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環。隆泰證券的客戶室內,冷氣開得很足,與窗外悶熱的雨季形成鮮明對比。蕭亞軒,穿著一身剪裁利落的香奈兒風格套裝,小腹的隆起被巧妙的設計所遮掩,更添幾分成熟風韻。她坐在舒適的皮質沙發上,麵前的紅木茶幾上攤開著幾份最新的財經報紙和報表。坐在她對麵的,是西裝革履、神情專注的客戶經理陳先生。
謝亦菲坐在稍遠一些的位置,穿著一件料子柔軟、款式保守的連衣裙,她的孕相尚不明顯,但眉宇間少了幾分在北大荒時的天真爛漫,多了幾分沉靜與觀察。她手裡也拿著一份報表,眼神卻略帶迷茫,那些跳躍的數字和陌生的術語對她而言,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蕭女士,謝小姐,”陳經理推了推金絲眼鏡,語氣專業而不失恭敬,“近期市場波動確實加劇。北麵邊境的衝突、越南戰事的膠著,以及歐美那邊傳來的‘滯脹’憂慮,都讓航運和貿易相關股份的走勢比較反複。”他指著曲線圖上起伏的線條,“環球航運和東方海外近期都有不小回調。不過,長遠來看,香港作為自由港的地位無可替代,隻要世界貿易的輪子還在轉,航運業的根基就在。”
他的分析冷靜而客觀,體現了此時香港金融業開始出現的專業主義苗頭。信息來源也不再局限於口耳相傳,而是依托於《信報財經新聞》、《經濟導報》這類新興財經報刊的深度報道和數據。
蕭亞軒微微頷首,目光卻落在另一份關於地產股的分析報告上。“那麼,地產方麵呢?”她的手指輕輕點著報告上“九龍倉”的名字。這個英資老牌企業,如今正悄然成為一些銳意進取的華資財團覬覦的目標,象征著香港經濟格局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華資的崛起。
陳經理精神一振:“地產股則是另一番景象。蕭女士眼光獨到。本地人口持續增加,經濟活躍,對住宅和商業樓宇的需求非常旺盛。加上政府土地供應政策……像九龍倉這樣擁有大量珍貴土地儲備的公司,長期價值備受看好。隻是目前價位……”他頓了頓,露出一個心照不宣的笑容,“需要耐心和魄力。”
“我明白。”蕭亞軒的聲音平穩,“市場恐慌時,往往是機會。陳先生,按照我們既定的策略,在目前價位,繼續分批吸納我看好的那幾隻航運股,還有九龍倉。”
她的策略清晰而堅定:低位吸納,長期持有。這不單單是為了短期套利,更是為了在未來的香港,為她們,也為那個遠在烽火前線的人,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
“好的,蕭女士,我會嚴格執行。”陳經理記錄下來。
離開證券行,回到半山區寧靜的書房。窗外雨聲淅瀝,室內卻是一片知識的戰場。
蕭亞軒將幾份核心文件鋪在書桌上,轉向一直安靜跟隨的謝亦菲。“亦菲,過來。”她的語氣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教導意味。
謝亦菲走近,目光落在那些複雜的報表上,依舊有些困惑。
“我知道這些對你來說很陌生,”蕭亞軒放緩了語氣,但眼神認真,“但我們必須學。以後,這不隻是我的事,也是你的事,是我們這個家的事。”她特意強調了“家”字,將兩人的命運更緊密地捆綁在一起。
她拿起一支筆,在紙上寫下“九龍倉”三個字,開始耐心解釋:“你看,買股票,就是成為這家公司的股東。公司賺錢了,可能會分一部分利潤給股東,這就是‘股息’。”她儘量用最淺顯的語言。
接著,她又解釋“市盈率”:“這個數字,簡單說,可以幫你判斷買這家公司的股票是貴還是便宜……當然,這隻是一個參考。”
謝亦菲聽得非常專注,時而蹙眉,時而恍然。她不再是那個隻需要操心倉庫記錄的北大荒姑娘,生存的壓力迫使她必須快速蛻變,適應這個充滿數字博弈的新世界。她拿起另一份報表,嘗試著根據蕭亞軒剛才的講解,去理解那些曲線和數字背後的含義。
“亞軒姐,”她抬起頭,眼中雖然還有不確定,卻多了一絲躍躍欲試的亮光,“所以,我們低價買入,是相信香港會越來越好,這些公司也會越來越值錢,對嗎?”
蕭亞軒看著她眼中那抹初生的、對財富邏輯的理解光芒,欣慰地點了點頭。“沒錯。投資,投的是未來。尤其是在彆人恐懼的時候,我們更要看到希望。”她頓了頓,意有所指地補充,“就像我們相信,無論現在多麼艱難,未來總有團聚的一天。”
這句話,像一道暖流,衝散了數字的冰冷。謝亦菲用力點了點頭,再次低下頭去研究那些報表時,神情更加認真。
蕭亞軒看著她,仿佛看到了自己初到香港時的影子,在孤獨和恐懼中強迫自己學習、適應、強大。隻是,謝亦菲的蛻變,更迅速,也更決絕,因為支撐她的,不僅有新生命的重量,還有跨越烽火連天的牽掛。
窗外,香港的雨季依舊纏綿。書房內,兩個女人,一個愈發沉穩乾練,如同經曆風浪後姿態更顯雍容的牡丹;一個正破繭成蝶,從懵懂走向清醒,如同被疾風驟雨催開的玉蘭。她們在時代的浪潮與個人的悲劇中,被迫錘煉著新的生存技能,用冷靜的眼光審視著資本的流動,隻為在那不確定的未來,為自己,為孩子,也為遠方的他,構築一個儘可能安全的港灣。投資的,不僅僅是股票,更是她們風雨飄搖的命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意識沉入的刹那,外界的喧囂與壓力如同被一隻無形的手驟然抹去。
硝煙彌漫的前線,子彈呼嘯,鮮血浸染凍土;浮華喧囂的香港,霓虹閃爍,資本無聲博弈……所有這些屬於現實世界的沉重與扭曲,在踏入係統空間的瞬間,都被一道無形的屏障隔絕。
這片【桃源仙境】的空間,成了橫亙在血火戰場與浮華都市之間,一個絕對寧靜、絕對安全的孤島,一個扭曲現實裡唯一的“烏托邦”淨土。
謝亦菲和蕭亞軒的身影幾乎同時出現在靈韻山丘的緩坡上。沒有約定,卻默契地走向那片長勢喜人、散發著淡淡靈韻的漿果叢旁。鬆軟濕潤的草地是最好的坐墊,她們並肩坐下,誰也沒有先開口,隻是靜靜地呼吸著這純淨無比的空氣,任由空間那奇異的安寧力量撫平緊繃的神經。
謝亦菲的手不自覺地輕輕覆上小腹,那裡依舊平坦,但一種微妙的、與新生命連接的感知,在空間的滋養下似乎變得更加清晰。她摘下一顆飽滿欲滴、泛著淡紫色光暈的靈韻漿果,卻沒有立刻放入口中,隻是無意識地用指尖摩挲著。
“亞軒姐,”她終於輕聲開口,聲音在山坡的微風中顯得有些飄忽,“你說……他她)會是個男孩,還是女孩?”
蕭亞軒側過頭,看著謝亦菲在空間柔和光線下顯得格外瑩潤安靜的側臉,也下意識地撫上自己已明顯隆起的小腹。她的孕期比謝亦菲早了近兩個月,感受更為真切,那小小的生命偶爾的胎動,是這絕望困境中最真實的希望。
“誰知道呢?”蕭亞軒的聲音帶著一絲溫柔的笑意,也摘下一顆漿果,放入口中,清甜的汁液帶著微弱的暖流滑入喉間,滋養著身體,“如果是男孩……”她頓了頓,目光似乎穿透了空間的壁壘,看到了遙遠北方那片被炮火耕耘的土地,語氣不由得低沉了幾分,“我隻希望,他將來不必經曆他父親經曆過的這些……不必在槍林彈雨裡掙紮,不必背負那麼多沉重的信念與犧牲。”
這話語輕飄飄的,卻蘊含著這個時代最深沉、最普遍的悲劇色彩——對和平最樸素的渴望,竟成了一種近乎奢侈的祈願。
謝亦菲的眼神黯淡了一下,父親犧牲時胸前洇開的血花,廖奎離去時堅毅卻沉重的背影,在她腦海中一閃而過。她用力抿了抿唇,將那股酸澀壓下。
“如果是女孩呢?”她追問,聲音裡帶著一絲自己都未察覺的期盼。
“女孩啊……”蕭亞軒的眸光柔和下來,仿佛看到了某種更美好的願景,“我希望她可以自由一些,快樂一些。不必像我們這一代人,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身不由己。她可以去讀書,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去選擇自己真正想走的路……哪怕隻是安穩平淡地過一生,也是好的。”
這簡單的願望,在此刻的外界,卻顯得如此遙遠。它折射出的,是她們這一代人在顛沛流離與巨大壓力下,對下一代最深刻的祝福與對和平安寧最強烈的渴望。
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懷孕的感受上。謝亦菲說起近日偶爾的惡心和莫名的疲憊,帶著初為人母的茫然與細微的惶恐。蕭亞軒則以過來人的身份,溫和地分享著經驗,告訴她哪些是正常反應,需要注意什麼。
“我懷著你的時候,”蕭亞軒的目光變得悠遠,陷入了回憶,“反應可比你現在大得多。那時候條件艱苦,物資匱乏,想吃口酸的都難。你父親……他那時候還是個愣頭青似的排長,為了給我找幾個野山楂,偷偷跑出營地幾十裡,差點被當成逃兵處分……”
她講述起那段早已被歲月塵封的往事,語氣裡帶著懷念,也有一絲曆經滄桑後的淡然。那是屬於“蕭雅姿”和“謝廣安”的過去,是謝亦菲謝薇)未曾參與的父母青春。
謝亦菲靜靜地聽著,這是她第一次從母親的角度,去了解那段她隻在父親隻言片語中聽聞過的歲月。她仿佛能看到年輕時的母親,在艱苦環境中孕育她時的辛苦,也能感受到父親那笨拙卻真摯的關愛。這些陌生的細節,一點點填補著她心中關於“父母”形象的空白,也讓她對自己腹中這個小生命的到來,有了更奇妙的連接感。
她們沿著溪流緩緩漫步,清澈的溪水倒映著她們的身影,一個風韻漸顯,一個清麗初綻,卻都因孕育著新生命而籠罩著一層柔和的光暈。空間的靈韻氣息無聲無息地滋養著她們的身體,也緩和著她們緊繃的精神。
共同的孕育經曆,在這片超越現實的淨土裡,悄然彌合著因特殊關係而產生的尷尬裂痕。“蕭亞軒”與“謝薇”之間那複雜難言的倫理困境,在“母親”這個共同身份麵前,似乎被暫時擱置了。她們談論著身體的變化,分享著初感胎動的驚喜,擔憂著未來的養育……這些最原始、最純粹的母性話題,將她們緊緊聯係在一起。
此刻,她們更像是兩個在暴風雨中偶然相遇、相互依偎的同伴,共同守護著腹中象征著未來的微弱火種。女兒與母親的身份在某種程度上被超越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基於共同命運、共同期盼的更深刻、更牢固的情感聯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時候覺得真像一場夢,”謝亦菲在溪邊一塊光滑的石頭上坐下,將手浸入微涼的溪水中,感受著那流動的生命力,“外麵天翻地覆,這裡卻……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
蕭亞軒站在她身旁,望著溪流對岸那片繁茂的花叢,輕聲道:“是啊,像夢。但孩子是真的,我們的牽掛也是真的。”她回頭,看向謝亦菲,眼神堅定而溫暖,“正因為外麵如此,我們才更要在這裡積蓄力量,為了他們,也為了我們自己。”
謝亦菲抬起頭,迎上母親的目光。在那雙熟悉的眼眸中,她看到了理解、支撐,以及一種曆經劫波卻不曾熄滅的韌性。她心中的迷茫與悲戚,似乎被這目光和周圍寧靜的環境一點點融化。
她將那顆一直捏在手裡的靈韻漿果輕輕放入口中,甘甜的滋味在舌尖綻放,一股溫和的暖流隨之蔓延向四肢百骸,也悄然撫慰著那顆飽經憂患的心。
在這片心靈的慰藉之所,她們無需偽裝,無需堅強,可以短暫地放下外界的重擔,隻是作為兩個母親,分享著新生命帶來的微妙喜悅與對未來的茫然期盼。空間永恒的春日見證了她們的脆弱與堅強,她們的蛻變與聯結。
這片刻的安寧,成了支撐她們繼續麵對外麵那個瘋狂世界的最重要力量。她們知道,當意識回歸現實,等待她們的依舊是未知的挑戰與漫長的等待,但至少,在這裡,她們找到了喘息之地,也重新校準了前行的勇氣——為了孩子,為了彼此,也為了那個在烽火中前行、約定終將歸來的人。
喜歡逆流60年代請大家收藏:()逆流60年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