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風卷起廠區外的枯葉,在水泥地上打著旋兒。張建國站在公司大樓後巷,保溫杯握在手中,溫熱的茶水隨著他的呼吸微微晃動。他深吸一口氣,抬頭望向三樓那扇半掩的窗戶。
那是目標地點——周振海公司的檔案室。
他不是個擅長潛行的人。年過四十,骨節分明的手掌上布滿粉筆灰與歲月留下的繭。但今晚,他必須進去。為了那個被埋葬在墓碑下的名字——張雨欣。
腳步輕而穩,他繞到大樓側門,從懷中摸出一枚小小的玻璃珠。這是陳默給他的東西,據說能模擬生物特征,破解虹膜鎖。玻璃珠表麵刻著“n·s.h”三個字母縮寫,模糊得像是被人刻意刮去了一部分。
張建國沒有多想,將玻璃珠貼在門禁掃描口上。幾秒後,機械鎖發出輕微的“哢噠”聲,門開了。
他閃身入內,走廊幽暗,隻有安全出口的綠光映出牆壁上的金屬扶手。每十分鐘一次的巡邏節奏清晰可聞,皮鞋踩地的聲音由遠及近。
張建國貼牆前行,動作比想象中熟練許多。他曾在無數個深夜批改作業,也曾在女兒病床前守到天亮。那些時光教會了他一件事:真正的耐心,是用沉默對抗命運。
他停在三樓檔案室門前,手指搭在門把手上,卻未急著進入。
這扇門後,藏著一段塵封的真相。關於他女兒的手術記錄,關於她的心臟為何會突然衰竭,關於……是誰在她的病曆上寫下“非醫療事故,數據異常”這幾個字。
他推門而入。
室內昏黃的燈光下,一排排鐵櫃整齊排列,空氣中彌漫著紙張與消毒液混合的味道。張建國迅速走向角落的保險櫃,那是唯一一個加裝密碼鎖的櫃子。
他掏出手機,調出一張照片——那是陳默昨晚發來的量子糖粒使用說明。
“貼上去,激活共鳴。”照片下方寫著這樣一句話。
張建國照做。他將糖粒輕輕貼在保險櫃表麵,閉上眼,等待。
數秒後,一道微弱的藍色光芒沿著糖粒邊緣擴散開來,櫃門上的數字鍵盤開始閃爍,一個個數字如同浮現在水麵般浮現。
六、四、七、九。
密碼出現,又迅速消失。
他立刻按下按鍵,鎖芯轉動的聲響在寂靜的房間裡格外清晰。
櫃門打開,最上方那份病曆赫然印著“張雨欣”的名字。
張建國的手指微微顫抖。他翻開第一頁,心跳幾乎停滯。
手術記錄詳細無比,包括麻醉劑量、心率波動、器械操作時間。然而,在最後一頁的總結欄裡,卻寫著一行潦草的字跡:
“非醫療事故,數據異常,勿對外公開。”
他瞳孔猛地收縮。
這不是醫生的筆跡。
更像是某種警告。
門外傳來腳步聲,比預估的時間提前了兩分鐘。
張建國迅速拍照,將病曆放回原位,然後撕碎了幾份無關緊要的文件,製造混亂痕跡。做完這一切,他將糖粒重新塞回口袋,轉身準備離開。
然而剛走到門口,警報忽然響起。
不是普通的電子蜂鳴,而是……童謠。
《小星星》的旋律緩緩飄蕩在整棟大樓中,音符清澈純淨,像是某個孩子在耳邊輕輕哼唱。
張建國愣住,腳步頓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