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組在第七農場盤桓了數日,如同一次精準的外科手術,在揪出幾個預先選定或是在調查中浮出水麵的“典型”後,終於宣告暫時撤離。
被樹立的“典型”包括一名在機耕隊乾了十幾年、平日裡因性格耿直、對某些浮誇做法看不慣而偶有牢騷的老職工,以及一名在知青中有些影響力、曾對夥食和勞動強度公開表示過不滿的男知青。工作組組織了一場全場批判大會,羅列的罪名無非是“思想落後”、“對抗改造”、“散布消極言論”。激烈的口號聲中,老職工麵色灰敗,眼神空洞;那名知青則倔強地昂著頭,但緊握的雙拳和微微顫抖的身體暴露了他內心的恐懼與屈辱。
殺雞儬猴的效果立竿見影。
當工作組的吉普車卷著積雪和泥濘離開場部時,農場並未因此鬆一口氣,反而陷入了一種更深沉、更持久的壓抑之中。那場批判大會的陰影籠罩在每個人心頭,清晰地提醒著人們言行的邊界何在。公開場合,人們更加沉默,交談僅限於必要的工作內容,連眼神接觸都帶著幾分小心翼翼的審視。一種“誰知道身邊誰是眼線”的猜疑氛圍,如同無聲的瘟疫,在人群中蔓延。氣氛並未因工作組的離開而緩和,反而像是被抽走了最後一絲鮮活氣,變得凝滯而沉悶。
這天傍晚,謝薇下班回到土坯房附近,正碰到馬桂花提著個籃子從自家菜窖出來裡麵隻有寥寥幾個凍得硬邦邦的蘿卜)。馬桂花看到謝薇,左右瞅了瞅,快步走近,壓低聲音說:“小謝,可算走了……但這心裡,咋更不踏實了呢?”
她臉上帶著後怕和憂慮:“你說,這往後,還能不能好好乾活了?說句話都得在肚子裡滾三滾,這日子……唉。”她歎了口氣,沒再說下去,但眼神裡的迷茫和擔憂顯而易見。普通職工所求的,不過是一份安穩的生產和生活,但席卷而來的政治風浪,顯然打破了這種樸素的期望。
第二天,畜牧科內部開了一個小會。張振山站在前麵,臉色比平時更加嚴肅,眉宇間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他沒有提及任何關於工作組或者批判會的事情,而是將話題牢牢鎖定在生產上。
“工作組檢查也檢查過了,該說的也都說了。”他開門見山,聲音洪亮卻帶著一種刻意強調的平穩,“咱們畜牧科,不管外麵刮什麼風,下什麼雨,核心任務就一個——把生產搞好!豬號、馬號的牲口,不會因為誰說了什麼話就多長二兩肉,也不會因為開了什麼會就不得病!”
他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包括廖奎、秦技術員、韓誌剛,以及神色萎靡、刻意坐在角落的周申。
“春耕眼看就要開始了,耕牛、馬匹的狀態是關鍵!疫病防控、飼料儲備,哪一樣能鬆懈?都給我把心思收回來,放到本職工作上!彆整天琢磨那些沒用的!”他用力一揮手,語氣斬釘截鐵,“生產是第一位的!出了紕漏,我第一個追究責任!”
這番話,與其說是工作安排,不如說是一種保護性的定調。張振山試圖用“生產”這塊最硬、最無可指摘的盾牌,將科室成員從混亂的政治漩渦中隔離開來,至少是在工作層麵上,為大家劃出一塊相對安全的區域。他強調的是實績,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生產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衝掉部分空泛的政治壓力。
會後,周申磨蹭著走到廖奎身邊,嘴唇動了動,想說什麼,最終卻隻是低聲道:“廖技術員,科長說得對……我,我以後一定專心工作。”他的眼神裡還殘留著驚魂未定,但張振山的話顯然給了他一個努力的方向和喘息的借口。
廖奎拍了拍他的肩膀,沒有多言。他明白張振山的良苦用心,也深知在這人人自危的背景下,埋頭技術、搞好生產,確實是暫時保全自身、等待風浪過去的無奈卻明智之舉。
工作組雖然離場,但它留下的肅殺與警惕,卻已深深植入第七農場的肌理之中。表麵的生產生活秩序在努力恢複,但那股無形的壓力,如同北大荒春季化凍前最厚重的冰層,覆蓋在每個人的心頭,不知何時才能真正消融。而廖奎和謝薇的秘密行動,在這愈發緊張的環境中,也必將麵臨更大的挑戰。
日曆一頁頁翻過,節氣更迭的力量悄然顯現。持續數月的酷寒似乎終於露出了疲態,正午的陽光帶上了一絲微弱的暖意,不再是冬日裡那種僅有光亮卻無溫度的蒼白。屋簷下開始出現細小的冰棱,滴滴答答地化著水,在下方凍結的雪地上鑿出一個個小坑。遠處廣袤的雪原也不再是鐵板一塊,表麵結起了一層硬殼,踩上去會發出“哢嚓”的碎裂聲,露出底下略顯濕潤的雪粒。
然而,這並非溫柔的春信,而是更為難熬的“春寒料峭”。融雪吸走了空氣中本就不多的熱量,帶來一種無處不在、浸入骨髓的濕冷,比乾冷的嚴冬更讓人覺得難以抵禦。寒風依舊,裹挾著冰水和泥濘,吹在臉上,刀割一般。通往各處的道路更是變成了一片泥濘的沼澤,車馬難行,人走在上麵,深一腳淺一腳,褲腿上很快便會濺滿冰冷的泥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廖奎站在畜牧科豬號的外麵,看著眼前這片正在緩慢卻不可逆轉發生變化的世界,眉頭微蹙。冰雪消融的跡象,對他和謝薇而言,意味著新的挑戰與機遇。
他轉身回到他們那間作為掩護的土坯房,關上門,對正在整理物品的謝薇沉聲道:“雪開始化了。”
謝薇動作一頓,抬起頭,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她走到窗邊,看著窗外滴滴答答的化雪景象,眼神複雜:“路更難走了,腳印也更容易留下。”
“是的,”廖奎點頭,語氣凝重,“【環境隱匿術】在泥濘中效果會打折扣,留下的痕跡更難徹底消除。以後再去東山那邊,風險會增大。”
但他話鋒一轉,眼中閃爍著銳利的光芒:“不過,化雪也意味著封凍的河流、被大雪阻斷的交通,會逐漸恢複。外部世界的聯係,很快就會重新建立起來。”
他走到桌前,手指無意識地在粗糙的桌麵上劃動著:“工作組來了又走,場部氣氛詭異。我總覺得,更大的變化可能還在後麵。如果外部聯係恢複,信息的流通會加快,或許……某些層麵的管控會出現鬆動,或者出現新的混亂。”
他看向謝薇,聲音壓得更低:“我們的機會,可能就在冰雪徹底消融之後,在春夏之交,萬物複蘇,一切秩序似乎都在重新調整、尚未穩固的那個短暫窗口期。”
謝薇的心跳加快了。她明白廖奎的意思。漫長的冬季,他們完成了尋找、確認、建立聯係和初步積累。如今,季節的輪轉為他們敲響了行動的倒計時。
“我們必須加快準備,”廖奎繼續說道,語氣不容置疑,“藥品我們已經送去了一批,但還不夠。我們需要更詳儘的計劃,需要摸清西山勞改隊換防、勞動的規律,需要找到最薄弱的環節,需要準備好應對各種意外的方案。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一個能讓爸媽脫離那裡、並且安全隱匿至少最初幾天的絕對可靠的方案。”
化雪時節,道路泥濘,春寒刺骨。但對於廖奎和謝薇而言,這卻是一個信號,一個催促他們必須與時間賽跑的信號。營救計劃,從漫長的準備和等待階段,正式進入了倒計時。希望如同冰雪下萌發的草芽,頂著沉重的壓力,迫切地想要破土而出,迎接未知的、卻充滿可能性的春天。他們必須在這春寒料峭中,完成最後也是最關鍵的衝刺準備。
春寒料峭,外界的泥濘與壓抑,反而讓【幸福小屋】內的訓練變得更加如火如荼。明確了行動窗口期後,廖奎和謝薇都清楚,僅有的技能若不能融會貫通,在真實的險境中不過是紙上談兵。他們將目光投向了那個至關重要的輔助功能——【虛擬訓練空間中級)】。
“以前我們多是各自訓練,或者側重於單項技能,”廖奎對謝薇說道,眼神銳利,“現在,我們需要的是協同,是將所有能力擰成一股繩。”
謝薇重重點頭,眼中沒有絲毫怯懦,隻有躍躍欲試的堅定:“我明白,奎哥。開始吧!”
兩人心念合一,共同開啟了訓練空間。周圍景象瞬間變幻,不再是溫馨的小屋,而是根據他們設定的參數,模擬出的黑夜、風雪、泥濘的丘陵地帶,遠處甚至隱約可見西山勞改隊窩棚區和哨塔的模糊輪廓,光線、氣味、風聲、腳下泥雪的觸感都極為逼真。
訓練,正式開始。
廖奎將【中級環境隱匿術】的感知與【精準軌跡指引】結合。他不再僅僅依靠直覺和肉眼觀察,而是在腦海中構建出立體的地形圖,【精準軌跡指引】如同無形的探針,為他標示出巡邏隊可能的視野盲區、腳步聲最易被掩蓋的路線、以及利用風聲和地形起伏完美隱藏身形的每一個落腳點。他像一道真正的影子,在虛擬的哨兵眼皮底下穿梭,甚至能模擬在泥濘中如何選擇草根、石塊作為支點,最大限度減少痕跡。
而謝薇則專注於將隱匿術與廖奎分享給她的【平行世界特種兵基礎技能】中的潛行技巧融合。她學習如何控製呼吸與心跳,使其與環境噪音同步;如何在移動中利用衣物摩擦避免異響;更重要的是,她開始練習在極端緊張狀態下,依舊能保持【環境隱匿術】那種“融入環境”的心境。
訓練空間模擬出他們成功靠近父母窩棚,但父親謝廣安因腿傷突然行動不便,或母親蕭雅姿因體弱突發急病的場景。
廖奎需要運用【諦聽術】放大聽覺,監控遠處巡邏隊的動靜,同時用【基礎洞察人際)】判斷虛擬守衛的情緒狀態和警惕程度,為謝薇的行動提供預警和掩護。
而謝薇則需要在極短時間內,利用【基礎獸醫診斷被動)】帶來的對生命體征和異常狀態的敏銳感知,快速判斷“病人”情況,並運用【無痛微創操作指引】的精細控製力,模擬進行緊急用藥如快速、無聲地打開藥瓶,準確喂藥或塗抹藥膏)、簡易包紮或安撫。這要求她將獸醫的冷靜、精準與特種兵的果斷、高效完美結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嚴苛的訓練,是模擬行動暴露,遭遇追捕。虛擬的守衛帶著狼犬,在手電光柱的掃射下展開搜捕。
廖奎需要瞬間做出判斷,利用【危機預警】的直覺,結合地形,規劃出最佳的撤離路線。他可能會動用【飛石準頭】製造聲響引開追兵,或用特種兵的格鬥技巧進行不得已的短暫對抗,為謝薇創造脫離時間。
而謝薇則要練習在槍聲、犬吠、嗬斥聲造成的巨大心理壓力下,依舊能穩定心神,聽從廖奎的指令,毫不猶豫地執行撤離動作,甚至利用【群體情緒微弱感染被動)】嘗試對逼近的虛擬守衛施加一絲不易察覺的遲疑或混亂。
一次次的模擬,一次次在八倍時間流速下揮汗如雨。失敗是常態,在虛擬中被“抓獲”或“擊斃”的場景反複上演。但每一次失敗,都讓他們對技能的配合、時機的把握、極限的承受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廖奎發現,當他把獸醫的【精準軌跡指引】和【失傳部位精準定位術】的微觀控製理念,融入到投擲飛石或近身格鬥的發力中時,準確性和效率竟有提升。而謝薇則體會到,【基礎獸醫診斷】帶來的細致觀察力,讓她在偵查時能更快地發現環境的細微異常,比如一根被碰斷的枯枝,一片被踩實的雪塊。
不同的技能樹,在生死存亡的壓力下,開始交錯、生長、融合,逐漸形成一套獨屬於他們兩人的、無法被複製的實戰體係。
當兩人精疲力儘地從虛擬訓練空間退出,回到【幸福小屋】的現實時,雖然身體疲憊,但眼神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沉靜和銳利。他們互相為對方擦拭汗水,遞上溫水,無需多言,便能感受到彼此在訓練中的成長與默契的加深。
技能的融會貫通,帶來的不僅是能力的提升,更是信心的夯實。他們知道,前路依舊凶險莫測,但至少,他們已不再是僅憑一腔熱血和單一技能去冒險。他們正在將自己打磨成最契合的鑰匙,去開啟那扇通往希望與團圓、卻緊鎖在深淵邊緣的大門。
喜歡逆流60年代請大家收藏:()逆流60年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