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戰地的勳章穩定的三角_逆流60年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逆流60年代 > 第407章 戰地的勳章穩定的三角

第407章 戰地的勳章穩定的三角(1 / 1)

北疆深秋的天空,是一種被反複洗滌過的、近乎殘酷的湛藍,陽光失去了溫度,冰冷地照耀著這片飽經戰火蹂躪的土地。前指所在區域,一片相對平整的穀地,被臨時布置成了會場。沒有彩旗,沒有橫幅,隻有一麵鮮豔的軍旗在寒風中獵獵作響,旗下是用原木和木板搭起的簡易主席台。台下,黑壓壓地坐滿了從前線輪換下來休整的官兵,他們穿著統一的、沾著泥漬的棉軍裝,臉上帶著戰火熏燎後的疲憊與堅毅,眼神卻在這一天,格外明亮。

表彰大會的氣氛,是刻意營造出的隆重與肅穆。高音喇叭裡播放著激昂的進行曲,電流的雜音混合在旋律中,更添幾分戰地的粗糲感。主席台上就坐的是前指的主要首長和各部隊的指揮員,表情嚴肅,腰板挺直。

大會開始,首先是全體起立,奏唱國歌。數千名軍人嘶啞卻竭儘全力的歌聲彙聚在一起,衝破雲霄,帶著一種悲壯的力量,在山穀間回蕩。隨後,由前指政治部主任宣讀嘉獎令。

主任的聲音通過鐵皮喇叭放大,帶著金屬的質感,在寒冷的空氣中傳播開去。他逐一念出立功人員的姓名、單位、和經過提煉的“英雄事跡”。每一個名字被念出,台下都會爆發出一陣熱烈而克製的掌聲。

“……廖奎同誌!”當這個名字被念到時,坐在醫療隊方陣中的廖奎,心臟微微一頓。

“該同誌自參戰以來,始終以高度的革命熱情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投身於戰地救護工作!在曆次戰鬥中,他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生命!尤其在xx高地阻擊戰中,在條件極端惡劣、藥品極度匱乏的情況下,他連續奮戰數十小時,以精湛的醫術和過人的膽識,成功處置重傷員xx名,為保存我軍有生力量做出了突出貢獻!”

“他不僅對己方傷員關懷備至,更嚴格執行我軍俘虜政策,對敵方受傷人員也給予人道主義救治,體現了革命軍人的寬廣胸懷和人道主義精神!”

“為表彰其卓越功績,經前指黨委研究決定,給廖奎同誌記個人二等功一次!特此通令嘉獎!”

掌聲再次雷動,比之前更為熱烈。許多認識或不認識廖奎的官兵,都將目光投向醫療隊的方向。廖奎在隊長的示意下,站起身,整理了一下並不平整的軍裝,邁著標準的步幅,走向主席台。

他的心情異常複雜,如同打翻了五味瓶。腳步踏在凍硬的土地上,發出沉悶的聲響,每一步都仿佛踩在那些逝去的生命之上。他腦海中不受控製地閃過地窖裡昏暗的燈光、傷員痛苦的呻吟、冰冷的器械、耗儘最後一點磺胺粉時的無奈,以及那個腹部中彈、在他眼前停止呼吸的年輕戰士蒼白的麵容……這枚軍功章,與其說是對他個人的褒獎,不如說是用無數鮮血和生命鑄就的。

他走上主席台,立正,敬禮。一位首長將一本紅色的立功證書和一枚用紅布襯底的、冰涼的二等功獎章鄭重地放在他手中。除了這些,還有一個印著鮮紅“獎”字的白色搪瓷缸子和一支嶄新的鋼筆——這是當時極具代表性的實物獎勵。

“廖奎同誌,祝賀你!希望你戒驕戒躁,繼續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為人民再立新功!”首長用力握了握他的手,話語是標準的,眼神裡卻帶著真誠的讚許。

廖奎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氣,壓下翻湧的心緒。他麵向台下數千雙眼睛,挺直脊梁,用符合這個場合、這個時代的標準話語,清晰而有力地回答:

“感謝組織的培養!感謝首長的信任!感謝戰友們的幫助!功勞屬於黨,屬於人民,屬於所有犧牲和受傷的戰友!我隻是一名普通的衛生員,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我一定不忘初心,繼續努力!”

他的回答無懈可擊,謙遜而充滿集體主義精神,完全符合政治宣傳的要求。台下再次響起掌聲。他看到了台下趙鐵柱咧著嘴用力鼓掌,看到了醫療隊戰友們與有榮焉的笑容,也看到了人群中,個彆投向他的、帶著審視與更深沉意味的目光。

捧著證書和獎章回到座位,冰涼的金屬獎章貼在掌心,那寒意仿佛能滲入骨髓。他的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獎章上凹凸的紋路,思緒卻飄遠了。他想起了謝廣安,想起了嶽父臨終前那平靜卻堅定的眼神,想起了那枚沾染著英雄血、被他帶回、如今由謝亦菲珍藏的軍功章。

兩枚軍功章,一枚浸透著逝者的鮮血與未竟的信念,一枚凝結著生者的掙紮與無奈的功績。它們同樣冰冷,同樣沉重。這枚二等功獎章,對他而言,不是榮耀的冠冕,而是一份血染的、無法推卸的責任。它拷問著他生存的意義——在這片絞肉機般的戰場上,他救回了一些人,卻眼睜睜看著更多人逝去。他的價值,究竟是以拯救的數量來衡量,還是以在這瘋狂中竭力保持一絲人性的微光來定義?

表彰大會還在繼續,其他立功人員依次上台領獎。口號聲、掌聲、激昂的講話聲,彙成一股強大的、不容置疑的洪流,試圖將每一個個體的悲歡與思考都納入集體的榮光之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廖奎沉默地坐在那裡,如同激流中一塊沉默的石頭。他將獎章和證書小心地收好,那個印著“獎”字的搪瓷缸,他打算用來給傷員盛水;那支鋼筆,或許可以用來記錄傷情,或者……在某個寂靜的夜裡,寫下無法寄出的思念。

大會在《國際歌》的雄壯旋律中結束。官兵們有序離場,返回各自的崗位,準備迎接下一輪不知何時就會降臨的廝殺。

廖奎將那份沉甸甸的“榮譽”貼身放好,感受著那金屬的冰涼與堅硬。它像一枚烙印,提醒著他所處的時代,所肩負的,以及所必須隱藏的。他抬起頭,望向北方依舊陰沉的天際線,目光重新變得堅定而冷靜。

戰地的勳章,是肯定,是枷鎖,更是一麵映照時代與個體命運的、冰冷的鏡子。他背負著這沉重的一切,繼續走向那片血與火的前沿,為了生存,為了承諾,也為了內心深處那份不曾泯滅的、對生命本身的敬畏與守護。前路依舊漫長,而戰鬥,遠未結束。

香港的夜,是屬於維港的。無數璀璨的燈火,如同被打碎的星河,恣意地潑灑在墨色的水麵上,隨著微波蕩漾,閃爍著冰冷而誘人的光芒。對岸九龍半島的霓虹招牌爭奇鬥豔,勾勒出摩天樓群的輪廓,與港島這邊中環銀行的威嚴燈光交相輝映。遊輪、貨船、渡輪在漆黑的水道上穿梭,拉出一條條流動的光帶,引擎的低鳴如同這座城市的呼吸,沉悶而有力。

半山區公寓的露台上,晚風帶著一絲海水的鹹腥和都市的暖昧拂過。蕭亞軒和謝亦菲並肩坐在舒適的藤椅裡,身上蓋著同一條柔軟的羊絨薄毯,望著眼前這片極致的繁華。

這光芒,太盛,太密,幾乎灼傷人的眼睛。它與謝亦菲記憶深處北大荒的夜晚,形成了殘酷到令人窒息的對比。那裡的夜,是純粹的黑,是寂靜的,隻有風聲、狼嚎,以及土坯房裡那盞如豆油燈所能照亮的一小圈溫暖。而這裡的夜,是被無數燈光強行點亮的,喧囂的,充滿了看不見的算計與流動的資本。一個是生存的艱辛與情感的凝聚,一個是物質的豐裕與靈魂的漂泊。

“有時候看著這些燈,會覺得很不真實。”謝亦菲輕聲開口,聲音幾乎要融進風裡,“好像在做夢,一個光怪陸離,卻找不到自己在哪裡的夢。”

蕭亞軒沒有立刻回應,她的手輕輕搭在隆起的腹部,七個月的孕肚讓她坐姿顯得有些笨重,卻也散發著一種沉靜的力量。她目光悠遠,仿佛穿透了眼前的璀璨,看到了更深的迷茫。

“我在想,”謝亦菲繼續說著,手也無意識地護著自己的小腹,“他們……以後會在哪裡長大?”她頓了頓,語氣充滿了不確定性,“是回到北邊,還是……就一直在這裡?”

這個問題,像一根針,刺破了夜晚暫時的寧靜,也刺中了她們內心最深的彷徨。回歸內地?那片土地埋葬著父親,牽係著丈夫,卻也可能意味著重新回到某種她們費儘心力才暫時逃離的軌道,孩子們可能也要麵對她們曾經曆過的匱乏與動蕩。留在香港?這裡物質豐裕,信息相對自由,但她們的身份如同無根之萍,商業調查的陰影剛剛顯現,未來的政治風雲更是莫測。孩子的成長環境,是一個她們無法輕易給出答案,卻又必須麵對的時代性難題。

露台上陷入了短暫的沉默,隻有維港永不疲倦的喧囂作為背景音。

良久,蕭亞軒緩緩吐出一口氣,她的聲音低沉而清晰,帶著一種破釜沉舟後的坦誠:“薇薇,我知道,最初……我和廖奎之間,是因為那該死的係統,是因為我們想活下去,想救你爸,才……扭曲成了那樣。”她用了“薇薇”這個稱呼,在這個私密的、麵對共同未來的時刻,那些刻意營造的身份標簽似乎暫時褪去了。

“我經曆過羞恥,屈辱,覺得對不起你,也對不起你父親。”她的聲音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但很快又穩住了,“但是,走到今天,失去了廣安,廖奎在前線生死未卜,我們兩個懷著孩子在這裡……有些東西,已經變了。”

她轉過頭,看向謝亦菲,眼神複雜,卻不再閃躲:“現在維係著我的,早就不隻是係統的強迫。是對廖奎那份在絕境中掙紮、還想方設法護著我們的……說不清是責任,是依賴,還是彆的什麼。更是對你,對我的女兒,以及對我們肚子裡這兩個小生命的……放不下。”

她坦言,這關係始於荒誕與無奈,卻也在血與火的考驗、生與死的彆離中,發酵出了一種難以名狀、卻又真實存在的堅韌紐帶。它不符合任何世俗的倫理,卻成了她們在這驚濤駭浪中,唯一能緊緊抓住的浮木。

謝亦菲靜靜地聽著,沒有打斷。淚水無聲地滑過她的臉頰,在遠處的霓虹映照下閃著微光。她想起了父親犧牲那晚的慘烈,想起了廖奎離去時決絕的背影,想起了自己從最初的崩潰、排斥,到如今與母親相依為命,共同孕育新生命的巨大轉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媽……”她也用了這個最原始的稱呼,聲音哽咽,“我……我也恨過,怨過,覺得一切都亂了,碎了。爸不在了,你……你也好像變成了另一個人,和奎哥他……”她說不下去,用力吸了吸鼻子。

“可是,當我一個人在這裡,摸著肚子裡的小家夥,想著奎哥可能正在挨凍,正在……麵對子彈的時候,我突然發現,那些所謂的‘正常’和‘體麵’,在‘活著’麵前,太輕了。”她的眼神逐漸變得清晰而堅定,“我需要你,媽。孩子也需要你,也需要他。我們三個,不,是我們五個,已經被命運用最殘酷的方式,綁在了一起。”

她選擇了理解和接納。接納這個由係統強製開局、被時代悲劇扭曲、卻又在絕境中頑強存活的,“非常規”的家。父親的犧牲讓她瞬間成長,自身的孕育讓她理解了生命傳承的重量,而與母親在異鄉的相互依靠,讓她看清了什麼是真正值得守護的。

“我們得守住這個家。”謝亦菲轉過頭,淚眼婆娑卻目光灼灼地看著蕭亞軒,“不管多難,不管彆人怎麼看,為了爸,為了奎哥,也為了孩子們。”

蕭亞軒伸出手,緊緊握住了女兒冰涼的手。兩人的手都在微微顫抖,卻傳遞著同樣的力量。

“好。”蕭亞軒重重地點頭,隻有一個字,卻承載了千鈞的承諾。“守住這個家。”

這個“家”,沒有傳統的框架,沒有社會的認可,甚至其存在本身都建立在巨大的秘密與傷痛之上。但它確確實實地存在著,由逝者的遺誌、生者的牽掛、未出世孩子的希望,以及兩個女人在絕境中達成和解並升華的情感共同維係著。

她們不再去看那片令人眩暈的維港夜景,而是將目光投向彼此,投向她們共同孕育的未來。外部的世界依舊動蕩不安,前路依舊迷霧重重,但在此刻,在這方小小的露台上,一個以愛與責任、無奈與堅韌構築的“穩定的三角”,已然形成。

它或許畸形,或許脆弱,但它是她們在時代洪流的碾壓下,為自己設定的、最樸素也最堅定的目標,是她們所有掙紮、算計、等待與期盼的最終歸宿。

夜色更深,維港的燈火依舊璀璨,卻仿佛不再那麼冰冷刺眼。因為在這片光的海洋裡,有一個微小的、不為人知的角落,正燃著一點名為“家”的、溫暖而執著的星火。

喜歡逆流60年代請大家收藏:()逆流60年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共餐者 洪武:醫聖朱橚 為了賣皮膚,我成了文娛之王 你一神棍,怎麼就渡劫了 富養女兒30年,她叫我生物學爹 淨身分家,我靠著靈泉空間當首富 知青入贅寡婦家 外星文明與人類未來 終焉序列:終焉之種 重生算個P,做個夢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