所有飼料原料:豆餅、麩皮、酒糟極少)、食堂泔水、各種豬草、甚至包括處理過的橡子粉少量添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廖奎也湊過去,憑借他的經驗,給各種豬草標注“上等”、“中等”、“下等”的標記,並且指出了哪些豬草混合可能會有問題比如某些豬草與豆餅同食容易脹氣)。
一個基於科學理論框架,填充了本地化實踐經驗的、極其簡陋的“紅星公社土豬飼料初步優化方案”,就在這悶熱的下午,在這破舊的知青點院子裡,初具雛形。陳衛紅負責搭建框架和計算儘管很多數據是估算),廖奎負責提供實踐參數和修正方向。
老王頭叼著草根溜達過來,探頭看了一眼紙上那密密麻麻的字和符號,咂舌道:“好家夥,喂個豬比俺當年相親算八字還複雜哩!”
趙小深也聞訊趕來,看著陳衛紅和廖奎頭碰頭討論的樣子,忍不住感慨:“看看,這就是理論聯係實際!廖哥提供戰場情報,陳組長製定作戰計劃,絕配啊!”
他這話本是無心,卻讓剛剛建立起純粹工作關係的兩人,氣氛莫名微妙了一瞬。陳衛紅輕咳一聲,繼續埋頭計算。廖奎則麵無表情地移開了目光。
然而,就在這種略顯尷尬卻異常高效的合作中,廖奎腦海裡的係統界麵,再次亮起:
【檢測到宿主正在將傳統經驗與外部科學知識進行深度結合與嘗試……】
【信息整合中……分析本地化數據……優化算法介入……】
【叮!恭喜宿主,成功觸發並完成隱藏條件!】
【解鎖新技能:【因地製宜飼料優化初級)】!】
【技能說明:在掌握本地可用飼料資源及其大致營養成分經驗知識)的基礎上,可憑借此技能,針對特定豬群如仔豬、育肥豬、母豬)的生長階段和健康狀況,快速生成一份在當前條件下相對最優的飼料配比建議。建議效果受資源限製和技能等級影響。】
【提示:科學與經驗的結合,是邁向更高層次技術的必由之路。請宿主繼續探索。】
成了!
廖奎心中一陣激動。這個技能,簡直是為眼下困境量身定做的!它不需要他完全理解那些複雜的科學原理,而是將他已有的經驗、陳衛紅提供的理論框架以及係統自身的計算能力結合起來,直接輸出可操作的方案!
他立刻嘗試著在腦海中鎖定“三號試驗圈斷奶仔豬”,發動了新技能。
刹那間,一係列清晰的信息流湧入他的意識:豆餅占比建議提升至xx目前不足),優質豬草如蒲公英、薺菜)應占每日青飼料的xx,可嘗試添加微量炒熟的橡子粉以提供額外能量,避免使用易導致腹瀉的xx豬草……
一份清晰、具體、完全基於紅星公社現有條件的飼料配比方案,已然成型!
廖奎強壓下心中的波瀾,指著紙上陳衛紅剛剛計算出的一個初步比例,用儘可能平靜的語氣說:“陳衛紅同誌,我覺得,對於三號圈的豬崽,豆餅的比例可以再提高一點,另外,蒲公英和薺菜這類豬草,可以優先保證供應。還有,少量炒熟的橡子粉,也許可以試試……”
他提出的幾點修改,正好與係統生成的方案核心要點不謀而合!
陳衛紅仔細看了看,又心算了一下,驚訝地抬起頭:“廖奎同誌,你這幾點調整……很有道理!完全符合營養學上對仔豬蛋白和能量需求的重點關注!你是怎麼想到的?”
廖奎含糊道:“就是……根據豬的反應,感覺應該這樣。”
陳衛紅看著廖奎,眼神中再次充滿了探究和一絲欽佩。她發現,這個看似木訥的殺豬匠,在實踐感覺方麵,有著一種驚人的、近乎直覺的精準!這或許就是“經驗”升華後的另一種“科學”吧?
合作的開端,出乎意料的順利。理論與實踐,在這春荒末期的悶熱午後,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握手。
而帶著係統新技能的廖奎,看著那份融合了陳衛紅理論、自己經驗和係統優化的飼料方案,對完成那個艱巨的任務,終於又燃起了新的希望。隻是,不知道去了外婆家的張小花,什麼時候回來?看到她不在的這幾天,自己和陳衛紅合作弄出了新方案,又會怎麼想?
廖奎甩甩頭,決定暫時不去想這些讓人頭疼的問題。先喂飽豬,再說其他吧!
喜歡逆流60年代請大家收藏:()逆流60年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