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筆還插在地麵,筆尖與火種晶體之間連著一道近乎透明的能量絲線。陳默沒動,手指懸在半空,掌心殘留著抉擇完成後的灼熱感。那不是溫度,是現實重構時從高維回流的殘餘震蕩。
林小滿靠牆站直,指尖的血早已凝固,但項鏈貼在胸口的位置仍有一絲溫熱。她低頭看了眼,裂紋消失了,黑曜石表麵光滑如新,像被什麼力量從內部重塑過。
李維活動了下手腕,鍵盤上的結晶徹底脫落,金屬按鍵恢複了原本的冷光。他眨了眨眼,左眼的灰藍光斑不再跳動,穩定得像是校準過的頻譜儀。
張建國把保溫杯的碎片攥在手裡,金屬邊緣割破的指腹已經不流血了,那滴血被碎片吸了進去,整塊殘片泛著微弱的光,像是有東西在內部緩緩轉動。
“信號還在。”陳默開口,聲音壓得很低。
他沒說是什麼信號。但三人都明白——那道從克萊因瓶口傳出的呼救聲,斷斷續續,夾雜著多重回聲,像隔著無數層時空傳來的求援。
星軌已經開始解析。火種晶體的能量順著鋼筆流入地麵,激活了殘留的符文陣列。空氣中浮現出一串不斷跳變的波形圖,頻率混亂,時而尖銳如刀割玻璃,時而低沉如地殼震動。
“這不是單一聲源。”李維調出鍵盤界麵,手指在按鍵上快速敲擊,“有至少十七個時間層的回聲疊加,每個都來自不同的空間坐標。”
林小滿走到陳默身邊,沒說話,直接摘下項鏈,貼在他手腕上。
血脈能量瞬間接通。星軌的推演速度暴漲,波形圖開始分層剝離。雜波被過濾,隻剩下一道穩定的低頻脈衝,持續不斷,像心跳。
“定位出來了。”陳默盯著空中浮現的坐標點,“撒哈拉沙漠,北緯23.5度,東經13.7度,地下約八百米。”
李維立刻接入地質數據庫,畫麵切換成三維地殼模型。那個位置的地層密度異常,空洞結構呈對稱分布,邊緣規則得不像自然形成。
“不是天然洞穴。”他說,“是人工結構,而且……至少存在五十年以上。”
陳默點頭。他早看出來了——那形狀太規整,是金字塔。
林小滿咬了下筆頭,這是她思考時的習慣動作。“我們能追蹤過去嗎?如果信號是從裡麵發出的,現在可能還在持續。”
“可以。”陳默抬起鋼筆,“但得先建傳導網。”
他將火種晶體的能量引導至筆尖,符文陣列重新排列,形成一個環形共振場。林小滿再次注入血脈能量,北鬥陣列在空中浮現,七顆星點依次亮起,與地球自轉磁場產生微弱共振。
能量信號開始傳遞。
第一段跳躍成功,從縣城傳至長沙變電站。第二段跨越長江,接入西南衛星中繼站。第三段進入中亞,信號衰減百分之三十二,仍在可控範圍。
直到跨越地中海時,問題出現了。
能量流突然扭曲,強度暴跌至百分之三。監測畫麵裡,信號路徑在阿爾及利亞上空出現斷層,像是被某種引力場強行拉偏。
“不是大氣擾動。”李維盯著數據流,“是局部空間曲率異常,有人在地下製造了微型黑洞陷阱。”
陳默皺眉。這種技術不屬於當前人類文明水平。能操控引力到這種程度的,要麼是掌握了反重力核心,要麼……已經觸及魔法法則。
“用黃金分割點跳頻。”林小滿突然說,“地球磁場有七個天然共振節點,按斐波那契序列分布,我們可以在第三和第五節點之間建立臨時跳板,繞開引力陷阱。”
陳默看了她一眼。這方案冒險,但可行。
他立刻調整符文陣列,將能量流拆分為七段,每一段都精確控製在0.618秒的持續時間,與磁場脈動同步。林小滿引導北鬥陣列鎖定北緯23.5度的共振點,血脈能量注入,形成短暫的空間通道。
信號恢複。
最後一段跳躍完成,能量流穿透地層,直抵目標區域。
地下八百米處,一座巨大的金字塔緩緩顯現輪廓。石質外牆刻滿符文,線條流暢而古老,卻又帶著明顯的現代工程痕跡。最詭異的是,它的四麵牆角並非交彙於頂點,而是向外扭曲,形成一個閉合的環形結構——麥比烏斯環的變體。
“這不是埃及風格。”李維低聲說,“這是拚接體,一半是古文明遺跡,一半是現代科技改造。”
陳默盯著那些符文。太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