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筆筆尖的震顫仍在持續,一縷青煙從裂縫中緩緩升起,像是一根看不見的線,將陳默的意識拉向更深的維度。他的雙眼閉著,但視野裡卻浮現出一片流動的星雲——那是星軌蘇醒後的第一道投影,不再是殘影,而是完整、清晰、帶著某種近乎神性的秩序感。
“啟動維度拓撲掃描。”他在意識中下達指令,聲音沒有出口,卻在千分之一秒內穿透十一層信息屏障。
星軌沒有回應,隻是瞬間展開了一幅超越三維理解的空間結構圖。七個隱藏的能量節點如同星辰般懸浮在矩陣外圍,呈非歐幾何排列,彼此之間以微弱卻穩定的頻率共振。這些節點從未被任何儀器捕捉到,常規物理探測手段對其完全失效,唯有高維視角才能窺見其真實存在。
數據流如瀑布般湧入終端,李維的義眼迅速切換至解析模式,瞳孔顏色由灰藍轉為琥珀,指尖已在鍵盤上飛速敲擊。他原本設定的空間錨定坐標出現偏差,誤差雖小,但在當前情境下足以導致整個行動失敗。
“坐標偏移。”他低聲說,“x軸正向0.17弧度,y軸負向0.09,z軸深度增加十二米。”
林小滿睜開眼,掌心仍貼著項鏈。她能感覺到體內能量流轉的節奏正在被外部場域輕微牽引,像是風拂過湖麵,泛起細密漣漪。“它們在動?”她問。
“不是它們在動。”陳默終於睜眼,目光落在筆記本上,“是矩陣在自我修複。”
他翻開空白頁,用鉛筆快速勾勒出一組動態函數曲線。這是星軌回傳的曆史引力波波動圖譜與當前掃描數據的疊加分析結果。每當一個節點受損,其餘六個會自動微調位置與頻率,形成新的穩定構型。這是一種被動補償機製,類似於生物體的代償反應。
“它以為我們隻會打一次。”陳默的聲音低沉而冷靜,“但它不知道,我們會連擊。”
李維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是說……我們要同時打擊所有節點?”
“不。”陳默搖頭,“是依次打擊,間隔不超過零點四秒。快到讓它來不及反應。”
林小滿皺眉:“可它的智能程序呢?如果它判定係統遭受攻擊,會不會直接觸發自毀?”
這個問題懸在空中。此前的所有模擬都沒有涵蓋這種突發邏輯判斷的風險。矩陣不隻是機械結構,更像是一種具備初級意識的存在,能夠根據威脅等級做出決策。
陳默沉默片刻,隨即調出星軌存儲的第十三次實驗失敗記錄。那一次,他們在第三音節時發生諧波偏移,護盾反向坍縮,幾乎將三人鎖死在高維夾縫中。然而,在那段混亂的數據殘片裡,星軌捕捉到了一段延遲信號——矩陣核心對異常能量波動的響應時間,高達一點七秒。
“它的反應速度比我們慢。”陳默說,“衝擊波傳播速度接近光速,而它的指令傳遞需要經過三級緩衝。這意味著,隻要我們在一點七秒內完成全部節點破壞,它根本來不及啟動自毀協議。”
李維迅速計算了一遍。“七次打擊,每次間隔零點三五秒,總耗時二點四五秒……不行,超了。”
“那就壓縮到零點三秒。”陳默改口,“林小滿的血脈共振可以做到瞬時爆發,你隻需要確保空間錨定精準同步。”
“我可以預設七組動態校正模塊。”李維手指滑過鍵盤邊緣,“每打掉一個節點,係統自動更新下一個目標的坐標參數,實時修正漂移。”
“好。”陳默點頭,“現在改計劃。”
他提筆寫下新三行指令:
>節點優先,順序a→g
>間隔≤0.3秒
>主咒語延後啟動
筆尖落下最後一劃時,符文陣的光芒微微一滯,仿佛感知到了即將到來的變革。空氣中那種緊繃的壓迫感並未消散,反而變得更加銳利,像是刀刃出鞘前的寂靜。
林小滿看著那三行字,忽然開口:“如果我們成功切斷所有節點,主核心會不會進入孤立狀態?”
“會。”陳默回答,“而且會短暫失去對外界的感知能力。”
“那就是窗口期。”
“也是唯一的機會。”
她深吸一口氣,重新盤膝坐下,雙手交疊覆於心口。項鏈表麵銀光微閃,體內能量開始逐步提升至預定閾值。這一次,她的呼吸不再綿長均勻,而是帶有節奏的短促吸入,像是一台精密儀器正在預熱運轉。
李維同步開啟冗餘算力通道,地下三層的備用服務器陣列發出低沉嗡鳴。他將ep應急協議重新編排,加入動態追蹤算法,確保即使節點位置再次偏移,也能在毫秒級內完成再鎖定。
陳默站在符文陣中心,左手握緊鋼筆,右手輕撫筆記本邊緣。他知道,接下來的每一秒都必須精確到神經脈衝的傳導速度。這不是賭博,而是用全部知識、經驗和意誌構築的一次必然突破。
“倒計時還剩兩分十四秒。”李維報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