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筆灰落在水泥地上,像一道未寫完的休止符。陳默蹲下身,指尖撚起那半截斷筆,站起身時目光掃過黑板上的殘字——“真正的危險,從來不是技術本身。”他沒有擦去,也沒有補全。
走廊儘頭傳來腳步聲,林小滿抱著筆記本快步走來,眼鏡片上還沾著晨光的反光。“昨晚我算了三遍,共振模塊的輸出頻率必須控製在47.3赫茲以下,否則會和城區主變電站形成疊加震蕩。”
陳默點頭,將斷粉筆放進講台抽屜。“李維那邊有反饋嗎?”
“他說守望者v0.2已經部署完畢,但建議我們彆急著試運行。”她頓了頓,“他還提到,張老師找你。”
天台上風不大,張建國靠在欄杆邊,保溫杯握在手裡,蓋子沒擰緊,茶香淡淡散開。他看見三人上來,把杯子放在一旁,從公文包裡抽出一張文件。
“教育局剛發的通知,說是最近幾所中學網絡頻繁中斷,要查線路老化問題。”他遞過來,“你們那個實驗……是不是有點動靜太大了?”
李維接過文件掃了一眼,“隻是第一次啟動時波形沒調準,現在已經切斷外部連接。”
“可外麵不知道。”張建國看著遠處工地,“博物館牌子立起來了,記者也來了好幾撥。現在有人盯著這裡,稍微出點事,就會被放大。”
林小滿咬了下筆頭,“但我們不能停。能量碎片的穩定性數據隻差最後一批,如果錯過這次窗口期,下次得等兩個月後地磁平靜期。”
“我不是讓你們停下。”張建國聲音低了些,“我是說,你們得想清楚——接下來是繼續藏在暗處做事,還是走出一步,把路鋪實了走?”
陳默沉默片刻,打開校服內袋,取出鋼筆。筆身微燙,他旋開底蓋,注入一小管透明液體,輕輕晃了晃。星軌在他意識深處輕震了一下,像是某種確認。
“我們不需要藏,也不需要張揚。”他說,“我們可以讓他們覺得,我們在做一件很普通的事。”
“比如?”李維問。
“比如申報一個‘社區能源優化試點項目’。”陳默望著縣城方向,“用實驗室舊址當測試點,名義上是研究節能裝置,實際上運行共振模塊。所有數據都經過濾波處理,對外隻顯示電壓波動曲線。”
林小滿眼睛亮起來:“我可以寫一份技術白皮書,把魔法效應解釋成電磁諧振補償技術,再附上安全閾值模型。”
“李維負責隔離層。”陳默繼續說,“一旦檢測到異常讀數,立即切換至離線模式,並觸發虛假故障日誌覆蓋真實記錄。”
張建國聽著,慢慢擰緊保溫杯的蓋子。“你們打算拉多少人進來?”
“目前隻限自己人。”陳默說,“但我們得建個框架。萬一哪天撐不住了,至少有人能接下去。”
“那就叫它‘啟明協作組’。”張建國忽然說,“不掛靠任何機構,不注冊公司,也不申請經費。就當是幾個老師帶學生做的課外實踐。”
李維嘴角動了動,“名字太正經了,不像能乾大事的樣子。”
“但它能活下來。”張建國看著他,“你們年輕人總想著衝,可有時候,走得慢才是最快的。”
當天下午,廢棄實驗室的鐵門被重新焊開。裡麵堆著上次對抗留下的殘骸,終端外殼裂成兩半,電纜像枯藤般垂落。李維帶著工具箱第一個進去,拆下還能用的接口模塊,連通一台備用主機。
林小滿在地上鋪開圖紙,用紅筆圈出三個關鍵節點:供能核心、信號調製器、應急切斷閘。她一邊畫一邊念叨:“輸入端加裝阻尼環,輸出口設置相位延遲,這樣就算失控也不會傳到主網。”
陳默站在門口,手中鋼筆輕點掌心。星軌開始同步掃描空間結構,識海中浮現出建築承重分布圖。他在東牆角落標了個點:“把主控箱放這裡,混凝土厚度足夠屏蔽大部分輻射泄漏。”
傍晚六點十七分,第一輪通電測試開始。
李維按下開關,嵌入牆體的能量晶體緩緩亮起藍光。監測屏上,頻率曲線平穩上升,直到第47秒,數值突然跳動,從47.1赫茲飆升至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