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儀在這兒,您自己測。”
一位退休電工湊近設備箱,仔細看了接線方式,點頭:“設計是講究的。要是早十年有這東西,我們片區夏天也不至於三天兩停電。”
輿論慢慢轉向。
第三天夜裡,沒人再塗鴉設備外殼。相反,有人用紅漆在旁邊畫了個笑臉。
省發改委能源改革調研組是在第七天上午來的。
一輛黑色轎車停在校門口,兩名穿夾克的男子走進校長辦公室,要求調閱啟明科技實踐小組的所有材料。消息很快傳到實驗室。
“他們要看原始數據。”李維盯著遠程警報提示,“權限請求來自省級政務內網ip,編號合規。”
“給。”陳默說,“但隻給轉化後的版本。”
林小滿立刻調出白皮書文檔,將魔法效應參數全部替換為可驗證的物理表述:維度共振模型改為“多頻段協同補償算法”,能量碎片活性衰減曲線轉化為“非線性阻尼響應函數”。每一個公式都經得起推導,每一條數據都能溯源。
李維加密打包原始流,設置三級訪問權限:基層人員僅能看到濾波後的報表,中級審核員可調取中間層邏輯,最高密級才涉及核心耦合機製。任何越權讀取都會觸發隱藏追蹤程序。
張建國代表協作組提交材料時,特意強調:“零財政投入,全靠學生課餘時間運維。設備成本不到三萬,改造周期七天。目前覆蓋東區兩千三百戶,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對方翻完報告,沉默許久。
“你們知道這套係統如果推廣,意味著什麼嗎?”
“意味著老城區不用等五年電網升級。”張建國說,“也能用上穩定的電。”
那人合上文件夾:“我們會列入內部案例彙編。”
當天傍晚,教育局來電,稱項目“確有創新價值”,暫不叫停,但要求加強安全管理,不得擅自擴大試點範圍。
陳默坐在主控台前,看著屏幕上的綠色信號流。星軌正同步歸檔本次運行全周期數據,生物電消耗略高,他含了一片葡萄糖,等那股甜味散開,才開口:“他們看到了結果,但沒看清過程。”
林小滿靠在牆邊檢查明日科普展板,嘴角微揚。“沒關係,隻要他們願意看,總有一天會懂。”
李維戴著耳機監聽分布式節點狀態,手指在鍵盤上輕敲。守望者v0.3的預警響應時間已壓縮至0.7秒,一旦檢測到異常負載,可在0.3秒內完成降頻與日誌覆蓋。
張建國收拾好公文包,把最新一期《湖南教育動態》放在桌上。封麵右下角印著一行小字:“基層創新的青春力量”,配圖是學生們在展台前講解電路原理的照片。
夜漸深,實驗室隻剩設備低鳴。
陳默取出鋼筆,旋開底蓋,注入最後一管營養液。筆身微顫,星軌傳來輕微共鳴。他知道,這不隻是一次電力調節的成功。
而是某種更深遠的東西,開始滲入現實。
窗外,縣城燈火連成一片,不再忽明忽暗。
喜歡學神霸業:科技魔途請大家收藏:()學神霸業:科技魔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